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快乐学习丛书-如何成为环保小卫士
10495700000010

第10章 借鉴国外环保经验(3)

《污染控制法》旨在保护自然环境,防止污染,减少已经形成的污染,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促进对废弃物的有效管理。该法的主要内容是,除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特殊情况或根据排放许可证外,一律禁止排放污染物。该法不仅规定了企业的职责、义务,还规定了地方政府的职责、义务以及欧洲审计等内容,几乎包含了所有的污染控制,覆盖面十分广泛。该法赋予了污染控制局很大的执法权力。

8.挪威环保见闻

裴续光,一位宜宾人,他同时也是四川省诗词学会会员,曾在2004年3月在欧洲进行访问,其途中在挪威住了达两个多月,随后写下了他所见的感慨,如下为部分摘录:

挪威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政府中专门设立环保部的国家,从1972年其该国就环保立法,各地都有专人负责这项工作。

自从我一踏上欧洲这片遥远而美丽的土地,只见天是那么蓝,云是那么洁白。到处是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河流,蔚蓝的大海。鸟类,野生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空气清新,环保清洁而安静。在碧蓝的森林和草地中,在美丽的海边,在风光秀丽的小岛上,随处可以看到一些红顶,蓝顶的别墅和造型各异的小木屋。这儿的人多数身材高大强壮,社会福利好,经济宽裕,待人友好礼貌,时时露出舒心的笑容。在这如诗如画的地方,使人不禁心旷神怡,我仿佛进入了安徒生笔下的童话世界。

挪威是一个多山靠海,地广人稀,盛产石油天然气和深海鱼类的国家。雄伟的斯勘地纳维亚山脉纵贯全境,地势东高西低,挪威总面积38.7万平方公里,而人口只有454万。这里超过25度的坡地都未曾耕种,到处是无边无际的森林和草坪。无论你身在何处,不超过20分钟你就可以进入森林。该国的森林草地雪地占总面积的70%,其首都奥斯陆的人均绿化面积居欧洲各国之首。挪威的煤矿早已关闭,这更有利于植被的保护和空气的清洁。

我从挪威坐汽车经过几百公里到瑞典,路上只有少量的车,基本上没有行人,偶尔有野兔,狐狸等跑过。见沿途没有一点砍伐森林的痕迹,据说欧洲砍伐树必经批准。我经过挪威瑞典国境线,山水相连,只看到林间空地上有一个小小的检查站,没有高墙没有铁丝网,更没有驻军也不检查,我往返都是畅通无阻。

欧洲多数国家的自来水都可直接放心饮用,挪威更是得天独厚,东部山区没有工厂,没有污染源,却有大量的高山湖泊与瀑布,水多是冰雪溶化而成,水质特好,清爽宜人,更没有农药残留。人们餐前都喜欢一杯自来水,而且是先放掉一些不要,越往后越冷,越冷越好。有的在寒冬腊月还要在冷水中加冰块。我在欧洲几个月也坚持每天清晨喝一大杯自来水,我发现真是越冷的水喝了越使人神清气爽。出国前朋友和家人都怕我水土不服,让我带上痢特灵,麝香正气水等,但出人意外的是,我在欧洲几个月,没有拉过一次肚子,没有感冒过一次,带去的药一点未用,走时都送给旅欧华人了。

北欧人家庭,办公室用空调的不多,冬天多用一种可调温度的电热板。他们的住房一般只有二至三层,美丽的双层原木板房,双层玻璃有隔热功能,多数是木地板有地毯。前面有花园,屋后有小果园和草坪,动暖夏凉。饮食简单方便而营养,以牛奶,面包,火腿肠,乳酪,生菜,葡萄酒等为主。燃料都是用电的多,也有少数用天然气。就是众多的中餐馆,也不用高温油爆炒的办法,油一热就下菜加水煮,厨房几乎看不到油烟。欧洲是戒烟最厉害的地区,现在不仅是飞机,汽车,船上不准吸烟,就是餐馆,酒吧,咖啡厅都是严禁吸烟。为了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制定了严格的排放标准。对私人购车加征重税,对城乡公共汽车进行补贴。说到公共汽车,我坐过欧洲四个国家的,都感到一种享受。那些公共汽车都是超豪华的大奔,宽敞高靠背的软座,过道是地毯,上车就有放行李的平台,有儿童车和残疾人车的宽坐。老人、学生都是半价,长途公共汽车还有随车厕所,有免费咖啡,防寒毛毯。一年365天,从清晨到深夜不管有无乘客,都是准时到站准时开车,有几个星期天的早晨我一连看见几个公共汽车都是空无一人,我也多次享受过坐一两个人的豪华大巴专车。

