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自然界未解之谜全集
10552600000001

第1章 神奇的动物之谜(1)

动物的心灵感应之谜

导言:人类亲近动物、爱护动物,本不想得到什么回报,因为人们以为动物是没有思想,没有是非的。但无数活生生的、不可思议的事实却证明:有些动物对人类的依恋,对人类的情感不但很深,而且还有感人的行为。动物和人一样,也具有超常感本能,它们也能够预感危险,这就是它们的心灵感应。

在美国,有只两岁的英格兰血统牧羊犬博比,它的主人名叫布雷诺,家住美国俄勒冈州。1923年8月,布雷诺带着小狗博比从俄勒冈州去印第安纳州的一个小镇度假时,博比不幸走失了。从此博比开始了它神奇、惊险而又极不平凡的超常旅程。博比用了6个月的时间,历尽千难万险,历经1500千米路程,终于从印第安纳州回到了俄勒冈州的家,找到了它的主人。对于博比这次艰险的1500千米旅程,很多人觉得简直难以置信,为了进一步证实这次旅程,俄勒冈州的“保护动物协会”主席返回到博比走失的原地点,勘查了这条小狗所走过的所有路径,访问了沿途许许多多见过、喂过、收留它住宿,甚至曾经捉过它的人,最后证实了这一切确实可信。动物身上往往有着一种超常的感觉,在人们都赞扬博比的忠诚、勇敢、坚毅的同时,科学家却想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问题,博比在几千里外是怎么找到路回家的?当初他的主人是开车走的公路,博比并没有沿着它的主人往返的路线走,而它走的路与主人开车走过的路一直相距甚远。事实上,根据动物协会勘查的结果,博比所走过的几千里路是它从来没有见过、没有嗅过,也根本不熟悉的道路。

对博比这次旅程经历研究的结果使人们相信,这条小狗之所以能回家,是靠着一种特殊的能力和感觉觅路的,这种本领与已知的犬类感觉完全不同。有人认为动物这种神秘的感觉和能力是一种人类尚未了解的超感知觉,或者称之为超常感。这个名词源于希腊文的第23个字母,用于代表自然界动物的超自然感官本能。它指的是有些动物能够以超自然的感觉感知周围的环境,或者与某人、某事,或与其他动物之间有着心灵的沟通。然而,这种沟通似乎是通过我们人类并不知道又无法解释的某些渠道进行的。

在意大利,有只名叫费都的小狗,它的主人去世后它非常伤心,以至为它的主人默默地守墓13年,不论别人怎么想把它弄走,它始终不肯离去。多少年来,在世界各国都发现了很多动物的超常感行为。例如,它们有的会跑到从来没去过的地方找到主人,有的似乎还能预感到自己主人的不幸和死亡,有的能预感到即将来临的危险和自然灾害,如地震、雪崩、旋风、洪水以及火山爆发等。

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前的四五天,就有好多人发现家里鸡犬不宁,猪、狗乱叫,一向很怕见人的老鼠一反常态拼命地逃离房屋,往大街上乱窜,动物园里的动物也莫名其妙地横冲直撞。据有关报纸称,1999年8月在土耳其发生大地震之后,地震严重的灾区平时人人喊打的老鼠一下子身价百倍,很多惊恐不安的灾民之所以想在家里养一只老鼠,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发现地震来临之前,老鼠总是先有异常的表现。

动物的主人在大祸来临时,可能会影响动物的超自然感觉。反过来,也可能影响动物的主人。曾担任加拿大总理22年的麦肯齐·金就曾预感到他自己十分喜欢的爱犬帕特要大祸临头。有一次,总理的手表突然掉在地上,时针和分针在4点20分停住了。这位总理说:“我不是个通灵的人,不过我当时就知道,仿佛有个声音在告诉我说,帕特在24小时内就要死了。”第二天晚上,帕特爬到它主人的床上,躺在那里静静地死去了,时间恰好是4点20分。

动物的超常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的重视,并作了大量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某些动物确实具有一些非常奇特的感觉本能,并能以独特的方式利用人类具有的五种感觉本能,而还有一些动物的某些感官功能是我们人类完全没有的。另外,还有一些动物的超常感也是我们现在还没能完全了解到的。1965年,荷兰的动物行为学家延伯尔根在他著的书中写道:“许多动物的非凡本能以特殊生理作用为基础,至今,我们还没有了解这些作用,因而,才把这些本能叫做‘超感知觉’”。

