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明诗三百首
1050400000013

第13章 宗泐

宗泐(1318—1391),俗姓周,字季潭,临海(今属浙江)人。洪武初,明太祖诏举高行沙门,他居其首。十一年(1378),太祖命其领徒三十余人,往西域求佚经,还朝,授右街善世(明初曾设善世院,掌全国佛教事务)。后因受左丞相胡惟庸谋反案株连,僧智聪说宗泐往西域时,胡惟庸令他游说土番举兵外应,审讯时,宗泐只得诬服。法司奏请处极刑,太祖宥之,命为散僧。当时僧人坐胡党案被杀者三十余人,唯宗泐一人独存。二十四年,又领右街善世。不久,他奉旨归老凤阳槎峰寺院(原为宗泐所建),至江浦(今属江苏)石佛寺,得微疾,留三日而卒。徐祯卿《翦胜野闻》说太祖曾令宗泐蓄发还俗以及奉使西域,未至其地,途遇神僧幻化而归云云,皆属谬妄。有《全室外集》。因佛门以佛经为内学,故以诗文为外。

其诗不但在明僧人中为上品,即在明诗人中也是佼佼者。

秋莺歌

千林入秋露气清,林中尚有黄莺声。

似与群蝉争意气,东林飞过西林鸣。

向来春风花满城①,柳条拂地如长缨。

绵绵蛮蛮断复续②,千人万人侧耳听。

高楼半醉客,阁盏停吹笙③。

白马贵公子,挟弹不敢惊。

此时胡为不喜听④?奈何节序移人情。

只合深藏缄尔口,亦有妒尔金衣明⑤。

反舌无声良已久⑥,伯劳布谷俱潜形⑦。

秋莺秋莺尔能翩然入幽谷,老翁歌诗送尔便觉心和平。

【注释】

①向来,从前。②绵绵蛮蛮,指鸟声。《诗经·小雅·绵蛮》:“绵蛮黄鸟,止于丘阿。”③阁,通“搁”。④此时,指秋天。胡,怎,何。⑤金衣,黄莺别名金衣公子。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上:“明皇每于禁苑中见黄莺,常呼之为金衣公子。”⑥反舌,百舌鸟。《礼记·月令》:“反舌无声。”疏:“反舌鸟,春始鸣,至五月稍止。其声数转,故名反舌。”⑦伯劳,又名或。布谷,又名鸤鸠、勃姑,以鸣声似“布谷”,鸣又在播种时,故名。

【说明】

春天是黄莺争鸣的时节,既入秋令,便露肃杀萧条之气,它却还在林中啼叫,似欲与群蝉争意气。老人为此而惋惜,劝它入幽谷而深藏缄口,亦诗人温柔敦厚之意。

祖龙歌行

祖龙迺好长生者,沉璧徒来华山下①。

目断楼船海气昏②,鲍车乱臭沙丘野③。

骊山下锢三泉开④,泉头宫殿仍崔嵬⑤。

当时输作方亹亹⑥,函谷无关小龙死⑦。

百尺降旗轵道旁⑧,十二金人泪如水⑨。

【注释】

①祖龙二句,《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闻,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沈(沉)璧也”。按,《搜神记》谓使者为郑容,持璧者为华山使,“今年”作“明年”。是。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三十一:“璧遗滈池君,明年祖龙死。”祖龙,《集解》引苏林言:“祖,始也,龙,人君象。谓始皇也。”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引顾炎武言:“‘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谓祖乃亡者之辞,无与我也。皆恶言死之意。”迺,通“乃”。华山,世称西岳,在陕西华阴县南。

②目断句,始皇三十七年,曾渡江涉海,至平原津(在今山东境)而得病。③鲍车句,始皇死于沙丘平台(在今河北广宗县境),丞相李斯秘不发丧,棺载辒凉车中,因在暑天,丧车发臭,乃载一石鲍鱼(盐渍鱼)以乱其臭。④骊山句,《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葬于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其墓“穿三泉(三重泉水),下铜而致椁”。铜,一作“锢”。⑤崔嵬,高峻貌。⑥当时句,始皇生前营造陵墓时,曾发各地囚徒七十余万人前往骊山。输作,罚作苦役。亹(wěi)亹,劳苦貌。⑦函谷句,二世即位,赵高专权,天下大乱,函谷关以东皆起而叛秦,赵高遣其婿咸阳令阎乐逼宫,二世自杀。函谷关,在河南灵宝县南,为秦之东关,因深险如函,故名。这时就同无关一样。小龙,指二世。⑧百尺句,指子婴(二世之侄)以白马素车,向沛公刘邦降伏于轵道(今陕西西安市东北)旁事。⑨十二金人,秦始皇曾收天下兵器,聚之咸阳,镕铸为十二金人,置宫廷中。

【说明】

始皇好长生,而享年不过五十。此诗则从璧遗滈池君写起。其事自极怪诞,或当时民间愤秦暴政者诅咒之词,太史公素好奇,乃采之入史。至次年,果有旅途沙丘的驾崩。鲍车乱臭,已启宫廷政变之兆。二世袭位,即骨肉相残,群臣震惧。赵高专权,指鹿为马。不久,小龙继祖龙而死,一弹指顷,强大的秦朝随即覆灭。十二金人,流泪痛哭,这泪水也成为历史的泡沫了。

怀以仁讲师入观图①

旭日千万峰,白云三四朵。

一笑山容开,独自松下坐。

暴流天上来②,飞花面前堕。

此时中观成③,无物亦无我。

【注释】

①讲师,对讲经僧人的尊称。观,经思维观察而获得的智慧。《大乘义章》二:“粗思曰觉,细思名观。”②暴流,指瀑布。李白《望庐山瀑布》之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③中观,佛教大乘学派,认为一切有为法只是因缘和合所生现象,无不变而独存的主体,故以“空”为一切法的真况。

【说明】

作者是诗人,又是僧人,故能将诗情和禅意融合在一起。山水云烟,似真似幻,在物我两忘中获取心灵的宁静。

题兰

溪寺曾栽数十丛,紫茎绿叶领春风。

年来萧艾过三尺①,白首看图似梦中。

【注释】

①萧艾,野蒿,臭草。屈原《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张衡《思玄赋》:“珍萧艾于重笥兮,谓蕙芷之不香。”

【说明】

屈原赋中,常以兰、艾分喻君子、小人,本诗亦此意。时已白首,故看图如入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