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三分管事七分管人
10629200000006

第6章 纪律是胜利之母,执行纪律没有任何借口(2)

譬如一家企业应该开发新产品了,赶紧召开员工大会,而无能的领导常为自己大脑空空而坦然,却总在抱怨别人:“这些家伙尽是窝囊废,竟然拿不出一个新构想!”其实,新构想不能全靠下属去构思,身为管理者应该先动动脑筋,先制定个框架,或先指明个方向,然后再要求下属全力筹划,这样靠着双方的努力便可把目标顺利达成。如果只是把责任全部推给下属,即使事情成功了,领导也失去了一个在下属心中赢得信任的绝好机会。要知道,如果你的下属在心里对你没有好感觉,你就别想让他们很好地服从你。企业里有能力的下属可能表面在为你拼搏,暗地里却在想方设法取代你的位置呢。在一家企业里,下属之所以服从你,其理由往往不外乎以下两种:一是,因为领导地位既高,权力又大,不服从则会遭到制裁。二是,因为领导对事情的想法、看法、知识和经验均高自己一筹。跟着他做事,不必担心出错。

在这两个理由中任缺一项,下属都可能离你而去,或者与你分庭抗礼,势不两立。

有一句话叫做“善为人者能自为,善治人者能自治”。一家企业的业务能否在激烈竞争的潮流中得到发展,关键之处还在于管理者是否有正确的自律意识。管理者只有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才能建立起人人遵守的工作制度。比如要求企业的职员遵守时间,领导要先做出榜样;要求下属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领导也必须明白自己的职责,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只有以身作则的领导,才能调动下属的自觉性,并影响他们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领导自己做不到的事,就不要要求下属去做;要求下属改掉坏习惯,领导就要先改掉自己的坏习惯。

管理者要想培养良好的自律性,成为下属的表率,最好能参照以下几点建议去身体力行:

(1)乐于接受监督。据说,日本“最佳”电器株式会社社长北田先生,为了培养自我约束能力,创立了一套“金鱼缸”理论。他解释说,员工的眼睛是雪亮的,领导的一举一动,员工们都看在眼里,如果谁以权谋私,员工们知道了就会瞧不起你。“金鱼缸”式管理就是明确提出要提高管理工作的透明度,管理的透明度一大,把自己置于众人监督之下,自然就会加强自我约束。麦当劳公司曾一度出现严重亏损,公司总裁亲自到各公司、各部门检查工作,发现了各公司部门的领导都习惯于坐在高靠背椅上指手画脚。于是他发出指示,必须把所有领导坐的椅背锯掉,以此促使领导深入现场发现问题,这一招竟使麦当劳公司经营状况获得了极大的转机。因为领导和员工们同乘着麦当劳公司这一条船,只有平时同甘共苦,情况紧急时才会同舟共济。

(2)保持清廉俭朴。作为一位企业领导,应该清楚自己的节俭行为,不管大小,都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管理者的言行举止是下属关注的中心和模仿的样板。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曾说:“勤俭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放荡无度是最大的错误。”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台塑集团内部,一个装文件的信封他可以连续使用30次,肥皂剩一小块,还要粘在整块肥皂上继续使用。王永庆认为:“虽是一分钱的东西,也要捡起来加以利用。这不是小气,而是一种精神,一种良好的习惯。”由此可见,要想成为一个卓越的管理者是相当不容易的,清廉俭朴这一点,你就应该努力做到。

(3)戒掉自己的不良嗜好。不少管理者总有抽烟、喝酒的不良嗜好,这些东西给自己的身体带来的害处就不必说了。单从对管理者个人素质和表率作用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上说,就应该戒掉烟酒。譬如现在大中城市都在普及戒烟,国家还特别规定了戒烟日,如果自己还整天泡在烟雾中,将怎样对下属下达“戒烟令”呢?

