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古代谋略与教子之道
105600000014

第14章 儿童心理教育的谋略(2)

孔明在用人时曾经以一言而打动对方,让他能不辱使命,出色完成任务,如派邓芝出使吴国当使者说服吴国再与蜀国联盟就是一例;又曾经以理性的雄辩力战群儒,在关键时刻说服孙权放弃投降曹操的意念,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孔明在三国史上的功劳和智谋流传千古,除了他的足智多谋外,他的攻心策略更是战无不胜的利器。

时下有的父母对孩子可说是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吃的、穿的、用的、玩的一应俱全,认为不可亏待了孩子。物质生活提高了,在经济许可的条件下,给孩子以适当的物质享受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这些家长却对孩子的品行教育不注重,任由孩子霸气十足,动辄打闹,骄蛮任性,缺乏修养,对孩子种种恶劣行为总是迁就、姑息,让孩子养成了不健康的心理。一旦发现这种不健康心理危险较大时,往往采取压制手段,打者、骂者有之,讥者、罚者有之,末了,便责怪孩子不听话。在这种教育方式之下,孩子们一时被捧上天,一时被摔落地,反差之大,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既无法理解父母的用意,也不知道自己为何遭此待遇,到头来还是没有起到教育的作用。

造成青少年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排除这些障碍,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综合治理。而家庭教育环境,往往是影响孩子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素。因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对孩子的心理发育、精神卫生与文明素养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调查证明,在不同类型的家庭里,由于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健康条件、性格脾气的差异,不同的家庭会具有不同的民主气氛、道德气氛和文化气氛。

在充满民主空气的和睦家庭里,孩子的思想、感情、爱好能得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两代人之间关系平等和谐,孩子的性格是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的。

在家庭成员关系紧张或吵闹纠纷不断的破损家庭中,孩子整天担惊受怕,常常成为成人的泄气筒。他们得不到父母温馨的爱抚,容易形成怪僻、忧郁、自卑的性格。

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孩子缺少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交流和互相学习与竟争的机会,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偏食、胆小等精神卫生方面的问题。

家长本身的素质也明显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发育。文化层次较低的父母,往往没有看书读报的习惯,缺乏科学育儿的知识,教育方法比较简单生硬,以致子女出现心理发育迟滞,以及种种精神卫生偏差。

所以说,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是孩子心理发育的土壤。做父母的不但要给子女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还要在家庭中形成讲道德、讲文明、讲民主的良好风气。父母不仅要关心子女的吃、穿、用、玩,更要关心他们的精神世界,为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创造条件,要善于洞察孩子的内心世界,关心、理解他们,为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打下基础。

俗语说:“养子不教,不如养驴;养女不教,不如养猪”。儿童心理是脆弱的,需要父母亲的精心培育,除了给予他们物质上的满足外,更重要是心理上的培养,注意思想道德和礼仪教育。伟大的“乐圣”贝多芬谆谆告诫人们:“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除了艺术之外也是道德。”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和高尚的情操,不是靠父母单纯的物质给予或单纯的压制束约就能达到目的的,必须使用孔明的策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抓住儿童的心理进行教育。这在前面已经提过,人之初,性本善,早年的教育将会决定其一生,儿童时期是最易教育又最难教育的时期。说它易,是因为这时期儿童最善于吸收东西,就像_块海绵拼命地吸吮,如果抓住这个时期给孩子以正确健康的心理教育,所灌输的东西会很快地被吸收;说它难,是因为这时期儿童的是非善恶观念很淡薄,不管是什么东西都兼收并蓄,良莠不分,容易模仿一些恶的行为习惯,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没有好的引导,就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导致不良的行为。因此,儿童的心理教育很重要,在重视心理教育的同时,又要重视使用的方法,最佳的办法就是循循诱导,情理并施。

《三国志·吴妃嫔传》引《会稽典录》注载一段孙策的母亲倚井诫子的故事,就是典型运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谋略。

三国时,吴主孙策的功曹魏腾,因为忤逆了孙策的旨意而得罪了孙策,孙策将要杀他,士大夫们个个忧虑恐惧,但想不出什么办法阻止他。

孙策的母亲知道后,就靠在一口水井旁的栏杆对孙策说:“你刚刚来到江南,尚未站稳脚跟,各方面的事情都未齐集,这时候正应当礼贤下士,宽容小过,奖励功劳。魏功曹在公事上从来是按规章办事,你今日杀了他,明日别人就都会背叛你。我不忍心看到大祸临头,让我先投入这井中自尽算了!”孙策大惊,急忙下令释放魏腾。吴太夫人的智谋权变,大多是这类型的。

