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复古,字式之,自号石屏,黄岩(今属浙江)人。生于乾道三年(1167)。父戴敏,亦工诗,其《屏上晚眺》的“人行踯躅红边路,日落秭归啼处山”名句,颇为人称道。复古承遗志,精心作诗,又漫游东南各地,最后以布衣终老故乡的委羽山。卒时年八十余。
他是江湖派中的名家,在《昭武太守王子文……》的论诗十绝中,可以看到他作诗的主旨,如之二云:“时把文章供戏谑,不知此体误人多。”之四云:“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之五云:“锦囊言语虽奇绝,不是人间有用诗。”这些都说得很对。他的诗集中,故亦颇有感伤时事,哀叹丧乱之作。他曾登陆游之门,《都中冬日》的“一冬天气如春暖,昨日街道卖杏花”,亦可能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脱胎。元人韦居安《梅磵诗话》卷上,记戴诗《赠叶竹山》的“山中便是清凉国,门下合封萧洒侯”,系袭陆龟蒙的“溪山自是清凉国,松竹合封萧洒侯”;《舟中》的“云为山态度,水借月精神”,系袭王铚的“云气与山为态度,月华借水作精神”,这和他的“切忌随人脚后行”的主张恰相矛盾。
他诗的风格,前人或评为清健轻快,或评为俊爽率直,皆中肯,但亦因为率直,有时便觉露而少蕴,如《戊戌冬》的“四海疮痍甚,三边战伐频”,《庚子荐饥》的“休言谷价贵,菜亦贵如金”,《久客还乡》的“生长此方真乐土,江淮百姓正流离”,就把要说的意思都说尽了。
诘燕①
去年汝来巢我屋, 梁间污泥高一尺。
啄腥抛秽不汝厌, 生长群雏我护惜②。
家贫惠爱不及人, 自谓于汝独有力。
不望汝如灵蛇衔宝珠③、雀献金环来报德④。
春风期汝一相顾, 对语茅檐慰岑寂⑤。
如何今年来, 于我绝踪迹。
一贪帘幕画堂间⑥, 便视吾庐为弃物。
【注释】
① 诘燕,问燕。② 雏,指幼燕。③ 灵蛇衔宝珠,相传春秋时随侯见大蛇伤断,以药敷之,后蛇于大江中衔大珠以报之。见《淮南子·览冥》“随侯珠”高诱注。④ 雀献金环,相传汉杨宝九岁时,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地,杨宝取归饲养,后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感恩,并赠白环四枚,祝他子孙洁白,位登三公,一如此环。见梁吴均《续齐谐记》。⑤ 岑寂,寂寞。 ⑥ 一,助词,表示加强语气。帘幕画堂间,指富贵人家的屋宇。
【说明】
前一年,燕子曾经到作者家里筑巢育子,作者任凭它啄腥抛秽,还对小燕子很有感情。作者不望报德,只望它们次年春天仍能飞来,听着轻柔的燕语而解他寂寞。第二年,燕子果然回到此地,却贪图华丽的帘幕画堂,不再回到作者家里,因为那是贫家的茅檐。于是作者以诗人的真率,写成此诗,责问燕子。但燕子虽然伶俐,究是飞禽,责亦枉然。
小孤山阻风因成小诗,适舟中有浦城人,
写寄真西山①
群山势如奔,欲渡长江去。
孤峰拔地起,毅然能遏住。
屹立大江干②,仍能障狂澜。
人不知此山,有功天地间。
【注释】
① 小孤山,俗名髻山,在江西彭泽县北大江中,屹然独立。为别于彭蠡湖中的大孤山,故称小孤。其后因音讹而转为“小姑”,并于山上立祠塑像。真西山,真德秀,理宗时名儒,福建浦城人,学者称为西山先生。② 干,水边。
【说明】
写小孤山能不在小姑、彭郎上敷演,已是高人一着,且为此山吐气。其次,作者生活在南宋后期,这一带亦是江防要地,诗中的孤峰遏住,力障狂澜云云,亦是有所寄托。
盱眙北望①
北望茫茫渺渺间,鸟飞不尽又飞还。
难禁满目中原泪,莫上都梁第一山②。
【注释】
① 盱眙,在今江苏西部(一度曾属安徽),北邻洪泽湖。② 都梁,山名,在盱眙东南。第一山,在盱眙县东,旧名慈氏山,为县治主山,上有米芾书“第一山”三字,故名。这里当是将两山合指,以此代表盱眙城的高山。
【说明】
南宋时的江淮地区,往往引起一些文士的忧国伤时之感,因为北望便是沦敌的中原,难免令人伤心。作者《江阴浮远堂》的“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和路德章《盱眙旅舍》的“渐近中原语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都是有感而发。
淮村兵后
小桃无主自开花, 烟草茫茫带晓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①,向来一一是人家。
【注释】
① 败垣(yuán),破墙。井,这里指人口聚居处。
【说明】
时间是春天,地点是东南,如果在太平时节,这地方本来一一是人家,在晓色中可以赏桃红而听鸦噪。这时有的逃亡,有的死去,小桃亦失去了主人,但它还是坚强地活着,并且开了花,在凄凉寂寞中带来一丝春意,一点生机。
南宋人严粲亦有《兵火后还乡》一绝云:“万屋烟消余塔身,还家何处访情亲。旧时巷陌今谁问,却问新移来住人。”这是从另一方面写劫后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