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针灸、按摩、拔罐、刮痧特效疗法
10522500000026

第26章 刮痧(4)

六十七、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经臀部而分布于整个下肢。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综合征,称为坐骨神经痛。男性青壮年多见。以单侧性为多,起病多急骤。急性起病的坐骨神经炎常先出现下背部酸痛和腰部僵直感。病侧下肢疼痛由腰部、臀部开始,向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及足背外侧放散,呈“针刺”、“刀割”、“触电”样持续或间歇性疼痛。弯腰、咳嗽、喷嚏、大便时均可加重;病侧下肢微屈可减轻疼痛。病久者下肢无力,肌肉松软,伴有小腿或足部麻木感。

【刮痧部位】

1.背部:脾俞、肾俞、大肠俞。

2.下肢部:环跳、风市、秩边、殷门、阳陵泉、委中、承山、悬钟。

六十八、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是以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处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约2~5人/10万人。

【刮痧部位】

1.头部:攒竹、太阳、颊车、人中、禾髎、风府。

2.颈背部:大椎、风池、肺俞、肝俞、脾俞、肾俞。

3.胸部:膻中。

4.上肢部:曲池、手三里、外关。

5.下肢部:足三里。

六十九、老年性痴呆症

本病是一组慢性进行性退化性疾病,以痴呆为主要表现,病理改变以大脑萎缩和变性为主。症状为人格改变,患者变得主观、任性、顽固迂执、自私狭隘、不喜与人交往、对家人缺乏感情、情绪不稳、易激惹。有时吵闹,无故打骂家人,缺乏羞耻及道德感等。

【刮痧部位】

1.头颈部:哑门、大椎。

2.背部:肾俞。

3.胸腹部:鸠尾。

4.上肢部:手三里、劳宫。

5.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涌泉、太冲。

七十、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以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精神活动方面皆发生障碍,其中以概念的形成及抽象思维异常最为显著。本病症状的特点,表现为思维、情感、意向活动三个方面互不协调,而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也遭受破坏,故称作“分裂症状”。

【刮痧部位】

1.背部:心俞、肝俞、肾俞。

2.腹部:中脘。

3.上肢部:神门。

4.下肢部:丰隆。

七十一、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妇科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是指月经周期、经量、经色、经质出现异常而言。常见的有月经提前、错后或行经先后无定期等。其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和经期的紊乱,月经时多时少,有时淋漓不尽,经质的稀、稠、颜色不正常。

【刮痧部位】

刮肝俞、脾俞、次髎;点揉气海、关元;刮三阴交;点揉隐白、大敦。七十二、痛经凡妇女在月经来潮期或经期前后出现下腹剧痛等症状,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称之为痛经。痛经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是指在月经初潮时就发生,妇科检查生殖器官并无器质性病变。继发性痛经是指因子宫内膜异位症、急慢性盆腔炎、子宫颈狭窄、阻塞等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痛经。

【刮痧部位】

刮肾俞、次醪、胞肓;点揉气海、水道、关元、中极;刮血海、三阴交。

七十三、闭经

闭经又称经闭,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女性年逾18岁而无月经来潮者,称原发性闭经;月经周期建立之后,又停经3个月以上者称继发性闭经。

【刮痧部位】

刮肝俞、脾俞、肾俞、次髎、合谷;点揉关元、大赫;刮血海、阴陵泉、地机、三阴交、足三里。

七十四、妊娠呕吐

妊娠呕吐是指妇女怀孕5~6周后,出现晨起恶心呕吐或一日内呕吐数次,并伴倦怠喜卧、食欲不振,严重者呕吐频繁,不能进食进水,可引起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等。

【刮痧部位】

刮脾俞、胃俞;点揉中脘、内关;刮足三里、太冲。

七十五、产后腹痛

产后腹痛多由于子宫收缩而引起,经产妇较初产妇为重,一般3~4天自行消失,个别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则需治疗。严重的产后腹痛部位,多在脘腹之间或在小腹部。

【刮痧部位】

刮腰阳关;点揉关元、中极;刮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七十六、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即乳腺小叶增生,好发于中青年妇女,常有月经不调、不孕症或流产史。故病因多与内分泌紊乱有关。病程长、发展慢,易与早期乳腺肿瘤相混淆,所以应及早诊断治疗。

【刮痧部位】

刮肩井、天宗、肝俞、外关、屋翳、膻中、丰隆、太溪;点揉行间、侠溪。七十七、乳腺炎乳腺炎是乳腺的化脓性炎症。多发生于哺乳期妇女,其发展过程分三期:①郁乳期:乳房肿胀触痛、皮肤微红或不红、肿块或有或无、乳汁排泄不畅,或见恶寒发热、骨关节酸痛、胸闷、呕吐等。②酿脓期:肿块逐渐增大、硬结明显,继而皮肤发红,有持续疼痛、体温高而不退,此为化脓的征象。③溃脓期:破溃出脓后,一般体温会降至正常,肿痛消减,逐渐愈合。

