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诗三百首
1050500000166

第166章 吕本中

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寿州(今安徽寿县)人。人称东莱先生(他的侄孙吕祖谦,也被称为东莱先生,故或以大东莱先生称本中)。绍兴时特赐进士出身。曾任中书舍人兼侍讲。后见忌于秦桧,桧指使御史劾罢之。

他很推崇黄庭坚,亦是《江西诗社宗派图》的作者。在《夏均父集序》中说:“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莫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并认为只有黄庭坚才谈得到。其实,这种以规矩求变化的说法,对任何有成就的大家都适用;之所以成其为大家,总是既有渊源上的继承又有自己创造上的特色。据范季随《陵阳先生室中语》和曾季貍《艇斋诗话》所记,吕本中本人曾说,所谓《宗派图》,原是他年轻时率意戏作,后来颇感懊悔。可是江西诗派之名却从此传开了。

他的诗,古风有近黄庭坚处,近体诗平夷流动,但常有粗糙的毛病。他的《简范信中钤辖三首》之二云:“满堂举酒话畴昔,疑是中原无事时。”写南渡后的怀旧情绪,亦很沉痛,徐俯却评云:“不合道破‘话畴昔’,若改此三字,方觉下句好。”(见《艇斋诗话》)意思是有了下句“疑是”云云,上句就不应再用“话畴昔”来道破了。

兵乱后杂诗五首(选一)

晚逢戎马际①,处处聚兵时。

后死翻为累,偷生未有期②。

积忧全少睡,经劫抱长饥③。

欲逐范仔辈④,同盟起义师。

【注释】

① 晚逢,作者这时四十几岁。② 后死两句,写尽战乱中的沉痛心情。翻,反。③ 经劫句,作者 《兵乱寓小巷中作》云:“窜身穷巷米如玉,翁寻湿薪媪爨粥。”④ 欲逐句,作者原注云:“近闻河北布衣范仔起义师。”逐,追随。布衣,平民。

【说明】

靖康元年(1126),金人陷汴京,掳徽、钦二帝北去。次年丁未,金兵退出,作者回到汴京,目睹乱后凄凉情状,这几首诗当是此时所作。

此诗 《东莱先生诗集》未收,方回《瀛奎律髓》卷三十二忠愤类收了五首。这是第一首。

纪昀在《瀛奎律髓》中批云:“五首全摹老杜,形模亦略似之,而神采终不及也。”又批这一首云:“三四好,结太率易,此欲为老杜而失之者。”

夜雨

梦短添惆怅①,更深转寂寥。

如何今夜雨,只是滴芭蕉。

【注释】

① 梦短句,唐徐凝《宿冽上人房》诗云:“觉后始知身是梦,更闻寒雨滴芭蕉。”亦写梦醒后闻雨滴芭蕉之声。

【说明】

此诗当为作者在岭南时作。另一首七绝《听雨》云:“日数归期似有期,故园无说说相思。芭蕉叶上三更雨,正是愁人睡觉时。”实是把一种情绪分两首写出。睡觉时,睡醒时候。

杨万里《诚斋诗话》云:“退之云:‘如何连晓雨,只是说家乡。’吕居仁云:‘如何今夜雨,只是滴芭蕉。’此皆用古人句律,而不用其句意。以故为新,夺胎换骨。”

望金陵偶成两绝(选一)①

台城南望入斜阳②,尚想能诗玉树郎③。

乘兴风流莫相笑,眼看直北是雷塘④。

【注释】

① 金陵,今江苏南京市。诗中所咏的梁朝、陈朝皆建都于此。② 台城,故址在今南京玄武湖侧。晋宋间称朝廷禁省为台,故称禁城(宫城)为台城。陈朝的前一朝为梁朝,这里可能兼寓梁武帝被侯景围困于台城而饿死的故事。③ 玉树郎,指陈后主。他曾作《玉树后庭花》曲,歌词绮艳,被看做亡国之音,因荒淫失政为隋所灭。隋军攻建康(今南京市)时,陈朝的宗室王侯百余人,听到台城失守,便相率降隋。④ 雷塘,又名雷坡,在今江苏江都市北。隋炀帝被禁军将领宇文化及等在江都缢杀后,初葬于吴公台下,至唐高祖时,乃改葬于雷坡南平冈上。杜牧《扬州三首》之一云:“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则炀帝所建之迷楼亦在雷塘。吕诗之二亦云:“雷塘别有风流坐,可作南舟两日行。”两句意谓,不必笑陈后主那样善于风流作乐的亡国之君了,再看看长江直北的江都,还有雷塘在那里呢。罗隐《炀帝陵》云:“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李商隐《隋宫》云:“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寓意皆相似。