那儿都是海洋性气候和森林性气候,空气质量之好我只举一个例子就清楚了,在国内我每天多少总有一点痰,到了欧洲不知何故,痰突然就没有了,你说怪不怪?我问了几个朋友,他们说也一样。

我刚到丹麦和挪威就看见一景:大白天所有的汽车都开着大灯行驶,车虽多却没有一点喇叭声,一问才知是规定,为了安全,开大灯可引起对方车和行人的注意,又可不鸣喇叭减少杂音。无论商场还是餐馆,虽然人很多,但绝无人大声喧哗,无人猜拳令,都是轻声交谈,就是酒吧的背景音乐和人们家里的电视都是开得很小。商场里没有高声叫卖,街市没有看到卡拉OK,更没有看到有人吵架打闹。更有趣的是在火车站,我看见一个警察在纠正违章者时也是将违章者叫到旁边,像一对朋友一样友好地交谈,没有声色俱厉,没有大声训斥。

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攀折花木,脏口骂人等劣习几乎绝迹。每家门前的两个垃圾桶,人们自觉将垃圾分类放入。夏天进深山无人区露营,人都自觉将垃圾带回或者深埋。

在欧洲的日子里,我常常看到有人将家中的面包切碎拿到公园,广场或者教堂前空地喂野鸟。在我每天跑步的小河边,我经常看到一对老夫妇开车来将葵瓜籽或面包放在一块大石上,站在不远处慈爱地看着它们享用。许多人家的花园里建有人工鸟屋,让鸟儿有吃有喝来去自由。

9.举足轻重的日本环保力量

日本环保工作做的好是因为背后有一支强有力的环保力量。上至政府、科学家、律师以及各个领域的专家,下至旗号不一的民间环保团体。政府以它特殊的权利制定宏观环保计划;各阶层专家的参与使环保活动的专业水平和收效不断提高,而且使环保已不限于一般性的宣传呼吁,而是大量运用法律手段来有效解决;以市民为主的环保组织也十分活跃,队伍越来越大,已成为日本环境保护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得到日本环境厅、县市环保部门的官员及一些企业的重视。首先是政府的力量,在1997年12月于京都举行的联合国国际公约框架第三次会议(COP3)上,与会代表们通过了“东京议定书”,确定了先进工业化国家总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数量目标,从2008年到2012年期间,在1990年水平下至少把排放量减少5%。日本政府和私人部门目前正在为达到日本的目标而努力。日本国会在1998年4月1日完成了能源保护法的修订,即使是为日本私营业设定的标准也极为严格。它已对减少能源消费起到很大作用。政府甚至要求私人公司做出更大努力来开发新技术,并通过竞争进一步改善它们在节能方面的表现。日本省能源中心是环保的一支主要力量。它成立于1978年,该机构广泛开展各类与能源保护相关的活动,包括调查、公关活动、出版、教育、训练、全国测试、研究、技术开发、咨询和信息服务。它还在1981年成立了国际合作部,利用日本尖端能源保护技术向海外提供支持和技术转移援助。该中心在1999财政年向来自东南亚、南美、非洲中部和东部、东欧等30个发展中国家以及俄罗斯的200位培训者提供了能源保护训练计划。中心也派遣了专家赴五国(阿根廷、保加利亚、土耳奇、马来西亚和波兰)取得如何设立和管理能源保护机构的经验、提供以技术为中心的援助和合作计划、进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计划的可行性研究,并向东南亚和东欧7个国家提供建议与其他合作援助。这些计划在未来将得到进一步加强。除此之外,日本省能源中心还挑选能源保护大奖候选者(在商业和住宅区),旨在鼓励社会各阶层人士采取新的“精明生活方式”,公开宣布能源保护领域中的优秀事例,以加深人们对此问题的认识。其次,日本市民在环保中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市民环保团体的所有成员都是业余的,会员每年要交会费。自费搞环保,却能坚持这么久,日本民众的环保意识和坚韧精神可见一斑。也正是有这股力量,日本的环保工作才会坚持不懈的做下去。神户市南海岸有座人工岛,那里有条43号高速公路通往神户市区,每天要通过15万辆汽车,车流量大、噪音高而且尾气污染严重。为此,神户市民组成原告团,运用法律手段迫使市政府将这条公路由五车道改成三车道,从而减少车流量和尾气。同时,安装隔音墙、吸音板来降低噪音。这种事件在日本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也促进了市民的热情。兵库县宝市有一家名为“武库川保护协会”的市民团体。这是一个在环保方面小有名气的民间组织。兵库县政府计划在武库川建水坝,武库川保护协会则认为,当地的自然景观非常美丽,这里有独特的生态系统,建水坝会破坏这里的生态环境。协会还邀请专家出面,详细论证了武库川没有必要建水坝的理由,他们反对建水坝、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得到各地20多个市民环保团体的声援,并且得到数位国会议员的支持和众多新闻媒体的关注。兵库县原来决定在武库川建水坝的强硬态度最近有了松动,政府官员表示愿意听取这个协会的意见。再次,一股力量就是日本的企业界,东芝开发出节能的“大清快”空调,只需969KWH电力,比7年前东芝空调所消耗的1988KWH电力大大减少了。东芝还发起了“中层环保计划”,积极从事开发改善环境的产品,实现零排放,推行全面“绿化”达标政策。三菱电机推出超级线路经济系列发动机,与普通发动机相比,减少电损平均达到25%,也极大的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10.日本环保服装设计第一人

