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荀子进取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10488700000027

第27章 王霸(4)

所以,君主提高道德声誉来引导人民,彰明礼制道义来指导他们,尽力做到忠诚守信来爱护他们,尊崇贤人,任用能人,为他们安排职位,用爵位、服饰、赏赐、表扬去反复激励他们,根据时节安排他们的劳动,减轻他们的负担来调剂他们,广泛普遍地庇护他们,抚养他们,就像保护初生的婴儿一样。养育人民极其宽厚,使用人民则极其合理。制定政令制度,是用来对待下面的老百姓的;如果它有不合理的地方,即使像毫毛的末端一样细微,即使是对孤儿、孤独老人、鳏夫、寡妇,也一定不能加到他们头上。所以百姓尊重他就像尊重上帝一样,亲爱他就像亲爱父母一样,心甘情愿为他豁出生命,这没有其他的缘故,而是因为君主的道德确实贤明,君主的恩泽确实深厚啊!

【原文】

乱世则不然,污漫突盗以先之,权谋倾覆以示之,俳优①、侏儒②、妇女之请谒以悖之,使愚诏知,使不肖临贤,生民则致贫隘③,使民则极劳苦。是故百姓贱之如④,恶之如鬼,日欲司间⑤而相与投藉之,去逐之。卒⑥有寇难之事,又望百姓之为己死,不可得也,说无以取之焉。孔子曰:“审⑦吾所以适⑧人,适人之所以来我也。”此之谓也。

【注释】

①俳:滑稽演员。优:优伶,演员。②侏儒:因发育不良而身材短小的人,古代常充当滑稽演员,供贵族戏弄取乐。③隘:通“厄”,穷困,窘迫。④亻匡:骨骼弯曲的残疾人。⑤司:通“伺”,侦察,探察。间:间隙,空子。⑥卒:通“猝”,突然。⑦审:弄明白。⑧适:到……去。

【译文】

混乱的社会就不是这样。君主以污秽卑鄙、强取豪夺的行为来做人民的先导,玩弄权术阴谋、搞倾轧陷害来给人民作示范,让演员、矮子、女人私下求见说情来扰乱社会,让愚蠢的人去教诲有智慧的人,让没有德才的人去领导有德才的人,养育人民则使他们极其贫穷困厄,使用人民则使他们极其疲劳辛苦。所以百姓鄙视他就像鄙视残疾人一样,厌恶他就像厌恶鬼魅一样,天天想寻找机会联合起来抛弃践踏他,摒除驱逐他。如果突然发生了外敌入侵的事,他还指望百姓为他卖命,这是不可能的啊!任何理论学说都无法支持这些所作所为。孔子说:“想弄清楚别人对我的态度怎样,只要看我对别人的态度怎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原文】

伤国者,何也?曰:以①小人尚②民而威,以非所③取于民而巧,是伤国之大灾也。大国之主也,而好见小利,是伤国;其于声色、台榭、园囿也,愈④厌而好新,是伤国;不好修正其所以有,啖啖⑤常欲人之有,是伤国。三邪者在匈中,而又好以权谋倾覆之人,断事其外,若是,则权轻名辱,社稷必危,是伤国者也。大国之主也,不隆本行,不敬旧法,而好诈故⑥。若是,则夫朝廷群臣,亦从而成俗于不隆礼义,而好倾覆也。朝廷群臣之俗若是,则夫众庶百姓亦从而成俗于不隆礼义,而好贪利矣。君臣上下之俗莫不若是,则地虽厂,权必轻;人虽众,兵必弱;刑罚虽繁,令不下通。夫是之谓危国,是伤国者也。

【注释】

①以:使。②尚:通“上”。③所:道,手段。④愈:通“愉”,乐。⑤啖啖:贪吃的样子,形容贪得。⑥故:巧诈。

【译文】

危害国家的因素是什么呢?回答:使小人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用非法的手段向人民搜刮勒索却十分巧妙,这是危害国家的重大灾难。身为大国的君主,却喜欢注意小利,这就会危害国家;对于音乐美色、高台亭阁、园林兽苑,乐此不疲而追求新奇,这就会危害国家;不喜欢好好管理自己已有的土地财富,却常常馋涎欲滴地想求得别人所拥有的土地财富,这就会危害国家。

有这三种邪恶的念头在胸中,而又喜欢让那些搞权术阴谋倾轧陷害的人在外朝决断政事,像这样,那么君主就会权势轻微、声名狼藉,国家政权必然危险,这就是危害国家的君主。身为大国的君主,却不尊崇根本性的德行,不谨守原有的法制,而喜欢搞欺诈,像这样,那么朝廷上的群臣也就跟着养成一种不尊崇礼义而喜欢搞倾轧陷害的习俗。朝廷上群臣的习俗像这样,那么群众百姓也就跟着养成一种不尊崇礼义而喜欢贪图财利的习俗了。君臣上下的习俗无不如此,那么即使领土辽阔,权势也必然轻微;即使人口众多,兵力也必然衰弱;即使刑罚繁多,政令也不能向下贯彻;这就叫做危险的国家,这就是危害国家的君主。