【说明】

隋伐陈时,隋炀帝(当时还是晋王)曾率军亲入建康,命陈后主手书以招上江诸将,又使部下收图籍,封府库,资财一无所取,天下皆称其贤。时为开皇九年(589)。至武德元年(618)乃被杀,世以无道之君目之。时间不过三十年,建康和江都则仅一江之隔,而炀帝已判若两人。

别夜

薄酒残灯欲别情,暗萤依草不能明①。

悬知先入他年话,一夜蛙声连雨声②。

【注释】

① 暗萤,亦因雨夜,故萤暗。② 悬知两句,韦应物、白居易都有夜雨对床的诗句,后来就用做朋友或兄弟久别相聚的典故,详见苏轼《辛丑十一月十九日……》诗注。但古人是写久别后才对床于雨夜,吕诗则是写临别时的雨夜对话。悬知,料想。话,犹言佳话。

【说明】

朋友分别前,正值夏夜,忽闻蛙声连雨声而起,便想到这一典故,却用得有神无迹,十分自然。“蛙声”在诗中本亦常见,用在这里却另有一种感情上的效果。作者强调“活法”,此诗不知是否可做其例?

木芙蓉①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著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②,一生开落任东风。

【注释】

① 木芙蓉,也称芙蓉花或木莲,以别于莲花之称芙蓉。秋天开花,花有白色、黄色和淡红色。白居易《木芙蓉花下招客饮》诗:“莫怕秋无伴愁物,水莲花尽木莲开。”② 犹胜句,古代谚语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语,意谓桃李本不能言,但因华实动人,故皆不期而往,其下乃自成蹊径。后来便作“实至名归”的比喻。原意是褒誉,吕诗则以桃李的开落只能任凭东风,引为不足。

【说明】

古人评花,常以耐得住风霜雨雪者为上,桃李虽艳,却难以与肃杀的秋风相敌。

曾季貍《艇斋诗话》评此诗云:“极雍容含不尽之意,盖绝句之法也。荆公咏木芙蓉云:‘还似美人初睡起,强临青镜欲妆慵。’觉得味短,不及远矣。”是。以美人喻花,非不可喻,但易俗易滑,王诗即犯此病。

曾幾

曾幾(1084—1166),字吉甫,原籍赣州(今江西赣县),迁居河南洛阳。以兄弼死于公事,特恩补将仕郎。后铨试优等,赐上舍出身。高宗时,任广西运判等官。因触怒秦桧去官,侨寓上饶茶山七年,原拟于此终老,其《茶山》诗有云:“残僧六七辈,败屋两三间。野外无供给,城中断往还。”可见其当时心境。秦桧死,又出仕,授秘书少监。孝宗时致仕。三仕岭外,家无南物,人称其廉。

他是孔平仲的外甥,早年曾从学于外家;又是陆游的老师,赵庚夫《读曾文清公集》所谓“咄咄逼人门弟子,剑南已见一灯传”。他的诗长处是清劲灵活,短处是粗率生硬,纪昀所谓“粗作大卖”(《瀛奎律髓》卷十六),后人亦因其人而特重其诗。翁方纲在《七言律诗钞》卷首中说曾诗“可上接香山,下开放翁”,潘德舆则在《养一斋诗话》卷九中说,曾诗“所以得盛名者,或由剑南为其高足耳”。这话或许有些唐突,却不无道理。

贺裳《载酒园诗话》对曾诗评价甚低,又举曾氏雪诗云:“‘一夜纸窗明似月’,亦不雕琢而工,至‘多年布被冷如冰’,则不可耐矣。”这还说得公平,吴乔《围炉诗话》卷五,却把两句一笔抹杀:“岂曰诗耶?”其实上一句还是平稳的。

闻李泰发参政得旨自便将归,以诗迓之①

苦遭前政堕危机,二十余年咏《式微》②。

天上谪仙皆欲杀③,海滨大老竟来归④。

故园松菊犹存否⑤,旧日人民果是非⑥?

