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能力立体培养方案(儿童素质培养丛书)
10473300000009

第9章 想象创造能力培养(9)

舞台上,芭蕾演员急速旋转,裙摆张开成为圆圈状。一个小学生见了,忽然灵机一动,想到下雨天披雨衣上学,常被积水打湿鞋。于是发明一种充气雨衣,下摆充气后成为圆圈张开,类似芭蕾舞裙,雨水再也不会打湿鞋子了。

有个马戏团演出时,敲锣人在背上插一根竹竿,弯过头顶,吊一面锣,腾出手来边敲锣边驯猴。有人模仿他,在雨伞柄上做一根弯管,背在背后,这样,下雨天打伞,不再占用双手,既轻松又实用。

自然界有一种履带虫,行动时靠皮肤滑动前进,据说坦克履带就是模仿这种虫子发明的。

有一门科学名叫“仿生学”,专讲人类模仿大自然的动植物,发明创造人类用具。

例如,响尾蛇的颊窝有能吸收红外线辐射的功能,人类便模仿它制成红外线跟踪导弹,有一种干脆起名“响尾蛇”导弹。苍蝇的眼睛是复式结构,由若干只小眼睛组成。人类便造出一种复眼相机,一次能拍下几千幅相同的照片,用于印刷行业。猎豹的奔跑速度世界第一,人类用高速摄影机拍下猎豹的动作,以训练田径运动员。牵牛花的盘旋生长具有力学意义,人类造螺旋式楼梯便模仿它的形状。

总之,模仿能使孩子思路大开,思想活跃,一切现成事物皆可当孩子发明创造的“模特”。

喜新厌旧法

喜新厌旧乃是人类创造能力的基础之一,人类只有厌弃陈旧,喜欢新事物,社会才能发展。如果抱残守旧,不思改进,必然被社会抛弃。喜新厌旧又是科学家必备的观念意识,是创造发明的驱动力。

喜新厌旧法要求人们对旧有的事物进行改造。力争突破旧的套路,产生新思路、新概念。

有位知名科学家到某大学讲学,在黑板上写下公式:l+l=?请听众回答。

台下众多大学生、研究生和教师面面相觑,无人敢举手发言。科学家哑然大笑,告诉大家,这是幼儿园的算式:l+l=2。为什么大家不敢回答,分明把我当作权威,被旧有的概念束缚了思路,失去正常的判断力。

众人恍然大悟,方知科学家用心良苦,意在破除大家头脑中旧有的框框,不迷信权威,大胆思考。

喜新厌旧是一种永不满足现状的心理状态,对已有的环境、条件、产品、设计总不满足,希望求新,用新事物刺激自己。

电影被称为“遗憾的艺术”,就因为导演对拍成的影片总感到不满足,艺术追求永无止境,最好的作品在下一部。抱有这种观念,艺术便不断出新。事实上,观众的接受心理也包含喜新厌旧成分。一部影片,无论多么感人,发行一段时间后,便再也提不起人们的兴趣,除了偶尔因怀旧上演一两场外,只有存入档案库了。

艺术的喜新厌旧法比较重要,因为艺术求新的速率远远大于实用产品。我们可以在一个月内观看数十部影视作品,却不能在一月内更换一次电视机。

工业产品设计也常用喜新厌旧法,如家用电器不断推出换代产品,食品经常采用新的烹制法,汽车设计经常推出新概念产品,流行时装更是日日出新。

侧向法

如果思考问题正面受阻,不妨换个角度从侧面思考,常常可以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思路顿开。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寓意深刻,包含创造思维原理。在文学家的眼里,山随人意,境由心造,世间从无固定不变的事物。譬如庐山丈人峰,正面看,佝偻着腰,像个百岁老翁,故名“丈人峰”。从侧面看,如婀娜少女,彩云环绕,令人浮想联翩。或许再换个角度,又似仙猴望天,憨态可鞠。

文学创作法有“移步换形法”,讲人与自然相互移动所产生的景象和意境。在人物描写中,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而侧面描写便是侧向法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有一家化妆品公司,生产的洗面奶滞销,公司技术人员费尽心思提高产品的质量,仍收效甚微。一家广告策划公司得知这一情况后,登门建议把包装瓶改一下,由圆筒形改为女性身材形。新包装推出后,立刻受到顾客欢迎。

因为圆筒式瓶子太俗气平庸,在众多化妆品中显不出优势。改进后的包装具有人情味,故而畅销。可见,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已无大作为时,变换一下角度,从包装上找问题,或许可以获得成功。

有家方便筷工厂,产品销往日本,市场已达饱和,增加产量似不可能。有个策划人员建议,在每双筷子包装上印日期,从周一到周日,组成套装。厂长如法炮制,果然供不应求。产品质量如前,只是换了个形式,效果大不相同。

