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快乐学习丛书-如何成为环保小卫士
10495700000007

第7章 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0件小事(7)

也许你认为关心环保、投入环保只是政府或环保团体的事,与你无关,那你就错了。洁净的空气、幽雅的环境是我们共享的,每个人都应对环境保护尽一份义务。你也许会说,自己不是环保专业,不懂环保知识,职业也和环保无关。这些都不是问题。只要你愿意,来做环保志愿者吧。你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比如参加环保宣传、义务帮助环保组织工作,参加公益活动如筹款、植树等等,你可以有很多选择。做环保志愿者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据报道,美国18岁以上的公民中有49%做过义务工作,每人平均每周义务工作4.2小时,相当于创造了2000亿美元的价值。我国也逐渐有了环保志愿者,如北京林业大学学生志愿守护大雁,“自然之友”组织北京会员到沙漠义务植树等。国外很多大公司在录用人才时,特别注意应征者是否参加环保公益活动。以此判断其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爱护环境,改善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情。

88.认识草原危机

广袤无垠的大草原,曾造福于世世代代的人们——为畜牧业提供资源、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然而,现实的草原状况却令人担忧。我国现有草地3.9亿公顷,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草地仅0.33公顷,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草地质量不高,低产草地占61.6%,全国难以利用的草地约占总面积的5.57%;生产能力低下,分别为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草地生产能力的1/10、1/20和1/80;退化严重,90%的草地已经或正在退化,其中中度退化程度以上(含沙化、碱化)的达1.3亿公顷,并且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率递增。北方和西部牧区退化草地已达7000多万公顷,约占牧区草地总面积的30%。造成这种危机的原因有过度载畜、过度放牧、气候干旱以及人为破坏,如搂发菜、挖药材、开矿和采樵等。我们应该积极宣传草地资源的危机,拒绝消费发菜等对草原生态造成破坏的产品,制止破坏行为,从科技角度提高草场的利用率。

89.认识荒漠化

荒漠化指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导致荒漠化的原因除了气候变化外,主要是由于人类的非可持续发展行为,如过度耕作、过度放牧、毁林和落后的灌溉方式等。荒漠化降低了土地对气候变化的自我调节能力,生产力严重退化,不利于动植物生存,而且容易引起风沙、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的面积已经超过现有耕地面积的总和。更为严重是:我国的荒漠化面积正以每年2100万平方公里的速度递增,相当于每年减少两个香港的土地。据统计,我国受荒漠化危害的人口近4个亿,农田1500万公顷,草地1亿公顷以及数以千计的水利工程和铁路、公路交通设施等。从这些枯燥的数字中反映出的是惊人的严酷现实。每年的6月17日为“世界荒漠化日”。让我们共同努力,开展绿化种植,进行防风固沙,减少毁林开荒、过度利用等现象,遏制荒漠化的蔓延。

90.认识、保护森林

森林对于人类至关重要,主要表现在森林提供了供人和动物呼吸的氧气,吸收工业和生活排放的二氧化碳;森林调节地表径流,涵养水源,避免水土流失;森林减低风速、吸附尘埃,吸收硫化物等有毒气体;城市绿化带消纳噪音,降低噪声污染;森林是地球上生命最为活跃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地区。然而,森林正在迅速消失。如果失去森林,地球生态系统就会崩溃,人类就将无法生存。我国现有森林1.34亿公倾,居世界第5位,但森林覆盖率仅为14%,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7%,居世界第104位,属于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另外,我国森林质量不高,中幼龄树比重大,约占全国林场面积的71%,人工林中的中幼龄树比重高达87%;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西南、东南、东北多,西北、华北少;森林资源破坏严重,乱砍盗伐屡禁不止;森林灾害频繁,如虫害、风沙等。我们离不开森林,让我们认识到现实的严峻,从重复利用纸张、拒绝使用方便筷开始,保护我们的森林。