最小郎君今弱冠⑦,别时闻道不胜衣。

【注释】

① 李泰发,李光,字泰发,曾任参知政事。因触犯秦桧,谪居琼州八年,后又移昌化军(皆在今海南省)。秦桧死后,始复官为左朝奉大夫。当时谪海外者尚有丞相赵鼎、编修胡铨,合李光有“三大贤”之称。自便,行动不再受约束,指结束放逐生涯。迓,迎接。② 二十句,秦桧拜相始于绍兴元年(1131),李光复官在绍兴二十八年(1158),故云。式微,语出《诗经·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本为“天将暮”的意思,后泛称事物由盛而衰微。式,语助词,无义。③ 天上句,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有“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句,《不见》有“国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句。

这里因李白、李光皆姓李,李光又遭权奸陷害,所以用杜诗意。谪仙,贺知章曾以此称李白。④ 海滨句,《孟子·离娄上》:“太公避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 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此句用其意。大老,对年高望重的人的敬称。⑤ 故园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⑥ 旧日句,汉道士丁令威成仙后,化鹤归来,于空中作人言云:“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犹是人民非。”见《搜神后记》卷一。这两句喻李光远谪多年,时事大非。⑦ 最小郎君,指李光幼子李孟传,字文授,亦即曾幾的孙女婿,所以诗里特地提到他。作者亦于此句下注以“孙婿文授”。李光谪居时,李孟传才六岁,所以下句说“不胜衣”,意为体力尚不足以承受成人的衣服。弱冠,指二十岁。

【说明】

曾幾与其兄曾开,都因反对和议、触怒秦桧而罢官,曾、李两家又是姻亲,故他对李光受秦祸而遭黜尤为同情。

方回《瀛奎律髓》卷四十三云:“此诗第二句悲怆,三四切题。”纪昀批云:“首句笨。三句用杜句,生硬,不及四句之自然。后半只闲闲感慨,笔墨却高。”冯班却对第四句评云:“海滨大老岂可用,李参政其归金人耶?”因为李光仍以宋臣回故土,和避纣的太公欲自东海归敌国周土不同。但曾诗只是从琼州、昌化皆系海滨设譬,年龄亦逾八十,故以大老称之。这里亦说明用典使事,必须力求贴切。

书徐明叔访戴图①

小艇相从本不期②,剡中雪月并明时。

不因兴尽回船去,那得山阴一段奇?

【注释】

① 徐明叔,徐兢字明叔,徽宗时人,工画山水人物。访戴,晋王徽之居山阴,大雪夜醒来,开室酌酒,忽忆戴逵,时逵在剡溪,即夜乘轻船往访,经宿方至。既造门,不入而返。人问其故,徽之曰:“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见《世说新语·任诞》。徽之,字子猷,羲之子。戴逵,字安道。剡(shàn)溪,曹娥江的上游,因王徽之访戴,亦名戴溪。山阴,今浙江绍兴市。② 本不期,本来不是去看他。

【说明】

这是曾诗名篇。宋赵与虤《娱书堂诗话》卷上,记韩驹《题渊明采菊图》诗云:“九日东篱采菊英,白衣遥见眼能明。向令自有杯中物,一段风流可得成?”以为“两诗意同,同为佳作”。元韦居安《梅磵诗话》卷上,于引述曾幾此诗后,并云:“来子仪亦有诗云:‘四山摇玉柤光浮,一舸玻璃凝不流。若使过门先见了,千年风致一时休。’子仪实祖茶山之意。近时大山萧山则诗云:‘访戴何如莫访休,清谈生忌晋风流。渡江一楫无人画,多重王家剡雪舟。’运意高妙,真能发前人之未发。”按,数诗中当推萧诗较警策。

陈衍《宋诗精华录》云:“晋人行径,宁矫情翻案,决不肯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