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诗三百首
1050500000146

第146章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杨万里《过高邮》所谓“一州斗大君休笑,国士秦郎此故乡”。初举进士不中,后至徐州见苏轼,作《黄楼赋》,轼又为他介绍王安石。元丰八年(1085),始中进士。后任国史院编修。绍圣初,坐元祐党籍,出为杭州通判。又以被人劾奏增损《神宗实录》,贬处州,其《处州闲题》有“莫夸春色欺秋色,未信桃花胜菊花”语。这以后,就连续遭到放逐。如他的《如梦令》词中所写,遥夜如水,驿亭深闭,他却一直不曾入睡。他生命中的最后六年,就是在这种流放生活中度过的。徽宗立,蒙赦放还,至藤州(今广西藤县),因中暑而死。

苏门四学士中,他与苏轼过从最密,亦最受其赏识,所以苏轼听到他逝世,曾叹道:“少游不幸死道路,哀哉!世岂复有斯人乎?”

王安石在《回苏子瞻简》中说秦观诗“清新妩丽”,这虽是在苏轼面前说的,带些扬誉意味,倒亦说出秦诗的特点,特别是几首写景的七绝,造型精巧,色彩和谐,有诗人的慧心,亦有画家的眼睛。律诗如《游龙门山次程公韵》的“楼台特起喧卑外,村落随生指点中”,《次韵裴仲谟和何先辈》的“支枕星河横醉后,入帘风絮报春深”,《九月八日夜大风雨寄王定国》的“正是山川秋入梦,可堪风雨夜连天”,皆可诵。缺点是内容单薄,筋骨差些。贺裳《载酒园诗话》曾举秦诗《田居》开头的“鸡号四邻起,结束赴中原”两句,以为非驴非马,“不甚肖农夫口角”,接下来幽默地说:“此游侠少年及从军行中语,田叟何烦尔!”虽说的是个别的细节,亦见前人读书的精细处。

次韵子由题平山堂①

栋宇高开古寺间,尽收佳处入雕栏。

山浮海上青螺远②,天转江南碧树宽③。

雨槛幽花滋浅泪④,风卮清酒涨微澜⑤。

游人若论登临美,须作淮东第一观⑥。

【注释】

① 次韵,和别人的诗并依原诗用韵的次序叫次韵。子由,苏辙字子由。平山堂,在今江苏扬州瘦西湖北蜀冈上、大明寺侧。宋庆历八年(1048)欧阳修为扬州知州时所建,因登堂可以望见江南诸山,故名。现为扬州著名古迹。② 青螺,指远处隆起的峰峦。③ 宽,疏朗。④ 槛,栏干。滋,渗透。浅泪,指滴在花上的雨珠。⑤ 风卮(zhī),风前的酒盏。卮,酒器。⑥ 淮东,宋代扬州,属淮南东路。

【说明】

三、四两句承上写景,即是凭栏所见的“佳处”,紧接着“破题”。五、六两句写风雨中登临之趣,亦即“转”。雨是细雨,故曰浅泪;风是轻风,故曰微澜。用字精致,但亦纤巧,正是秦诗的两方面特点。

泗州东城晚望①

渺渺孤城白水环,舳舻人语夕霏间②。

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

【注释】

① 泗州,故城在今江苏盱眙东北的淮河边上。清康熙时陷入洪泽湖。② 舳舻,本指船尾和船头,这里泛指船只。夕霏,傍晚的云气。

【说明】

诗人的故乡亦在淮水上,故自号淮海居士,难怪他在夕照之下,望着远处的隐约山峰,感情亦在悄悄地流转了。

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五云:“宋牧仲中丞行赈邳徐间,于村舍壁上见二绝句,不题名氏,真北宋人佳作也。”其一绝即此诗。以宋荦和士禛之博学,尚不知此诗为秦观名篇,殊可怪。

春日

一夕轻雷落万丝①,霁光浮瓦碧参差②。

有情芍药含春泪③,无力蔷薇卧晓枝④。

【注释】

① 万丝,指雨丝。因是轻雷,所以下的是细雨。② 霁光句,指第二天雨晴时阳光闪现在绿琉璃瓦上。作者另有《辇下春晴》云:“楼阙过朝雨,参差动霁光。”参差(cēn cī),不齐貌。③ 春泪,指未干的雨点。④ 无力,形容娇嫩。

【说明】

金元好问《论诗》评此诗云:“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秦观诗固然有纤弱处,但元氏以韩愈的“芭蕉叶大栀子肥”的《山石》诗来比,就说这是“女郎诗”,亦不见得恰当。其实,就这首《春日》看,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的观察力(例如蔷薇在晓色中那样懒洋洋的神态),还表现了他对变化中某一种暂时存在的自然现象的选择力。

陈衍《宋诗精华录》云:“遗山讥有情二语为女郎诗。诗者劳人思妇公共之言,岂能有《雅》《颂》而无《国风》,绝不许女郎作诗耶?”陈氏末语,殊不符元好问原意。元诗之意,并非不许女郎作诗。

秋日

霜落邗沟积水清①,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②,忽有人家笑语声。

【注释】

① 邗(hán)沟,即邗江,亦即自扬州西北至淮安县北入淮的一段运河。② 菰蒲,注见苏辙《梁山泊见荷花忆吴兴》。

【说明】

晋僧帛道猷曾作《陵峰采药触兴为诗》,中有云:“连峰数千里,修林带平津。……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下以为秦观此两句与道潜(参寥)《东园》的“隔林仿佛闻机杼,知有人家在水西”,皆源出于帛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