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勒令退学以后
科罗拉多大学法学院院长决定,秋季开学后,希尔曼不能再回去上课了,原因是他的成绩太差。
希尔曼的父亲与法学院院长爱德华·金取得了联系,但这没能改变那个决定。金院长说:"希尔曼是个非常好的青年人,但他不可能成为一名律师。他最好去找其他职业。我建议他留在他周末打工的那个食品杂货店里。"
希尔曼给院长去了信,申请重读,但杳无音讯。
希尔曼感到心烦意乱。在重大事情上,他从未真正受过挫折。高中时他是个受欢迎的学生,是一个非常受人尊重的足球运动员。不费吹灰之力,他就进入了坐落在博耳德市的科罗拉多大学,并正式被该学校最负盛名的法学院录取。
希尔曼的父亲只有高小文化,他当了40多年铁路邮局办事员。但他热爱学习,同时他知道儿子极想成为一名律师。他建议希尔曼考虑一下威斯敏斯特法律学院,那儿开设晚上课程。
父亲的建议切合实际,同时又强烈地挫伤了希尔曼的自尊。科罗拉多大学是一扇通向法官宝座和声名显赫的律师事务所的大门;而威斯敏斯特则是一所穷人学校,没有享受终身职位的教授,也没有法律权威评论,其学生白天都在打工。
但是,希尔曼最终还是去见了威斯敏斯特学院院长克里福特·米尔斯。
米尔斯看了一下希尔曼的大学成绩报告单,直率地说:"在博耳德你突出的是体育课、西班牙语课和你的学生组织能力。"
他说得不错。希尔曼好不容易进了大学,却没承担起大学生应尽的义务,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终使他自食其果。
米尔斯院长允许希尔曼在威斯敏斯特学院注册入学;但有一个条件,他得重修一年级的所有课程。院长说:"我将时刻监督你。"
一扇门关闭了,但别的门向希尔曼敞开了。
因为这是第二次机会,希尔曼加倍努力地学习,并且对法律证据产生了浓厚兴趣。
第二年,教希尔曼一门课程的教授过世了,希尔曼不可思议地应邀接任了他的课程,这后来成了希尔曼的终生专长。
28岁那年,希尔曼成了丹佛市最年轻的乡村法官;而后,当选了地方法院法官;接着被总统任命为美国联邦司法部地方法院法官。后来,他获得了科罗拉多大学颁发的乔治·诺林奖以及授予他的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与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事情失之交臂是常有的事,无论是一份工作、一个梦想还是一段友情。希尔曼被法学院勒令退学一事,坚定了他成为一名好法官的决心。通过艰苦的努力,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心灵感悟
生活中有着许多无法预测的岔道和无法料想的未来。你要做的是,把握未来,决不被失败所摧垮,决不能任由别人在你实现理想的能力上设置限制。
两次倒数第一之后
苏步青出生在浙江一个农民家庭里。从小跟着父亲学会了割草、喂猪、放牛等农活儿。他喜欢读书,每当放牛回家,路过私塾,苏步青总要停在那儿听一阵,他常借一些书来读,《水浒传》、《聊斋》、《左传》,都不止读了一遍。虽然那时候他年纪小,读起来似懂非懂,却爱不释手。
苏步青9岁那年,父亲送他进县城第一小学一年级插班学习。从山沟里来到县城,苏步青大开眼界,看到的、听到的样样都感到新鲜。他整天玩耍,把功课全丢到脑后了,期末考试苏步青竟得了倒数第一名。
第二年,苏步青转到水头镇求学。因为家庭贫穷,有的老师看不起他,甚至还故意刁难。有一次,他写了一篇作文,其中有两句佳句,整篇文章也写得很有特色。不料老师却怀疑他是抄来的,后来查清是他自己写的,仍给他的作文批了"差等"。这件事深深地伤害了苏步青的自尊心,他就用不听课,尽情玩耍来抗议。结果,这年他又得了倒数第一名。
