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穿越时空的现代交通(新编科技大博览·B卷)
10479400000006

第6章 陆路交通篇(5)

高速道路需要设置隔离栏栅无论平原还是山区,良好的道路状况都是我们顺利出行的必要条件、墙垣、防护网、照明设备等安全设施,及加油站、公用电话、饮水站、休息站、厕所、停车场等服务设施。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高速道路的通行能力和经济效益,沿线都设有完善的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监控站或监控中心以及收费站等设施。设置的监控中心,将搜集到的天气变化、公路路基塌方以及交通事故而造成的交通障碍等,通过设置在车道上的传感器、遥测、电视和录像等设备及时通知驾驶员并加以调节、引导和疏通。

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是意大利于1924年开始修建的,长约80公里,其后德国(1928年)、荷兰(1936年)和美国(1937年)陆续修建。德国是第一个提出修建高速公路网的国家,1933年到1942年已有高速公路3839公里。美国掀起建设高速公路的高潮是在56年颁布联邦资助公路法案后,平均每年修建3000公里,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拥有高速公路84万公里,约占全世界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的60%,居世界第一位。日本虽然从20世纪60年代起才开始修建高速公路,但高速公路发展速度很快,提出所谓“一日行动圈”的高速公路建设计划:在全国各地行车都可在2小时内进入高速公路,并在当天到达某个主要城镇。

到20世纪80年代末,全世界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约18万公里。其中通车里程最长的是美国,密度最大的是荷兰和比利时,分别达到44公里/平方公里和43.2公里/平方公里。

目前,一些国家逐步将主要高速公路连接,形成了国际高速公路网。其中横贯全欧洲的东自奥地利的维也纳,经过荷兰、法国,西至西班牙的瓦伦西亚一线,全长3200公里;纵贯全欧洲的北自丹麦的哥本哈根,经过德国和奥地利,南至意大利的罗马一线,全长2100公里。

高架路和立交桥

现代城市交通已向“地下天上”发展。“入地”的是地铁和越江、越海峡隧道,“上天”的就是高架道路。高架路是用一系列柱子架起来的空中道路,人称“空中马路”。

最简单的高架路是人行天桥,建筑在繁华之地的路口,方便行人,保证车辆安全通行。在行人和车辆十分拥挤、两旁人行道又很狭窄的商业中心,为节约空间,建筑师们还将天桥和沿街两旁的二楼商场连接起来,利用商店楼梯来上下天桥。上海的南京路与西藏路交叉处,就有一座这样的“高架路”。

高架路可以长达几公里,成为名副其实的“空中马路”。广州人民路至六二三路的高架路,全长约7公里,它高于地面7米多,是一条专供车辆通行的马路。这条路宽达11米,除对开两条车道外,还有一条备用车道。沿线有13条上下车的叉道,与主要交叉口连成一气,桥上设有红绿灯。高架路由于限制行人通行,交叉路口少,使车辆能保持较高的速度,因此立体交叉体系是公路运转的枢纽,全线汽车通过能力比一般道路大得多。

高架路和地铁相比,工程简单,造价和维护费用低。它的结构有点像火车站的月台,采用两边大飘板设计,既美观,又利于采光和通风;道路两侧边缘设计了独特的花槽,绿树红花,汽车在高架路上奔驰好像行驶在公园一样,使司机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道路旁又设置了防撞栏杆,可以挡住汽车越轨。

用红绿灯管理交通路口,要等一个方向的车辆通过后,再通另一方向,这样,每小时只能通过机动车1500—1800辆;而有的城市交叉路口机动车已达每小时4000辆,因此常常出现汽车“长龙”。采用立体交叉就可以解决交通阻塞问题。

立体交叉就是在交叉路口上建立立交桥,这样,不同方向的车流,可在不同高度的马路上互相穿插跨越,你走你的,我走我的,不发生干扰。

道路立体交叉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跨线桥、匝道、跨线桥引道和桥下坡道。跨线桥是立体交叉的主要结构物。一条干道从桥上通过,另一条相交道路从桥下通过。匝道是连接上下两条相交道路的道路,专门用来供左右转弯的车辆上下进入相交的道路的。一般跨线桥比较高,由原路面至桥头要用跨线桥引道连接。桥下坡道是将原地面与桥下路面相接顺的路段。

