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攻略全本
1049800000015

第14章 孙子兵法 (13)

如果知道作战的地点和时间,哪怕奔赴千里也可以按时会合交战;而不知道作战地点和时间,那就会造成左翼难救右翼,右翼也难救左翼,前军难救后军,后军难救前军的状况;更何况远者相隔几十里、近者相隔几里的不同的战况呢?在我看来,越国的兵力虽然众多,但是对于胜利又有什么裨益呢?所以说,胜利是可以创造成的。敌人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可以使他无法战斗。

所以分析一下敌我双方的情况,可以得知双方所处条件的优劣得失;挑动敌人,则可以了解到他们的行动规律;对战地进行侦察,就可以知道战地各处是不是利于攻守进退;运用小规模的兵力与敌方进行试探性的较量,就可以知道敌人的兵力部署或有余或不足的情况。所以运用假象迷惑敌人的用兵方法如果运用到极致,就会不露出一丝真迹,而使人无形可窥。那么,即使埋藏非常深的间谍也没有办法窥测到实情,即使很有智谋的人也无法运用计谋。通过以假象迷惑敌人的“示形”方法而取得的胜利,即使摆在众人面前,众人还是不能了解其中的原因;众人都知道我方取胜的外在的作战状况,但是却没有谁了解我方胜利所用的内在方略。因此,我方取胜的谋略方法不重复,而随着敌情变化所采取的应变的“示形”方法也所说的就是争取主动,摆脱被动。这是军事中普遍性的规律,问题是要如何“致是无穷无尽的。

用兵的规律就如同流水的规律一样。流水的规律是避开高处趋向低处;而用兵的规律则是避开实处攻击虚处。水流会根据地形的高低决定流向,而用兵则会根据敌情来采取制胜方略。战争没有固定不变的态势,流水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流向。只有能随着敌情发展变化而采取应变措施取胜的人,才称得上是神秘莫测的高明者。你要知道,五行是没有常胜的,四时是一定会更替的,昼有短长,月亮也有圆缺。

前沿诠释在这一篇中,孙子着重讲了避实击虚的原则,并进一步阐述了“形人而我无形”,造成敌人弱点,以便我方发动进攻。在本篇中有一句“致人而不致于人”,征。因为人多势众,兵强马壮,蜀军一路势如破竹,直达吴境六百余里。东吴上下为此震惊。危难之际,孙权大胆采用谋士阚泽的主张,起用年轻将领陆逊为东吴都督,让其领兵迎战蜀军。

陆逊深入分析了蜀、吴两军的各方面情况,决定不正面迎敌,而是避其锐气,等待机会。很多人笑话陆逊胆小怯懦,要求请兵出战,说要杀蜀军个落花流水,陆逊严厉喝止了他们。两军就这样一直对峙,从春天对峙到夏天,一下对峙了几个月,蜀军由于长期的不战,开始懈怠了。

夏天热得像火,士兵觉得又热又渴。刘备看到这种征。因为人多势众,兵强马壮,蜀军一路势如破竹,直达吴境六百余里。东吴上下为此震惊。危难之际,孙权大胆采用谋士阚泽的主张,起用年轻将领陆逊为东吴都督,让其领兵迎战蜀军。

陆逊深入分析了蜀、吴两军的各方面情况,决定不正面迎敌,而是避其锐气,等待机会。很多人笑话陆逊胆小怯懦,要求请兵出战,说要杀蜀军个落花流水,陆逊严厉喝止了他们。两军就这样一直对峙,从春天对峙到夏天,一下对峙了几个月,蜀军由于长期的不战,开始懈怠了。

夏天热得像火,士兵觉得又热又渴。刘备看到这种人”?怎样才能“不致于人”?这同将帅是否多谋善断有着极大的关系。在战争中,形势是千变万化的,而这并不是书本或是老师可以教导的,只能随机应变。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也提到了:“《孙子》千章万语,无外乎致人而不致于人。”所谓的致人而不致于人,就是掌握战场的主动权,看清对方的情况,来调整己方的战略。

三国时期,关羽骄傲轻敌,最终落得个败走麦城,被孙权活捉斩首的下场。关羽被孙权斩首的消息传到了蜀地,刘备闻之挂孝痛哭。他不顾诸葛亮等人的劝阻,自立蜀汉皇帝,誓为二弟关羽报仇,并且传令蜀国全部精兵七十五万,亲自挂帅东情况,命令士兵在密林处沿水扎寨,这样既能解决炎热问题,又能解决士兵口渴的问题。陆逊听到这个消息,心中大喜,他知道:刘备将营寨搬到密林溪水处,是因为经不起长时间的对峙,现在蜀军的士气已经低落了。蜀军驻扎的地方地形复杂,而且草木丛生,驻扎这种地方是兵家大忌。而且夏日蚊虫多,蜀军肯定不好受。

