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地球神秘现象大全集
10486900000024

第24章 神秘失落的文明遗迹(9)

1901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位于今天新疆民丰县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考察时,无意中在尼雅河畔发现了一些保存完好的古代竹简,简上刻着一些无人能识的古代文字。自此,尼雅遗址开始向世人露出神秘的面貌。斯坦因从这里还发掘并掠走了大量经文、日常用具和精美工艺品,每一件发现都引起了西方世界的轰动。中国学者在震惊和心痛之余,敏锐地意识到,尼雅遗址可能就是消失千年的古精绝国。精绝国与古楼兰一样,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它虽然地域很小,都城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全国上下只有3000人,却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来自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成果均在此交汇。然而这个小国在三国两晋之后竟消失无踪,成为困扰历史学家上千年的文化悬案。

新中国成立之后,有系统的考古活动才得以开展起来。考古学家们发现,遗址以佛塔为中心,散布于长25千米,东西宽5~7千米的区域内。遗址内有房屋、场院、墓地、佛塔、佛寺、果园、田地,甚至发现了陶窑、冶炼遗址等遗迹,并出土了木器、铜器、毛织品、木简等遗物。此外,还发现了当时炼铁留下来的烧结物和炭渣。最重要的是发现了一种奇怪木简的符号,经专家考证是一种叫佉卢文的文字。这是一种早已消失的文字,起源于公元前4世纪的印度西北部,距今已有1600年,当今世上只有极少数专门的研究者才能读懂它。佉卢文出现在异国他乡,这很难解释。

现在学者大多同意尼雅即古精绝国遗址一说。然而古精绝国是如何消失的呢?为此,历史学家们既困惑不解又争论不休。

从尼雅城发掘出的文字——佉卢文解读内容来看,精绝国王朝长期受到西南方向的强大部落的威胁和入侵,木牍的文字表明精绝国受到外族入侵是一步步地加深,如“威胁令人十分担忧,余等将对城内居民进行清查”,“现有人带来关于……进攻之重要消息”,“现来自且末之消息说,有来自某国之危险……兵士必须开赴,不管有多少军队……”考古学家们在这个沉睡了1600年的废墟上,看到了宅院四周尸骨累累,内部各种遗物四处散落,房门敞开或半闭。用来存放佉卢文的陶瓮密封完好没有拆阅,储藏室里仍有大量的食物,甚至纺车上还有一缕丝线。这一切似乎告诉人们尼雅王国在面临长期的入侵威胁后,遭到了惨重的致命一击,甚至没有留下最后的文字记载。

另一种说法是植被破坏和水源的逐渐枯竭,以及沙漠化的不断扩展迫使尼雅人终于放弃了祖辈居住的家园。水是生命的源泉,尼雅河流流量从多到少以致最后断流,导致了自然环境的连锁反应,这是尼雅毁灭的根本原因。

尼雅人的命运告诫我们,如果不保护我们的地球,即使再辉煌的文明也会成为废墟。

神秘现象关键词:精绝国尼雅遗址佉卢文

古滇国都城在哪里

在《史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从司马迁的记载来看,2000年多前,在中国的西南边疆有滇和夜郎两个大的王国。今天,夜郎自大这个成语几乎人人皆知,而很多人对滇国却并不熟悉。事实上,当初司马迁的记载是这样的:“滇王与汉使者曰:‘汉孰与我大?’夜郎侯亦然”,可见,那时滇郎自大不亚于夜郎。然而,2000多年来,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王国似乎只存在于司马迁的记述中,其后就神秘地消失了,再也没有任何有关它存在的遗踪。

在司马迁生活的西汉时期,云南以滇池区域为中心是古滇国人们的聚居区,滇国的东面是夜郎国,北面是邛都国,西面是以洱海区域为中心的昆明国。其中滇和昆明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们是云南古代的主要部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据考古资料证实,古滇国在战国末至西汉初达到全盛,大约是在西汉中期古滇国开始衰落,由于国力的不断衰落,西汉末至东汉初被中原王朝的郡县制所取代,古滇国走到了它生命的终点。从古滇国的建立到消失,大约存在了大约500多年。

那么古滇国的王城或都城究竟在哪?考古学界一直在做着种种猜测。考古工作者经过多年的考察研究认为:“可以肯定地说,澄江、江川、呈贡、晋宁、昆明这一片相邻和相连的广袤区域,是古滇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也可以说澄江在古滇国历史上一定扮演过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他们推测澄江在历史上并非“蛮荒之地”,而是有着很发达的经济和辉煌灿烂文化的地区。

有学者这样推论,抚仙湖南岸江川县李家山墓葬出土5000余件古滇青铜器物,而与抚仙湖北岸相连的晋宁石寨山出土滇王印,按考古常规看,古滇国的王城或都城就在附近,因为它既不会在墓葬地,也不会离墓葬地太远。因为从李家山出土的大量青铜器的造型、图案及近水居的干栏式建筑看,李家山青铜文物所反映生活环境应有山可猎,有地可耕,有湖可渔,又近水而居。这样的生存环境与澄江的地理生存环境极其吻合。这里当为古滇王国都城的所在地,抚仙湖水下文明遗址当隐藏着古滇国突然消逝的重要原因。