古川云雪先生是日本环保服装设计的第一人,一位十年前就开始接触中国的日本设计师。因为对中国了解颇多,COSMO采访了古川先生,请他谈谈自己如何看待中国和日本设计师。

古川先生的招牌过膝长发和飘逸的花白胡须让人总想多看几眼,而他则目不斜视的端坐着,如他自己比较中日设计师所说的那样:是个表现“老实”的日本设计师。古川先生从小在绿水青山间长大,对自然的事物情有独钟,因此他从来不剪头发,想让头发自然的生长直到老死,这才有了那一头过膝长发。就连在平日做设计的时候他也不是坐在工作室里的。他总是抱着画夹走到后面的小山上,把脚泡在泉水里,这时的古川才会才思泉涌。也是本着恢复地球本来面目的理想,才有了后来古川的环境时装。

古川先生觉得一个成功的设计师必须具备的四种素质是:个性、梦想、创造力和商业性。坦言自己作设计个性“孤僻”、不与人沟通的古川先生觉得自己的强项在于创造力,如何用最贴切的面料,做出最美又符合对象气质的服装需要的都是创造力。

四种素质里古川先生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商业性。没有商业头脑的设计师最终不能让自己的设计源源不断,但单凭设计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美国的LVMH每年都会出资支持有为的年轻设计师或接管著名品牌,或建立自己的品牌。中国有很多企业赞助的服装比赛,很多很有想法的年轻人在比赛中脱颖而出,而后因为没有企业栽培又迅速的消失了,这样的“烟花”很让人可惜。

日本有很多设计师在国际市场上做的非常成功,像老一辈的三宅一生、高田贤三、森英惠、山本耀司到最近的渡边淳弥,而中国至今还没有一位能够真正成功的冲向世界的设计师。古川先生笑言原因之一是因为日本设计师生活的环境都非常简单,而且做事的态度都非常“老实”,不像中国设计师那样“国际化”,所以比较容易做出纯粹的东西。但对于进入国际市场,同属东方国度的日本和中国在设计上倒是很有互相借鉴的必要。欧美立体裁剪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在那里做立体裁剪无疑是班门弄斧,在日本众多国际大师中也只有森英惠是凭立体裁剪打开局面的。三宅一生在开始的时候只是用了一块布,但通过不同的穿着方式让它在人身上产生了千变万化的效果。

欧美的设计师对人体把握的比较好,而日本设计师对结构很有感觉,像丰富而细致的褶裥就是已经公认了的日式招牌。因为东方的服装都是宽袍大袖的平面裁剪,所以设计师会对平面的再创造格外突出。既尊重民族性又与国际接轨,这才能在国际市场获得成功,纯粹的和服是不可能被世界接受的。中国的传统服装其实非常丰富和精彩,但怎么把它们时装化,让它易于被不同民族的人接受就要费一番思量了。这些都应该更激励东方设计师更深更好的发掘原本属于自己的特色,把别人没有拿捏好的东西做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