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实用辩论技法大全
10478200000066

第66章 辩论语言表达技巧的运用(16)

第二,安排好重音的层次感。重音也有程度的不同,性质的不同,要顾及到整句、整段甚至整篇谈话表情达意的需要,按照全部谈话思想感情的变化,处理好重音的变化,使得谈话层次清楚,有纵深感。

第三,听者对重音的感受,有生理的和心理的。生理的感受是音量的大小,心理的感受是对重音所表示意义的理解和对重音所传达的情绪所受的感染。说话人安排好重音,主要目的在于唤起听者的心理感受。所以不必拘泥于音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声音的性质,因为声音无论高低、轻重、强弱,只要能准确地表达出思想感情,听者自然会感受到重音的分量。

令天我来这儿讲课。(明天不来)

今天我来这儿讲课。(不是别人来)

今天我来这儿讲课。(明天在别处讲)

今天我来这儿讲课。(不是干其他事)

由此可见,重音的位置对语意有重要的影响。

论辩中,用好重音,可以强化感情,加强表达力度。

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一生俭朴,常常戴着一顶破旧的毡帽。一次,有个家伙碰见他,嘲笑他说:“你脑袋上边的玩意儿是什么东西,能算一顶帽子吗?”

安徒生回答说:“你帽子下边的玩意儿是个什么东西,能算是脑袋吗?”

面对刁难,安徒生反唇相讥,把重音放在“玩意儿”和“脑袋”上,互相照应,令那位没趣者无地自容,半天也回不过神来。

以上两例运用的都是逻辑重音。其实在论辩中,尤其是赛场论辩中,感情重音的使用也很普遍。

在1990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决赛中,正方中国南京大学代表队和反方台湾大学代表队对垒。辩题是“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在程序发言中,反方三辩的辩词是:

“人类最大的悲哀是:说是一回事,做是一回事。2000年前墨子曾经说过“兼爱非攻”;人类2000年来什么时候和平过呢?我们找和平从什么地方找?对方辩友从所谓的开天辟地、混沌之初,人没有战争,原来找到远古、远古去了,现在是有战争的噢!为什么找到远古呢?远古不是没有战争,只是没有记录啊……”

“现实是什么呢?人类爱好和平了吗?经济上的合作可以防止战争吗?最明显的例子“欧佩克”,伊朗和伊拉克打了八年,他们合作了吗?所谓中美洲的联盟,洪都拉斯还要为足球战争,你听说过没有,真的发生了嗳!所谓的欧洲共同体,英国跟爱尔兰还闹种族分裂哩,它们经济合作了,但合作归合作,战争归战争啊!”

这段表白慷慨陈词,多处用到感情重音,把听众的注意力引向了高潮。

§§§第2节辩论者情感表达的基本技巧

说服对手乐于认同你的观点,靠的是以诚服人、以情服人、以理服人,以德服人,这是感情、知识和心智力量的使然。情感的力量是情感的认知和共鸣,知识力量能使人们信服观点的论证,心智力量则能使人们接受辩手本身,并进而在有意无意中相信和支持你的论证与反驳。

真诚表达自己的感情

某学院有位教员写了一本书,出版社让他推销一千册。为了把书推销出去,他对学员做了一次推销演讲:“当老师的在这里推销自己写的书,总不免有些尴尬。不过,如今作者也很难,写了书,还得卖书。出版社一下压给我一千册,稿费一文没有,所以我不推销不行。这本书写得怎样,我自己不好评说。不过有两点可以保证:第一,这本书是我用三年时间完成的,是我心血的结晶;第二,书的内容绝不是东拼西凑抄下来的,是我自己长期思考的见解。前不久,这本书被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评为社科类图书的二等奖,这是获奖证书。说实话,对于我们这些教书匠来说,搞推销比写书难,只是硬着头皮来找大家帮忙。不过,买不买完全自愿,决不强迫。如果觉得这本书对你有用,你又有财力就买一本,算是帮我一个忙。谢谢。”演讲立即产生了效果,书一次就卖掉了300多册。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位教员的推销并没有什么技巧可言,似乎是一个笨嘴拙舌的人,也可以说他有意无意间掌握和运用了论辩的最高技巧——真诚。他的成功,也许就在于他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自己的真诚,赢得了听众的信赖。