动物世界有着许许多多我们未知的领域,在这些领域里,充满神奇和奥秘。即使今天的动物学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动物的超常感本能的奥秘仍然是我们所不了解的。

动物预报地震之谜

导言:动物对自然界异常情况的感知往往超过人类,人类往往依靠科学智慧,而动物则是本能。动物的这种本能源自何方?人类往往不理解,且用科学的手段也不能探知。只能等科学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直到能知道为止。地震是最惨烈的自然灾害之一,直到今天人类还没有找到能完全预报地震的有效办法。但人们发现,大地震发生之前,许多动物往往有异常反应。

地震前的地声现象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经过实验研究和现场观测发现,这些声音是由于震源区岩石破裂而发出的。所发出声音的频率不仅有20~20000赫兹的人类可以听到的声音,也有20000赫兹以上的超声波和20赫兹以下的次声波。人耳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作用是毫无反应的,但有些动物对它们的反应相当灵敏。例如,鱼类对1~20赫兹的次声波就能感觉到。而在地震前,金鱼惊慌不安,发出尖叫声,甚至跳出鱼缸,可能都与震源发出的次声波或超声波有关。

地光也是地震的一种前兆现象。地光耀眼夺目,五彩缤纷,它对动物很可能是有刺激的。鸟类的视神经特别发达,善于远视,而且它们对从未见过的色彩特别恐惧。鸟类的异常反应,在震前是很普遍的,很可能与地光有关。

动物能够预先感知地震,这是事实。但是,动物的异常反应并不都是地震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天气变化、季节更替、生活环境的改变、饲养不当、受到惊吓或者其他一些生理变化引起的。因此对于动物与地震关系的研究,现在仍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因果联系,但距离把其中的奥秘完全搞清楚还差得很远。

动物的思维之谜

导言:动物能代替人做很多事情,有的需要经过训练,有的则是本能,那么这些动物是有思维的吗?也有些动物在它们自己的行为中,有让人不解的现象,如果不从思维方面理解,就不好解释。但思维毕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所以,谁也说不清。在动物与人类共存的过程中,除了人有思维外,动物是否有思维的问题,一直是动物学者们探讨和争论的热点。

说动物没有思维,但在实践上,很多动物的行为表现好像受到大脑的指挥。比如马戏团里的狗、鹦鹉、马、黑猩猩等为观众表演节目,会像演员一样表演得准确无误。骑兵在打仗受伤落马后,他的战马并不弃他而去,而是在他的主人身边转来转去,好似在想办法救它的主人。有一家人养了一只猫,它会记住主人上班的时间,每天早晨一到这个时间,它都会把主人弄醒。因此,他的主人说自从有了这只猫他没有迟到过。还有信鸽会送信,大鹅会看家等等。

这些家畜家禽同人接触多,受过训练,可在野生动物中,有的动物根本未受过训练,但它们的行为表现好像是通过大脑思维后才做出的。比如海豚搭救遇难的船员,它们为什么要救船员?没有经过思索能办到吗?

再如大象群如果有同伴死了,它们会集体为它“葬死”,它们先挖坑,然后将死象埋葬。象的复仇心很强。有一家动物园里的雄性大象因不听话而被主人打过。它记恨在心,伺机复仇。有一天机会终于来了,它拉了一堆粪便,主人看见后即拿扫帚、簸箕进去为它打扫,它趁机用长鼻将主人顶死。非洲的一只小象亲眼看到它的母亲被猎人杀死后,它被捕捉卖到马戏团里当了“演员”。以后它渐渐地长大了,但杀害母亲的仇人它一直没忘。它利用每场演出绕场的机会巡视着观众。有一天,当它绕场时终于发现了那个仇人,便不顾一切地冲到观众席上,用长鼻将仇人卷起摔死在地上。

北京动物园的一匹雄野马,有一天看到饲养员打破以往先喂它的惯例,先去喂隔壁的野驴时它即刻发怒了,用它那有力的蹄子踢门,示意饲养员先喂它才对。当饲养员过来喂它时,它又踢又咬。野马的所作所为是否有过简单的思维呢?

