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苟得曰:“小盗者拘,大盗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昔者桓公小白杀兄入嫂,而管仲为臣;田成子常杀君窃国,而孔子受币。论则贱之,行则下之,则是言行之情悖战于胸中也,不亦拂乎!故《书》曰:‘孰恶孰美?成者为首,不成者为尾。’”
子张曰:“子不为行,即将疏戚无伦,贵贱无义,长幼无序;五纪六位,将何以为别乎?”
满苟得曰:“尧杀长子,舜流母弟,疏戚有伦乎?汤放桀,武王杀纣,贵贱有义乎?王季为适,周公杀兄,长幼有序乎?儒者伪辞,墨者兼爱,五纪六位将有别乎?
“且子正为名,我正为利。名利之实,不顺于理,不监于道。吾日与子讼于无约曰:‘小人殉财,君子殉名。其所以变其情,易其性,则异矣;乃至于弃其所为而殉其所不为,则一也。’故曰,无为小人,反殉而天;无为君子,从天之理。若枉若直,相而天极;面观四方,与时消息。若是若非,执而圆机;独成而意,与道徘徊。无转而行,无成而义,将失而所为。无赴而富,无殉而成,将弃而天。
“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直躬证父,尾生溺死,信之患也;鲍子立乾,申子自埋廉之害也;孔子不见母,匡子不见父,义之失也。此上世之所传,下世之所语,以为士者正其言,必其行,故服其殃,离其患也。”
【注释】
①子张:子张是字,是孔子弟子。这里只是借用他的名字,并不是真的写子张的其人其事。满苟得:是假托人名。②盍:通“曷”,何不。为行:进行品德修养。③无行:没有好的品行。犹今说“缺德”。不信:不被信任。④不任:不被任用。⑤观:观察;考虑、计较。⑥“而义”句:意即若要求得名利,则做到义才是品德修养的根本。⑦“若弃”四句:就算是不要名利,扪心自问,那么对于一个士人的品行修养来说,也不应有一天不为义。反之于心,反求之于心,意即扪心自问。⑧“无耻”二句:意即无耻贪婪的人富有,善于夸耀多得信任的人显要。⑨几:近,大概。⑩“而信”句:意即取信于人才能得名与利。抱其天:保养他的天性。抱,保。今:假设之辞。下“今谓宰相”亦同。臧聚:参加盗窃集团的人。怍色:翻脸的样子。者:也。“小人”句:说明小人亦鄙视桀、纣的品行。变容易色:指表现惭愧的样子。“士诚”句:意即仲尼、墨翟的德行实在为士大夫所推崇。贵,推崇。“昔者”句:齐桓公曾把他的哥哥子纠杀掉,并将嫂嫂作为自己的妻子。桓公,齐桓公,名小白。为臣:做齐桓公的国相。“论则”二句:口头上说的则认为是卑贱的行为,但行动上则顺从这样做。指管仲顺从小白,孔子顺从田常。下之,甘为之下,顺从。悖战:次战。拂:乱。“成者”二句:成功的就是好的,失败的就是坏的。首,上等。尾,下等。都是从美恶好坏说的。疏戚:疏远了亲戚。无伦:失去了人与人应有的关系。伦,关系。纪、位:都是指人的关系等级。舜流母弟:舜封同母弟象到有庳之国。流,流放。适:通“嫡”。兄:指管、蔡。伪辞:说假话,指以仁义等骗人。“且子”二句:属假设之辞。监:通“鉴”,明。讼于无约:以无约为裁判人。无约,假托人名。讼,争讼。曰,指无约说。异:指改变性情的原因不同。其所为:即其所当为,指养性。其所不为:即其所不当为,指追求名利。“无为”二句:不要做为财而牺牲的小人,要转过来为你的天性而努力。无,毋。而,你。“无为”二句:不要做为名而牺牲的君子,而要随顺自然之道。“若枉”句:意即曲也罢,直也罢。枉,曲。“相而”句:不管怎样,照着你那自然的准则行事就是了。相,看。而,你。天极,自然的准则。“面观”二句:面向四方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亡、生长。消,消亡。息,生息。执:掌握。圆机:循环变化的枢纽。独:卓然与众不同。无:毋。下三“无”字同。转:改变。赴:趋赴,追求。成:一成不变,指成名成义。直躬:人名,或因忠直着称而得此名。证父:证实了他父亲偷了别人的羊的故事。必:严格要求。离:通“罹”,遭。
【译文】
子张向满苟得问道:“怎么不推行合于仁义的德行呢?没有德行就不能取得别人的信赖,不能取得别人的信赖就不会得到任用,不能得到任用就不会得到利益。所以,从名誉的角度来观察,从利禄的角度来考虑,能够实行仁义就真是这样的。假如弃置名利,只在内心求得反思,那么士大夫的所作所为,也不可能一天不讲仁义啊!”