一个旅游团不经意地走进了一家糖果店,参观一番后,并没有购买糖果的打算。到了临走的时候,服务员没有对旅游团的“开始不买”持责怨态度,相反,他却更加热情,把一盘精美的糖果捧到了他们面前,并且柔声慢语:“这是我们店刚进的新品种,清香可口,甜而不腻,请您随便品尝,千万不要客气。”如此盛情,使顾客不知不觉进入了糖果店营造的一种双方好似亲友的氛围之中。恭敬不如从命,既然领了店家的“情”,又岂能空手而归呢?旅游团成员觉得既然免费尝到了甜头,不买点什么,确实有点过意不去。于是每人买了一大包,在服务员“欢迎再来”的送别声中离去。

如果这位服务员使这个旅游团的成员感到他的热情只是一种算计,那么结果只有一种可能,这就是:你越是热情,我越是拒绝。

付出真情,必收获真情,甚至你敬人一尺,人必回一丈。但是,我们不能够把付出真情当作某种本小利大的低风险投资,使别人觉得与你交往成了一桩买卖,而算计的权利全在你的手中。

每一句话都是心里话,而不仅仅是把装出来的热情做得不露痕迹,这样就能够赋说话或者论辩以真情,从而在打动自己的同时打动对方。更重要的是,真情重在自然流露,在乎本性天成,不能仅仅作为一种方法或者策略。

诚实是真诚的第一要求

亚里士多德说过:与其他人比较,人们更容易和更坚定地相信完美的人,当对一个问题有意见分歧又不能确切断定时更是这样。

常常言行不一的人,论辩的水平越高,人们越反感。口含蜜,心似剑,诡计多端,手段毒辣的人,最易遭人唾骂。以德信人,即使没有舌战群儒的雄辩之才,同样能够打动人心,甚至更能打动人心。

道理能征服人,主要靠真理的力量;道德能征服人,主要靠人格的力量。人格和德行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尽管不是道理,但往往胜于道理。我们常讲德高望重,其实“德高”不仅能“望重”,而且能“言重”,即增加讲道理的分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德行是形象的道理,道理是抽象的德行;道德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人格的缺失是最可怕的缺失。“以理服人”和“以德服人”不可偏废,而后者是一种至高境界。

大量事实证明,最能说服别人的人并不一定是口若悬河的人,而是善于表达真诚的人。当你用得体的话语表达出真诚时,你就赢得了对方的信任,建立起人际之间的信赖关系,对方也就可能由信赖你这个人而喜欢你说的话。这就是很多训练有素、似乎懂得说话奥妙的推销员常常不能打动顾客的原因。

一泻千里的气势虽然流畅优美,但是如果少了诚意,那就失去了吸引力,如同一束没有生命力的绢花,很美丽但不鲜活动人,缺少魅力。因此,演讲者首先应想到的是如何把你的真诚注入演讲之中,如何把自己的心意传递给对方。只有当听者感受到你的诚意时,他才会打开心门,接收你讲的内容,彼此之间才能实现沟通和共鸣。

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带着饱满的感情辩论,辩论者因此更能打动人们。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更要求我们声情并茂地去表达自己。

在辩论中注入个人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论辩是一种以己达人的艺术,不仅要以理服人,以事喻人,更要以情动人,即通过丰富的情感展示引起人们相应的情感体验,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以及观点的变化,取得最佳的论辩效果。