新学年开始,一位叫陈玉峰的老师发现这小孩挺聪明,就是贪玩不用功,就找他谈话,向他:"不好好念书,对得起你的父母吗?"苏步青听后,觉得惭愧,但心里并不服气。陈老师又循循善诱道:"文章好坏,不是哪个老师决定的;个人的前途靠自己去争取。我看你的资质不差,又能吃苦,只要努力学习,一定会成为有用的人才……"
陈老师的话像鼓槌一样,敲着苏步青的心。他左思右想,决心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做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从此,苏步青发愤学习。为了看懂《东周列国志》,他步行了几十里山路,向别人借来《康熙字典》,遇到难字生字,他总要逐个查阅、弄懂。假日,他回家一边放牛,一边骑在牛背上背诵《唐诗三百首》。
这学年,他一跃成为全班第一名。在以后的求学期间,他每次考试成绩都是第一。
1914年,苏步青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学。这时,他已经能滚瓜烂熟地背诵《左传》,由于他博览群书,在同学中获得了"文人"的称号。后来,他走上了数学的道路,成为我国著名的数学家。
心灵感悟
作为一个学生,不能不重视学习成绩,也不能太看重成绩。最重要的是学习真正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轻易苟同别人的观点
一天,巴甫洛夫的一位学生兴高采烈地来找巴甫洛夫,他说:"亲爱的老师,经过长时间的实验,我可以证明动物在长期饥饿以后,仍然会有消化液流入空的消化道。"
"不大可能有这样的事。"巴甫洛夫断然回答。
学生回去以后又一次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带着实验的数据记录和图像曲线,来见老师。
"我还是觉得这令人难以置信,但我愿意亲自做实验检验一下。"巴甫洛夫摇摇头说:"当没有足够令人信服的证据的时候,我无法了解这种分泌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我绝对不会苟同别人的观点。"
学生只得留下自己的实验结果。
为了检验这个固执学生的实验结果,巴甫洛夫在饥饿的狗面前,几乎一动不动地坐了一个昼夜。他对谁也没讲一句话,连饭都不吃一口。最后,他得到的数据和曲线终于证明学生的实验结果是正确的。
天亮的时候,这个学生又来了,巴甫洛夫兴奋地说:"你是对的!我恭喜你!你果然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这一结论完全可以用到你的博士论文里。"
巴甫洛夫喜欢用实例,不用叙述来教人。他讲起课来不是枯燥无味地照本宣科和简单地灌输学说。他要求学生每个人都要学会用脑子思考,从事实和科学出发,而不要去相信那些不可靠的印象和臆测。巴甫洛夫认为:"要学习做科学上的艰苦工作。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累事实。鸟的翅膀无论怎样完善,如果没有空气的支持,它就永远飞不上去。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没有事实,你就永远无法飞动。没有它,你的"理论"就只不过是徒劳的空想。"
心灵感悟
培根说:"一个人如果从肯定开始,必以疑问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问开始,则会以肯定结束。"要学会用自己的脑子思考,用自己的眼光判断,尊重事实和科学,不要轻易苟同别人的观点。
一记清脆的耳光
机场客人挺多,运气不错,又有人拦车。
阿伟偷偷地端详了这位小姐,不是美,但五官分明;两排长睫像围着湖泽的小丛林;弧形分明的双唇,很有个性地紧抿着。她斜倚在后座,似乎很累很累。
