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胡同往事
10512100000030

第30章 梅兰芳―暗香浮动月黄昏(6)

很多外国人初次接触梅兰芳的京剧是被美轮美奂的戏装、眼花缭乱的舞美所吸引,可是渐渐地,人们就被带入了神秘的东方意境,绕进九曲十八弯的故事内容里钻不出来,也不愿意钻出来了。曾有很多热爱戏剧表演的人企图用画笔记下梅兰芳的动作技巧,可是坐在那儿看着看着就停下了笔,因为到那时根本无暇顾及梅兰芳的"形",全然为他力图表达的"意"所虏获。

而事实上,这次成功的演出当时险些胎死腹中。公演之前,梅兰芳在华盛顿举办了一场招待演出,剧目是红楼戏中的一折《晴雯撕扇》,演到一半的时候,就有人开始退场。在结束演出之后,梅兰芳遇到匆匆赶来的张彭春,这位被美国人称为皮西张的热心华人告诉梅兰芳:美国人根本看不懂红楼戏,演得再好也是白搭。在梅兰芳的恳请下,张彭春为他重新安排了演出内容,将首演剧目《汾河湾》的名称,改为《一只鞋的故事》,并在梅兰芳的演出之前,请一位叫杨秀的女士用英语为观众介绍了剧情。想到梅兰芳万一没有在公演前遇到张彭春,真不得不叫人大捏一把汗。

在美国的演出过程中,有戏曲评论家将梅兰芳的京剧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艺术品提到同等的地位,这正好显示出梅兰芳的京剧艺术中蕴含的深广的艺术美学功底。

梅兰芳学昆曲师从乔蕙兰,李寿山,谢昆泉,陈嘉梁,丁良荪。青衣师从吴菱仙,梅雨田,陈德霖。花衫:王瑶卿。花旦:秦稚芬,胡二庚。刀马旦师从路三宝。武工曾师从钱金福,茹莱卿。梅兰芳完善的艺术修养,得益于当时的很多文化界人士,如教授他学绘画的齐白石、陈半丁、王梦白,与他一起探讨昆曲的陈德霖,在音韵学方面给与他很大帮助的樊增祥等人。

在美国,第一位站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演员--梅兰芳锋芒毕显,他本身就体现着东方艺术精妙的完美,当时美国的"影坛三杰":卓别林和范彭克夫妇,都和梅兰芳留下了惺惺相惜的友情。

与在美国胆战心惊的演出心态不同,梅兰芳赴苏联的演出是受到前苏联政府的邀请,行程由苏联有关方面安排、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这使得梅兰芳从容踏实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