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差登基了。他做的第一件事是为阖闾举行葬礼,阖闾葬于破楚门外海涌山上,穿山为穴,墓室中安放剑甲六千副,金银珍宝无数,陪葬者达万人。传说入葬后的第三天,有人发现一只白虎蹲踞在山上,从此,人们就把这座山命名为“虎丘山”。
孙武在姑苏自己的府邸住了十几天,便在蒙雨的陪同下回到富春封地休养。
夫差为了不忘阖闾被杀之仇,便安排了十名侍者轮流站于宫廷石阶之上,每当他经过时,侍者就大声问道:“夫差,你忘记越王杀戮你父王之仇乎?”夫差必答道:“不敢忘!”
槜李之败使伍子胥感到无限歉疚,从此便不与家人见面,饭不饱食,衣不足暖,起早贪黑地在太湖训练水军,伯嚭觉得阖闾伐越是他怂恿鼓动的结果,深怕夫差怪罪,也十分卖力地投入了伐越的准备事务。
勾践得知夫差日夜勤兵,誓报越仇,心怀怯意,决定先发制人。他请巫师用大朋之龟占卜,大吉,便以为有神相助,更加放心了。
两军战于吴境的夫椒,又战于太湖,越军大败,退回本土。吴军乘胜追击,深入越境。越军继续仓皇南逃,直至国都会稽,吴军追至。勾践途穷,带领五千兵马逃到会稽山上。吴军占领了会稽城,又将会稽山团团围住。
很快地,越军水断粮绝,全军上下以山草为食,而吴军仍岿然不动。
万般无奈的勾践采纳了大夫文种的建议派大夫诸稽郢前往吴阵求和。夫差想答应,但伍子胥反对:“天将越赐给吴国,岂能放弃?”夫差觉得有道理,拒绝了。
勾践见议和失败,大怒,要杀妻子,毁宝器,决一死战,文种献计道:“吴太宰伯嚭贪财而妒能,一向与行人伍子胥不和,可贿赂之。”勾践选美女八人,宝器若干,派文种暗地里送给伯嚭,伯嚭笑纳之后,便带文种去见夫差。
文种膝行叩首,对夫差说道:“寡君之军不足以与上国之军抗衡,乃至获罪于大王,今寡君后悔莫及,愿将举国宝器尽献大王,女子亦然,寡君之女献于大王,敝国大夫之女献于贵国大夫,越国军队也归大王调遣。若大王仍不肯宽恕敝国,寡君必焚烧宗庙,杀尽妻小,斫毁宝器,率五千甲士死战,直至捐躯。”
“臣以为宽赦越国于我有利。”伯嚭说。
“不可。”伍子胥道,“吴越两国世为仇敌,势不两立。大王如伐中原,即使战胜敌国,亦不能长久盘踞,而征服越国,则可占其地,居其宅,御其车马,乘其舟楫,此乃吴国之大利,大王不可坐失良机,且越与我比邻,亡我之心从未泯灭,实为我之心腹大患,此时不灭越,机会不可复得矣!”
“行人与孙武乃为至交,何以忘却孙武兵法之所言?”伯嚭反驳道,“孙武曰:兵贵胜,不贵久;又说:穷寇勿追。且吴军伐楚之时,破郢之后即班师返吴而未灭其国,如今越国已献举国之财,行人何故一味纠缠不休?且越国已有鱼死网破之心,倘如此,于我何益?再说,穷寇降我而我灭之,大王岂不是要承担不仁之名?”
夫差原意在于伐齐,今见越国已经臣服,就有罢手之心,便说道:“太宰之言有理,国相可暂且回府歇息,待越国献上宝器,寡人自会派人多送些去。”
伍子胥气得满脸铁青,出帐后,仰天长叹道:“二十年后,吴必为越所灭矣!”
