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诗三百首
1050500000158

第158章 左纬

左纬,字经臣,号委羽居士,台州黄岩(今属浙江)人。委羽山即在黄岩南。据北宋黄裳(和南宋乾道时的黄裳不是一人)《委羽居士集序》说,左纬“不出仕,以诗自适”(见林表民编《赤城集》)。所以有关他的生平资料很少,知道他的人也不多,但他却是南渡前后很能写诗的人。由于身经丧乱,饱尝流离之苦(老妻在失散后死去,他到事后才知道),他的二十多首避乱诗,虽有取法杜甫处,仍能以自己之手写自己之心。近体诗婉转清新,情浓于语。

会誉侄①

忆昨宣和末,群凶聚韦羌②。

一朝逻巡尉③,州县皆皇皇④。

居民弃家走,老稚纷抢⑤。

我时遭劫逐,与子空相望。

及兹建炎始,叛卒起钱塘⑥。

初闻杀长吏,寻亦及冠裳⑦。

死者不为怪,生者反异常⑧。

子在贼围中⑨,不知存与亡。

出处虽异域,阽危多备尝⑩。

骨肉非不亲,患难各自当。

回思见贼日,岂谓免杀伤?

安知出深壁,犹得还故乡。

争言不死状,失声惊四旁。

馀生偶然遂,万事皆可忘。

会我试新秫,放怀坐中堂。

庭梧露踳碧,砌菊风催黄。

年华意未晚,蟋蟀已近床。

对此复何待,五觞至十觞。

歌声咽寒月,舞袖破夜霜。

岂无少年态?一醉乃尔狂。

此徒为酒使,酒力安得长?

灯影照鬓发, 百忧在中肠。

干戈时未息, 盗贼势益张。

与子归何处, 相看两忙忙。

【注释】

① 誉侄,左誉,纬侄,字与言,大观进士,天台名士,工乐府词,官至湖州通判。② 忆昨两句,指宣和二年(1120)冬,方腊在睦州(今浙江桐庐、建德、淳安三县地)起兵反抗宋朝苛政事。先后攻占七州四十八县,东南大震。左纬的故乡黄岩于宣和三年四月被攻占。昨,昔日。群凶,对方腊部队的恶意称呼。韦羌,原注:“洞名。”亦即韦羌山,在浙江仙居。洞,亦作“峒”。方腊战败被杀后,他的余部在仙居吕师囊率领下,继续转战温、台等州,至宣和四年夏秋间失败。③ 逻,指巡逻捕捉敌人。巡,巡检,宋于沿海沿江置巡检,掌训练甲兵,巡逻州邑。尉,县尉,掌地方治安。④ 皇皇,同“惶惶”,惊恐不安貌。⑤ 抢,疑即“跄”(狼狈疾行貌)或“抢攘”(纷乱貌)。⑥ 及兹两句,高宗建炎三年(1129),宋扈从统制苗傅、御营右军副统制刘正彦在临安发动变乱,杀枢臣王渊,并逼高宗禅位于三岁的皇子赵旉。钱塘,今浙江杭州市,时为南宋都城。⑦ 初闻两句,苗傅杀王渊后,又杀宦官康履等多人。寻,随即。

⑧ 死者两句,意谓在战乱中死去原也不足奇怪,可是能够活下来倒不平常,即下面“馀生偶然遂”之意。⑨ 子在句,左誉曾入钱塘幕府,这时亦在围城中。贼,指苗傅叛军。⑩ 出处两句,意谓两人虽是相处异地,但种种危难却是大家都经历着。出处,犹言行止,即行踪的意思。阽(yán)危,面临危险。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出入于阽危之域。” 安知,怎知。 失声,悲极气咽,不能发声。 馀生句,意谓侥幸。杜甫《羌村三首》之一:“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会,适逢。试新秫(shú),尝新酿的酒。秫,黏高粱,多用以酿酒。 踳碧,碧色交错。踳,错杂。 砌菊,台阶上的菊花。 年华,指时光。 蟋蟀句,意谓已近阴历十月。《诗经·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五觞,犹言五杯。觞,酒器。杜甫《赠卫八处士》:“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歌声两句,王明清《玉照新志》卷四,记左誉在钱塘幕府时,爱一官妓张浓,后张浓另嫁一武臣。这两句疑是回溯此事。 乃,竟。尔,如此。 与子两句,当是用杜甫《赠卫八处士》结末的“明月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句意。忙忙,同“茫茫”。

