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她是北宋人还是南宋人,尚无定论。但她诗里写的都城多指南宋的杭州,如《夜留依绿亭》的“风传宫漏到湖边”,即其一例。因此,她在《元夜三首》中写的“新欢入手愁忙里”云云,也必是她青春时期。即是说,她的年轻时代是在杭州生活的。她诗的风格,也像是南宋人的作品。魏仲恭序《断肠诗词集》,中有云:“近时之李易安,尤显显著名者。……比往武陵,见旅邸中好事者往往传诵朱淑真词。”魏序作于孝宗淳熙九年(1182)壬寅,从口气上揣度,她似乎是距魏氏作序时期不太远的人。魏序又说,她的诗连同她的尸骨,一道给她父母焚化了,今所存者百不一存,可见她死得较早,死得很惨,所以在流传的诗词里,就看不到写她晚年生活的作品。
她的家境很富裕,从小受父母娇宠,所以亦有些任性。传说她和丈夫性格不相合,婚姻上不是很圆满。曾经有一个“新欢”和她走动过几次,后来又分手了。她的《元夜三首》,在当时亦算写得很大胆的。
她常以明媚自然的笔调,把自己的内心生活表达得很坦率:“碧云信断唯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恨春五首》)“疑猜海角天涯事,搅乱衾寒枕冷人。”(《灯花》)“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愁怀》)她的后半生,大概就被这种剪不断的情丝苦苦萦绕着。
她与李清照齐名,诗比李清照写得多,就是在历代女诗人中,亦是数量多的一位,格调却比李清照低。感情之浓两人有相同处,但朱诗少含蓄而无余味,而且题材单调,境界狭窄,文字尤不够精练,造句命意多有因袭类似之处。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评朱词“骨韵不高,可称小品”,实亦可适用于朱诗。谢无量《中国妇女文学史》云:“今观其诗,虽时有翩翩之致,而少深思,由其怨怀多触,遣语容易也。”这批评是对的。个人的幽怨之情写得太多太随便了,那亦会带来艺术上的粗率浅露。
元夜三首(选一)①
火烛银花触目红, 揭天鼓吹闹春风②。
新欢入手愁忙里③,旧事惊心忆梦中。
但愿暂成人缱绻④,不妨常任月朦胧。
赏灯那得工夫醉, 未必明年此会同。
【注释】
① 元夜,即元宵,阴历正月十五夜。这一夜放灯,故亦名灯夕。② 揭天,犹言冲天。③ 入手,到来。愁忙里,为时间匆忙而感伤,与第五句“但愿暂成人缱绻”相应。④ 缱绻,亲爱。
【说明】
结合作者第一、第二两首看,赏灯的地点在都城杭州。去的时候下着小雨,添了一点寒意,后来却星斗满天。六街千门都张着灯火,高楼的帘幕里传来了音乐声,和路上的笑语声、马蹄声交响在一起,御路上亦有轻车在驰驶。她和他挤在人群里欢乐着,却又为会晤匆忙,旧梦凄凉而感伤。
第一首末云:“归来禁漏逾三四,窗上梅花瘦影横。”那么,他们分手时已经夜深了。
大概因为诗中写的是和情人元夜观灯事,所以后人就把欧阳修的“去年元夜时”的《生查子》词,误认为朱淑真作的了。
东马塍①
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
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
【注释】
① 马塍(chéng),在今浙江余杭,有东西马塍,以河分界。吴越时为蓄马之所,故名。塍,田埂。
【说明】
素净明白,却缺少含蓄,末句就收得浮浅。
自责(选一)
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咏月更吟风。
磨穿铁砚非吾事①,绣折金针却有功。
【注释】
① 磨穿句,五代桑维翰,有人劝其不必举进士,可以从他途求仕宦,维翰乃铸铁砚示人曰:“砚弊则改而他仕。”卒以进士及第。这里比喻刻苦读书之意。
【说明】
作者《掬水月在手》的小引云:“然翰墨文章之能,非妇人女子事,性之所好,情之所钟,不觉自鸣尔。”这话是正面说的。在宋代的道学统治下,妇女本身亦会受到这种势力的影响。这首诗里说的却是愤激性的反话。所谓自责,其实是对不公平社会的谴责。看一看第二首末句的“添得情怀转萧索,始知伶俐不如痴”,尤为显然。
一个对现实具有高度敏感的才女,在内心生活上亦必然充满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