执行纪律中不当“老好人”

老好人不一定是好管理者,也不适合长期从事管理工作。从理论和逻辑上推论,这个观点没错,完全成立。实践的大海实在是浩瀚无边,深不可测。平静的海面,保不准会突起风浪。光当老好人的管理者,谁也不敢打包票不会换换岗位,挪挪地方。

某企业进行了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从战略出发对企业人力资源情况进行了盘点,并制定了针对性的人力资源政策,以保障战略的实现。根据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为完成优化员工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的目标,第二年,企业在短时间里将一批年轻的主管提拔至部门正职或副职的岗位上。一时之间,这些年轻人被压抑许久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也在各个部门烧了几把火。

过了一段时间,人力资源总监着手对这些新中层的工作情况进行一番调查。在调查过程中,他接到了一些普通员工对新中层的投诉,反映新领导是老好人,对下级要求过松。特别是有一些普通员工认为,新中层“很少对他们红脸”,跟着新中层对个人成长无益。他感到奇怪:这些新中层虽然年轻,但均已担任过相当长时间的主管,为什么做主管时一直都没有暴露过这样的问题呢?

在我们周围也有这样一些以老好人形象出现的管理者,在做出决定时,总是摇摆不定、犹豫不决;在碰到一些问题时,习惯当“甩手掌柜”。久而久之,他们管理的魄力小了,胆子小了,办法也少了。有什么事,满头大汗去找上级领导,“您看应该怎样处理,您给拿拿主意吧”。或者干脆不管,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

作为管理者,往往管理着许多下属,管理着一摊子工作,其首要任务就是把下属管理好,把方方面面的工作安排得井然有序、有条不紊,从而维持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

任何一名企业管理者都应该扮演好管理者的角色。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中层管理者认为自己不是高层领导,不愿管,不敢管,没有资格管。在情感方面更是如此,不好意思,怕得罪人,做老好人。有的中层管理者则认为下属做的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值得自己去管,结果工作秩序混乱,甚至导致严重后果。

小王在一家公司做产品设计工作,由于各种原因,公司业务做得不是太好,很多员工觉得没有前途,不是整天无所事事,就是迟到早退。看到这种情况,小王就去问主管:“公司照现在这个样子发展下去,肯定非常危险。我们该采取什么办法挽救公司呢?”谁知主管却说:“你管这么多有什么用呢?先挺挺看,也许过一段时间会有些起色。”小王听到主管如此没有信心的话之后,第二天就和公司拜拜了。

小王为什么会远走高飞呢?也许在他的心目中,主管就代表着公司,主管对公司都没有信心,自己怎么能对公司有信心呢?还不如跳槽痛快。

可见,管理者需要树立自己的威信,要严格要求下属,不能放纵不管。管理者在管理中使用一些技巧是非常有必要的:工作中,要用严格管理来体现组织的制度;私下里,要用情感来体现自己对下属的关怀。如果你老是想着做老好人,那么你将组织的规章制度置于何处?如果下属犯了错误,你不惩罚他,你的威信何在?

人们普遍认为,做人就是如何搞好人际关系,做事就是如何提高公司效益,搞好人际关系、提高公司效益就是管理。只会做人,不会做事,是一团和气,是和稀泥,管理上等于零;相反,只会做事,不会做人,常常得罪人,他的管理也不佳。因此,要先会做人,然后会做事,这就是管理。

但是在日常的管理中,管理者经常遇到事与人纠缠到一块的时候,其实也难怪,人是做事情的人,事是人做的事,怎么能分得清楚呢?所以管理就是得罪人的事,在日常的管理中不要怕得罪人,但不要得罪大多数人,更要注意对事要制度化,对人要人性化,特别是在不是很正规的小企业,首先做的应该是有法可依——建立可行的规章制度,然后再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管好一个企业和一群人往往是需要给企业动一系列“手术”的,会让企业中的不少人感到“疼”。改革会调整企业原有的利益格局,可能要堵一些人的财路,降低一些人的收入,使大部分人感到压力增加,甚至要揭人之短……这些都是得罪人的事。企业管理者要抓管理,就需要顶着这些压力、冒着这些风险,大刀阔斧地把一项项新制度贯彻下去,要敢于管理。

管理者如果空有管理之心,却前怕狼、后怕虎,这个不愿招惹,那个不敢得罪,希望什么麻烦也没有,一心想做“好好先生”,管理根本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企业抓管理就是要既无情又有情。在深化改革、贯彻制度方面要“无情”,制度至上,没有什么讲情面的余地。奖惩分明、能上能下,对于一部分员工来说可能很“无情”。但是,只有通过加强管理,企业才能更具竞争力,才能有更大的发展,使员工收入增加,提供更多的岗位,这恰恰是“有情”的一面。