【刮痧部位】

刮肩井、天宗;点揉天突、膻中;刮足三里。

七十八、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由于卵巢功能的退行性改变,使内分泌失调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一群症状。多数患者(约80%)发生于45岁以上的绝经期妇女,主要临床表现有:初起多有月经不规则,以后完全闭经,患者自觉头晕耳鸣、潮热出汗、烦躁易怒、精神疲倦、心悸失眠、血压波动、乳腺萎缩、皮肤感觉异常,甚至情志失常等。有的还可出现尿频、尿急、食欲不振,可延续2~3年之久。

【刮痧部位】

刮风池、心俞、脾俞、肾俞、次髎、合谷;点揉中脘、气海、关元;刮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

七十九、子宫疾病

因荷尔蒙分泌失调,使得排卵情形异常,子宫内膜变厚。子宫是个梨形中空的肌肉器官,以韧带固定在膀胱和直肠间,子宫虚弱或发炎时,便有不正常的分泌物出现;而韧带无力会使子宫脱垂、下坠,子宫不正常的增殖亦会产生肌瘤,这些都是子宫的疾病。

【刮痧部位】

1.刮子宫、卵巢、脑下垂体、淋巴腺等反射区,加上甲状旁腺辅助疗区,不仅可以消炎镇痛,还能消除子宫肌瘤,使分泌正常,增强子宫的生理及生殖能力。

2.肝俞至肾俞。

八十、经痛

月经前后疼痛、腰背酸痛、月事延迟或有分泌物(俗称白带),身体容易疲倦、不耐劳累、子宫发育不全或后屈、子宫肌瘤等病症。

【刮痧部位】

1.刮背部、腰部、下腹部(气海至中极)及双肩部位。

2.太溪至筑宾。

八十一、输卵管发炎

由于病菌感染而引起的腹痛、高烧,严重时可能会影响生殖机能。

【刮痧部位】

1.刮输卵管、淋巴腺、甲状旁腺反射区,以消炎镇痛,促进输卵管四周的血行畅通。

2.腹股沟。

3.脾俞至肾俞。

4.如因性病而引起输卵管发炎,应该请专科医生诊治。

八十二、赤白带下

外伤、感冒、子宫内膜炎、膀胱炎、淋病,以及手淫、房劳、恶性肿瘤、蛲虫均为其主要原因。急性者阴道黏膜潮红肿痛,局部有热感,排出脓分泌物呈黄白色黏液,亦有红白杂下者。经一两个星期后转为慢性,带下愈多、腰痛倦怠、食欲不振、贫血衰弱、影响生育。

【刮痧部位】

腹股沟、肝俞至肾俞、三阴交至阴陵泉。八十三、生理失调生理失调是女性特有的现象,一般而言,可刮拭腰部的胞肓穴及腹部的大巨穴。中国古代称此两穴为治“淤血之症”的穴道,尤对于头昏、脚冷等生理不顺的症状,很有功效。

【刮痧部位】

1.刮关元、大巨、上髎、胞肓各穴。

2.刮三阴交至阴陵泉。

八十四、更年期障碍

女性因年龄的增长,卵巢机能逐渐减退,荷尔蒙分泌失衡,以致身体出现各种症状。

【刮痧部位】

依次刮百会、天柱、肩井、厥阴俞、上髎、胞肓、太溪、膻中、关元各穴。

八十五、落枕

落枕又称“失枕”,以急性颈部的肌肉痉挛、强直、酸胀、疼痛,乃至转动失灵为主要临床表现。轻者可自行痊愈,重者可延至数周。其发生原因,多由于体质虚弱,劳累过度,在晚上睡眠时,头颈部位放置又不当,枕头高低不适或太硬,使颈部肌肉长时间地维持在过度伸展或紧张状态,引起颈部肌肉静力性损伤或痉挛所致。

【刮痧部位】

刮风池、大椎、肩井及颈肩部;刮外关、悬钟。

八十六、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多由颈椎退行性改变、增生、压迫或刺激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和颈部交感神经等出现的一组复杂的症候群。多因风寒、外伤、劳损(反复落枕、姿势不良)等因素所致。

【刮痧部位】

刮风池、天柱、肩井、大杼、天宗及肩背部、膈俞、肾俞、曲池、列缺、合谷。

八十七、肩周炎

肩周炎多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故又名“五十肩”。本病是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关节囊、肩袖韧带等退行性病变,并有渗出与细胞浸润,继而纤维化和粘连。本病早期以肩部疼痛为主,尤以夜间为甚,并有凉、僵感。后期病变组织产生粘连,功能障碍随之产生或加重,疼痛可略有减轻,故后期以功能障碍为主。

【刮痧部位】

刮天柱、肩井、天髎、天宗、膈关、肩贞及肩背部、肩髎、曲池、外关及上肢后外侧;抑或刮缺盆、中府、压痛点及肩前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