书城保健养生喝对茶酒治百病
10655900000003

第3章 细说茶酒文化与养生治病(2)

茶中所含咖啡因的作用是使人精神亢奋和刺激胃液分泌,精神亢奋会导致失眠加重、心跳加快,严重时甚至会引起心律不齐;过度分泌的胃液会影响溃疡愈合,加重胃溃疡患者的病情;人体内绝大部分咖啡因的代谢需通过肝脏,肝功能不良者饮茶过度,会增加肝脏负担,加重病情;酒精和咖啡因都对心血管有很大刺激性,两者一起发挥作用会给心血管增加极重的负担,加大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

(3)孕期、哺乳期女性。

孕期过多饮茶会影响胎儿从母体获取营养,导致出生婴儿瘦弱、抵抗力差;哺乳期过多饮茶,茶中咖啡因会随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引发婴儿痉挛、贫血,还会影响婴儿睡眠。

(4)泌尿系统结石者。

茶中所含草酸与钙质结合易生成结石,导致结石增多。

饮用禁忌

(1)忌空腹饮茶。

茶性偏寒,脾胃喜温,空腹饮茶易伤脾胃。另外,空腹饮茶茶水会冲淡胃酸。

(2)忌饭后马上喝茶。

茶中所含鞣酸会与食物中的铁元素发生反应,生成难以溶解、吸收的新物质,长时间饭后饮茶会引起人体缺铁,甚至诱发缺铁性贫血。

(3)忌饮烫茶。

过烫的茶水会烫伤口腔和食道,食道反复受伤易引发食道癌。所以,最好饮用50℃以下的茶水。

(4)忌饮冷茶。

茶性本就趋寒,冷茶更甚,饮用冷茶易引发体内寒滞、聚痰。

(5)忌饮冲泡过久或冲泡次数过多的茶。

冲泡过久的茶,氧化和受细菌污染程度较高;冲泡次数过多的茶,茶中有害微量元素会在最后泡出。这两种茶饮之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6)忌茶水服药。

茶水中的鞣酸、茶碱等物质会与药物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但是,中药制剂中特别指出“茶汤送服”的,不在此禁忌之列。

(7)忌引隔夜茶、浓茶。

隔夜茶浸泡时间过久,忌饮原因与忌饮久泡茶原因相同;浓茶中咖啡因含量较高,易使人上瘾中毒。

酒疗:健康的代名词

酒疗是“药酒疗法”的简称,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医学治疗方法,具体操作方法是将植物类、动物类或矿物类的纯天然中药材按一定比例和特殊工艺与酒配制在一起,使之成为具有保健或治疗效用的酒剂。

目前酒疗中使用的酒,以谷物酿制的蒸馏酒为主。中医学认为,这种酒性温,味甘、苦、辛,可入十二经,有散寒活血、舒筋止痛、助药力行走周身之效。以这种酒作为辅料与药物相配合,“药借酒行,酒增药性”,通过培正和祛邪的不同作用机理,共同维护着人体的健康。我国很多古典名着中,对药酒疗疾的描写,也可成为药酒保护人体健康这一说法的生动佐证。例如,《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描写到,林黛玉“吃了一点子螃蟹,便觉得心口微微的疼,须得热热的吃口烧酒”,宝玉便命丫鬟将合欢浸的酒烫一壶来,因为“合欢蠲愤”,宝玉希望她喝了这个酒后,能缓解“肝郁气滞”引发的疼痛。第五十三回,荣国府元宵宴上,第一样上的就是屠苏酒。饮用这种酒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屠苏助温肾、壮阳气的功效,以酒为引使其能够更快速地疏布人体之中,在寒冷的冬日中帮助人体散寒祛邪、维护健康。

可见,酒与不同的药剂配伍之后,能起到益气养血、养肝明目、强筋壮骨等不同作用,收到消积化瘀、温经散寒、疏通血脉等效果,为人体筑起一道维护健康的屏障,一直为我国世代民众所喜爱。

酒疗的自我介绍

药酒的由来与发展

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文献《黄帝内经》就有过“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以为备耳”的记载,这句话的意思简单解释就是,古人早期制作酒,是为做药而准备的。历代医家中,也多有使用药酒为患者治疗的,如《史记》中记载扁鹊使用药酒治疗肠胃病的“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便是一例。