管理是为了什么?难道是“老好人大赛”看谁比较受人欢迎?不要说大胆管理,再小心的管理也不可能让人人说好,那种只说“好好好”的管理早晚把大家都送进地狱。管理者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就是要管理好企业的业务,只有用铁拳来维护秩序和纪律,企业的规章制度才会真正的贯彻执行,企业的运转才会在正常的轨道上进行。

告诉员工:执行纪律没有借口

寻找借口是执行乏力的表现。找借口可以说是最容易办到的事情了,一名员工如果不想执行纪律,总能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作为管理者,要消除员工凡事爱找借口的习惯,应先搞清员工找借口的内在原因。

1.借口的表现

其实,每一个借口的背后,都隐藏着丰富的潜台词,借口的主要表现形式无外乎以下几种:

(1)“最近我很忙,我会尽快去做的。”找借口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容易让人养成拖延的坏习惯。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在每个企业里都存在着这样的员工:他们每天看起来忙忙碌碌,似乎尽职尽责了,但是,他们把本应1个小时完成的工作变得需要半天的时间甚至更多。

(2)“我以前没做过这种工作。”找借口的人往往是那种因循守旧的人,他们缺乏一种创新精神和自动自发工作的能力,因此,期许他们在工作中做出创造性的成绩是徒劳的。借口会让他们躺在以前的经验、规则和思维惯性上舒服地睡大觉。

(3)“这不是我的责任范围。”许多人在找借口的时候总是把“不”“不是”“没有”等否定词与“我”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潜在意思就是“这事与我无关”,不愿承担责任,把本应自己承担的责任推卸给别人。在一个团队中,是不应该把“我”与“别人”区分得太明显的。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员工,也不可能获得同事的信任和支持,更不可能得到上司的信赖和尊重。

(4)“竞争对手太强了,我们赶不上他们。”当一个人为不思进取寻找借口时,往往会这样来说。借口给人带来的不利后果是让人消极颓废,如果养成了找借口的习惯,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是积极地去想办法克服,而是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其潜台词就是“我不行”“我不可能”,这种消极心态将剥夺个人成功的机会,最终让人一事无成。

(5)“我没有足够的经验和技能来完成这项工作。”这种说法其实是在为自己的能力或经验不足而造成的失误寻找借口,这样做显然是非常不明智的。借口只能让人逃避一时,却不可能让人逃避一世。

2.拒绝一切借口

优秀的管理者是不需要在工作中寻找任何借口的,因为他总是把每一项工作尽力做到超出自己的预期,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总是采取积极的行动,而不是寻找各种借口推诿;总是出色地完成企业安排给自己的任务,替企业解决问题;总是尽全力配合同事和下属的工作,对同事及下属提出的帮助请求,从不找任何借口推托或延迟。

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甚至成为了中国精神的象征。而提起中国女排,不能不提到的一个人物就是郎平。

郎平是中国女排的主攻手。因为郎平的技术一流,所以平时在自己做完训练后,还会主动关心和帮助其他队员。

有一次,郎平做完自己的练习了,就主动留下来帮队友补课。可能是因为太累了,她不像自己训练时那样到位。

但是,教练袁伟民对她的扣球尺度把得很严,不断地让她练了一次又一次,甚至后来还被罚多做几组。郎平又气又累,委屈地抹起眼泪。

本来是好心帮助队友训练,不仅没有受到表扬,反而还要受到教练的训斥。这真是太不公平了!但教练并不为眼泪所动。

冷静之后,郎平想通了,充分认识到不论是自己训练还是帮助队员训练,都没有任何借口“打折扣”。为了在强手如林的世界排球赛中夺得金牌,就一定要以最高的标准来要求队员要求自己。

郎平抹掉眼泪,重新调整了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终于完成了一节高质量的训练课。

借口解决不了问题。在企业中,结果往往比过程更重要。如果为自己没能按时完成任务做出各种自我安慰,会给别人留下一种推卸责任的印象。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够做到拒绝一切借口呢?

(1)专注用心的工作。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是对所做的工作要专注用心,在具体实施工作任务时,先把心思集中到如何快速、高效地完成任务上来。

(2)进行团队协作。在一个组织中,每个人的工作都不是孤立进行的,要想出色地完成上司交代的工作,必然要依靠团队协作,协同团队成员共同前进。

(3)注重速度。执行效果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是行动的速度,因为速度现在已经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当然,快与慢是相对的,快速执行并不是要求你为了完成目标而不计后果,更不能只是为了追求速度就降低工作质量。员工的快速执行应先建立在强大的思维能力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