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养生之道,是颇有点名气的。在日本、美国他所吃的大清国的民间传统小吃,像豆腐乳这样的食物,甚至成了这些国家研究李鸿章之所以保持长寿的灵丹。他们把李鸿章出访时带去的这些东西,偷偷弄去化验,想弄明白这霉变了的豆腐里边合了什么秘制成分,让这位中堂大人既长寿又一日三餐不厌。当李鸿章在美国纽约受到克利夫兰总统隆重接见后,一时间纽约冒出了无数的"李鸿章杂碎"、"李鸿章豆腐"等中式餐馆。
李鸿章成了大清国在海外的一道招牌菜肴。
李鸿章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 ;洋务,在他生命最后的十五年间,竟马不停蹄的一站又一站与洋人签订了《中法新约》、《中日马关条约》、《中俄同盟条约》、《辛丑条约》等四个让中国人永远伤痛屈辱的条约。
中国人惊叹李鸿章的其身心耐力,外国人更弄不明白这个东方帝国的钦差大臣,是什么东西让他保持着如此旺盛的生命力?要是常人,不累死也得趴下,可李鸿章硬是活了七十八年。当他在北京贤良寺的病榻上,即将咽下最后一口气时,身旁还站着等待他签字的俄国驻北京的代表波兹德涅耶夫。
有人说李鸿章是生命不息,做官不止。
有人说李鸿章当官不要脸。李鸿章更明白要脸就别做官。
李鸿章为官一生,关乎国计民生的事做了许多,但使他成为世界名人的主要是洋务和外交。这株代表着大清国衰弱、没落的衰花败草,只能一声不吭地代清廷一次次受过。难怪有人说李鸿章是"老佛爷"和皇上的避雷针,因割地赔款,签订卖国条约所碰撞摩擦出的巨大电流,全从他身上释放出去。尽管他内心受到了灼伤,但他所维护的庙堂却从险象环生中,一次次躲过了彻底坍塌的大难。为了朝廷、为了太后、为了皇上,李鸿章心甘情愿的去当出气筒和替罪羊。常言道,弱国无外交。平心而论,当他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时,恐怕最不情愿和最受伤害的也是他李鸿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