满苟得说:“没有羞耻的人才会富有,善于吹捧的人才会显贵。大凡获得名利最大的,几乎全在于无耻而多言。所以,从名誉的角度来观察,从利禄的角度来考虑,能够吹捧就真是这样的。假如弃置名利,只在内心求得反思,那么士大夫的所作所为,也就只有保持他的天性了啊!”
子张说:“当年桀与纣贵为天子,富有到占有天下,如今对地位卑贱的奴仆说,你的品行如同桀纣,那么他们定会惭愧不已,产生不服气的思想,这是因为桀纣的所作所为连地位卑贱的人也瞧不起。仲尼和墨翟穷困到跟普通百姓一样,如今对官居宰相地位的人说,你的品行如同仲尼和墨翟,那么他一定会除去傲气谦恭地说自己远远比不上,这是因为士大夫确实有可贵的品行。所以说,势大为天子,未必就尊贵;穷困为普通百姓,未必就卑贱;尊贵与卑贱的区别,决定了德行的美丑。”
满苟得说:“小的盗贼被拘捕,大的强盗却成了诸侯,诸侯的门内,方才存有道义之士。当年齐桓公小白杀了兄长、娶了嫂嫂而管仲却做了他的臣子,田成子常杀了齐简公自立为国君而孔子却接受了他赠与的布帛。谈论起来总认为桓公、田常之流的行为卑下,做起来又总是使自己的行为更加卑下,这就是说言语和行动的实情在胸中相互矛盾和斗争,岂不是情理上极不相合吗!所以古书上说过:谁坏谁好?成功的居于尊上之位,失败的沦为卑下之人。”
子张说:“你不推行合干仁义的德行,就必将在疏远与亲近之间失去人伦关系,在尊贵与卑贱之间失去规范和准则,在长上与幼小之间失去先后序列;这样一来五伦和六位,又拿什么加以区别呢?”
满苟得说:“尧杀了亲生的长子,舜流放了同母的兄弟,亲疏之间还有伦常可言吗?商汤逐放夏桀,武王杀死商纣,贵贱之间还有准则可言吗?王季被立为长子,周公杀了两个哥哥,长幼之间还有序列可言吗?儒家伪善的言辞,墨家兼爱的主张,‘五纪’和‘六位’的序列关系还能有区别吗?
