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诗三百首
1050500000085

第85章 赵汝鐩

赵汝鐩,字明翁,袁州(今江西宜春市)人。因是宋宗室,故亦作开封人。嘉泰进士。嘉定中分司镇江管榷。

他是江湖派诗人中较多地描写社会生活的一位。七绝绝少,五律最工,尤其是写旅途感受,最为亲切。一些竹篱茅舍之中常见的事物,仿佛亦洋溢着一种朴质的人情味,缺点是深度不够。他亦爱用很通俗的语言,但有的太不讲究修饰了,如七律《明皇》中甚至会用“初年不是不聪明”和“祸福兴亡皆自取”那样的话。

憩农家①

似阴还似晴,好风弄轻柔。

土膏春犁滑,竹深鸣禽幽。

农家颇潇洒②,清泉流③。

蹇余入茅檐④,解带为小留⑤。

荆钗三两妇⑥,竞将机杼投⑦。

吹炉问官人,肯吃村茶不⑧?

群儿窗下读,《千字文》《蒙求》⑨。

余因拊其背,劝汝早休休⑩。

泓颖才识面,白尽年少头。

耕食而凿饮,胡不安箕裘?

乃翁听我言,急把书卷收。

遣儿出门去,一人一骑牛。

【注释】

① 憩(qì),休息。② 潇洒,舒畅貌。③ (guō),水流声。④ 蹇,通“褰”(qiān),提,揭起,这里是引领的意思。⑤ 解带,解衣带,指休息。⑥ 荆钗,以荆枝当髻钗。古代常以荆钗布裙比喻贫家妇女的装束。⑦ 机杼(zhù)投,停机不织,招待来客。杼,织布的梭子。⑧ 不,通“否”。⑨ 《千字文》,南朝梁武帝命给事郎周兴嗣编写的启蒙读物,限用一千个不同的字,四言韵语。《蒙求》,唐李翰编写的启蒙读物,亦是四言韵语,取《易经·蒙》“童蒙求我”之义。

⑩ 休休,犹言算了吧。 泓颖,砚和笔。泓,指砚的储水凹孔。颖,毛笔头。才识面,才接触。 耕食句,用《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语意。这里指自由自在的农耕生活。 胡不,何不。箕裘,《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言子弟受父业的熏陶,必效而为之。后因以箕裘指继承家业。 乃翁,你的父亲。这里犹言其父,指群儿的父亲。古诗中第二人称与第三人称的区别往往不很严格,如上面的“劝汝”实应作“劝彼”(上句即用“其”字)。

【说明】

作者原是“十年窗下”的人,又很有学问,他的五律《秋居》里就说“推窗对修竹,开卷课诸儿”。所以诗里写的劝村童不要读书,自然不是由衷之言。但另一方面,作者生活着的时代,某些读书人的凄惨遭遇,确会使他有此感慨,感慨的亦不止他一个人。要说这首诗有什么意义,意义就在于使我们增加认识: 由于某种历史原因,曾经出现过自己是读书人却不希望别人读书的可悲时代,只是这样的时代早已过去了,永远过去了。

下程①

下程疑颇早②,店主劝予休。

今晚莫贪路,明朝便到州。

疏篱编马眼③,新笋护猫头④。

六七岁童子,一人随数牛。

【注释】

① 下程,犹言下一站。② 疑,估计的意思。③ 马眼,下围棋所作之眼。④ 猫头,猫头竹,笋亦称猫头笋。黄庭坚《谢人惠猫儿头笋》:“猫头突兀想穿篱。”

【说明】

作者另一首五律《泊舟》开头云“舟泊似差早,篙工爱酒坊”,可与此诗头两句参看,亦见作者善于写旅途生活的细节。颔联对得自然现成,实是两句一意。主人殷勤之意,随手而出。颈联以马眼对猫头甚工整,原来都是俗语,却不觉其“俗”。但猫头仍含本义,马眼却是用比喻而颇具“异想”。

登法云寺

云林拥深寂,山寺倚崔嵬①。

童子请先坐,师僧恐便回。

庭黄霜到橘,阶绿雨滋苔。

挂树猿相玩,呼之却不来。

【注释】

① 崔嵬,高耸貌。

【说明】

三、四两句写童子应对客人,甚亲切。五、六两句,写橘因霜而黄,苔因雨而滋绿,自然而不雕琢。末两句写猴子逗引客人,尤可爱。

陇首①

陇首多逢采桑女,荆钗蓬鬓短青裙②。

斋钟断寺鸡鸣午③,吟杖穿山犬吠云④。

避石牛从斜路转,作陂水自半溪分⑤。

农家说县催科急⑥,留我茅檐看引文⑦。

【注释】

① 陇,通“垄”,田埂,土堆。② 荆钗,注见《憩农家》。③ 斋钟句,佛家以过午不食为斋,因称正午为斋时。这句意谓,这天寺院里未传来午钟,但近处却有鸡在鸣昼。④ 吟杖,扶杖而吟。犬吠云,犬闻山上有吟哦声,故向上而吠。⑤ 陂,泽畔障水之岸。这两句写牛有灵性,水亦解事。⑥ 催科,催租。⑦ 引文,官府派租单。作者《到农家》末云:“须臾对吾泣,科役苦追胥。”与这两句的寓意有相通处。

【说明】

首句采桑女云云,和末两句实相照应,因这时正是官府催科时节。作者《耕织叹》写村女采桑入市后亦云:“官输私负索交至,尺寸不留但箱笥。”同样慨叹于农民不堪租税之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