换个角度试试,便可以茅塞顿开。

以弱克强法

用自己的弱点去克服别人的强项,这不是痴人说梦吗?其实不然,在竞技性活动中,以弱克强法是一种技术战术,屡试不爽,十分灵验。

在体育对抗中,以弱克强法能创造奇迹。在一次日本队对伊朗队的足球比赛中,日本队实力弱于伊朗队。上半场日本队派出防守型替补队员,以守为主,消耗对方体力,力保不失球。下半场日本队换上几名进攻型主力,在伊朗队员体力消耗较大、进攻疲软时,展开猛烈进攻,连进3球,大胜伊朗队。取胜的道理与田忌赛马类似,战术运用得当。

商业策划中,以弱克强的现象也不乏其例。

广东建业集团是家从事装饰材料生产的私营企业,总资产不到1个亿。却收购了比它财大气粗的另一家同行公司。原因是建业集团针对对手的主要产品隔热饰板,集中力量研制换代产品,很快将新产品推向市场,使对方大量积压旧产品,资金周转困难,濒于破产,只好被兼并。弱者集中力量攻其一点,化弱为强,达到以弱克强,除了商战以外,战争实例也屡见不鲜。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均是此法的最佳典例。

以弱克强法既是谋略,又包含了创造性思维,常能制造奇迹。二战后期,日本面对美军空中优势,作垂死挣扎,把落后的“零式”战斗机改装成“自杀炸弹”,飞机起飞后。扔掉起落架,驾驶员组成“神风突击队”,驾驶飞机直向美军军舰冲去,分明是以人制导的“活人导弹”,给美军造成惨重损失。不过,日本这种极不人道的“发明”,最终也未挽回失败的命运,反而暴露了法西斯分子的残忍性。

变旧为新法

有很多物品使用过后被人们当成垃圾随手扔掉。如果稍稍动一下脑筋,用旧物作原料,可变旧为新,制造出新产品,甚至可申请专利。

易拉罐比较普遍,使用的数量却很多,工厂通常加以回收。有人将易拉罐堆砌起来。修了一间住宅,既保温隔热,又废物利用,保护环境。这种作法受到媒体赞扬。人们纷纷前往参观,主人大出风头。

有条柏油公路翻修路面,大块含沥青的路面被工人撬起,堆在路边。有位科学家对这些碎块进行测定,发现里面含有钒、镭等多种稀有金属,于是建议有关冶炼厂提炼。结果,厂方从中得到的经济效益,远远超过修公路的费用。

俄罗斯航空母舰“基辅号”因超期服役,军方打算把它当废旧钢材出卖。我国山东一家企业闻讯,以极低价格买下,拖到青岛。重新装饰一新,改造成“海上乐园”,吸引了大批游客,成了餐饮娱乐的好去处,而且生意特别兴隆。

在日常生活中,变旧为新法经常使用。日光灯管坏了,没有修理的价值,把它当晾衣架。过时的日历画,剪掉日期部分,可装饰起居室。自行车轮胎不能用了,可用于修补鞋底。喝过的空酒瓶、饮料瓶,可以组合成现代艺术品,如抽象雕塑、风铃等。有人用报废汽车组合成行为艺术《现代的报复》,引起轰动,加深了人们对工业废料危害性的认识。

淘汰法

某些物种在实际生存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缺陷,落后于其它物种,便会被自然淘汰,这就是生物进化理论中的“用进废退”、“适者生存”原理。世界上原来有一种叫“雷鸟”的巨鸟。产下的蛋有水桶般大。由于体型太大,消耗能量多,竞争不过小体型鸟类,后来灭绝了。我国的大熊猫由于食物过于单一,繁殖能力低,也濒临灭绝。

自然界的淘汰不可避免,同样,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中。落后的工艺、过时的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也会被市场淘汰出局。史蒂文森发明蒸汽火车给世界文明带来福音。经过百年,火车由蒸汽机车,发展出内燃机车、电动机车、燃气轮机车、磁悬浮机车,蒸汽机车只好放进博物馆收藏。

淘汰法运用竞争原则,促使人类不断生产出新产品,抛弃旧产品,推动文明不断向前发展。这是宏观现象。

就个人和家庭而言,淘汰法有许多好处,帮助个人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学习效率。当学生发现简便运算可代替复杂运算,并能达到同样效果时,他会毫不犹豫地淘汰后者。

如果家里来了客人,主人通常要忙着烧开水,招呼客人。应酬——烧水——茶叶——泡茶,这是必要环节,但如按程序做,会使客人久等,感到不耐烦。主人会抛弃旧的做法,用现成的易拉罐饮料招待客人,将应酬过程变为两个步骤:应酬——喝饮料,大大节省了时间。