“而且你心里所想的正在于名,我心里所想的正为了利。名与利的实情,不合于理,也不明于道。我往日跟你在无约面前争论不休:‘小人为财而死,君子为名献身。然而他们变换真情、更改本性的原因,却没有不同;而竟至舍弃该做的事而不惜生命地追逐不该寻求的东西,那是同一样的。’所以说,不要去做小人,反过来追寻你自己的天性;不要去做君子,而顺从自然的规律。或曲或直,顺其自然;观察四方,跟随四时变化而消长。或是或非,牢牢掌握循环变化的中枢;独自完成你的心意,跟随大道往返进退。不要执着干你的德行,不要成就于你所说的规范;那将会丧失你的禀性。不要为了富有而劳苦奔波,不要为了成功而不惜献身,那将会舍弃自然的真性。
“比干被剖心,子胥被挖眼,这是忠的祸害;直躬出证父亲偷羊,尾生被水淹死,这是信的祸患;鲍焦抱树而立、干枯而死,申生宁可自缢也不申辩委屈,这是廉的毒害;孔子不能为母送终,匡子发誓不见父亲,这是义的过失。这些现象都是上世的传闻,当代的话题,总认为士大夫必定会让自己的言论正直,让自己的行动跟着去做,所以深受灾殃,遭逢如此的祸患。”
【原文】
无足问于知和日①:“人卒未有不兴名就利者②。彼富则人归之,归则下之③,下则贵之④。夫见下贵者⑤,所以长生安体乐意之道也⑥。今子独无意焉⑦,知不足邪⑧,意知而力不能行邪⑨!故推正不忘邪⑩?”
知和曰:“今夫此人以为与己同时而生,同乡而处者,以为夫绝俗过世之士焉;是专无主正,所以览古今之时,是非之分也,与俗化。世去至重,弃至尊,以为其所为也此其所以论长生安体乐意之道,不亦远乎!惨怛之疾,恬愉之安,不监于体;怵惕之恐,欣懂之喜,不监于心;知为为而不知所以为,是以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不免于患也。”
无足曰:“夫富之于人,无所不利,穷美究势,至人之所不得逮,贤人之所不能及,侠人之勇力而以为威疆,秉人之知谋以为明察,因人之德以为贤良,非享国而严若君父。且夫声色滋味权势之于人,心不待学而乐之,体不待象而安之。夫欲恶避就,固不待师,此人之性也。天下虽非我,孰能辞之!”
知和曰:“知者之为,故动以百姓,不违其度,是以足而不争,无以为故不求。不足故求之,争四处而不自以为贪;有余故辞之,弃天下而不自以为廉。廉贪之实,非以迫外也,反监之度。势为天子而不以贵骄人,富有天下而不以财戏人。计其患,虑其反,以为害于性,故辞而不受也,非以要名誉也。尧舜为帝而雍,非仁天下也,不以美害生也;善卷许由得帝而不受,非虚辞让也,不以事害己。此皆就其利,辞其害,而天下称贤焉,则可以有之,彼非以兴名誉也。”
无足曰:“必持其名,苦体绝甘,约养以持生,则亦犹久病长阢而不死者也。”
知和曰:“平为福,有余为害者,物莫不然,而财其甚者也。今富人,耳营于钟鼓管筲之声,口赚于刍豢醪醴之味,以感其意,遗忘其业,可谓乱矣;侅溺于冯气,若负重行而上坂也,可谓苦矣;贪财而取慰,贪权而取竭,静居则溺,体泽则冯,可谓疾矣;为欲富就利,故满若堵耳而不知避,且冯而不舍,可谓辱矣;财积而无用,服膺而不舍,满心戚醮,求益而不止,可谓忧矣;内则疑劫请之贼,外则畏寇盗之害,内周楼疏,外不敢独行,可谓畏矣。此六者,天下之至害也,皆遗忘而不知察,及其患至,求尽性竭财,单以反一日之无故而不可得也。故观之名则不见,求之利则不得,缭意绝体而争此,不亦惑乎!”