陆逊心生一计,于是立刻和众将领商讨出击蜀兵。因为自迎战以来,东吴军队都未曾出战,各个武将心里都痒痒得很,恨不得立刻出去和蜀军一战,大小将领纷纷请战。陆逊看看他们,命令淳于丹率兵五千去迎战蜀军,然后又告诉大将徐盛、丁奉,如果淳于丹败了,他们就去领兵接应。

淳于丹夜袭蜀寨,蜀军人数多,他的五千兵马根本无法与其抗衡,于是大败而归。徐盛、丁奉在半路将他救回。淳于丹因为兵败向陆逊请罪,陆逊没有因此责怪他。徐盛、丁奉对他说:“蜀军声势浩大,想要攻破,实属不易,我们贸然进攻,陆逊,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吴大帝孙权兄桓王孙策之婿,世代为江东大族。

必然损兵折将。”陆逊笑笑,“不必忧虑,我们会成功击败蜀军的。”

再说刘备这边,听说淳于丹大败,心里非常痛快,越发不把东吴的军队放在眼里。陆逊观天象,知道第二天东南风将起,于是调集大军从水路进发,并且在士兵所乘的船上装满易燃物。吴将周泰率兵攻打江的南侧,要求每个士兵都一手拿茅草,里面藏着硫磺硝药,一手执刀枪,见到蜀营就顺风举火。

东南风果然在夜晚一更时大起。

蜀军将领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探子回报,御营左屯起火。蜀军刚要救火,探子又来回报,御营右屯又起火。因为东南风大起,火势非常急,大火冲天,映红了夜晚的天空。这时,吴军冲杀的声音四面响起,蜀军立刻大乱,四散奔逃。刘备看到这个情况,领着残兵败将逃回蜀地。诸葛亮早料到了这一切,派赵云半路接应刘备回了白帝城。陆逊看到这情况,也没有继续追击,而是率兵返回。

有很多人想乘胜追击,陆逊阻止了他们。别人问为什么,他说:“我们这一去追击蜀军,后方必定空虚,我们需要小心曹军袭击我们的后方才是。”果然不出陆逊所料,他们和蜀军战斗的时候,曹军的三路人马来攻击东吴,陆逊回来得及时,打败了曹军。

陆逊所采用的计谋就是引诱,这在古代战争中是非常常见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诱惑手段,它可以让对方误认为己方十分虚弱或者无能将之人,从而犯了轻敌的错误。对于此计策,领导者要保持冷静的观察态度,从而对阵形进行合理调整,这样就可以避免被对方引诱了。

诱敌深入之计,不仅在古代战争中被广泛运用,在现代军事领域也多次出现,并收得极好的效果。邓小平指挥的大小杨湖之战就运用此计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1946年,国共两党之间的战争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此时,国民党的军事力量远胜于共产党。这一年 6月,蒋介石为了掀起全面内战,以重兵围攻苏北解放区,展开了一场中原逐鹿大战。8月25日,国民党军企图采用双面夹击的方式,分东西两路进攻邓小平、刘伯承率领的中原解放军。为了“避强击弱”,不跟敌人硬碰硬,刘伯承、邓小平命令部队一边后撤,一边寻机歼灭敌人。

当时,东路国民党精锐部队向成武、单县、鱼台进攻,西路向东明、定陶、曹县进攻。而当时邓小平率领的第二野战军接到命令要立即转移。在命令部队转移的时候,身为政委的邓小平在敌人的先头部队已经距离他们很近的情况下,要求战士们放弃以往转移时的老规矩:将用过的老百姓的房屋和院子打扫干净。不仅如此,他还要求战士们轻装撤离,将背包扔下,做出慌忙撤离的假象,而且越逼真越好。

再说刘备这边,听说淳于丹大败,心里非常痛快,越发不把东吴的军队放在眼里。陆逊观天象,知道第二天东南风将起,于是调集大军从水路进发,并且在士兵所乘的船上装满易燃物。吴将周泰率兵攻打江的南侧,要求每个士兵都一手拿茅草,里面藏着硫磺硝药,一手执刀枪,见到蜀营就顺风举火。

东南风果然在夜晚一更时大起。

蜀军将领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探子回报,御营左屯起火。蜀军刚要救火,探子又来回报,御营右屯又起火。因为东南风大起,火势非常急,大火冲天,映红了夜晚的天空。这时,吴军冲杀的声音四面响起,蜀军立刻大乱,四散奔逃。刘备看到这个情况,领着残兵败将逃回蜀地。诸葛亮早料到了这一切,派赵云半路接应刘备回了白帝城。陆逊看到这情况,也没有继续追击,而是率兵返回。