酒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1973年发掘的马王堆汉代墓葬中出土了《养生方》和《杂疗方》两本医学书籍,其中记载有详细、明确的药酒酿制方。西汉名医淳于意留世的25个医案中,也有用药酒治愈济北王和王美人疾病的记载。东汉时,医圣张仲景所着《伤寒杂病论》中,很多药方也注明了促进药效需以酒煎煮或酒水同煮。

到了南北朝时期,大医家陶弘景在撰写《本草集经注》一书时明确提出“酒可提药势”的说法,并完善和创造了一整套较为完善沿用至今的药酒泡制方法。唐朝被后世尊为“药王”的大医孙思邈在其编撰的《备急千金要方》卷七“酒醴”和卷十二“风虚杂补酒煎”中收集了当时已有的药酒处方80余种。明朝着名的大医家、植物学家李时珍编撰《本草纲目》时也收集了大量的古代药酒处方,这些药方既有传世经典,也有当时人的创新。可见,酒疗在我国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常用不衰。

药酒源于远古,被历代医家继承并发扬光大,广泛流传于民间,至今经久不衰。只要看看至今每至秋冬,仍喜用泡制好的药酒滋补、调理身体的人们,便足以证明它的效用和生命力了。

配制药酒的科学方法

不少家庭都有自行配制药酒的习惯,这种药酒比起市售的成品药酒来,不但经济实惠,而且还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特性,有针对性地配伍药物,可收到更显着的疗效。

但是,如果泡制者本身对中药的药性、剂量和使用方法不了解,又不懂药酒配制的科学方法,盲目滥造就会引发危险。因此,在配制药酒之前,要先了解科学的方法。

药材处理

泡制药酒使用的药材,如果是根据医生药方在医院药房配制或从药店买来的,可以在清洗干净后,按药酒方中的要求直接制备使用;如果是根据民间验方,从其他渠道得来的,则最好拿到药店鉴别是否可以使用,使用前是否需要泡制后再行使用。

酒的选择

泡制药酒所用的酒,一般是蒸馏酒,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白酒。但也有少数药酒因治疗需要,要求使用米酒或黄酒的。一般来说,只要泡制方中未特别指出,即是默认使用白酒进行浸泡。所使用酒的度数,要求在50~60度之间,因为度数过低的酒会导致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不易浸出,影响药效。

如果使用者不善饮酒,也可以选用度数较低的酒,但是浸泡时间要相应延长。

制作方法

(1)冷浸法。

冷浸法是最常用的药酒制作方法,具体做法是将药物清洁后加工成碎块或粗粉,放入可密封的陶、瓷或玻璃等非金属容器中,按药物与白酒1:7~1:10的比例倒入白酒,然后密封置于阴凉处。

第一周每天摇荡1~2次,第二周开始改为每周摇荡1次,一个月后即可开封饮用。要注意的是,摇荡时幅度要大,以将药物和酒充分混匀。

(2)热浸法。

热浸法也叫煮酒法,就是先将药物和酒一同加热煎煮,然后再放凉贮藏的药酒制作方法。这样做可以加速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浸出速度。为防止酒液过度挥发,可采取隔水加热的方法进行制备,具体方法是:把药材和酒一起放入陶、瓷、耐高温玻璃或搪瓷容器中,然后再放在另一盛水的大锅里炖煮。加热时间不宜过长,药面出现泡沫即可离火,然后趁热密封。静置于阴凉处15天左右后开封,取出酒液澄清即可饮用。

(3)煎煮法。

煎煮法制作药酒的方法,是把所有药材一起碾成粗末,放入砂锅中加5~7倍的水浸泡6小时,然后加热煮沸后转小火煎2小时左右,离火澄出药汁后加水再如前法煎煮一次。把两次澄出的药汁合并摇匀静置8小时,倒出上层清汁加热浓缩成膏状放凉,然后倒入与膏等量的酒液中摇匀放入瓷坛密封,一周后开封取上层清液即可饮用。