【注释】
①无足:假托人名,不知足的人。知和:假托人名,知道适于清廉的人。②人卒:人众,人们。兴名:喜欢名声。就利:趋利。③归:归附。④下:甘为之下,服从。⑤见下贵:得人服从,被人尊敬。见,被。贵,尊敬。⑥安体:使身体舒适。乐意:使心情愉快。⑦无意:无心。焉:于此。此指兴名就利。⑧知不足:指才智不足以兴名就利。知,通“智”。⑨“意知”句:抑或是才智虽然可以而没有力量办到呢?意,通“抑”。⑩“故推”句:还是本来就是要求走正道而不走邪路呢?故,通“固”,本来。推,求。此人:这种人。指兴名就利者。绝俗:超社会。过世:超时代。所为:指兴名就利。惨怛:痛苦的样子。恬愉:舒服的样子。不监于体:不注意疾苦与安乐对身体的影响。监,察。怵惕:惊慌的样子。欣懽:高兴。“穷美”句:享尽美好,到达势位的顶峰。穷,尽。究,竟,终。逮:及,达到。不能及:不能赶上,比不上。指比不上兴名就利的人。侠:通“挟”,挟持,利用。以为威疆:以之作为自己的势力。秉:持,掌握。知:通“智”。享国:占有国家,即掌握国政。严:尊严。君父:君主。体:身。象:效法。安:乐,喜爱。欲:喜欢的。恶:厌恶的。避:回避的。就:靠近的,追求的。孰:何。辞:拒绝。之:指声色、滋味、权力。度:分寸,标准。据上述,即以是否利于养性为标准。无以为:没有需要这样做的原因,即无须为。争四处:到处争夺。廉:清廉。“廉贪”三句:意即如果是被外界条件所迫,不得不如此的话,尽管争四处也算不上贪,放弃天下也算不上廉,主要看他用心如何。实,实质。以,因。监,察,检查。戏:戏弄,侮辱。反:反作用,报复。雍:和,即不骄人、不戏人。“非仁”二句:并非有意对天下的人仁爱,而是为了不要因为富有天下之美而伤害自己的本性。帝:指帝位。虚:假装。“此皆”句:意即他们都是有利于本性的就接受,有害于本性的就拒绝。此,这些人,指上述的尧、舜、善卷、许由。“则可”句:因为这种称誉不是有心去追求的,而是自然而来的,所以可以接受。有,得,接受。之,指“贤”的称誉。兴名誉:沽名钓誉。“必持”四句:意即只要名声而不求利,则受苦一生。持,崇。苦体,令身体劳苦。绝甘,抛弃美味。约美,节约生活所需。厄,危。平:不多不少,与“有余”对举。“有余”句:有余则过度,故有害。“而财”句:财物太多则为害尤其严重。营:谋,求。管箭:两种管状乐器。嗛:通“惬”,满足。刍豢:本指禽兽,食草的叫刍,食谷的叫豢。这里指肉。醪:醇酒。醴:甜酒。感:引起。其意:指享乐的意趣。业:指正业。“核溺”句:意指由于气胀而上呃气、下出尿。侅,呃逆出气,咽喉噎住。溺,即尿字。冯,通“凭”,满。“若负”句:形容气胀的痛苦。坂,山坡。取:带来。慰:病。竭:指精神疲竭。溺:沉溺。泽:肥。舍:舍弃。服膺:时常挂在心上。戚醮:烦恼。醮,借为焦,焦急。疑:虑,担心。劫请:强求。强求则有害,故称之为贼。周:围。楼疏:犹今窗口上的铁丝网之类,古代用砖砌成。“求尽”二句:意即就是想完全拼出一命,费尽家财而换回一天的平安无事都办不到。尽,完全。性竭,亡命。单,借为殚,尽。反,通“返”。故,事。“故观”句:意即名声得不到。观,察。“求之”句:说明利亦落空。缭意:心神缭乱。绝体:尽全身之力。
【译文】
无足向知和问道:“人们终究没有谁不想树立名声并获取利禄的。那个人富有了人们就归附他,归附他也就自以为卑下,以自己为卑下就更会尊崇富有者。受到卑下者的尊崇,就是人们用来延长寿命、安康体质、快乐心意的办法。如今唯独你在这方面没有欲念,是才智不够用呢?还是有了念头而力量不能达到呢?抑或推行正道而一心不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