阿伟比平日更专心地开起车来。说也奇怪,忍不住从反射镜中多看她几眼,但阿伟不能看得太勤,免得让她误会自己心怀不轨。
车行一半,阿伟在镜中,忽然看到她潸然泪下,就像一枝带雨梨花,惹得他有说不出来的怜爱。
"探病吗?小姐。"本不应该向乘客多舌的。
"……"拭干了泪水,她轻轻地点头。
"病情如何?"阿伟马上想到:该死!问这干吗?开几年车,最痛恨的就是一上车叽喳不停的乘客。今天自己中了什么邪?搭个什么讪?万一……
"弥留。"沉重地吐出这两个字,她像决堤的洪水,哭得凄凄切切,叫人好不心疼。
阿伟见过弥留的病人,和死人只差一口气。她一定急着见这个亲人,慢一步说不定天人永隔。
于是,阿伟加足马力,闯了一个红灯又一个红灯,甘冒被警察罚款的危险,他想帮她一点忙。
"嘎--"医院到了。急踩了刹车,油然而生的英雄感,使阿伟无限骄傲。好啦:现在就等着她谢意的眼光……
谁知,"啪--"一记清脆的耳光响自阿伟的左颊。她原本姣好的脸孔,一阵青一阵绿地扭曲成一团,从牙缝中恨恨地挤出:"都是你们这些没道德的司机,专抢红灯,否则我先生也不会被撞得奄奄一息,躺在医院里!"她像丢垃圾一样扔了200块在阿伟脸上……
心灵感悟
急人所急、乐于助人的精神是值得赞赏和肯定的。但是,不可忽视了安全第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自觉遵守各种规则和法规,避免忙中出错。
科学家法拉第
法拉第出生于英国,父亲是位铁匠,收入不高,但法拉第并不以此自卑,他常鼓励自己要力争上游。只念完小学的法拉第,13岁就到一家书店学习装订书本,法拉第工作卖力,性情开朗,颇得老板欣赏,也因此可以读店内的书。他在书店里不放过任何一本有关科学的书,这为他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法拉第由一个装订工成为了不起的大科学家,还在于他后来能够到当时誉满欧洲的化学家戴维的实验室工作。这样的好条件、好机遇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完全是靠他自己创造的。
法拉第在当装订书本的工人时,经常有机会听戴维的报告。他每次都很认真地听,然后把所有的报告整理分类,装上羊皮封皮,一次次邮给戴维。
戴维大为感动,请法拉第来面谈。
法拉第很想在戴维的实验室找份工作,戴维却拒绝了,说:"你年纪也不小了,什么教育也没受过,还是回到装订车间去吧!"
这无异于给法拉第当头泼了一瓢冷水。若是一般人,被如此拒绝,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法拉第则不然,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他向戴维请求:"不能收我当实验员,就让我当勤杂工吧!"
就这样,法拉第创造了机遇,一步一步,终于当了实验室助手,并因此才有了一系列的创造发明,为科学做出了杰出贡献,最终的成就还超过了戴维!
心灵感悟
聪明的法拉第在追求自己的目标碰壁时,懂得适当降低自己的要求,然后一步步来。欲速则不达,给自己定过高的目标,有时非但不能增加前进的动力,反而会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所以,试着降低自己的物质目标以及事业野心,有时会带来许多机会,从而更容易获得成功。
中学生击败大学教授