一只海鸥会帮管理人员拦挡游客免进禁地。有人看到猫头鹰在找不到树洞做窝时,会趁喜鹊不在时偷偷占据树洞归己所有。

总之,在动物界中,有很多动物行为接近于人类。它们是否有思维,尚待科学家进一步去研究。

动物识数之谜

导言:马戏团里有小狗识数的表演,但那并不是小狗真的认识数,而是使用了一些其他的手法。科学家们做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想证明动物识数,效果也不明显,动物的进化有快有慢,有没有动物已进化到识数的程度,还有待研究。动物能不能识别数字,人们一直争论不休。科学家也力图通过试验来进行鉴定。而自然界中的许多动物又确实为人们提供了一些可以研究的机会。

有一个科学家做过一次试验。他请来4位拿枪的猎人来试验乌鸦,乌鸦看见拿枪的猎人来了,就躲到大树顶上,不飞下来,4位猎人当着乌鸦的面躲进草棚。一会儿,走了一个猎人,乌鸦不飞下来;又走了一个猎人,乌鸦还不飞下来;可是第三个猎人走后,乌鸦就飞下来了。它大概以为猎人全走了。因此科学家怀疑,乌鸦识数能数到“3”。

美国有只黑猩猩,每次都得喂它10根香蕉。有一次饲养员故意逗它,只给了它8根香蕉,黑猩猩吃完了,还去继续找,又给它1根,它还不肯罢休,直到又给它1根,吃满了10根后猩猩才心满意足地离去了。也许,黑猩猩确实“心中有数”。

自然界的动物究竟能不能识数,它们是怎样数的,科学家对此十分感兴趣。

动物互助互爱之谜

导言:在人类看来,动物互助互爱的事例不胜枚举,但这种互助互爱是基于生存的需要,还是情感的因素在起作用,我们想这才是问题的关键。科学家们当然想证明后者,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人类生活中,人们互相友爱,这是习以为常之事,因为人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但是,在自然界的动物王国中,许多动物中也有这种互助互爱的感情。

在一个动物园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学家们发现一只名叫贝尔的雄性黑猩猩常常从地上拣起一根根小树枝并认真地摘掉枝上的叶子,站在或跪在雌性黑猩猩身边,一只手扶着雌性黑猩猩的头,另一只手拿着光秃秃的小树枝,伸到雌性黑猩猩的嘴里剔去它牙缝中的积垢。原来它是用小树枝作“牙签”给雌性黑猩猩剔牙的!有时,贝尔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牙签”,就直接用手指给雌性黑猩猩剔牙。科学家们观察了6个月,发现几乎每一天,贝尔就会给别的猩猩剔1次牙,每次3~15分钟。

生活在草原上的白尾鹫,互敬互爱的行为更是让人敬佩。这种专门以野马等动物尸体为食的鸟类,在发现食物之后,会发出尖锐的叫声,把自己的同伙招来共享。吃的时候总是先照顾长者,让年老体弱的鹫先吃饱以后,其他鹫才开始吃。“家”里还有幼鹫的母鹫,回“家”之后还会把吃下去的肉吐出来喂幼鹫。

斑马是成群活动的。它们在巡游觅食时,总有一只斑马担任警戒,以便有危险时发出警报,通知同伙立即逃命。有时猴、狮、虎等猛兽追得很紧,情况十分危急,斑马群中就会有一匹勇敢的斑马毅然离群,义无反顾地单身与狮子搏斗,以掩护同伙撤退。当然,这匹斑马最终成了猛兽的腹中之物。

不仅同类动物之间互帮互助,而在不同类动物间也有这种行为。

在西南非洲,有一只小羚羊和一头野牛结伴而行,羚羊在前走,野牛在后面跟着;每走几步,野牛便哀叫一声,小羚羊也回过头来叫一声,似乎在应答野牛的呼唤。假如小羚羊走得太快了,野牛就高喊一声,小羚羊马上原地立定,等那野牛跟上后再走。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野牛眼睛害了病,红肿得厉害,已无法单独行动,小羚羊在为它带路。

河马见义勇为的精神,曾经使一位动物学家感叹不已。事情是这样的:在一个炎热的下午,一群羚羊到河边饮水,突然一只羚羊被凶残的鳄鱼捉住了,羚羊拼命抗拒可也无法逃命。这时,只见一只正在水里闭目养神的河马,向鳄鱼猛扑过去。鳄鱼见对方来势凶猛,只好放开即将到口的猎物逃之夭夭。河马接着用鼻子把受伤的羚羊向岸边推去,并用舌头舔羚羊的伤口。

有关动物互帮互助的例子不胜枚举,科学家们已经肯定动物之间有互助精神。那么动物为什么会有互助精神呢?有的科学家认为,动物的这种行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为在求生存的斗争中,一种动物间如果没有互助精神就很难生存与发展;有的科学家认为,近亲多半有着同样的基因,同一种群动物的基因较为接近,因此会有互助精神。对于动物为什么会有互助精神这一问题,科学家们各执己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目前没有一个完美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