91.认识、保护海洋

地球上71%的面积覆盖着海水。大海带给我们丰富的水产资源,天然的化学资源,航运、旅游资源,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等等资源,潮汐、温差等洁净能源,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奇妙的海洋世界。然而,我们的海洋却面临着严重的来自人类的破坏。人们把大海当垃圾场,把陆地垃圾投入海洋;冶金、石油、化工、造纸等企业向海洋中排放污水,造成严重污染。比如我国渤海湾有大面积的海水已经成为没有任何生物的死海;海上连年发生赤潮,使渔业生产遭受严重损失;近海海泥中和生物体内富含铅、锌、汞、镉,铜等重金属元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存环境;人类的过度捕捞,还造成了严重的渔业资源匮乏,鱼越来越少、越捕越少、越捕越小。这些都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拯救海洋即拯救人类。生活在海边的读者可以调查一下你周围向海洋排污的现象,观察一下被海水冲上岸的垃圾,向老人询问渔业资源的历史和现状,在了解海洋的基础上去关心和保护海洋。

92.爱护古树名木

美国原国务卿基辛格在参观北京天坛公园时,曾经对着公园里的柏树群大发感慨:“以美国的科技实力,我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很容易地复制出你们的寰丘和祈年殿。但复制这些古树,却必须用上千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古树名木是一种活着的文物,是自然遗产,还是活的基因载体。研究古树名木对了解古代气候、水文和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意义。在我国,每个省份都分布有数不胜数的古树名木。这些历尽沧桑的大树,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和象征,也是大自然顽强生命力的体现。为了保护古树名木,各地先后出台了地方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并为古树名木建立了“户籍”和档案。你如果想了解家乡附近某一棵古树名木的详细情况,可以向当地林业或园林部门去打听一下。你一定会因此而为家乡骄傲。

93.保护文物古迹

文物古迹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也是我们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中明确规定,文物古迹的保护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在每年都有大量的文物古迹被破坏或走私出境,文物古迹保护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文物古迹保护和整个环境保护工作一样,都离不开公众的参与。由于个人行动使文物古迹免遭被毁厄运的例子并不罕见。爱护文物古迹,首先要了解文物古迹的价值。建议你先从了解身边的文物古迹入手,列出它们的分布表,最好再画出分布图,然后查阅有关资料或向专家请教,弄清楚它们的特点和珍贵之处。在此基础上,你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向周围的人广泛宣传,与朋友们组成保护小组,向文物古迹保护主管部门申请担任志愿者等等,来保护你身边的这些宝贝。

94.及时举报破坏环境和生态的行为

现在,我们很多人羡慕欧美国家美丽如画的环境,然而他们也曾经历过环境破坏和污染的时期,是环境意识、法律和社会公德及公众的监督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才取得了今日的环境保护成就。在美国的高速公路旁,你经常可以见到倒下的大树,偶尔还可以发现被撞死的动物,但是绝对没有人将其弄回家去,否则将被起诉和惩罚。在新加坡更是以法律和公众监督来制约破坏环境的行为。我国也制定了很多关于环保的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噪音控制防治法》等,以制裁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环境破坏的直接受害者,我们应该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当你发现有偷猎野生动物、向河流排放污水、滥砍乱伐等等行为时,应及时向执法部门举报,并通报给新闻单位,让社会舆论对其进行谴责。只有我们共同参与,才能建设出具有美好生态环境的生存空间。

95.关注新闻媒体有关环保的报道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媒体在环境方面主要报道的是国家的环境政策,政府在环境方面所采取的措施等。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中国的媒体也开始更全面、更深入地报道环境问题。电台、电视台上涌现出一批报道环境的节目(栏目),如中央电视台的“人与自然”、“环境周刊”、“环保时刻”、“绿色时空”;北京电视台的“走向大自然”(现已改名为“绿色行动”)等。社会影响较大的报纸则有:《中国环境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青年报》(《绿》)、《科技日报》(《绿色周刊》)等等。据调查,1996年中国有70家报纸报道了1.7万条有关环境的文章,占1996年全部报纸新闻报道总量的1.01%,几乎是1995年同类报道的2倍。近两三年来,有关环境的报道激增,请多关往这些报道并积极宣传这些内容,以唤起更多人的环境意识。

