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优秀教师的十大标准
10627600000016

第16章 教书更要育人(3)

那些聪明的两面人是如何造就的?他们虽不是学校培养的,却是学校这块土壤上生长的。一开始,他们绝对是"单纯"的,他们自由自在地一天天长大,到了学校以后,老师告诉他那种自由自在的样子不是好学生的样子,告诉他们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让他们努力变成应该成为的样子。然后,有一些孩子真的很努力,尤其是女孩子,他们真的变成了老师所期待的样子,因为老师所期待的样子被称为是"行为规范",本来就依着女孩子的样子设计;另一些孩子学不会,因为他们天生不适应学校制度,总有一些孩子不适应统一的制度,他们学不会教师给定的样子,而恰巧他们"无法无天",他们成为学校秩序的叛逆者,而且他们将来可能是社会秩序的破坏者;还有一部分孩子,这些孩子占了多数,他们慑于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双重压力(在中国,学校与家庭一旦合谋,可以功德无量,也可以毁灭人性),怯懦的性格轻易屈服,而他们心底里不理解也很难学会扮演教师所告知的规范,因此,出于自我保护,他们选择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服从规范,如教师在场,或在学校时。他们学会了如何不让教师发脾气,以避免自己的行为让自己付出太大的代价。他们中有些聪明人甚至学会投教师所好,他们良好的行为表现往往超出教师预期,因为令教师满意对一个孩子来说太重要了,他们几乎没有尊严,他们的尊严来自教师的赐予。而一旦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远离了特定场合,马上"露出真实的尾巴",他们变本加厉地做回自己,"恶补"失去的"自由",因此,他们往往更想去破坏一切秩序对自己进行补偿。于是他们成了两面人。如果这一切成为习惯并最终形成某种不良人格,那么他们的一生都将缺少做人的尊严,苟且而虚弱。

我们分析两面人形成的机制,建议教师反思以下问题:一是我们无意中导致学生人格变异的问题需要我们有意地解决;二是我们如何让孩子们在真实起点上学会"教养",而不是用"应然"替代"实然";三是我们如何创造一种心理环境,这种环境可以让学生自觉地逐渐地学会规范,而不是出于逼迫和威压。

总之,一个优秀的教师不应该培养出人格低劣的两面人。

教给学生一颗感恩的心

生而为人,要感谢大众的恩惠,感谢父母的恩惠,感谢师长的恩惠,感谢国家的恩惠;没有大众助益,没有父母养育,没有师长教诲,没有国家爱护,我们何能存于天地之间?所以,感恩不但是美德,而且是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基本条件!

如果要让学生懂得为人的艰辛、成长的不易;如果要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将来造福家庭、造福社会、为国效力,那么,首先必须教会他感恩。

如果要让学生懂得感恩,那么,首先必须让他学会感恩自己的父母。

爱自己的父母,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

在人世间,再没有比父母对子女的爱更深厚,更博大的了。

"父母把我们拉扯大不容易!"这是多子女时代学生们时常在嘴边念叨的话。而今,这样温情的话语在如今的学生们中,却变得开始久违起来。

长春一家机构对三所中学的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显示,52%的学生从来不与父母沟通,41%的学生从来不对父母说感激的话,19%的学生认为父母并不辛苦。

"把心中的爱说出来"似乎已经开始在如今的这一代学生群体中"失语"。

"孩子们已把父母对自己的爱看作是一种理所当然"的看法,在相当一部分家长中形成了共识。

于是,就出现了种种怪事:一边是家长省吃俭用,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穿最漂亮的衣服,吃最可口的饭菜;一边是学生们置父母的辛苦不顾,大手大脚,互相攀比,手机、电脑、MP3一个也不能少……

学生们的这种心态让人们感到震惊: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学生忘记了感恩?

是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学生开始对父母那份爱的反应越来越迟钝?

是谁说父母供你上学、吃、穿、喝就是应该的?是谁说父母日夜操劳就是为了充实你的面子?

对生养之父母尚且如此,那么,对待邻里亲友、对待路人、对待社会又将如何?

这是教育的失败!

当我们的教育不能埋没掉人性的丑恶时,当我们的教育不能唤醒人性的良知时,教育就是一场悲剧!就是在做一种无用的"功"!

不知道感恩的学生是不合格的学生,忘记了感恩的学生是失败的学生!

