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金权博弈
1064400000068

第68章 5美国赐给日本的“打耳光原理”

第十二章5美国赐给日本的“打耳光原理”

一切政治都是建筑在绝大多数的人冷漠的基础上的。

——赖斯顿

美国这厢小施颜色,日本那厢的资产就开始回缩,两者之间互动可谓十分“紧密”。不过,日本的股市和房市似乎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

1987年,东京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值首次超过纽约证券交易所,而到1988年中期时,东京证券交易所已经超过后者50%。仅在这一年中,东京股票市场的市盈率便级级高升,并平均已高达60倍,要知道,当时在美国纽约的股市上,市盈率还不超过18倍。此时,日本的股票投资行为已经成为完全的投机行为,人们单是凭着对股票上涨的预期来进行购买。但若静下来对其 进行分析,其股票价格早已经偏离了实际价值,形成巨大的泡沫。

股票的大牛市,映衬着房产业的繁荣。很多日本人因投资股票而富有,并将赚来的钱再次投资到房产上。据估计,在1985年到1987年期间,日本70%的家庭拥有土地,27%左右的家庭拥有股票。日本私人住宅和地产的市场价值增长了476万亿日元,同期股票市值增加143万亿日元,两项加起来共计619万亿日元,是工资增长的25倍!

在两大市场的共同作用下,日本人继续为财富的膨胀沾沾自喜。日本经济学家今井建一说,“80年代后期日本人的心态和现在的中国人相似,那时候人们对房地产的心态是:大家拼命买房,担心现在不赶快买将来价格会更高。大家从不怀疑东京将成为世界上最大金融中心的说法,相信地价必然上升。他们的理由似乎很充足:日本国土面积是美国的1/25,人口是它的1/2,上升是必然的。”

整个日本都陷入了一种错觉之中,他们都认为,日本经济必然要持续地高速飞进,而日本人迟早会变成世界上最富有的群体。因为,不管是账面信息还是实际的工资收入上,都体现了日本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日本人拥有大把大把的钱,他们的消费欲望被刺激,更多的钱被挥洒到高级轿车、名牌商品、名人绘画、古董等特殊商品上。

不得不说,日本人高兴得太早了,忘记了有一句成语叫做“乐极生悲”。此刻,美国正在一旁酝酿着情绪,并得意洋洋地构思了一个原理。即“打耳光理论” (Slash the Face Theory)。它的意思是指:当市场上某种商品特别是金融商品的价格,可能因为某种原因,偏离其“真实价格”许多,却依然会有人追捧。而当泡沫无法持续,并以非常迅速的速度破灭时,市场参与者就会投资失利。由于,一般泡沫破灭以后,市场参与者往往因为恐惧心理会作出不理性的行为,从而导致资产价格的暴跌和雪崩。比如股市泡沫的破灭。

“打耳光原理”自然是在讽刺日本的经济发展。美国也要正式动手,帮助日本戳破经济泡沫了。

1989年底到1990年初,由美国政府出面,美日两国为解决两国贸易长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进行了磋商。此次会谈中,美国的箭头直指日本股市由来已久的封闭交易和企业间相互持股的问题,并要求日本对股市的规定进行彻底改革。

此招一出,日本就感受到了无限杀机。因为,日本股票市场长期上涨动力即来源于这两点。迫于美国的大国势力,日本又不能做出反抗,只能乖乖地采取措施。于是,泡沫经济被戳破,日本股票市场的大幅度下跌。

连着几个月的时间里,直到1990年上半年,日本各大主要经济类媒体的头版头条,都被股市下跌的消息占满。接下来的美日经济结构问题会议,更是加速了日本股市的溃败。因为,在这场会议上,人们得到了一个绝对不容质疑的信息——美国不希望日本股市长期居高不下。投资者们知道了股市下跌的根本原因,不愿意再继续承担风险。于是,逐渐有投资者抛售股票。

日本政府见经济危机已经开始显现,立即决定改变低利率,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在不到两年时间里,连续五次大幅度调高利率,官方贴现率由2.5%提高到6%,以防止可能会出现的房市和股市下跌会进一步危及实体经济。

但,美国还没有打算收手,这样就放过日本有些太容易了。它又将黑手伸向了日本的房市。日本房地产上的泡沫此时也非常巨大,价格飞涨的房地产价格让美国十分不满。它利用媒体和日本民众对房地产大幅度上涨的不满,打着“为日本人们谋求福利”的旗号,大肆攻击日本房地产。日本内外的媒体更是火上浇油,借势炒作。很快,在国内国际的双重夹击下,日本房地产泡沫也正式宣告破灭。

1990年下半年,日本股市由大幅下跌变成了恐慌性出逃,楼市上也是一片混乱。 股市和房市的濒危,让日本失去了经济发展的最强动力,也宣告着美国对日经济战的彻底胜利。这一耳光,让日本人彻底清醒了,他们真正懂得了同美国斗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

随后,日本就进入了长达10年的衰退期,直到21世纪初期才从经济的低谷中走出来。所以,有人说,日本的经济发展中有一段让人充满羞愧的岁月,即“失去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