以情感人的最佳方法在于现身说法,以自己亲身的经历和遭遇劝导别人,感受真实,情真意切,最易引起对方的共振。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有两位军人竞选国会议员。一位是著名英雄陶克将军,陶克功勋卓著,曾任过两三次国会议员;另一位则是约瑟夫·爱伦,是一位普通的士兵。

陶克的演讲是:“诸位同胞们,记得十七年前(南北战争时)的昨天晚上,我虽带兵与敌人激战,经过激烈的血战后,我在山上的树丛里睡了一个晚上。如果大家没有忘记那次艰苦卓绝的战斗,请在选举中,也不要忘记那位吃尽苦头、风餐露宿、造就伟大战功的人。”

这段话很精彩,感情色彩很浓。

爱伦的演讲是:“同胞们,陶克将军说得不错,他确实在那次战争中立下了奇功。我当时是他手下的一个无名小卒,替他出生入死,冲锋陷阵。这还不算,当他在树林里安睡时,我还得携带武器,站在荒野上,饱尝风寒露冷的味儿,来保护他。”

爱伦的演讲更动人,更易激起共鸣。他打败了陶克,取得了胜利。

“情不深,则无以惊心动魄。”有经验的论辩者当他激情进发时,好比冲出龙门的河水,呼啸着奋进的浪花,听起来使人精神振奋,思想升华。

要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还要求论辩者性情豪爽,话语坦率,推心置腹,以真换真,以诚对诚,讲出真情实感。

这就要求论辩者情感的显示应该是炽烈、深沉、热情、诚恳、娓娓动人的,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要求论辩者必须和听众一起喜怒哀乐,不掩饰、不回避,对真、善、美热情讴歌,对假、恶、丑无情鞭笞;要求论辩者对整个过程立体把握,协同处理;既有冷静的分析,又有热情的鼓励;要求论辩者既要有怒有喜,又要有爱有憎;要求论辩者不摆架子,不野蛮粗俗,不声色俱厉,不以局外人自居,要引而不发,诱人深入。

声情并茂,懂得表达自己

一个雄辩家,不但要掌握真理,而且要善于将真理寓于情感之中,以情动人,使别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观点。

在关于“安乐死符不符合人道主义精神”的论辩中,反方二辩有一段感人至深的陈词:

反方二辩:谢谢主席,大家好!当我听到对方辩友的发言,我感到沉重,毕竟我们只有二十岁,我们感受着生命的魅力,我们却无关紧要地让人去死,我们有什么资格?我想我们是不是爱鲜花?如果爱,我们要不要把它从枝头上折下来,尽管它快要凋落。我们是不是爱河流?我们是不是要吸干它的血脉,尽管它快要干竭。我们爱不爱蓝天?如果爱,我们拉不拉窗帘,尽管窗外乌云密布。我该不该爱我们的生命?如果爱,请大家不要扼杀它,不要扼杀这给了我们一切,使我们顶礼膜拜的神圣的生命,尽管它已经垂危。死并不都有尊严。只有为尊严而死的才有尊严。只有周总理在弥留之际,低吟国际歌时,才跳动着尊严的脉搏,痛苦是需要滋补的。我见过快要死去的人,从他们的脸上,我读到这样一句话:“相对于死亡,痛苦是一种幸福。”如果,一个人的生命不再重要,那么,我们大家的生命也不重要了。

确实,让一个风华正茂的二十岁青年来谈生死,这个话题是显得太沉重了。人生之大莫过于生死。辩手首先从自我的感受谈起,然后采用一系列生动的比喻来说明不能扼杀美,不能扼杀生命,特别是讲到“周总理在弥留之际,低吟国际歌”时,全场都为之动容。

下面是在关于“越是民族的是否越是世界的”论辩中,正方北京大学队三辩胡景辉同学总结陈词的结尾:

当新世纪的钟声已从地平线的那端传来,当新世纪的曙光已经照亮了我们的窗棂,我们在这里面对着亿万中国的电视观众,用优美的华语探讨一个世纪的命题,我们越来越感受到这样一个真理明显地昭示于我们面前:“各民族文化繁荣昌盛之时,也就是世界走向辉煌灿烂之际。”