然而,这一切最终取决于水下考古的结果。此前的推测、猜想,仅仅是一种有根据的假设。

神秘现象关键词:古滇国抚仙湖水下文明遗址邛都国昆明国

抚仙湖水下“金字塔”之谜

在风光旖旎的抚仙湖畔,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

古时候,美丽的抚仙湖畔有一座非常繁华漂亮的城市,那里人口众多,街道宽敞,商贾云集,店铺鳞次栉比,人民安居乐业。有一天,街上不知从哪来了一个老道士,边走边喊:石狮子眼睛红,海水要淹城!大家快跑吧!但是没人把他的话当作一回事,还嘲笑他是一个疯道士。

有一个老实巴交的老头子,听了他的话,半信半疑。老头子又走到衙门前去观察石狮子的眼睛,果然发现石狮子眼睛变红了。他大吃一惊,这才觉得道士所说不假。他一面向家中跑一面喊:石狮子眼睛红了,海水要淹城了!但街上人还是不信。老头子跑回家,叫上老伴,看看家中,最值钱就是那头猪,老两口拉上猪就跑。他们刚一出门,果然看到排山倒海的抚仙湖水已经涌了上来,来到身后了。老两口拼命向高处跑去,那汹涌澎湃的湖水,紧跟老两口,他们拉着猪跑到哪,水就淹到哪。老两口气喘吁吁,跑了好一阵,实在跑不动,停了下来,谁知水也就跟着停了下来。这老两口就在停下的地方住下,后来这个地方人口多了,成了一个村庄,就叫镇海营。据说老两口家那头猪是一头镇海神猪,水不能淹过这头神猪,老两口拉着神猪一起跑,才逃过一劫。

这只是一个传说,是否有那么一对老两口和一头神猪,也不得而知,但现在在抚仙湖北岸确实有镇海营这么一个村庄。更令人惊奇的是,在云南澄江抚仙湖的水下确实发现了一座古城!

这座古城是2001年考古学家在云南澄江县抚仙湖水下发现的。考古学家发现,在城中建有类似金字塔形状的高大建筑和类似罗马斗兽场的圆形建筑。目前已经探明的古城遗迹面积达2.4平方千米,规模与20世纪70年代的澄江县城相当。主要建筑物共有8座,最为重要的是其中两个高大阶梯状建筑和一座圆形建筑。这座高大的阶梯状建筑共分3层,底部宽60米,第二层宽32米,顶层宽18米,整个建筑高16米,从扫描图上可以看出,它的台阶整齐对称。而另一座阶梯状建筑气势最为恢宏。它上下共5层,第一层底部宽63米,第二层宽48米,第三四层倒塌比较严重无法仔细测量,第五层宽27米,整个建筑高21米,类似于美洲玛雅人的金字塔。在每一层大的台阶之间都有小台阶相连,其中第一级大台阶从底部有一条笔直的小台阶直通而上。

考古专家还在水底发现了一块有蛇形刻痕的石板和不少凿有图案、符号的石板,这些图案的意义至今无法破解。

这些建筑是做什么用的呢?谁又是水下“金字塔”的建设者呢?为什么这些建筑会在水下呢?

专家经过分析,认为水下的台阶是古滇国人祭祀活动的遗址,而这种阶梯式的建筑可能是祭台。在历史上,关于古滇国的研究成果几乎都是墓葬和文物,还没有发现古滇国任何的建筑遗迹。在云南出土的古滇国青铜器上,人们发现了青铜器扣饰上的许多阶梯图案与水下阶梯式建筑相似,青铜器上的环形建筑分为两层,人们坐在台阶上观看表演。因此,有专家认为这就是消失的古滇国。

还有专家认为这座古城可能是汉代的俞元古城。俞元古城从南北朝后期就没有历史记录,它可能是因为地震沉到了抚仙湖底了。

目前关于这座古城还知之甚少,古城留下的谜有待进一步地解开。

神秘现象关键词:水下“金字塔”罗马斗兽场俞元古城

西夏王国文字之谜

西夏王国是公元1038年由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建立的以党项族为主体,包括汉、回鹘等民族在内的封建国家政权,国号大夏,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史称西夏。

公元13世纪,与宋、辽、金鼎足而立的西夏王国被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所灭。随之,以畜牧经济为主、与汉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兼容并蓄的西夏民族文化遭到严重破坏,典籍、文书留存甚少。西夏文字因结构复杂、难学难认,被称为“天书”,而西夏历史也成为遗留于中国二十四史之外的一门“绝学”。西夏给后人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不解之谜,也给消失的西夏王国披上了神秘的面纱。后人只能从仅存的西夏建筑和陆续挖掘出的西夏文物中破解这一神秘的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