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方法:播种或扦插繁殖。秋播于9月中下旬播于露地,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20~22℃,幼苗经一次移植后,在入冬前移入冷床中越冬;翌春定植露地,株行距20~30厘米。在北方地区入冬前,将苗移入低温温室越冬,在冷床中虽也能越冬,但生长不良。春季,不管移植或定植起苗必须带土坨,少伤根。重瓣品种不易结实的,可扦插,容易生根。夏季采半木质化枝条,剪成10厘米长作插条,生根后移栽。
实用价值:桂竹香花色艳丽、浓郁芳香,可用于早春布置花坛、花径,也是盆栽、切花的良好材料。
六、仙人掌类及多肉植物
1.仙人掌
别名:仙人扇、仙桃。
分类地位:仙人掌科,仙人掌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肉质灌木。茎长椭圆形、扁平,肉质多浆,绿色,多分枝,茎基部带木质,茎节相连,株高可达2~3米。茎上有叶刺丛,黄褐色。花黄色,短漏斗形。花期6~7月。果实浆果状,梨形,成熟后呈黄色或暗红色。
原产地:美洲热带。
生态习性:喜干热气候,耐旱但不耐寒,喜光,耐烈日,不耐荫蔽,喜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我国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均可在露地越冬。北方地区多盆栽。
莳养管理:仙人掌易于管理,盆栽宜用沙质土或塘泥掺细沙,上盆时施少量干粪作基肥,以后一般不再施肥,浇水也不宜过量,宁干勿湿。5月初出室,应放置在向阳及通风良好之处。盛夏炎热季节应适当遮阳,并注意通风,以免肉质茎灼伤。雨季需防雨,切忌盆内积水。入秋后移入室内,放在朝南窗台附近,浇水不必过多。每隔10天左右用与室温相近的清水冲洗茎片,则可使其茎色翠绿。
繁殖方法:可用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浆果秋季成熟,采后即可播种。种子忌日晒,宜随采随播,实生苗生长缓慢。多用扦插法繁殖,一年四季均可进行,将成熟的茎节切下,放在半阴处晒3~5天,待切口干燥后,插入沙床(盆)中,插后浇水不宜过多,约经1个月左右即可生根。
实用价值:仙人掌植株形态奇特,长年不衰,为幽雅的观赏植物。枝干形如手掌,可离土离水多天不死,若仙人不食烟火而得名。单片可以插入小盆,置书桌、台案。大植株可用大盆栽植,陈列于门首或厅堂等处,十分美丽。掌状茎片,捣汁可敷治乳腺炎;果称“仙人桃”,富含维生素C,可食。
2.仙人球
别名:花盛球、草球。
分类地位:仙人掌科,仙人球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多浆肉质植物。茎圆球形,单生或丛生,老株圆筒状。茎具12~14棱,棱上有刺丛。夏季开花,花着生于球体侧方,大型喇叭状,白色,具芳香。果肉质。
原产地:阿根廷及巴西南部。
生态习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冷。喜光,但夏季忌长期烈日直射,忌荫蔽,不宜久置室内。要求中等肥沃、排水透气良好、含石灰质的沙壤土。
莳养管理:盆栽可用腐叶土、园土和粗沙各3份,再加草木灰与陈灰墙屑1份混匀配制的培养土。上盆、换盆最好在早春进行。盆的大小,以能容纳球体而略有空隙为好,不宜太大,否则影响美观。上盆时,盆底垫上一层约3厘米厚的碎瓦片或砾石,以利排水。栽植深度以球体根颈与土面相平为宜。新栽的仙人球不要浇水,每天仅喷水2~3次即可,半个月后可少量浇水,1个月后长出新根以后,可逐渐增加浇水量。在栽培中要注意仙人球的浇水与其他盆花有所不同。冬季休眠期要节制浇水,以保持盆土不过分干燥为宜。温度越低,越要保持盆土干燥。随着温度的升高,植株休眠逐渐解除,浇水量也应逐渐增加。但在炎热的夏季也要适当控制浇水,并将盆花放荫蔽处,待伏天过后,天气转凉,再恢复正常浇水。生长季节每半月左右施一次稀薄液肥或复合花肥。冬季和炎热盛夏停止施肥。夏季除遮阳外,还要注意通风良好。栽培中光照不足、过度荫蔽或肥水太多,都可导致不开花。北方地区春季天暖后可将盆花放室外向阳处养护。入冬前移入室内放向阳处,室温保持在5℃以上即可安全越冬。
繁殖方法:主要用分茎扦插繁殖,亦可嫁接。可在生长季节从母球上剥取子球分植,也可将小球嫁接在其他柱形或藤状的仙人掌的顶端,培育成新的景观。
实用价值:仙人球形态奇特,习性强健,栽培容易,在室内散射光下大都能生长良好,适宜于盆栽,置案头或花架上,美化居室。
