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医食疗养生1088问(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10523100000003

第3章 中医食疗药性问答(3)

粳米、糯米、小米、黄米、大麦、山药、莜麦、籼米、马铃薯、大枣、胡萝卜、香菇、豆腐、鸡肉、鹅肉、鹌鹑、牛肉、免肉、狗肉、青鱼、鲢鱼。补血类食物有哪些?

桑葚、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鱼、海参、草鱼。助阳类食物有哪些?

枸杞菜、枸杞子、核桃仁、豇豆、韭菜、丁香、刀豆、羊乳、羊肉、狗肉、鹿肉、鸽蛋、雀肉、鳝鱼、海虾、淡菜。滋阴类食物有哪些?

银耳、黑木耳、大白菜、梨、葡萄、桑葚、牛奶、鸡蛋黄、甲鱼、乌贼鱼、猪皮。药粥养生有哪些注意事项?

用粳米、糯米或者把粳米、糯米加上其他食物或中药煮成半流质经常食用,可以调养身体、防治疾病。这种传统饮食方法,即为“粥养”或称“粥疗”。

粥养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胃气”。中医认为“胃主纳谷,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人体的健康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脾胃的强弱,所谓“得谷者昌,失谷者亡”,也就是强调要保护“胃气”。“胃气”实质是消化吸收功能的简称。正因为此,中医治病尤重胃气,认为“脾胃无损,诸可无虑”,“胃气一散,百药难施”,人的消化吸收功能一旦丧失,身体断绝了营养的来源,生理活动无法维持,也就谈不上对疾病的抵抗力。再说,药是要通过消化吸收才能发挥作用的,否则,再好的药也无济于事,治病也就难上加难了。

作为粥养重要成分的粳米或糯米,均有健脾养胃、补中益气的功能。如清代《随息居饮食谱》认为,“粳米甘平,宜煮粥食,粥饭为世问第一补人之物,贫人患虚证,以浓米饮代参汤。病人、产妇粥养最宜。”《医药六书药性总义》则把粳米粥赞为“资生化育神丹”,将糯米粥赞为“温养胃气之妙品”。以粳米和糯米为主,适当添加其他食物和中药,便成了粥养的一大特点。

药粥有哪些特点?

米与药同煮,有协同的作用。各种不同性味的药物与米谷配伍煮粥,可以使“峻厉者,缓其力;和平者,倍其功”。不但能缓和药性,并能增强其功效。如防治关节炎的川乌粥,是一张历史悠久的名方,但其中主药川乌头性刚燥、有毒,如加蜂蜜、生姜,投米煮粥后,就可以减缓它的刚燥和毒性。

又如苁蓉羊肉粥,方中苁蓉为补肾壮阳的中药,羊肉是温补脾胃的食物,同粳米煮成稀粥,不仅可以增强温补肾阳的作用,还能收到健脾暖胃的功效。所以,清代名医黄宫绣讲:“米虽常食之物,而一参以药投,则其力甚巨,未可等为泛常而忽视也。”

粥较浓稠,可以在胃肠内缓慢通过,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充分吸收。组成药粥的药味较少,组方灵活,经济简便,安全可靠,适宜于长服久服。

米药煮粥,特别是补益性药粥,既可以当作早晚餐或点心食用,又可以调养身体,一举两得。

药粥应用较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预防疾病。粥养可寓预防于饮食之中,常用的如米皮糠煮粥,预防缺少维生素B的脚气病复发。用胡萝卜粥预防高血压、荔枝粥预防口臭、玉米粥防止心血管疾病、薏苡仁粥预防肿瘤和流火复发、绿豆粥预防中暑等,都有“扶正祛邪”的功效,药粥易于消化,老少皆宜。

