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发生后,咸丰重臣肃顺受幕客王闿运的托付,亲自跑到咸丰皇帝面前说情,翰林院编修郭松焘找到了在南书房为咸丰皇帝教读的名臣潘祖荫,潘祖荫立即上书皇帝:
"楚南移军立功本省,援应江西、湖北、广西、贵州,所向克捷,由骆秉章调度有方,实由宗棠运筹决胜……是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也。宗棠为人,负性刚直,嫉恶如仇。湖南不肖之员,不遂其私,思有以中伤之,久矣。湖广总督官文感于浮言,未免有引绳批根之处。"
京城的动静让官文就此罢手。
左宗棠初入官场,就挨了一闷棍。他向骆秉章推荐了人才,主动退出幕府。但此时的左宗棠已不能对此后的历史袖手旁观。
曾国藩、胡林翼抓住时机先后上奏皇帝,请求朝廷重用左宗棠。不久,左宗棠收到了朝廷以四品京堂候补随同曾国藩襄办军务的谕令。
左宗棠因祸得福,潘祖荫的"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让它名扬四海。他的政治生涯从此一路高歌,先后担任浙江巡抚,闽浙总督,陕甘总督等,起义将士的鲜血把左宗棠的顶戴花翎染得异常鲜红。收复新疆后,左宗棠更获得了入值军机,主持总署和参戎兵部集三权为一身的殊荣。
三
在左宗棠的故宅里,时间抡起斧头,朝历史扑过去,却失手劈在厚砖薄瓦上,老宅伤的不轻,但关于左宗棠的记载却毫发无伤。
左宗棠入京辅政,是晚清政坛上的一件大事,是朝廷对这位年近七十老臣的倚重和嘉奖。
当新疆面临阿古柏的入侵,俄、英正在实施着分割新疆图谋的国难当头,李鸿章之流认为:乾隆年间统一新疆是"徒收数千里之旷地,而增千百年之漏卮,已为不值";认为丢掉新疆,对中国肢体元气没有太多伤害。要把有限的国家财力,利在"海防"上。
左宗棠"任天下之至重,处天下之至难",向朝廷提出塞防与海防两者并重,一寸土地也不能不争的主张,上奏朝廷请求出兵新疆收复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