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金权博弈
1064400000060

第60章 2苏攻美守,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辉煌

第十一章2苏攻美守,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辉煌

勃列日涅夫时代很可能要以一个成就最为显著的时代,一个过去无法匹敌,而且在可能预见的将来也无法匹敌的时代,载入苏联史册。

——塞维林?比亚勒

1953年8 月,苏联氢弹爆炸成功。1956年苏联建设了能毁灭美国最大城市的远程轰炸机和核武库。一年之后,苏联又美国早一年成功地试验了第一枚洲际导弹。同年10月和11月,苏联接连发射了两颗人造地球卫星。苏联军事进展让美国政府和领导人感到十分担忧,时局促使美国想要调整紧张的苏美关系的想法。1953年斯大林的去世,为苏美新领导人提供了机会。

借此机会,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立即向媒体表示,对总是简单地谴责苏联,他“已经感到厌倦”,他“感兴趣的是未来”。他认为现在在美苏之间,在新的领导者之间,完全可以形成一种崭新的关系,他对赫鲁晓夫建议:“现在让我们开始相互对话吧”,如果苏联有“什么改进关系的建议,我们愿意听听”。

虽然苏联的军事实力正在力图赶超美国,但是,在经济上,苏联仍处于劣势,尚不具备同美国全面争夺世界控制权的实力。因此,赫鲁晓夫“明智”的选择了一个富有深意的措辞作为对艾森豪威尔的回应,他希望能够让“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赫鲁晓夫表示:“我们(与美国)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发动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按核武器的按钮),就足以使他安静下来。”

双方都各怀心思,但也促生了20世纪50、 60年代中,一段较为缓和的时期。例如在1955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签订了对奥和约,解决了二次大战的一大遗留问题;同年,苏联同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美苏首脑进行了戴维营会议。两国外交关系终于有所改善,而美国也逐级接受了苏联这一超级大国。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际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美国的国际地位开始相对的衰落。因越战的牵绊,美国在花费了3000多亿美元,伤亡了几十万士兵之后,没获得一丝好处,反而经济形势急剧恶化,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发言时说:“由于我们的视线被越南问题挡住了,我们看不到世界上发生的非常重大的变化。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不久所处的地位相比,美国遇到甚至连做梦也想不到那种挑战……从经济角度来说,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中心。它们是美国、苏联、西欧、大陆中国,当然还有日本。这五大力量将决定世界在本世纪最后1/3 时间里的前途。”

另一方面,苏联的综合国力却是相对上升的。1964年上台的新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趁着美国身困越南战争和经济危机之际,加紧发展苏联的军事、经济实力。而从勃列日涅夫上台至70年代,这两方面着实得到了急速的发展。1969年美、苏洲际导弹分别为1054枚和1050枚,到1970年苏联的洲际导弹数量超过美国,达到1300枚。苏联还强化了军工产业,取得了苏美大致的军事力量均势。例如在核武器方面, 1972年5月签署的《苏美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某些措施的临时协定》(即第一阶段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协定)和《苏美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的生效,标志着苏联已经成功迫使美国承认苏联在军事上是一个同自己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 同时1975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上升,已经迫近美国的80%。

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苏联在取得战略核武器数量优势的基础上继续提升其武器质量,从而取得苏美战略核武器质量上真正平衡,甚至其常规军力有过之而无不及。1979年美苏关于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历达成协议,美国未能限制最令美欧恐惧的苏联重型导弹SS-20和逆火式轰炸机,这样苏联在苏美军事较量的天平上的砝码明显地加重了。在海军方面,苏联从近海防御到大力发展远洋海军,核潜艇数量大大增加,向美国的海洋霸权挑战。

伴随着军力的急剧膨胀,苏军“积极进攻战略”的军事战略指导思想也制定完毕。“积极进攻战略”是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扩张野心与军事实力相结合的产物,是苏联全球扩张战略在军事上的体现。“积极进攻战略”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在作战样式上,仍旧使用二战时德国的“闪击”战术。认为先发制人、突然袭击是未来战争中最有效的开战方式,也更有利于进攻者获得胜利。故苏军主张向对方“实施先发制人的、突然的、毁灭性的打击”,一举瘫痪对方的防御体系和支持战争的能力。

二,在战略部署上,苏联全球性军事部署的要点为:以美国为主要对手,以欧洲为战略重点,从中东、非洲侧翼迂回包抄欧洲,积极向第三世界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地区和薄弱地带渗透扩张。同时,还要积极占领战略要点、战略资源和两洋通道(印度洋、大西洋)。

三,在对抗策略上,利用“缓和”的表象,加强外交实力同军事实力的运用,试图通过全面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在全球取胜。

苏联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进入了建国以来综合国力最强大,对外活动最活跃,扩张势头最猛烈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苏联在同美国的经济与军事竞赛中上升为优势,并借助“战略缓和”政策的掩护,向美国等资本主义强国发起“总结性攻势”,使得西方世界顿时乌云压顶。

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执政。他在对苏的政策一向强硬。因此,一开始便大力推行遏制苏联和实行“推回”战略,突出僵硬的两极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斗争,并大幅度加强军事实力,对苏实行“全场紧逼”,以达到压迫苏联的目的。与此同时,苏联国内经济陷于困境。国民经济军事化及超负荷的军事支出使得国民经济结构畸形发展,增速接近停滞。

为求自保,苏联不得不调整策略,希望假借缓和之说,以缓和军备竞赛,赢得喘息时间。1981年勃列日涅夫于苏共26大上提出“巩固和平、加深缓和。制止军备竞赛”八点倡议。但里根却不吃这一套,他丝毫没有放松美国庞大的扩军计划。面对美国强大的军事压力,苏联痛下狠心,将不惜任何代价的继续加强军事实力,结果在前途渺茫的“先军事,后经济”的道路上越陷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