吴太夫人心理教育的绝招就是情理相济,她深切了解儿子孝顺之心,以死相威胁,让情打动儿子,同时向儿子分析当前的形势和杀了魏腾可能产生的后果,晓之以利害关系。在情理的进攻下,孙策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过错,立即加以纠正。

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谋略,在于父母强烈的责任感和讲究方法的运用。还要特别注意孩子的性格特征,因为每个孩子的社会环境和自身条件都不一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和不同的承受压力的能力,因此他们的心理状况也不一样。

承受力较强孩子的特征

行为自然而不做作

乐观豁达,有满足感、幽默感

机智、敏捷而自信

喜欢自己

热情而有广泛的兴趣

能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觉,也能接

受理解别人的意见和感觉

有自省能力

有责任感,富于进取心

能自己面对困难

有冒险精神

能体贴和帮助别人,能与其较好地合作

在必要时懂得向他人求助

善于作自我放松

犯了过失有勇气承认并承担责任

承受力较弱孩子的特征

过于敏感和害羞

行为孤独,不易结交朋友

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

任性,固执

易闹情绪,遇事爱抱怨

不易与人沟通

行为畏缩,犹豫迟缓

对人际关系怀敌意态度,总是摆出防

卫的姿势

急躁,易怒,缺乏耐心

经常以“我不知道”来回答别人的问话

经常做恶梦

容易感到疲倦

不容易集中注意力

从性格和行为特征中能够看出一个孩子对压力具有怎样的承受力,但要知道,孩子的性格和行为特征都是教育培养的结果,即使孩子多么缺乏承受压力的能力,经过教育培养都有可能蜕变为强者。

父母要根据孩子不同的性格特征和承受能力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要因材施教,进行个案研究,不要千人一面、万人同途,让孩子能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锻炼出健康的心理。

不迁怒

孔子曾称赞弟子颜回,说他“不迁怒,不贰过”。即是说颜回不拿别人出气,也不犯同样的错误。不迁怒的行为是领导的智慧,表现了领导者的一种度量和气概。

教子谋略与不迁怒有什么关系呢?儿童心理的教育与父母和家庭因素关系很大,儿童心理形成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既有天生的遗传基因,又有后天的教育因素,后者的作用更为重要。父母对儿童心理培养的过程,是一个相当艰苦的历程,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耐心和正确的方法,是不可能达到理想效果的。

父母也是人,除了家庭之外还受社会的制约,如工作压力:过重、生意上的不如意、竟争场上的败绩、领导的批评……诸如此类,多不胜举。

特别是现代生活非常紧张,快速的节奏使人透不过气来,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孩子却仍然是要按部就班地成长,每一阶段有每一阶段的问题,父母永远也别指望能急功近利,集中一段时间对他教育,然后就可以一劳永逸了。这是一种幼稚的想法,人的成长就像树木要经过发芽、长茎、长叶、开花、结果的过程一样,这个过程始终都要有光合作用,不然就会死亡,父母的教育就是树木的光合作用,任何时候都少不了的。许多父母也意识到这点,但是,由于社会压力和家庭压力所造成的双重压力,有的父母便不自觉地把怨气迁移到孩子身上,他们会恨铁不成钢,孩子稍有差错便严加责备,或者要求孩子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或者毫无理由地痛斥孩子一番,久而久之,孩子看到父母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产生恐惧心理。这就是父母迁怒于孩子所造成的后果,并由此会衍生出孩子自卑、胆小、隐瞒真相的不良心理。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而敏感的,父母迁怒、把他们当作泄气筒的所作所为会深深地刺伤他们的自尊心,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与父母拉开距离,从而抗拒父母。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必须耐心、细致、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切不可把自己的怒气、怨气无端地发泄到孩子身上,使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产生不健康的心理。

不迁怒是要求父母教育孩子时的心理状态,同时,也要从小培养孩子不迁怒于他人的行为,允许孩子有发泄的权利。发泄的时候往往是孩子心理状态的大暴露,是表达情感的机会,发泄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激发否定性和破坏性行为的潜在根源,通过利用玩具和其他象征性的交流媒介,鼓励儿童对使他痛苦的事物、他的父母进行发泄,以达到净化“否定情绪”的目的。但是,父母必须及时了解孩子的发泄情况和分析发泄心理,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正确诱导。比如与孩子交谈、相互提意见、父母的自我批评等等,让发泄之后的孩子有个心理疏导过程,缓解他们的否定性情绪,达到沟通和教育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不让他的不合理的要求得以实现,不让他迁怒于别人,更不可把家庭变成战场,使孩子变成不可一世的霸王。

因此,不迁怒是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谋略,它既要求于父母,也要求于孩子,意义是双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