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胜在制度赢在执行
10628800000009

第9章 打出好牌:不合理的制度对执行毫无意义(1)

企业制度是一个企业制定的要求企业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合理的企业制度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而不合理的制度不但在企业里造成管理混乱的现象,而且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制度本身不合理,缺少针对性和可行性,执行起来就会遇到诸多的困难。企业大多喜欢用一些条文来约束员工的行为,通过多种考核制度达到改善企业管理的目的,但企业制度不合理本身却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制度好与不好效果迥异

仅仅明白建章立制的重要性和一般步骤还远远不够,企业还要制定出好的制度。制度本身的好坏,对人的行为有重要的影响。好制度和有缺陷的制度,其最终所达到的效果会截然不同。一个良好的制度,能够鼓励人们做好事情;相反,一个不良的制度会阻碍人们的积极性,甚至把好人“逼”成坏人。所以,一个组织系统内部有着怎样的作为,取决于制度的好坏。

让我们来看一看下面这个常被人提起的故事:

有7个人组成了一个小团体共同生活,其中每个人都是平凡而平等的,没有什么凶险祸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他们想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制定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比如要分食一锅粥,但并没有称量用具和有刻度的容器。

大家试验了不同的方法,发挥了聪明才智,多次博弈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制度。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

(1)拟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仍然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权力导致腐败。

(2)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权力,同时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挨。于是我们又可得到结论:绝对权力导致了资源浪费。

(3)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开始时,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基本公平,但不久他就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粥。不能放任其堕落和风气败坏,还得寻找新思路。

(4)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提出多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

(5)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下,7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7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有那份最少的。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很深刻的启示:不同的制度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当然,上述是个理想化的故事,因为当一个制度建立起来之后,不可能那么容易就会改变的,而且这个故事所说的制度改革,只限于分配层面,还没有涉及生产、交换等其他层面,但这也足以说明了制度不同所带来的效果的差别。如果这个故事有其理想色彩的话,18世纪的一个真实故事就显得更为现实。

18世纪末,英国人来到澳洲,随即宣布澳洲为它的领地。但要开发这样辽阔的大陆,需要大量的人力,可当时英国没有人愿意到荒凉的澳洲去,于是,英国政府想了个办法,把罪犯统统发配到澳洲去。当时,大规模运送犯人的工作被一些私人船主承包。在运输费用结算上,起初,他们采用的是以上船的人数支付费用的制度,至于到了澳洲上岸时还有多少人活着就与船主无关了。

运犯人的船大多是很破旧的货船改装的,船上设施极其简陋,没什么药品,更没有医生,生活条件十分恶劣。而船主为了牟取暴利,尽可能多装犯人,却把生活标准降到最低。一旦船离了岸,船主按人数拿到了钱,对这些犯人能否活着到达澳洲就不管了。有些船主甚至故意断水断食。3年内从英国运到澳洲的犯人在船上的死亡率达12,甚至有一艘船上424个犯人竟死了158个,死亡率高达37,不仅英国政府遭受了巨大的经济和人力资源损失,英国民众对此也极为不满。

英国政府于是想了很多办法。每艘船上都派一名官员监督,再派一名医生负责船上的医疗卫生,同时对犯人的生活标准做了硬性规定。但死亡率不仅没降下来,反而有的监督官和医生竟也不明不白地死了。政府后来查清了原因:一些船主为了贪利而行贿官员,如果官员不听从,就干脆把他们扔到大洋里喂鱼。老问题没解决,还出了新问题,政府多花了钱,却仍然会死人。

根据一些绅士的提议,政府把船主们召集起来进行培训,还教育他们要珍惜生命,告诉他们送犯人去澳洲开发是为了英国的长久大计,不能把金钱看得比生命都重要。但情况依然没有好转,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这时,一位议员认为,那些私人船主钻了制度的空子,政府支付的费用不能以上船人数来计算,而应倒过来,以到澳洲上岸的人数为准计算。政府采纳了他的建议,即不论你在英国上船时装多少人,到澳洲上岸时再清点人数支付给船主报酬。结果,船主们一改以往的做法,想尽办法让更多的犯人活着到达目的地,饿了给饭吃,渴了给水喝,大多数船主甚至聘请了随船医生,犯人的死亡率降到了1以下,有些运载几百人的船经过几个月的航行竟然没有一人死亡。