96.控制人口,规劝超生者

随着人口的激增和环境的恶化,人均粮食供应和海产品供应日益下降。据联合国的有关估计,发展中国家有9亿人不能得到维持常规水平的体力活动所需的能量;发展中国家36%的学龄前儿童没有达到其体重标准。现在每年所增加的9000万人口的食物需求只能通过减少原有人口的消费水平而得到满足。针对这种情况,增加人口的关键问题已不再是“为了使晚年没有忧虑或进行耕种,我该要多少孩子?”而是转变成为“我所拥有孩子的数目将会如何影响孩子们的生活质量以及他们将要生存于其中的整个世界的未来”。人口的恶性膨胀是地球最大的灾难之一,它将危及整个人类的生存。尤其是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大,资源相对匮乏,更难承受人口过重的压力。因此,我们应该规劝超生者,少生孩子。

97.利用每一个绿色纪念日宣传环境意识

朋友,你知道吗,每年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6月25日是中国土地日,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10月4日是世界动物日……在这些日子来临之际,我们都要不失时机地撰写文章、制作节目或召集活动,甚至在传统的清明节也组织青少年为灭绝的动物扫墓。这是唤起人们环境意识的重要时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既是环境破坏的制造者,也是环境破坏的受害者,更可以是环境破坏的抵制者和改变者。在湿地日,我们告诉大家长江发大水的原因之一便是湿地被围垦缩减;在地球日我们说这颗迄今所知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需要善待;在土地日和人口日我们提醒人们这样一组鲜明的数字:中国可耕种土地每年缩减1500万亩,中国人口每年暴增1500万人;在动物日我们重申如果有一天所有笼中困兽都得以回到它们祖先生活的地方,这一天便是动物的节日;如果所有野生动物都因失去生存空间而消亡,这一天就是人类的末日。

98.阅读和传阅环保书籍、报刊

我们生活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享受着现代化带来的安逸,然而也承受着现代化带来的恶果——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破坏……人类从未像现在这样对自己的生存空间构成如此严重的威胁,所以如何长久地生存在我们的地球上,如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如何做好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共同探讨的问题。据说联合国一年365天几乎天天都开会,会议主题千差万别,但都不同程度上关系到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然而,由于人们的知识水平不一样,对环保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和局限,我们应该经常性地阅读有关书籍和报刊,增加对于环保的认识,同时尽可能地把书籍和报刊借给周围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心环保。这样环保才能成为一种普遍的认识,成为一种潮流,才能转化成人们的行动。一些绿色经典著作,如《寂静的春天》、《我们的国家公园》等图书,对人们的环保意识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影响了众多人的环保观念。所以我们应该多读此类著作,同时向更多的人推荐。

99.了解绿色食品的标志和含义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污染,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带来了严重威胁。为了保护人类的身体健康,避免受污染食品的侵害,无污染、安全、优质、富含营养的绿色食品应运而生。我国的环境标志制度从绿色食品开始。绿色食品的产地必须符合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必须按照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加工,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产品及包装经检验、监测必须符合特定的标准,并且经过专门机构认证。绿色食品是在特定环境里,按照特定要求生产加工、使用特定标识的食品,又称生态食品。我国的绿色食品标志由阳光和蓓蕾的图案组成,这一标志象征着良好的环境和盎然的生机。“来自最佳生态环境,带来最强生命活力”——已逐渐为公众所熟知的这两句广告词,便是对绿色食品标志的最好解释。

100.认识环保标志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代表着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公众习惯上把与大自然相协调的产品称为绿色产品。绿色产品需要由权威国家机构来审查、认证,并且颁发特别设计的环境标志(也称绿色标志),所以又称“环境标志产品”。各国设计了不同的标志图形,绿色标志风靡全球。它提醒消费者购买商品时不仅要考虑质量和价格,还应当考虑有关的环境问题。如果大家都有意识地选择和购买绿色产品,就可以促使厂家在生产过程中注意保护环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因此,绿色标志可以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让消费者参与对环境问题的监督。1993年8月,我国正式确定了环境标志图形,它由青山、绿水、太阳和十个环组成,其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相扣,表示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环境;同时十个环的“环”与环境的“环”同字,寓意为“全民联合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环境标志图形的确定,为环境商标保护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