1980年秋,美国佛罗里达州17岁的优秀中学生丹尼尔·洛文在有83万考生参加的全国考试中,数学成绩优异:50道题答对了48道。但听到考分后,他并不像别的孩子在取得好成绩时那样兴高采烈,相反,他很不满意。因为他所做的第44题被判为错题,而他确信,他的答案是正确的。为此,他甚至还做了一个模型,向他的父亲--航天飞机环境系统工程师道格拉斯·洛文来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丹尼尔后来回忆说:我爸爸想证明是我错了,可他证明不出来。不仅是丹尼尔的父亲,就连在专业数学家协助下准备这次考试的新泽西州普林斯顿教育考试部门,也无法证明出丹尼尔的答案是错误的。听从了道格拉斯·洛文的告诫,考试出题人后来研究了丹尼尔的论证,不得不承认,丹尼尔的答案至少是和他们自己的答案一样正确,并且可能还要好些。结果,考试部门不仅给丹尼尔,还给选择相同答案的其他25万考生增加了考分,虽然有的学生在选择这一答案时的想法并不一定正确。这位年轻人是怎样以其才智胜过考试界大人物的呢?这道引起争论的题是这样的:这是两个棱锥的图形。一个棱锥由4个三角形构成,另一个由4个三角形和一个矩形底面构成。所有的三角形都是大小相同的等边三角形。提问:如将两个棱锥的两个三角形重合,以此来连接这两个棱锥,那么,新的立体将有几个面?测试者期望的是通过简单的推理得出答案:两个棱锥共有9个面,由于在连接这两个棱锥时消去了两个三角形面,所以新的立体面共有7个。复审这道题的大学数学教授小组也是这样认为的。但丹尼尔却说,不对。他认识到,如果将两个棱锥的两个三角形面重合在一起,实际出现的情况是:一个棱锥的另外一个面将同另一个棱锥的一个面分别重合,因而要多减掉两个面,所以新的立体总共有5个面。数学专家们在亲自动手做了模型之后,认输了。佐治亚大学的杰洛米·吉尔帕特里克承认:"我们脸红了。"考试部门的副主任亚瑟·科若附言道:"我们原来想这是个逻辑和推理的测试,可结果弄清楚了它是个立体几何方面的问题。"由于这太容易使人产生误解,他说:"这道题根本就不该出。"
事后,丹尼尔尽管非常高兴,却并未打算借此机会在数学或自然科学界寻求发展。他说:"数学固然不错,可我还是喜欢文学。"
心灵感悟
丹尼尔用模型证明了大学教授的错误。丹尼尔用他的行为告诉我们,学习贵在质疑,敢于发现问题,并通过努力去解决问题,学习才能有进步。
不要以为学习是枯燥的事
约翰·亚当斯是美国第二任总统。
亚当斯小时候,必须学拉丁语法,但是,他觉得那是一件相当枯燥的事。于是他就告诉他的父亲说:"我不喜欢拉丁文,能不能让我干点别的?也许我更适合于干其他工作呢。"
"好吧,亲爱的约翰。"父亲说,"你可以试试挖条沟,我前面的牧场需要挖一条沟,既然你希望找点儿别的什么干,那么不妨试试看。"
亚当斯兴奋地跑到牧场干了起来,不久,他就觉得挖沟是一件苦差事,没有坐在桌子边学拉丁文舒服,于是准备恢复学习。但又不能在表面上流露出来,因为他很清高,自尊心驱使他又干了一天,然而劳累终于战胜了自尊心,他又跑回去学那"枯燥"的拉丁文去了。
直到晚年,约翰·亚当斯也还一直认为这件事为塑造他的性格起了重要的作用。
亚当斯在童年时对读书毫无兴趣,以致其父对他施行的种种诱导均告失败。老亚当斯十分愤怒,便直截了当地问他10岁的儿子:"你想干什么,孩子?"
"当农民。"小亚当斯毫不迟疑地回答。
"那么好吧,我要教给你怎样当农民。"老亚当斯更加气愤了,"明天早上你同我去彭尼渡口,帮助我收茅草。"
第二天一早,父子俩一起出发,沿着小河干了一整天活,弄得满身是泥。
小亚当斯回到家中累极了,对当农民的热情也锐减了。老亚当斯问儿子:"你对当农民满意吗?"他认为他对孩子的教育已经收效了。
孩子的回答让他非常吃惊:"我非常喜欢,先生。"
亚当斯倔强的性格维护着他那高贵的自尊心,但是,从此他真正开始认真读书了。
心灵感悟
不要认为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干什么都不容易。在学习中,当你感到痛苦和困难的时候坚持下来,才能品尝到人生中最甘甜的美酒。
从奥运明星到"反面人物"
美国选手肯尼迪·麦金尼在1988年获得汉城奥运会最轻量级拳击金牌后,就开始变成"反面人物"。先是诱拐少女、吸毒,后又被停赛六个月。
可以说,这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