3.仙人指
别名:仙人枝。
分类地位:仙人掌科,仙人指属。
形态特征:形与蟹爪兰相似,所不同的是仙人指的茎节比蟹爪兰稍短一些,茎节两缘浅波状,先端圆钝。花红色或紫红色。花期2月。
原产地:南美巴西、玻利维亚。
生态习性:喜温暖、空气湿润的环境。夏季要避免日光直射、雨淋,还要注意通风。冬季则要求温暖和日照充足,秋季在短日照的条件下才能孕蕾。春节前后开花。
莳养管理:盆土宜用泥炭土、腐叶土、河沙等量混合,再加少量饼肥末混匀配制的培养土。移植宜在春天新芽萌动之前进行。待新芽萌动后,逐渐增加浇水量。生长季节每半个月左右施一次稀薄液肥或复合花肥。夏季高温季节应停止施肥。入秋后至开花前要施肥不断,并以含磷素较多的肥料为宜,以利于花芽分化和开花。茎节要经常整理,可设置圆架,将茎节缚在架上。春暖后可移出室外或放阳台上养护,8~9月份置于阴棚下或室内北面阳台或窗台上养护,防止烈日照射,同时减少浇水量。9~11月在低温短日照条件下孕蕾,形成的花蕾极易脱落,要注意浇水不要忽多忽少,以免落蕾。
繁殖方法:以嫁接和扦插最为常用。
实用价值:仙人指花色鲜艳、花期长,为冬季优良的盆栽花卉,也是年花的主要种类之一。
4.叶仙人掌
别名:木麒麟。
分类地位:仙人掌科,叶仙人掌属。
形态特征:灌木状或藤本,茎长2~10米。具短钩刺1~3个。刺座上着生椭圆形叶片。夏季开花,花白色,有香气,簇生成圆锥状或伞房状花序。浆果,黄色,有刺。本种为仙人掌科植物中比较原始的种类。
原产地:美国佛罗里达至西印度群岛、墨西哥、阿根廷的温暖潮湿地区。
生态习性:性强健,生长很快。喜温暖潮湿的气候,不耐寒,冬季要求10℃以上的温度,如果温度达4~5℃时,则叶片脱落。喜富含腐殖质、疏松的沙壤土。
莳养管理:叶仙人掌适应性强,在华南及闽南地区可露地栽培,在北方地区只适合作盆栽。生长期间浇水要充足,每半个月左右施一次稀薄液肥。叶仙人掌喜光照充足,家庭盆栽可将花盆放在阳台上或南面窗台附近,使其充分接受光照,则可生长健壮,枝繁叶茂。春、秋季可将盆花移出到室外养护一段时间,夏季应适当遮阳,避免强光直射。入冬前移入室内置于向阳处,冬季保持温度在12℃以上即可安全越冬。
繁殖方法:多用扦插法繁殖。可于春季或初夏进行,将茎剪成8~10厘米长茎段,插入湿沙中,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极易生根。
实用价值:叶仙人掌适宜盆栽,但它的观赏价值不高,多作嫁接蟹爪兰、仙人指及小球形种类的砧木使用。
5.仙人笔
别名:竹节肉菊。
分类地位:菊科,肉菊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多浆肉质草本。茎直立棒状,具节,全株被白粉。叶扁平,提琴状羽裂。头状花序,花白色带红晕,花期11月至翌年6月。
原产地:南非。
生态习性:性喜温暖、向阳,不耐寒,耐高温干旱和半阴,忌湿涝,要求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石灰质砾土。
莳养管理:仙人笔多作盆栽。盆土可用腐叶土、园土、河沙等量混合配成的培养土。浇水要求盆土见干见湿,不可浇水过多致使盆内积水。夏季保持空气略湿润,则茎叶颜色滋润。冬季休眠期则应控制浇水,并应保持空气略干燥。生长季节每月施1~2次稀薄液肥,每隔年换盆一次。北方地区冬季需移入室内越冬,室温不得低于8℃。
繁殖方法:以扦插繁殖为主,四季均可进行。自母株切取当年生、具2~3节的茎,稍晾几小时,待切口略萎缩再插于沙中,置阴处,保持空气湿润,极易生根,生根后应及时上盆。
实用价值:仙人笔茎粗壮挺立,叶形别致,全株葱绿,盆栽装饰室内,摆放书桌、几案上极为协调素雅。
6.佛手掌
分类地位:番杏科,舌叶花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常绿多肉植物。叶肉质,细长,舌状,稍卷曲,长约6厘米,鲜绿色,平滑而有光泽,肥厚而柔软,紧密轮生在短茎上,基部抱合,叶簇好似佛手。花金黄色,花瓣向外翻卷,多于春、夏季开花。
原产地:非洲南部。
生态习性:性喜温暖湿润,喜阳光,也能耐半阴,畏酷暑,耐干旱,不耐寒,生长适温18~25℃,超过32℃则生长迟缓,高温潮湿易引起腐烂。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排水良好的疏松沙壤土为好。
