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1月16日,一位堂房的阿叔,那天夜里出去作乐,夜半归来,走进内堂大门,仿佛看见一个白须老人,他起初以为是自己醉了酒,不清醒所以花了眼。可是到了后半夜,周家真的出生了一个男婴儿。于是乡里传开一个流言:那个男孩是老和尚投胎转世的,不是"头世人",注定了比那些头次做人,什么也不懂的人,要深谙人情世故。从老头怎么变成了老和尚实在没法考据,但是,周作人这一辈子实在让人慨叹,连他的文章也像是做给后世人看的。
现在,周作人住过的房子,正在被这个城市一寸一寸地剁下来扔掉。大雾退后的大杂院像个完美的小鸡蛋,所有能利用的空间都被占满了。
周作人还是那样一如既往地寂寞着。
郭沫若――我的圣母玛利亚
前海西街18号
1963年,郭沫若携家人由西四大院胡同5号搬入前海西街18号。宅院里种满银杏、白皮松、侧柏和云杉,有小山、花园。这座宅子原是清朝权臣和珅的府邸,民国初年,中医世家达仁堂将此处建作私宅,从1950到1958年,宅子又改为蒙古驻华使馆。
郭沫若住在这奢华的院落里,似乎同富贵有了精神上的贯通,整整一湖什刹海的水还不够郭沫若将头脑冲洗清醒。
郭沫若于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县观峨乡沙湾场。沙湾地处乐山县的西南部,离县城约七十五华里的路程,它背靠眉山,面临大渡河,这个地方虽然地处偏僻,但风水不俗,出过十来个秀才和举人。
大渡河又称"沫水",青衣江又称"若水"。郭沫若第一次登上"五四"诗坛的笔名"沫若",就是借用了故乡两条大河的名字。郭沫若乳名文豹,据说母亲怀上他的时候,曾梦见一只小豹子咬她左手的虎口。
靠着父亲郭朝沛的精明能干、敢于冒险,郭家在沙湾算得上是富甲一方的人家,郭沫若从小过着不思饱暖的安逸生活。
"农夫耕耘时常唱秧歌,我觉得好听。撑船的人和拉纤的人发出欸乃的声音,我佩服他们有力气,冬天不怕冷,牧牛童子横骑在水牛背上吹芦笛,我觉得他们好玩而水牛可怕。乡镇上逢集的时候热闹一番,闲天又冷下去。人们除坐茶馆,聊闲天外,没有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