根据城市建筑的布局、地下管网的位置、相交道路的要求和地形条件,可以设计出很多式样的立体交叉。它的基本形式有菱形,苜蓿叶形、环形、定向形及半定向形。

在立体交叉的四周,人们还可以通过地铁车站的出入口换乘地铁,使地面交通与地下交通有机地联系起来。这种快速、舒畅和方便的交通系统,将给人们的社会活动带来极大的便利。

高速准干线公路网

日本的“汽车道路建设网络计划”规定,准备在高速公路上建设包括部分一般公路在内的新的高标准干线公路网,到21世纪初期,将建成14000千米。这样,从日本的各个地区只需1个小时就可以到达高速公路的入口。人口10万以上的城市,将组成网络。由于这些高标准干线公路建设的进展,日本以多极分散型国土为基础形成的全国交流网络道路,将部分构筑起来,这将为实现“第四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中描绘的“交流网络设想”,向前迈进一大步。

此外,在延长公路的同时,解决调整公路阻塞的对策,将成为重要课题,要研究并提出解决的方针、策略。随着服务范围扩大,交通立体枢纽、自动收款设施等,也将逐步实用化、方便化。

由于时间价值的上升,可以预测,汽车以外的运输工具,也将逐步高速化,整个道路交通将变成具有高度安全性的高速交通体系。

消声水泥路

噪声是20世纪90年代的主要环境和交通问题之一。目前一种新兴的筑路技术——消声水泥路正受到社会关注。

消声水泥最早由奥地利人在20世纪80年代开发。在奥地利,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噪声已严重到成了政治问题。政府试图用多孔沥青混合料筑路来降低噪声,但奥地利大陆性气候给这项革新工程又带来新的问题。严冷的冬季,路面上常有积雪,要快速清除多孔路面的积雪或结冰是十分困难的,不得不经常撒盐,费用很高。所以,奥地利公路常有因路面孔洞全部结冰而被迫关闭的时候。这种情况在欧洲其他国家也屡见不鲜。所以,什么材料的路面既能降低噪声又能适应严寒,各国筑路专家已研究了很长时间。

现在英国专家开发的粒料水泥路面技术,即消声水泥路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这项技术是双层铺路,上层较薄,厚约40毫米,以“湿压湿”的施工工艺铺在厚度约200毫米的底层上,下层是普通水泥混凝土集料,如石灰石或砾石等。在奥地利,一般是翻新旧水泥路或利用原路面底层使用,上层较薄,由特殊的防滑混合物料铺成,质量要求高,厚度最大不超过10毫米,可采用普通施工设备施工。先将该混合物料铺出平整路面,然后在路面上喷上化学阻滞剂,这种阻滞剂可防止水泥灰浆凝结在路面上,12~24小时后,用机械刷刷除水泥灰浆,别致的颗粒凸露路面便形成了。采用这种工艺筑成的麻粒路面比普通的刷纹或刻沟水泥路面具有很多优点。

英国现用水泥高速路是刷纹或刻沟路面,质量较高,使用寿命比原设计寿命要长,但噪声较大,现在被认为“太吵”,尽管这些路面比传统的消声沥青路面所产生的噪声要小些。

1990年,英国政府在研究了欧洲发展消声公路的得失后,决定组织交通部、高速路管理局及水泥工业部门联合研究开发适合英国国情的消声水泥。几位在选区有噪声麻烦的议员更是积极推动该项目的发展,并带领专家一同赴奥地利考察消声水泥公路,目标是在英国建造比传统的热轧沥青路消声效果更好的水泥高速公路。不久,经英国各界合作,开发出一种新的筑路材料。用这种新材料筑路,可以使汽车轮胎接触路面时几乎是压在凸露的材料表面,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接触点的噪声,人们称这种材料为“消声水泥”。

英国研究开发出了适于英国国家级公路及高速路的消声水泥及施工方法。第一条1.2公里消声水泥试验高速路于1993年12月启用。行驶在高速消声水泥路的司机大多数不知道自己是行驶在水泥路上,司机感到噪声小、平稳,视觉对灰绿色凸粒路面也感到舒适。第二条4公里的消声水泥公路于1995年5月启用。在建筑过程中没有出现施工问题,公路受到司机和附近居民的普遍称赞。