勾践送来了无数宝器美女,而且亲自来吴国为夫差服役。夫差命人在阖闾墓前建造石屋,让勾践夫妇在里面居住。勾践夫妇起早贪黑,砍柴、挑水、割草、喂马、清除马粪,夫差每次乘车出游,勾践都要为他牵马,一路上,百姓指指点点,说:“这就是越王!”夫差心里有说不尽的得意。
伍子胥劝夫差说“昔日夏桀囚禁了商汤而不杀,商纣王囚禁了周文王而不诛,结果天道轮回,夏灭于商,商亡于周。姜太公说:‘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勾践作为一国之君,被困于会稽山之际,当宁死而不受其辱,或作最后拼杀而全军覆没,或自刎而求吴国释其部众,勾践却反其道,竟能如此忍辱负重,非但丢弃了君王之尊,连人的脸面都不要了,此等迹象,绝非祥兆,大王不如及早除之。”
夫差心动了,有杀勾践之意,便找伯嚭商议,伯嚭进言道:“伍子胥喜作危言耸听之语,商汤、周文王是何等样人?勾践怎能与之比肩?说什么‘圣人将动,必有愚色’,莫非伍子胥视勾践为圣人乎?大王莫要听他信口雌黄!”于是,夫差再也不提此事。
勾践在吴国一呆就是三年,在伯嚭的劝谏下,夫差相信勾践确实对他忠贞不渝,便将他释放。伍子胥再三劝阻,夫差只是不听。
勾践回越以后,用文种之计,一方面宵衣旰食,减免赋税,发展农耕,奖励生育,一方面投夫差之所好,不断地送财宝,献美女,贿赂伯嚭,诱使夫差大兴土木,修建宫苑……
勾践所献美女中,西施妩媚绝伦,夫差扩建姑苏台揽月宫,与西施在宫中朝夕相伴,形影不离,把国事推给了太子友,从此沉溺于酒色歌舞。伍子胥劝道:“夏亡于妹喜,商毁于妲己,周灭于褒姒,大王万不可重蹈覆辙!”夫差答道:“喜爱美色,人之性也,勾践得此美女不敢自用,而献给寡人,足见其诚也,国相无疑。”那以后,夫差就让伯嚭和王孙雄在左右侍候,每当伍子胥求见,必挡驾,伍子胥心急如焚,却无可奈何……
勾践在越国卧薪尝胆,亲自躬耕,呵护幼稚,体恤老弱,百姓无不感激拥戴……
伍子胥见不到夫差,就经常来找孙武,以排解心中的苦闷。
“在仁兄的禀性中,有三点是小弟深感敬佩的。”孙武说,“其一,仁兄目光犀利,料事深远,为常人所不及;其二,仁兄为人赤诚耿直,胸怀坦荡,公而忘私,尚仁好义;其三,仁兄刻意进取,锲而不舍,虽经百折而未悔。此三点,小弟不如也!”
“可惜的是,贤弟的评语,大王未能识其十分之一呀!”伍子胥慨叹道。
“恕小弟直言,仁兄的禀性中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孙武道。
伍子胥惊讶地看着孙武,说道:“贤弟请讲!”
孙武说:“君臣者,互存也。为君者,其功业有赖于臣;为臣者,其功业有赖于君。故君臣之间,亦互敬也,失其一,则功业必败。今吴国君王对仁兄视之如羁绊,弃之如敝屣,互存互敬之势已亡,仁兄何故委屈自己呢?”
伍子胥张口结舌,似乎没听懂孙武的话。
“仁兄敢于犯颜直谏,堪当一个‘勇’字。”孙武继续说下去,“然而在这个‘勇’字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怯’字。”
“这话从何说起?”伍子胥有些激愤。
“君王丢弃了仁兄,仁兄却不敢丢弃君王!”孙武道。
伍子胥怒斥道:“臣事君以忠,天经地义,贤弟为何出此离经叛道之语?”
“仁兄认为孔丘也会离经叛道吗?”孙武问。
“什么意思?”伍子胥迷惑了。
孙武说:“孔丘对他的弟子颜渊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八个字,是大有深意的。”
伍子胥沉思良久,问道:“贤弟的意思是,我应当像你一样隐退?”
孙武没有回答伍子胥的问话,说道:“仁兄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捆绑于君王之身,而不问此君王之贤否,从而导致自我品格的丧失,在小弟看来,实在不胜悲痛!”
伍子胥愣愣地看着孙武,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一连串可喜的消息,把沉溺于声色犬马的夫差唤醒了:齐景公死了,一代名相晏婴也死了;晋国的几个望族争斗加剧,逃往卫国朝歌的范、中行两大家族被彻底灭掉了;鲁国国相孔丘弃官而去,朝中再无贤臣;楚昭王也死了,国内一片混乱……啊,苍天护佑,称霸的机会到了!
夫差七年,因陈国叛吴朝楚,夫差举兵征讨。陈国处于楚国北进中原的咽喉地带,楚昭王正在病中,闻讯后,当即命子西、子期率兵营救,二人推脱,昭王只好御驾亲征,不料竟死于途中。陈国见救兵无望,遂臣服吴国。于是,夫差消除了来自楚国方面的威胁……
夫差八年,夫差要求鲁哀公向吴国献“百牢”(祭祀用的牛、羊、猪各一百头)作为贡礼,鲁哀公不敢得罪吴国,只好屈从。同年,鲁国征讨邾国,次年三月,夫差出兵救邾,击败鲁军,逼迫鲁国签订盟约,使齐国陷入孤立……
夫差十一年,夫差打算会同鲁、邾、郯讨伐齐国,勾践得知,亲自携重金贿赂伯嚭,委托他促成其事,伯嚭日夜言于夫差。勾践又派诸稽郢率三千人马到吴国,归夫差调遣,跟随吴军一起伐齐。
伍子胥进谏道:“越乃我之心腹大患,大王且莫听信其浮华之辞,当舍齐而先伐越,不然,自招其祸矣!”
夫差对伯嚭说:“伍老贼屡次阻我大计,且出言不祥,寡人欲杀之。”
“伍子胥是先王老臣,杀不得,不如借齐人之手除之。”伯嚭说。
于是夫差写下战书,历数齐国罪过,言辞蛮横强硬,派伍子胥为使,约定战期。伍子胥知道夫差欲置他于死地的用意,也预感到吴国末日的来临,离开吴境时就把儿子伍封带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