(4)酿酒法。

酿酒法与家庭制作酒酿的方法类似,不同之处仅是加入了药汁。具体方法是:先将药材加水熬成浓汁备用,鲜药如桑葚、杨梅等也可直接榨汁,再将适量糯米淘洗干净蒸成糯米饭,与药汁、酒曲拌匀,放在干净的非金属容器中密封好,放在恒温30℃~35℃的环境中静置4~6天即可。

药酒的贮藏要正确

药酒的贮藏和保管都有讲究,处置不当不但会影响药酒的疗效,还会造成药酒因变质或污染而不能服用。因此,掌握正确贮藏和保管药酒的知识十分必要。主要注意事项包括下面5点。

容器清洁

盛放药酒一定要使用非金属容器,并在使用前要进行彻底清洁,然后再用开水烫一烫或用浓度75%的酒精进行消毒。

密封仔细

药酒放进清洁干净的容器后,一定要将口密封严实,以免因频繁的空气流通带进微生物,引起变质。

位置得当

药酒要贮藏在温度变化不大的阴凉处,温度以10℃~25℃之间为佳。同时,还要避免与汽油、煤油等异味大、刺激性强或有毒的东西放在一起,以免串味或污染。为避免火灾隐患,也不要放置在接近明火处。

季节区别

夏季阳光强烈,如果直射药酒会破坏药酒内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和色泽,降低药物功效,因此夏季贮藏药酒应避免阳光直射。黄酒和米酒因酒精含量低,比白酒容易结冰,药酒一旦受冻结冰就会变质不能再饮用,所以用黄酒或米酒泡制的药酒,冬天要贮藏在不低于零下5℃的环境中。

标识清楚

家中自行配制的药酒,一定要在包装瓶外面贴上写有药酒方名、作用、配制时间、用量等内容的标签,以免时间过长与其他药酒或药物发生混淆,影响正常使用,甚至发生危险。

药酒的使用方法和禁忌

药酒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种,少数药酒既可内服也可外用。二者的使用方法和禁忌也各不相同,下面我们就来分别介绍一下。

外用药酒

(1)不可内服。

仅用于体外的药酒,不能内服。

(2)最好温擦。

涂擦药酒时,最好先将其在掌心内搓至温热。这样更有利于药酒迅速渗透进皮下组织,发挥作用。

(3)按摩要循序渐进。

涂擦后需要按摩帮助吸收的药酒,要注意按摩手法应先轻后重按摩患处周围,切不可大力按摩患处,否则可能适得其反,加重病情。

(4)使用禁忌。

有新近发生的骨折、关节脱位、表皮破损等症状的患者,或患有心、肝、肺、肾等脏器严重疾病的患者忌用外用药酒按摩治疗;患有骨肿瘤、骨结核、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疾病的患者,忌在患处涂擦药酒后推拉重压,这样会导致病情扩散,建议只在患处表面轻轻涂擦药酒即可;孕妇忌用,一定要使用时也要避免涂抹腹部,以免引起流产。

内服药酒

(1)适量服用。

通常内服药酒每天可以早晚各服用一次,每次10~30毫升,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及所用药物的性质和浓度进行调整。

在总服用原则的指导下,服用者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例如,习惯饮酒者可适当加大服用量;不习惯饮酒的人服用药酒时可以采取用冷开水稀释后服用,或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加大至治疗量的方法。

(2)定时服用。

药酒的最佳服用时间是饭前或睡前,在这两个时间段饮用可以使药酒被迅速吸收,更好发挥疗效。

(3)中病即止。

用于治疗的内服药酒不宜长时间饮用,应在病愈后立即停止饮用;补益性的药酒可根据自身状况适时、适度饮用,也不可过量。

(4)不可混用。

饮用药酒时,应避免不同治疗作用的药酒交叉服用,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5)使用禁忌。

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忌服药酒,以免对胎儿和婴儿造成负面影响;月经正常的女性忌服活血性强的药酒;儿童的身体处于生长期,体内各器官尤其是大脑易被酒精伤害,引起酒精中毒和多种疾病,也应忌服药酒;患有感冒、发热、呕吐、腹泻等病症的人,忌服补益类药酒;患有需忌酒类疾病的患者,忌服药酒;治疗作用不同的各类药酒,忌同时混合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