莳养管理:盆栽可用园土1份加沙土2份混匀作培养土。春、秋季节放置在室外阳台上培养,浇水不宜过多,以保持盆土稍湿润为宜。每个月可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复合花肥,施肥时要注意不要将肥液淋洒在叶面上,以免叶片枯黄腐烂。如果肥水太多,不仅易导致植株徒长,出现畸形,而且更易造成烂根。夏季植株呈半休眠状态,此时宜将盆花移至北面阳台或窗台上。越冬期间宜放室内南面窗台上,让其多见些阳光,室温保持在10℃以上即可。一般每隔1~2年换一次盆,但用盆不宜过大。最好把栽培2年以上的植株进行分株,使植株得到更新,这样有利促使新抽生的叶片肥厚碧绿。若多年不分株则植株生长不良,叶片瘦弱。
繁殖方法:多用分株或扦插法繁殖。分株可于早春结合换盆进行。扦插只要温度适宜,一年四季均可进行,用利刀切割4~5片生长在一起的叶片为一丛,切口稍晾干后插入素沙中,放半阴处,浇少量水保持盆土微湿,约1个月后即能生根成活。
实用价值:佛手掌株形小巧奇特,花色艳美,叶片肥厚翠绿,形似佛手,用小型紫砂盆栽植,用于室内装饰,摆放在书桌、几案上均十分优美,为室内小型盆栽佳品。热带地区可供布置岩石园。
7.水晶掌
别名:宝草。
分类地位:百合科,蛇尾兰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肉质草本。植株矮小,高约5~6厘米。叶片翠绿色,肥厚,呈舌状,生于极短的茎轴上,紧密排列成莲座状,叶质地柔嫩,呈半透明状。顶生总状花序,花极小,灰白色。
原产地:南非。
生态习性:性喜温暖、向阳、干燥的环境,不耐寒,耐半阴,冬季温度不低于10℃。耐旱性强,适生于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莳养管理:水晶掌栽培容易。由于其根系浅,植株不高,故宜选用较小的浅盆栽植。盆土可用沙壤土或以沙土为主,再加少量腐叶土。新上盆的植株,浇水不宜过多,以防腐烂,待新根长出后,才能正常浇水。平时摆放在室内光线明亮处培养,可使叶色翠绿透明,若受到强烈的阳光暴晒,肉质叶片就会由绿色变为浅红色,叶面失去透明度,大大降低观赏价值。生长适温为20~25℃。夏季炎热高温时,植株呈半休眠状态,应予以遮阳,并控制浇水,可向植株周围喷水防暑降温。即使一时疏忽忘记浇水,叶片出现皱缩,也不要着急,发现后立即浇少量水或向叶片上喷些水,过一段时间其蔫软的叶片又会恢复原状。施肥宜淡,忌浓烈肥,生长旺季约每隔1~2个月施一次稀薄复合花肥,可满足其生长需要。注意浇水和施肥时都不能玷污叶片,否则容易造成腐烂。每年春季换土一次,但不需要年年换用大盆。
繁殖方法:多用分株法繁殖。早春结合换盆,将生长过密的株丛切割或用手掰成2~3株,分别上盆,放较荫蔽处,保持盆土微湿即可成活。
实用价值:水晶掌植株小巧秀丽,叶片碧绿光亮,晶莹剔透,宛如翡翠,是盆栽装饰书房、客厅书桌、几架和窗台的良好小盆花,别具风韵。
8.芦荟
别名:中华芦荟、中华蕃拉、斑纹芦荟、油葱。
分类地位:百合科,芦荟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常绿多肉植物。叶长披针形,簇生于茎上,呈螺旋状排列,叶片肥厚而多汁,黄绿色,两面有长矩圆形的白色斑纹,边缘有小齿。总状花序自叶丛中抽生,花梗高出叶片,花橙红色。花期12月。
原产地:南非等地。
生态习性:性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也耐半阴。畏寒冷,在5℃左右停止生长,0℃时生长过程发生障碍,如果低于0℃,就会冻伤。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5~30℃,湿度为45%~80%。适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莳养管理:芦荟生长较快,宜每年春季换一次盆,盆土可用园土4份、腐叶土4份、河沙2份混合配制的培养土,如能加入少量骨粉或草木灰作基肥则生长更好。夏季浇水要充足,并经常向叶面上喷水,其他季节都应适当控制浇水,否则盆土过湿易造成茎叶腐烂。芦荟需要充分的阳光才能生长,需要注意的是,初植的芦荟不宜晒太阳,最好是只在早上见见阳光,过10天后再逐渐增加光照。家庭盆栽,春、秋季节放在阳台或室外窗台上接受阳光直射则生长健壮;夏季移至通风良好的半阴处;冬季放室内光照充足的地方,室温不低于10℃为宜。
繁殖方法:可用分株或扦插法繁殖。分株多在早春结合换盆进行,将植株从盆内磕出,剪取根部分蘖的小苗另行上盆。扦插于4~5月间从老株顶部剪取长约10厘米的插穗,晾晒1~2天,待切口干缩后插入素沙中,约20~30天即可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