船主还是那些船主,为什么他们一开始偷奸耍滑,后来又变得仁慈了呢?并非他们的本性有什么变化,而是制度的改变导致他们的行为发生了变化。

不好的制度能使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好的制度能使人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不好的制度会使人感到山重水复,好的制度则能使人感到柳暗花明。尽管好的制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是十全十美和万能的,但没有好的制度是万万不能的。所以,我们需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形成适应员工、适应企业、适应社会的好制度。

不合理的管理制度要改革

企业制度是指一个企业制定的要求企业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良好的企业制度对企业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而不合理的企业制度不但在企业里造成管理混乱的现象,而且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如果制度本身不合理,缺少针对性和可行性,在执行起来就会遇到诸多困难。许多企业往往用一些条文来约束员工的行为,通过各种考核制度来达到改善企业管理的目的,但是制度不合理本身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李正方在一家民营企业工作,这个企业的管理制度可谓十分严格。单位规定早上8∶00上班,迟到15分钟以内,扣全天工资,迟到15分钟以后,一个月奖金全部扣发。虽然单位出现迟到的现象也很少,但是员工从内心里很反对这种制度,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责怪企业太没人性。有一次下着大雨,公交车一路堵车,最后他在8∶07才赶到单位,值班保安立刻叫住他登记科室姓名,一天辛辛苦苦就这样白干了。后来有人告诉他,迟到15分钟后,干脆就不要来了,赶快打个电话,撒个谎,说有急事请假,这样一天的工资是没了,但是全月奖金保住了。

这样的管理制度,看似十分严格,实际上有很大的漏洞,导致员工想出许多办法来对付。长此以往,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产生规避心理,实在不行就抬腿走人,那么企业制度就成了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有一些企业规定,8∶00上班,如果8∶15以前到单位,且一个月在规定的次数以内则不算迟到,超出规定次数,才开始惩罚,这得到了员工的认同,而且执行起来也十分有力。

制度本身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规范管理,建立健康有效的管理机制,一旦成了不合理的束缚,就会导致员工敷衍了事。

有这样一家国有企业,企业制度制定得非常不合理。比如,当承包一项工程项目时,项目经理对成本控制得无论是好还是坏都无所谓。因为赢利了上缴,对项目经理除了名誉上的奖励以外,物质上没有任何奖励,一旦工程亏损,也没有任何惩罚措施。结果很明显,大部分工程处于绝对亏损状态,只有少数工程刚刚持平。当企业的规定流于形式时,好的、合理的制度受到牵连,使得企业中许多良好的制度最终都没有执行,结果人人都在混事,有本事的一个个都离开企业另谋发展,企业的经营状况一天不如一天。如果领导还看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那么,这家企业破产是迟早的事情。

制度不合理对一个企业的影响是重大的,导致执行力不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功与发展,因此,企业首先改革的当是不合理的制度。

制度不严谨危害执行

管理者出台管理制度时不严谨,没有经过认真的论证就仓促出台,经常性的朝令夕改,让员工无所适从。最后导致了真有好的制度、规定出台时也得不到有效的执行。“狼来了”喊多了,真等狼来了也没人去做好人了,其实是一个道理。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变法就是针对管理者因为经常改变政策而失信于民的一种改革。

解决这种问题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选其首恶,找一个能够引起他人警觉的人,杀鸡儆猴;二是树立正面的典型,通过范例告诉大家公司的意图,通常的做法是大力鼓励表彰先进等,以改变执行者的意识。

深圳华为公司老总任正非有个非常有名的理论:在引进新管理体系时,要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用他在一次公司干部会上所讲的话作为解释最合适不过了:5年之内不允许你们进行幼稚创新,顾问们说什么,用什么方法,即使认为他们不合理,也不允许你们动。5年以后,把人家的系统用好了,我可以授权你们进行局部的改动。至于进行结构性改动,那是10年之后的事。正是因为这种对制度的尊重和始终如一的贯彻,才创造了华为的春天。所以,只有严谨的制度,才能促成华为如今强大坚毅的执行力。

制度不合理阻碍执行

制度本身不合理,缺少针对性和可行性,或过于繁琐不利于执行。经常遇到一些企业企图通过各种报表的填写来约束员工的行为,或通过各种考核制度企图达到改善企业执行力的目的,但往往是事与愿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