市民上班坐公交车,每次买票很麻烦,不如买一张月票,省下准备零钞的麻烦。外出做生意,随身携带大量现钞不安全,改用信用卡则非常方便。手机每月交一次话费,不如买一张“神州行”卡,省得忘了交费。

自行车用旧了,有些零件损坏并显得多余,卸掉挡泥板、护链盒、行李架,也许更轻巧灵活。衣服上饰物太累赘,不利于用洗衣机洗涤,剪去腰带、袖扣、多余的衣袋,或许更适用。有人的牛仔裤磨破了一个洞,索性再剪几个洞。把裤脚剪成缺口状,反而成了时髦服装。淘汰法让你在除去陈旧和多余的部分时,会产生新做法,新概念。

急转弯法

近年来,书店里出现很多“脑筋急转弯”的儿童智力书籍,引得家长孩子趋之若骛,争相购买脑筋急转弯。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势,用新奇巧妙、意想不到的念头代替常规思维,属于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训练方式。

一张方桌,用锯子锯掉一只角,还有几个角?

许多人不假思索,脱口而出3个。实际情况是:有5个角,因为锯掉的地方,出现了两只角。

同样的道理:树上有5只鸟,猎人用枪打掉一只,还剩几只?回答4只是错误的,应该是一只不剩,因为枪声会惊飞其余的鸟儿。

急转弯法常用偷换概念和不合规则的方式思考问题。有时会损害科学的严谨和精确,甚至采用诡辩术强词夺理。如有道题说,公共汽车下坡时突然失去刹车性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正常情况是:或翻入山中,或与来车相撞,或撞山壁。答案却是:那是辆玩具汽车,不会有任何情况。

这样偷换概念对创造思维毫无益处。

变形法

人们习惯于很多传统形状的事物,如提到西瓜便想到又圆又大;椅子通常有靠背、四只脚;楼房大多长方形;盆子肯定是圆形等等。

但在实际生活里,固有的形状对使用未必方便。例如西瓜、鼓茄,运输很不方便,既占体积,又容易损坏。

有人采用变形法,培育出一种方形西瓜,像肥皂那样搁在方箱里,便于运输,结果大大降低成本,又引起人们好奇,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西红柿也有类似方形的产品。有人试图把葡萄串也培育成方形,目的也是便于长途运输。

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战斗机,为了节省体积,便于入库,机翼制成折叠式,从而增加飞机停放数量。

人造卫星的天线面积达数十平方米,发射前先压缩成一整体,升空进入轨道后,再设法让天线展开。

自行车制成折叠式,既可像提箱子一样拎上楼,又便于放进汽车行李箱。

目前,大屏幕电视重达百余斤,又大又重,把它做成壁挂式,像油画一样不占地方,该多么好。

许多东西改变形状,则新产品便呼之欲出。有一种意大利休闲椅,只有一只脚,做成符合人体曲线的造型,即优美,用材又极简单,改变传统椅子的概念,受到人们欢迎。

房间的床、沙发、桌椅,让人行动不便。有一种活动式家具系列,可将所有家具折叠藏于墙壁里,扩大了使用空间。甚至房间也可变形。用活动墙板装配房屋,随主人喜好,可以经常改变房间格局、形状,保持新鲜感。

变形法,使我们生活更美好。

困境法

人们处于困境,会做出不同寻常的反应。缺乏创造力的人面对困境,只会唉声叹气,一筹莫展,坐等外界援手救他脱困;创造能力强的人则去想办法、动脑筋、急中生智、积极自救,靠智慧和创造力摆脱困境。

有一个煤矿发生地下水爆涌事故,二十多名采煤工被困在工作面,分别隔在两条不同方向的巷道里。8天后,救援人员抽干地下水,发现有一个工作面的矿工全部活着,而另一个工作面的矿工全部死亡。

后来经了解,生还者们在事故发生时,便往矿井高处转移。有个小组长命令矿工熄灭矿灯,只留一盏矿灯照明,估计了最坏的情况,准备作长期坚持。后来地下水愈涨愈高,矿工们被逼到巷道尽头一个狭小空间,组长命令工人全体躺卧,保持体力,并把电池集中串联在一起,做了个简易电解水装置,增加氧气含量。他还在煤层里发现一些泥炭,作为充饥物,一并要求大家坚持喝水,保持体内水分,连排出的尿也不浪费,重新喝下,以摄取营养成分。

经过8天自救,终于坚持到获救。而另一处工作面的死者形状各异,显示临死前的慌乱状况,未作任何自救努力。

可见,人处在困境中,会激发智慧能量产生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