教不出会感恩的学生,教师就不能称其为优秀教师!那么,让我们从良师的身上汲取营养吧。

吴若安是中国近现代爱国教育家,历任上海市民立女子中学校长、上海市教育局副局长、上海教联主席、上海校长互助会主席等。她在担任民立女子中学校长期间,团结全校师生,励精图治,使之进入了全国先进学校行列。即使是晚年,她亦经常深入学校指导工作,继续关心教育事业。

20世纪80年代,小女孩杨小霞还在上海的一个不知名的小学上学时,有一位老大太--吴若安经常会在学校里转悠,她头发花白,却温馨可爱,有着一双永远笑眯眯的眼睛。开始时,杨小霞和同学还感觉不到这位老太太的分量,直到有一天,数学老师因病请假,吴若安便主动向校方要求义务补这个空当。

这天,数学小测验的卷子发下来后,杨小霞竟然得了满分,但她仔细看了看卷子才发现,其实她做错了一道题,而且吴若安也在旁边扣了1分。

这是一道连线题,左边是"一车土、一块砖、一张纸",右边是"1吨、2公斤、3克"。杨小霞在"一块砖"和"3克"之间画了道线。而老师也在旁边扣了1分,可是为什么会是满分呢?

杨小霞再翻看了一下,发现吴若安在最后一道题"一段话"中给她加了1分。

原来,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老师们通常会要求学生们在试卷上写一段80字左右的话。这段话本来是不算分的。

杨小霞的"一段话"是这样写的:我爸爸是个挑砖工。我希望所有的楼都能装上电梯,我希望砖头不要太重,有3克就够了,我爸爸太累了。我爸爸太辛苦了。我爱我爸爸!

吴若安用红笔在旁边加了1分,还写了一句话:爱心加1分,你得了满分,祝贺你!爱心满分,祝你永远快乐,我的孩子!

杨小霞看着卷子上的话,开心极了。

这时,吴若安出现在讲台上,说道:"孩子们,这次小测验你们做得都很不错,尤其是老师要求你们写的那段话,其中有一位同学的话给我的印象很深,你们想知道是什么话吗?"

学生们一个个凝神倾听。

吴若安念道:"……我希望砖头不要太重,有3克就够了……"

杨小霞的心开始怦怦直跳!

吴若安念完了,看着一言不发的学生们,说:"孩子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会因为这段话给这个学生加1分吗?"

"因为爱。"有学生轻声答。

"说得对。"吴若安微笑着,"孩子们,请你们想一想,是谁给了你们生命,是谁把你们从无到有,养成了一个四年级的小伙儿或小姑娘?在这十年多的时间中,是谁时刻在为你们的进步而微笑?是谁为你们的病痛而流泪?是谁为你们的晚归而担心?是谁为你们的衣食而操劳……"

学生们一个个都受到了感染,不知是谁说了句:"吴老师,这段话是谁写的啊?"

吴若安说:"杨小霞,到前过来,对大家说说你的爸爸……"

杨小霞站到讲台上,流着眼泪开始讲述起自己的父亲。

之后,吴若安又问:"孩子们,你们还有谁愿意上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爸爸或妈妈?"

学生们一个个抢着举手。

刘小飞站了起来,说:"我的爸爸妈妈最疼我了,去年我参加冬令营,在外地住了一宿,回来后发现爸妈的眼圈都黑了,不用说我也知道,他们一夜没睡。"

张丽说:"我的妈妈是一个护士,她总是很忙很忙,因为医院有很多病人,我希望病人们能快点好起来,这样妈妈就可以休息一下了……"

男生钟放放亦满脸紫红地说道:"我对不起我爸爸。我以前总是埋怨他不给我买玩具和新衣服,或者带我上冰场溜冰。最重要的是每次家长会时,他仍然穿着很破旧的T恤衫--我一直认为他对我不够关心,甚至给我丢尽了脸。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怀疑他不是我的亲生父亲。但是,现在想起来,是我错了。父亲是爱我的,他废寝忘食地工作,他节衣缩食地生活,为的只是养育我,让我好好读书。他之所以穿得破旧,是因为我花光了他的钱,他实在没有多余的钱给自己买新衣服。"

……

吴若安一直仔细地注视并倾听着全班学生。最后,她说了一句让学生们终身铭记的话:"孩子们,记住:爱自己的父母才能得到真正的满分。"

爱心本无价,吴若安破例给了杨小霞满分,是为了奖励杨小霞对父亲的那份"爱心"!而这个特别的满分,却让所有的学生都加深了对父母的爱!甚至推及他人,相信必然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优秀的教师之所以优秀,在于她只是运用了那些极微小的细节,便改变了学生们生命的色彩!

吴若安抓住契机,通过饱含深情的话语,启动了学生的情感之源,让他们深深体会到是父母给了自己生命,是父母含辛茹苦地把自己抚养大,父母是自己最亲近的人。

在感慨万千中,吴若安给学生们上了他们人生中极为重要的一课:爱自己的父母,感谢自己的父母。

一个人只有爱自己的父母,才能爱自己的工作,爱这个国家,爱这个社会,否则,他的道德观就是不健全的。

真正的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情感;不仅要学生体会到被父母爱的感觉是幸福的,还要让学生明白爱自己的父母更幸福。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加强学生感恩父母、并推而广及他人的道德教育。

这是优秀教师必须要做好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