【说明】

左纬原籍黄岩,方腊军起事时,他带着全家逃难,流离于荒山深谷之间,妻子在途中死去,他写过古律《避寇即事十二首》和《避贼书事十三首》记其事。左誉亦因苗傅之乱而奔逃,即诗中所谓“骨肉非不亲,患难各自当”。事平后,左誉回到故乡,叔侄两人得于劫后重逢,乃举杯抒怀。

这两次变乱,性质虽不相同,一起于民间,一出于内部,时间只隔八九年,但都由于宋政权的黑暗腐败激而生变。这首诗有杜甫那些避乱诗的气息,又有自己真实的感情。四库本《赤城集》卷十七《委羽居士集序》后附云:“泰山孙伯野(孙傅)尝见经臣《避寇》古律诗,击节称叹曰: 此非今人之诗也,若置之杜集中,孰能辨别?余谓非《避寇》诸诗为然,大抵句法皆与少陵抗衡,如《会侄》一大篇,自天宝以后,不闻此作矣。横塘许景衡云。”评价似又过高。

许少伊被召追送至白沙不及①

短棹无寻处②,严城欲闭门③。

水边人独自④,沙上月黄昏。

【注释】

① 许景衡,字少伊,温州瑞安人。曾任尚书右丞。白沙,指浙江乐清的白沙岭,其地东通台州。许景衡有《寄左经臣》七律,颈联云:“如何柳市多时住,不向横塘一笑欢。”柳市为柳市镇,在乐清县西南二十二里官塘河西。这时左纬当住在柳市,瑞安则在柳市之南。② 短棹(zhào),犹言扁舟。③ 欲闭门,点“严城”。④ 独自,如用“独立”,即嫌熟。

【说明】

从许景衡《次经臣见寄韵》的“召节来金阙,扁舟望石门。……竟失临分约,徒伤远别魂”的句意看,当是许景衡赴召前,没有告诉左纬,左纬得知后,连忙前往追送,到了白沙,已看不到踪影,便独自在水边沉吟起来。

魏庆之《诗人玉屑》引黄昇《玉林诗话》云:“此二十字可谓道尽惜别之情,至今读之,使人黯然销魂也。”但两人其实没有正式话别,诗只是从左纬因追送不及而怅念这一方面来落笔,就别有更深远的惜别意义。

送别

骑马出门三月暮,杨花无赖雪漫天①。

客情唯有夜难过,宿处先寻无杜鹃②。

【注释】

① 杨花,即柳絮。无赖,这里是撩人的意思。雪漫天,形容杨花飞舞。漫,满。② 杜鹃,鸟名,亦叫子规,旧说因其鸣声凄厉,能动旅客归思。唐无名氏诗:“等是有家归不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说明】

末两句叮嘱友人:在这“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时节,到了客地,得找个听不到杜鹃的宿处,以免触动乡思。

汪藻

汪藻(1079—1154),字彦章。德兴(今属江西)人。崇宁进士。高宗时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后知宣州。言官劾其曾为蔡京、王黻门客,夺职居永州。

他的文章中多有揭露时弊、记述抗金将士御敌的事迹,如《郭永传》就写得很激昂。但诗中反映当时重大的现实生活的,只有《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几首。早年的成名之作《春日》,写雨中的桃花流水、茅屋鸡啼,句句传神。《即事》的“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写出芭蕉悄悄地独自展心的那种神情,尤令人意远。大概他的长处还在抒情。

漫兴(选一)

燕子年年入户飞,向人无是亦无非。

来春强健还相见,送汝将雏又一归①。

【注释】

① 将(jiāng),带领。雏,幼鸟。

【说明】

此诗为秋天作。共二首,其第一首有云:“老来岁月能多少,看得栽花结子成。”合而观之,皆可见老人期望后代的心情: 如果明春自己还健在,希望能看到手种之花结子,老燕又一次带着小燕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