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胡同往事
10512100000075

第75章 章士钊―难以驯服的老虎(3)

现在,章士钊的爱女章含之仍住在这儿。这位曾给毛泽东教过英语的老师,也是中国出色的外交家,她的爱人是闻名世界的共和国外交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乔冠华。

真的历史充溢在一个人,一个家族,一条胡同里,这些旧事物是御寒的衣裳,这么边织边拆,不知道人们到时可以穿什么来耐过精神的严冬。

对于这一点,生活在上个世纪初的章士钊,似乎就已经意识到了。留学回来后,他对中西文化做了深入研究和比较。他属于中国最后一代传统的知识分子,的确感受到了旧文化的落没、腐朽,可同时也直接领悟到传统文化的神奇和精深。此后,他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从青年时期狂妄地横扫,突然变为固守。

历史观望的目光,蹑手蹑脚地爬进了位于魏家胡同13号的宅院(现29号)。院子没有硬坚持当年盛气凌人的立场,只平淡地接过现实递来的房契,同新来的房主签字画押,就此缄口。

1924年11月,应北洋政府段琪瑞之邀,章士钊从上海来京任临时司法总长,次年兼教育总长,后任政府秘书长。这处住宅是段琪瑞为他安排的官邸。

章士钊到任后,总希望借助这个机会实现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可是,他来的时间不对,什么事情,一到民国就添堵,一届届政府走马灯似地换,各种思潮你方唱罢我登场。章士钊撑着一艘又破又旧的小船,时而被抛上浪尖,时而被卷入涡流。

在司法总长的权位上,他总琢磨着放手烧他几把火,可是官场的腐败积重难返,同僚们更是把他这棵老树孤立起来。多亏段琪瑞欣赏"孤桐",又让他兼管教育。在司法领域无所作为的章士钊,转念希望在教育领域有所建树,况且他确实对培养人才有些想法。无奈章士钊所倡导的传统文化,实在与当时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水火不容。

常言道冤家路窄。有一天,在北京琉璃厂,章士钊这位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守旧派与运动中的急先锋胡适相遇。章士钊对胡适购买的线装本《红楼梦》大加夸赞,说是胡适有眼力,买了少见的孤本。胡适被章士钊搔着痒处了,自然也对章士钊恭维一番。两人越谈越开心,于是相约去大栅栏照相馆合影留念。不久相片出来了,一位长袍马褂,一位西装革履,两人同坐在一条木凳上,庄重又滑稽。章士钊越看越高兴,诗兴大发,作新诗一首赠胡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