【原文】

儒者为之不然,必将曲辨①。朝廷必将隆礼义而审贵贱,若是,则士大夫莫不敬节死制者矣。百官则将齐其制度,重其官秩,若是,则百吏莫不畏法而遵绳矣。关市几而不征,质律禁止而不偏②,如是,则商贾莫不敦悫而无诈矣。百工将时斩伐,佻③其期日④,而利其巧任⑤,如是,则百工莫不忠信而不楮矣。县鄙则将轻田野之税,省刀布之敛,罕举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农夫莫不朴力而寡能矣。士大夫务节死制,然而兵劲。百吏畏法循绳,然后国常不乱。商贾敦悫无诈,则商旅安,货通财,而国求给矣。百工忠信而不楛⑥,则器用巧便而财不匮矣。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是之谓政令行,风俗美,以守则固,以征则强,居则有名,动则有功。此儒之所谓曲辨也。

【注释】

①辨:通“辨”(办),治理。②偏:指偏听一面之词。③佻:通“迢”,远,延长,放宽。④期曰:约定的日数、日期。⑤任:能力。⑥楛,通“盛”,粗劣。

【译文】

儒者做事就不是这样的,他们一定会周到地治理好。在朝廷上一定要尊崇礼义而辨明贵贱,像这样,那么士大夫就没有不看重节操、为礼制殉身的了。对于群臣百官,将统一他们的管理制度,注重他们的官职俸禄,像这样,那么群臣百官就无不害怕法制而遵守准则条例了。对于关卡和集市进行检查而不征税,对于贸易往来,禁止在抵债券上弄虚作假而不偏听一面之词,像这样,那么商人就无不忠厚老实而没有欺诈了。对于各种工匠将要求他们按照时节砍伐木材,放宽对他们的限期以便他们发挥技巧,像这样,那么各种工匠就无不忠诚老实而不粗制滥造了。在农村将减轻对农田的收税,减少货币的搜刮,少发动劳役,不侵占农时,像这样,那么农民就无不朴实地尽力于耕种而很少想着去学其他的技能了。士大夫追求名节而殉身于礼制,这样兵力就会强劲。群臣百官害怕法制而遵守准则条例,这样国家就常常是有条不紊的。商人忠厚老实而不搞欺诈,那么流动的商贩就安全保险,货物钱财就能流通,而国家的各种需求就能得到供应了。各种工匠忠诚老实而不粗制滥造,那么器械用具就做得精巧便利而材料也不会缺乏了。农民朴实地尽力耕作而不从事其他行业,那么就上不会失天时,下不会失地利,中能得人和,而各种事情就不会荒废。这些情况叫做政令通行,风俗美好。凭借这种政治局面来防守就能守得很牢固,去出征就能强劲有力;安居无事就会有声望,采取行动就会有功绩。这就是儒家所说的对各个方面周详地治理。

【鉴赏】

本篇论述了要称王天下所必须实行的一系列政治措施,如守要领、立礼法、讲道义、明名分、择贤相、用能人、取民心等;同时,篇中兼述了霸道与亡国之道以与王道相观照。

儒家的思想中比较推崇礼、义、仁、智、信这几个方面,特别是把礼义放在了首位。荀子也非常推崇礼义。在这篇文章中,荀子首先论述了一下国家,“国者,天下之利用也”,国家是天下最有利的工具;那么,君主呢?“人主者,天下之利势也”,君主是天下最有权势的人。但是,一个君主若是没有掌握正确的治理方法,就会有非常大的危险,甚至断送自己的身家性命和整个国家。什么是正确的管理办法呢?那就是礼义和诚信。所以,荀子说“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很明显,在这里,荀子是厌恶用阴谋诡计来治理国家的,而推崇的是用礼义来治理国家。在接下来的篇幅中,荀子分别论述了什么是“义立而王”,什么是“信立而霸”,什么是“权谋立而亡”。之后,荀子苦口婆心地说,“这三种情况,君主一定要谨慎,仁人一定要弄明白啊!”

“挈国以呼功利,不务张其义,齐其信,唯利之求,内则不惮诈其民而求小利焉,外则不惮诈其与而求大利焉,内不修正其所以有,然常欲人之有。如是,则臣下百姓莫不以诈心待其上矣。上诈其下,下诈其上,则是上下析也。”这是利用权谋来治理国家的情况,也是后来秦国的真实写照。当年秦始皇率领秦国的士兵歼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时候,是多么的威风啊!可是当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群雄并起的时候,整个秦王朝便马上烟消云散,又是多么的令人叹息啊!这大概就是不实行礼义来治理国家的后果吧!

