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人文世界——区域传统文化(五)
10484000000010

第10章 孔子“幽赞而达乎数,明数而达乎德”含义之再考释

青山

读《阳明学刊》第一辑《孔子“幽赞而达乎数,明数而达乎德”含义考释——兼论孔子的易学方法论》一文,费尽思考不得其要,可能是我们个体对古圣人孔子的原意在理解上存在差异所致。文中把古圣人的教诲理解为易学方法论,似乎有些牵强,至于离原文之意有多远,我们还是一起前往分析一下就知道了。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原文之引言:帛书《周易?易之义》第四章有这样一段话:“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占也,参天雨地而义数也,观变于阴阳而立卦也,发挥于刚柔而生爻也,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也,穷理尽生而至于命也,将以顺性命之理也。”

我们看,文中的关键字是“占”、“数”、“卦”、“爻”,这四个字很敏感,也是问题之所在。如果我们把这个字看错了或是理解错了,那么我们就可能会把古圣人给曲解了而缪以千里。

一、“占”、“数”、“卦”、“爻”在此文中的意义

1.我们来研究一下“占”这个字

《尔雅?释言》:“隐占也。”《集韵》《韵会》《正韵》:“之廉切,音詹。”《说文》:“视兆问也,从卜口。”《广韵》:“固也。”《韵会》:“固有也。”《增韵》:“擅据也,著位也。”《汉书?宣帝纪》:“流民自占八万余口。”

结合文意“幽赞于神明而生占也”,这个“占”可以理解为擅据也,著位也,固也,固有也。由此,我们可以基本确认“占”这个字可以理解为著位的意思。

那么我们把“幽赞于神明而生占也”这句话组织一下就成为:“幽见于神,明而生占。”其意为“有”生,也可以直接把“占”读为“有”,就如老子所说的“无中生有”的意思,其原文只是语法优化或是用词华丽而已,其意思完全相同。

2.我们来研究一下“数”这个字

《集韵》:“爽主切,音籔。”《说文》:“计也。”《礼?曲礼》:“问国君之富,数地以对。”《群经音辨》:“计之有多少曰数。”《类篇》:“枚也。”《集韵》:“耸取切,音繏。数数,犹汲汲也。”

结合文意“参天雨地而义数也”。这个“数”可以理解为耸取、数数、计也、汲汲。由此,我们可以基本确定“数”为汲汲的意思。

我们把“参天雨地而义数也”这句话组织一下就成为:“参承天雨,地而仪数。”与上句“幽见于神,明而生占”,形成递进式对应句。此时“数”这个字意可以理解为多的意思,多到什么程度呢?还是老子那句话,叫做“有生万物”。补充一下,“仪”在这里应该是状态和象的意思。

3.我们来研究一下“卦”这个字

《说文》:“卦,筮也。所以筮也。”《唐韵》《集韵》:“古卖切。”《正韵》:“古画切,音挂。”《徐曰》:“筮而画之,三变而成画,六画而成卦。”《玉篇》:“八卦也,兆也。”《广韵》:“八卦者,八方之卦也。乾、坎、艮、震、巽、离、坤、兌。”

结合原文“观变于阴阳而立卦也”这句话,此时,这个“卦”字可以理解为“筮”。筮——《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时制切,音誓。”《说文》《易》:“卦用也。”《广韵》:“龟曰卜,蓍曰筮。巫咸作筮。筮,决也。”观——《说文》:“谛视也。”《韵会》:“所观也,示也。筮者筮何,无非筮画、筮书、筮策也。”《归藏》:“云丰隆筮云气而告之,则云师也。故筮者筮师也。”

由此,我们可以基本确定“卦”这个字在这句话中为“筮”的意思,即筮画、筮书、筮策之意,即由可见之现象而画之、书之、策之。

我们把“观变于阴阳而立卦也”这句话组织一下就成为:“观变于阴,阳而立筮”,与上句“参承天雨,地而仪数”形成递进式对应句。此时,“卦”字可以读为画的意思,也是对前句进行分析和体征,同时说明了无和有相互间的逻辑关系。从逻辑关系上来说,只是多了一对下和上、阴和阳、暗和明对应关系而已。

4.我们来研究一下“爻”这个字

《唐韵》:“胡茅切。”《集韵》《韵会》《正韵》:“何交切,音肴。”《说文》:“交也。象易六爻头交也。”《易?系辞》:“爻者,言乎变者也。”《正韵》:“易,爻法之谓坤。”

结合原文“发挥于刚柔而生爻也”这句话,此时,这个“爻”字可以理解为“交”的意思。

我们把“发挥于刚柔而生爻也”这句话组织一下就成为:“发挥于刚,柔而生交。”与上句“观变于阴,阳而立筮”形成递进式对应句。这句话不难理解,就是说谦柔而能交融的意思。

5.把这四句话归纳一下就是:“幽见于神,明而生占。参承天雨,地而仪数。观变于阴,阳而立筮。发挥于刚,柔而生交。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生而至纡。命将以顺,性命之理”。

其原意我想大家读一下就明白了,无非就是《易经》和《道德经》的生化原理而已,也是故圣人之精华。可以这样说,古圣人所述的“占”“数”“卦”“爻”,以及七八九六,并非是我们大多数人认为的单一的卜筮预测法。而是为系统地传承远古文化、优化和发展远古文化所做的提炼和修饰,发扬和光大。

二、“幽赞而达乎数,明数而达乎德”的含义

我们说,古圣人著书造句一般都有三个方面的意思,也是说我们通过正面可以理解到的也就是三个方面,如同我们看物体一样,譬如说建筑物、桌子、电脑、香烟盒等等,我们只能够看到三个面,而另外三个面我们从正面是看不到的,但是它存在着,这是对物体而言。那么古圣人作品所表达的高度,就是在于他们利用了这个自然规律,让后人不断的发掘和想象,从而达到传承其文化的目的,因为文章不像物体能够走到反面去看那么简单。所以说要解释“幽赞而达乎数,明数而达乎德”这句话的含义也确实很难。不过通过上文的解析应该已经很清楚了。

我们说,看过《说文》就知道什么叫意会,意会这两个字俗话叫“悟性”,所以说意会和悟性就是对事物的想象力,对问题的想象力。说了那么多大家肯定要问,看来是不想解释了,或是解不出来了。确实如此,知道的则已经知道,不知道者说再多还是不知道。不过还是要提示一下,读过《易经》或《道德经》以后,我想理解这句话就比较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