消声水泥路比热轧沥青公路噪声低2~3分贝,并同样具有很好的防滑性能,而且轮胎与水泥路面产生的噪声音调能被人类听觉所接受。

一般水泥路设计使用寿命为40年,但只要铺上一层薄薄的消声水泥,其使用寿命就会增加一倍。不同的是消声水泥路面使用中期需要处理一下,以恢复其防滑功能,其他性能一直不变。在消声水泥路施工中,普通水泥路面所具有的接缝用现代连续压轧技术已得到彻底解决,凸露的颗粒路面不折光,颜色与环境十分相容,视觉舒适。而且使用先进的“快速踹过”筑路工艺,水泥路铺后几天之内即可使用,有的在24小时后即可使用。

从长远看,消声水泥路将逐渐替代沥青路而占主导地位,因为消声水泥路噪声更小,使用寿命更长,且不污染环境。

通用汽车公司

通用汽车公司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也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跨国垄断企业集团,年工业总产值1000多亿美元。

该公司于1908年成立于美国的汽车城底特律,除生产销售汽车外,还涉足航空航天、电子通讯、工业自动化和金融等领域。

通用汽车公司的前身就是它目前的别克分部。公司的创始人杜兰特为了壮大公司的实力,先后将美国最早的几大汽车公司联合起来,组成了庞大的通用汽车股份公司。

通用汽车公司卡迪拉克的新概念——“极光”,一改卡迪拉克的传统车型,不仅在美国销售,还进军日本、欧洲等世界市场。中央是它的标牌通用汽车公司是美国最早实行股份制和专家集团管理的特大型企业之一。在1911年到1927年这段时间里,美国的另一家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因T型车的大批量生产获得成功,而成为世界头号汽车企业。但是通用以自己独特灵活的分散经营和先进的协调管理,在20世纪30年代便战胜福特,夺回了第一把交椅,并保持至今。

目前,通用公司总部仍在底特律,总雇员7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上40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范围内,通用家族每年的汽车总产量达900万辆。

福特汽车公司

福特汽车公司是一个以汽车生产为主,业务范围涉及电子、航空、钢铁和军工等领域的综合性跨国垄断工业集团,1901年成立于美国底特律,比通用汽车公司早7年。在1911到1927年间,该公司曾一度成为世界头号汽车公司,目前仍是实力强大的世界十大汽车工业公司之一。

福特汽车公司一直是一个家族统治的企业。创始人亨利·福特一世是一个农家子弟,被人们称为现代汽车创始人。在创建之初,公司曾因生产高价的赛车而破产。1903年,福特公林肯车型司在煤炭商的资助下重建,并转产小巧轻快、经济实用的汽车,获得成功。1908年,福特汽车公司推出大批量流水线生产的设计简单实用的T型车,并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使年产量达到73万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

由于福特一世和福特二世的独断专行,造成宝贵人才外流,公司先后于20世纪20年代和70年代陷入亏损和混乱的困境。80年代,福特汽车公司结束了家庭统治,和通用公司一样由专家集团经营。

目前的福特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密执安州的迪尔伯恩市,拥有职工总数达37万人。公司下设工程研究开发中心、设计部、车身与装配部,以及各种子公司。公司的汽车产品部又分为林肯分部和福特分部,产品除了众所熟知的林肯大陆、林肯城市的福特车外,还有各种轿车、跑车、大客车和各型卡车。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是美国第三大汽车工业公司,创立于1925年,创始人名叫瓦尔特·克莱斯勒。该公司在全世界许多国家设有子公司,是一个跨国汽车公司。

克莱斯勒公司生产的“火鸟”轿车1924年瓦尔特·克莱斯勒离开通用汽车公司进入威廉斯·欧夫兰公司,开始生产克莱斯勒牌汽车。1925年他买下破产的马克斯维尔公司组建自己的公司。凭借自己的技术和财力,他先后买下道奇、布立格和普利茅斯公司,逐渐发展成为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随着经营的扩大,克莱斯勒开始向海外扩张,先后在澳大利亚、法国、英国、巴西建厂和收买当地汽车公司股权,从而使公司成为一个跨国汽车公司。20世纪70年代,公司因管理不善濒于倒闭,著名企业家李·艾科卡接管该公司。艾科卡上任后大胆启用新人,裁减员工,争取政府资助,并把主要精力投入市场调研和产品开发上,并在产品广告上出奇制胜。在80年代初,克莱斯勒又奇迹般地活过来了,继续排在世界前5名汽车大公司之列。进入90年代,因日本汽车公司的进攻,克莱斯勒再次陷入困境,它在汽车公司排名中一降再降,甚至降到日产美国分公司(美国市场)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