【精典事例】

秦国一统天下,靠的不是礼义,也不是什么诚信,而是荀子最鄙视的阴谋诡计。所以,秦国也就如同荀子所讲的那样,“身死国亡,为天下大戮,后世言恶,则必稽焉”。

秦惠王任用张仪为相后,命他破坏苏秦的合纵策略。张仪来见楚王,说:“我国君王最喜欢结交的是楚王,最憎恨的是齐国国君。但大王竟与齐国交好,所以我国君王对你很生气。特命我来劝说楚王,只要楚王能与齐国断绝来往,就赠送给楚国六百里土地,这样便会削弱齐国势力。在削弱北方齐国的同时,你也有恩于秦国,并增加了六百里土地,岂不是一箭三雕!”怀王很高兴,便答应了。

大臣们也都前来祝贺,只有陈轸以示哀痛。怀王说:“怎么了?”陈轸说:“秦之所以亲近楚国,那是因为楚国与齐王友善。如今还没有得到商於之地就与齐绝交,这是在孤立自己呀。秦国又怎会与孤立无援的楚国亲近呢,到时定会轻视我们的。如果我们能先得到商於土地,再与齐绝交,就会使秦国计谋无法得逞。如先与齐绝交,再去索地,就会被张仪欺骗。如被张仪欺骗,就会怨恨他。到时就会在西边兴起了秦国的忧患,北边却失去了与齐国的友好。西边有忧患,北边又绝交,到时韩、魏两国出兵来犯。我们就只能悲伤了。”楚王不听,便派人到秦国接受割让的土地。

张仪回秦国后,装醉后从车上掉下,声称有病,三个月没有露面,楚国也没有得到土地。楚王说:“是不是张仪以为我与齐没有彻底绝交呢?”于是又派勇士宋遗去北方辱骂齐王。齐王大怒,便折断楚国的符节与秦建交。秦齐结盟后,张仪才上朝,对楚国将军说:“你还没接受到土地吗?方圆六里呢。”楚国将军说:“我受命来接受的是六百里,不是六里。”便回国报于楚怀王。怀王大怒,便兴兵伐秦。陈轸又说:“伐秦不是好办法。不如趁机用一座名城贿赂秦国,而后联手伐齐,这样便可弥补在秦国丢失的土地,从齐国得到补偿,这样才可保国家的安全。如今已与齐绝交,又兴师讨伐秦的欺骗,这无异于使秦齐友好,而惹来天下大敌,我们必会深受其害。”楚王不听,便兴兵伐秦,结果大败。

王霸的过程总结起来主要有两种方法,上面讲到的是秦朝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所运用的阴谋诡计,另一种就是德治与仁治,夏王朝的建立就是如此。

成汤在夏朝为方伯(一方诸侯之长),有权征讨邻近的诸侯。葛伯不祭祀鬼神,成汤首先征讨他。成汤说:“我说过这样的话:人照一照水就能看出自己的形貌,看一看民众就可以知道国家治理得好与不好。”伊尹说:“英明啊!善言听得进去,道德才会进步。治理国家,抚育万民,凡是有德行做好事的人都要任用为朝廷之官。努力吧,努力吧!”成汤对葛伯说:“你们不能敬顺天命,我就要重重地惩罚你们,概不宽赦。”于是写下《汤征》,记载了征葛的情况。

伊尹名叫阿衡。有人说,当初阿衡想求见成汤而苦于没有门路,于是就去给有莘氏做陪嫁的男仆,背着饭锅砧板来见成汤,借着谈论烹调滋味的机会向成汤进言,劝说他实行王道。也有人说,伊尹本是个有才德而不肯做官的隐士,成汤曾派人去聘迎他,前后去了五趟,他才答应前来归从,向成汤讲述了远古帝王及九类君主的所做所为。成汤于是举用了他,委任他管理国政。伊尹曾经离开商汤到夏桀那里,因为看到夏桀无道,十分憎恶,所以又回到了商都亳。他从北门进城时,遇见了商汤的贤臣女鸠和女房,于是写下《女鸠》、《女房》,述说他离开夏桀重回商都时的心情。

一天成汤外出游猎,看见郊野四面张着罗网,张网的人祝祷说:“愿从天上来的,从地下来的,从四方来的,都进入我的罗网!”成汤听了说:“哎,这样就把禽兽全部打光了!”于是把罗网撤去三面,让张网的人祝祷说:“想往左边走的就往左边走,想向右边逃的就向右边逃。不听从命令的,就进我的罗网吧。”诸侯听到这件事,都说:“汤真是仁德到极点了,就连禽兽都受到了他的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