养生延年。药粥方中有较多的滋补强身之品,如首乌、山药、枸杞、党参、黄芪、苁蓉等,都有抗老防衰、延年益寿的功能。有些中药对预防老年病也很有益,如山植粥可防止高血脂、高血压,冬瓜子预防老年肥胖、柏子仁预防老人便秘等。经常对症服用,可以减少疾病,达到健康长寿。正如宋朝诗人陆游云:“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病后及妇女产后调养。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碰到这种情况,即患者病愈后不知该吃些什么较为适宜。清代医家王孟英认为:“病人、产后,粥养最宜。”因为无论病后或妇女产后,全身机能减退,胃肠薄弱、消化力降低,米粥不仅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又能补充能量,再配合一定的中药煮粥,作为病后或产后调养,就更加理想。如高热后,由于伤津,阴液不足,所以常用养阴清热的中药,以善病后,所以选用具有生津止渴、清热的生芦根粥、甘蔗粥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能清热生津,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再如妇女产后,不仅体质虚弱,还有一段通乳汁、排恶露的生理过程,这时吃些猪蹄粥或莴苣子粥,可帮助下奶;或服用益母草汁粥,既可养血,又可促进子宫的恢复。

急性病的辅助治疗。有些急性病,如配合服食适当的药粥,疗效更为理想。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的发汗豉粥;治疗发背痈疽、清热毒肿的竹叶粥;用于治疗急性黄疸肝炎的茵陈粥等,都可作为急性病的辅助食疗。

慢性病的调理。对慢性病患者,人们常称为“药罐子”。常年看病吃药,有时也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并容易吃倒胃口,如能配合药粥,长期服用,慢慢调理,可以达到“药”半功倍的效果。

粥养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要根据各人的体质和病情辨证服用。因为中医一贯强调辨证论治。如同样一个虚证,就分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或者气血两虚、阴阳两虚等等。如气虚胃口不好的病人吃了滋阴的地黄粥,或者首乌粥后,反而会产生胸膈满闷等壅滞的感觉,食欲更差。至于虚实夹杂就更为复杂,需在医生指导下进食。

要根据节气和地域的差异,辨证服用。如炎暑酷热,吃些竹叶粥、生芦根粥等,可以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寒冬腊月,选食苁蓉羊肉粥、鹿角胶粥等,能收到温补元阳、暖中御寒的效果。此外,还要注意各地的饮食习惯,如北方偏咸、苏南嗜甜、湘川喜辣等等,使药粥各成风味。

食用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粥性质而定。病程较短的,食用时间不必过长,一般3~5天病愈后即可停用。如是慢性病,就要服较长时间,最好坚持到康复为止。至于滋补强壮类药粥,就不必多加限制,只要对证食用,没有其他副反应,就可长期食用。

除此以外,还要注意药粥的配制与煎煮方法,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治疗效果,更重要的是,有利于病人的食用。

根据所配用的食物与药物不同的性质与特点,有以下几种煮制方法:

凡可供食用的中药,可以将中药与米谷一起同煮为粥,如大枣、莲子肉、龙眼肉、桑葚子、淮山药、慧政仁、柏子仁等。

较常用的是将中药煎取浓汁去渣,然后再与米谷一起同煮成粥,如补虚正气粥、菟丝子粥等。

将原汁与米同煮,如乳粥、鸭粥、安胎鲤鱼粥、猪蹄粥等。

先将中药研为细粉,再与米谷煮粥,如天花粉粥、吴茱萸粥、椒面粥等。

在煮制时,还可根据病人的口味嗜好及体质、病情等因素,适当放用一些调味品,一般可选用冰糖、红糖、白糖、蜂蜜、食盐、生姜、葱白等。

煎药容器最好选用砂锅,可使药物有效成分充分析出,还可避免因用金属锅煎熬所引起的不良化学反应。煮粥的容器最好选用搪瓷烧锅,因为砂锅煮粥容易结底。

有些地区群众煮粥时喜欢放食碱,这会破坏食物的营养成分,应当禁用。

食用时要参考每一粥方中的“注意事项”,该忌口的就应当按规定照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