有很多人想乘胜追击,陆逊阻止了他们。别人问为什么,他说:“我们这一去追击蜀军,后方必定空虚,我们需要小心曹军袭击我们的后方才是。”果然不出陆逊所料,他们和蜀军战斗的时候,曹军的三路人马来攻击东吴,陆逊回来得及时,打败了曹军。

陆逊所采用的计谋就是引诱,这在古代战争中是非常常见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诱惑手段,它可以让对方误认为己方十分虚弱或者无能将之人,从而犯了轻敌的错误。对于此计策,领导者要保持冷静的观察态度,从而对阵形进行合理调整,这样就可以避免被对方引诱了。

诱敌深入之计,不仅在古代战争中被广泛运用,在现代军事领域也多次出现,并收得极好的效果。邓小平指挥的大小杨湖之战就运用此计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1946年,国共两党之间的战争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此时,国民党的军事力量远胜于共产党。这一年 6月,蒋介石为了掀起全面内战,以重兵围攻苏北解放区,展开了一场中原逐鹿大战。8月25日,国民党军企图采用双面夹击的方式,分东西两路进攻邓小平、刘伯承率领的中原解放军。为了“避强击弱”,不跟敌人硬碰硬,刘伯承、邓小平命令部队一边后撤,一边寻机歼灭敌人。

当时,东路国民党精锐部队向成武、单县、鱼台进攻,西路向东明、定陶、曹县进攻。而当时邓小平率领的第二野战军接到命令要立即转移。在命令部队转移的时候,身为政委的邓小平在敌人的先头部队已经距离他们很近的情况下,要求战士们放弃以往转移时的老规矩:将用过的老百姓的房屋和院子打扫干净。不仅如此,他还要求战士们轻装撤离,将背包扔下,做出慌忙撤离的假象,而且越逼真越好。

接到命令的指挥员心里直犯嘀咕, 一向镇定的邓政委这是怎么了?但执行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指挥员还是将命令传达了下去。在传达命令的过程中,指挥员终于明白了邓政委这是要诱敌深入。

为了做得更逼真,这位指挥员还在撤退的途中,让战士们不时扔下一些背包,甚至把几匹伤老病马,连鞍鞯都不解,就散放在大路边上……

果不其然,国民党整三师师长赵锡田听到报告,加上自己看到的解放军撤退后的景象,心里大喜,更加坚定了追上去全歼共产党,获得奇功的念头。他胸有成竹地命令部队咬住解放军死追不舍。 赵锡田怎么也没想到,这一切都是邓小平在深入分析形势的基础上定下的诱敌深入的计策。当时,刘峙指挥的国民党军队企图夹击我军的主力,他们的战斗力较强。而东路和西路的敌人整体较弱,可以寻机歼灭。但西路敌人中的整三师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要想歼灭东西两路敌人,一定要先歼灭整三师。因为整三师如果遭到打击,其他杂牌军是不会去驰援的。而且整三师是从追击我军中原部队的途中被调回来的,属于疲惫之师,主将赵锡田又急于立功。于是,邓小平就确定了先打掉整三师的战略,针对其贪功心切的特点,定下了诱敌深入而歼之的计策。

这诱敌深入的第一步就是抛诱饵。于是,邓小平才让部队做出那些假象。而赵锡田不知就里,见到我军连战马都撇弃了,猜想我军定是慌张逃窜,于是这条贪吃的大鱼就摇头摆尾地追逐着香饵上钩了。

等赵锡田部进入大小杨湖地区之后,邓小平集中三、六、七三个主力纵队突然向敌人发动攻击。

经过激烈而艰苦的战斗,我军在将敌人包围了两三天后,顶着国民党的飞机、坦克的攻击,最终将赵锡田部消灭。

此次大小杨湖之战,我军消灭了敌整三师,又歼灭了敌4 7师,共歼敌4个旅计1.7万余人,生俘了整三师师长赵锡田中将及其下官兵1.3万多人,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纵观整场战争的前后,之前的抛背包,弃战马,俨然是当年孙膑减灶赚庞涓的再现。

邓小平的这出现代版诱敌深入之戏,就形象地演绎了“致人而不致于人”这句话。

接到命令的指挥员心里直犯嘀咕, 一向镇定的邓政委这是怎么了?但执行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指挥员还是将命令传达了下去。在传达命令的过程中,指挥员终于明白了邓政委这是要诱敌深入。

为了做得更逼真,这位指挥员还在撤退的途中,让战士们不时扔下一些背包,甚至把几匹伤老病马,连鞍鞯都不解,就散放在大路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