这真理属于世界,这真理更属于我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我们在这里创造,我们在这里扬弃,我们从这里面向世界,走向未来。

我是你河边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是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谢谢大家!(热烈的掌声)

在陈词中,胡景辉同学不仅显示出了对民族文化走向繁荣的信心,更倾注了自己作为北大学子所具有的对祖国和民族的深爱。当他用高亢响亮的嗓音说完“这真理属于世界……走向未来”这段话后,接着又压低嗓音,用浑厚、深沉、缓慢的语调背诵起舒婷那首著名的诗。当背诵完最后一句时,紧接着带着无限感情地大喊一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刹那间,整个辩论场都被深深地打动了,人们心中掀起了一股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潮。

想让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我们就要有效沟通,这样才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效沟通是针对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方式,而且要根据对方的性格来选择沟通的方法。

选择最恰当的方式和对方沟通

公元前147年,出身名门闺秀的小姐梁莹,即将成为东汉王朝汉桓帝的第一任皇后。那时为了确保龙子龙孙的“优生”,已开始对皇后和妃子进行婚前检查。皇帝派女官吴妁去执行任务。

吴妁奉旨来到梁府,在深闺中先观察了梁莹的外貌形态,然后紧闭门窗,检查将进一步深化。吴姁要梁莹脱光全部衣服。梁莹小姐是何等的金枝玉叶,平日独自洗澡,犹且不敢多看自己的身体一眼,如今要在别人面前全裸,她坚决不从。

吴妁急了,说:“这是皇家的规矩。”梁莹仍然不从。

吴妁眉头一皱,凑近梁莹,轻轻说:“恭请皇后遵照皇帝旨意和皇家规矩行事。”

梁莹听到“皇后”二字,心中微微一震,放弃了少女特有的矜持,脱掉了上衣,然而,当她脱到仅剩下贴身内裤时,又犹豫了。吴妁走近梁莹,一面说:“皇后册封的盛典日期迫在眉睫,不能再作拖延。请皇后恕罪,请皇后恕罪!”一面亲手帮她脱到“无遮”的全裸型,并且作了“深入”的检查。

平日洗澡都不敢多看自身一眼的千金玉叶,要在别人面前脱光衣服,一定为难至极。正是吴妁的几声“皇后”将梁莹的遮羞布终于拉开,主要原因是:“梁莹知道此次受检是自己通入皇宫的最后一关,心之所向,非常迫切。正是这样,吴妁的“皇后”之称使梁莹的心理和皇家沟通而相容。

心理实验证明:人们彼此之间的相似,就导致互相喜欢。因此,寻求心理相容,主要是要寻求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爱好、共同的感情、共同的目的,达到有效沟通,融洽相处。

成功的辩手,不仅仅想到如何以锋利的言辞、缜密的思维、铿锵的语调去征服对方,他们在论辩时往往反其道而行之,不是征服,而是“拉拢”,即寻求相容,达到心理相通,使对方感到辩者是“自己人”,从而乐于接受其观点。

1952年,尼克松与艾森豪威尔竞选总统。正当他为竞选四处奔走时,突然《纽约时报》上登出抨击他在竞选中秘密受贿的文章。

为此,尼克松被迫在电视台发表了半小时讲话。下午六时半,当尼克松在电视屏幕上出现时,整个美国都安静下来了。他采取了一个在政治史上罕见的行动,把自己的财务史全部公开,从自己的家产,一直谈到他的欠债。紧接着,话锋一转,详细说明自己的经济收支情况,连如何花掉每一分钱都告诉听众——从操心为孩子矫正牙齿到改装锅炉等款项。他还告诉大家,这次竞选提名之后,确实收到一件礼物,这就是得克萨斯州有人送给我孩子的一只小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