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迪亚”会议以后,英、美在欧洲联合作战的战略问题,是马歇尔关注的焦点。他的参谋部的大多数人,对英国人在“阿卡迪亚”会议上的彬彬有礼以及在处理联合战略方面的胸有成竹,感到很恼火,并由此生出嫉妒之心。他们把盟国在远东的接连失败和战略上的混乱归咎于英国的“边缘”战略。他们觉得英国实施边缘战略,主要是想把美国的巨大人力物力资源拖入地中海,使他们保护中东和地中海的利益合法化。而英国“边缘”战略的最大麻烦,是明显地获得了罗斯福总统的好感和支持。作战计划处约瑟夫·史迪威的抱怨,集中反映了这种不满情绪。
史迪威说:“英国佬的话他(罗斯福)总是听得进去,而我们总是靠边站。结果总是塞给我们成堆的坏主意和没有好好考虑的计划……英国佬要我们打要我们承担义务,他们一点也不想想今后我们会怎么样。因此他们要将他们的担子卸到我们肩上。所以,他们总是坚持要快,而他(罗斯福)也一样,心里发痒……一股劲地催我们干,听不进所有顾问们考虑好的意见。”莱斯利·麦克奈尔中将要求史迪威“举例65条理由来说明为什么不应该执行‘体育家’计划,以防止按英国方案而无谓消耗军事力量”罗伯特·达莱克:《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1932~1945》,下册,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466页。。
罗斯福迁就英国人,对丘吉尔有求必应的态度,使史汀生和马歇尔大感不快。有些重要事情,罗斯福事前没有征求他的军事顾问们的意见,就答应了英国人的要求。12月25日上午,马歇尔和他的顾问们通过小道消息获悉,昨天晚上,罗斯福参加了丘吉尔和英国军事首长们举行的一个会议,同意讨论支援麦克阿瑟的补给和装备,运不到菲律宾的话,就有转交给英国人的可能性。当英方主席召集英、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要求美国军方领导人考虑这一问题时,马歇尔怒气冲冲,带着艾森豪威尔和阿诺德冲到史汀生办公室,对罗斯福总统的做法提出强烈抗议。史汀生听后也特别生气,他马上打电话给霍普金斯,并且警告,如果罗斯福坚持这样一种办事方式,那么,就只有另请新的陆军部长了。罗伯特·达莱克:《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1932~1945》,下册,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466页。但马歇尔和史汀生也懂得,如果军方拿不出切实可行的战略计划,就无法争取到罗斯福的支持,也无法防止盟国资源按英国“边缘”战略浪费掉。因此,应该马上对美国的欧洲作战战略进行研究,以摆脱英国人的影响。
对马歇尔来说,尽快制定出欧洲作战战略,还有其他的一些考虑和需要。马歇尔是“先欧后亚”的坚决支持者,但美国参战以来,已发动起来的资源都投入到了太平洋,这是一个无底洞,如果没有一个确定的欧洲作战计划和目标,就无法阻止资源无限制地流入太平洋。
1942年前苏联作战的前景也令人关注和担忧。1941年,西方国家远远低估了前苏联的作战能力,但1942年前苏联能否继续顶住德国的压力,是值得怀疑的。如果前苏联抵抗崩溃,希特勒德国就可以避免两线作战,利用前苏联取之不尽的人力物力资源,到那时,能否打败希特勒德国就成了一个未知数,即使能够打败德国,那任务也完全落到了英、美的身上,并且主要是落到了美国身上。因此,维持前苏联的积极作战是十分重要的。但英国人的地中海战略隐藏着许多危险,即使成功了,也不能为减轻前苏联所受的压力提供多少帮助。马歇尔希望制定一条不同于英国的战略路线,给前苏联提供有效帮助,以免前苏联抵抗崩溃。
马歇尔把制定美国欧洲战略的具体任务交给艾森豪威尔领导的作战处(作战计划处改为作战处)。艾森豪威尔对马歇尔的基本战略思想和主张有准确的理解和把握。1942年1月22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必须去欧洲作战,必须放弃那种遍及全球的消耗资源的做法。还有更坏的是,时间上的浪费。如果我们能把俄国算进去,一起支援中东、印度和缅甸,我们就可以开始在西欧从空中出击。然后,尽可能快地继之以地面的进攻。”艾森豪威尔:《艾森豪威尔日记》,新华出版社,1987年,第63页。
3月25日,艾森豪威尔向马歇尔递交了一份备忘录,指出:对美国来说,最急迫的任务除保卫美洲大陆之外,就是英国的安全,保证俄国继续战斗,保卫中东,其他行动都必须服从这些目标。美国第一次对德国重大攻势的原则目标应该是通过西欧对德国发动进攻。艾克声称,作战处进一步认为:“除非这个计划被采纳作为我们努力的最终目标,否则,我们就必须从东大西洋转移我们的方向,尽可能快地全力投入对日作战。”《艾森豪威尔文集:战争年代》,第1卷,巴尔的摩和伦敦,1971年,第20页。
艾森豪威尔的研究得到了马歇尔的首肯,他表示:“就是它了,我同意。”
在艾森豪威尔备忘录的基础上,马歇尔综合了其他各种研究和建议,1942年4月11日以《马歇尔备忘录》的名义,将美国的欧洲作战战略呈送罗斯福批准。
《马歇尔备忘录》的基本精神是:以英国为基地,集中英、美人力物力资源,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的西北部沿岸登陆,直插德国心脏,与前苏军相配合,力争在欧洲打一场短而快的战争,然后移师太平洋,打败日本。美国的这条路线,被称为“直接”战略(Direct Strategy)或叫“横渡海峡进攻”战略(theStrategy of Cross—Channel Attack)。
《马歇尔备忘录》建议:英、美最终用48个师、5 800架飞机的兵力用于渡海作战。这样多的兵力和装备,估计要到1943年4月1日方能集结起来,因此大规模的渡海作战只能从1943年4月开始。备忘录注意到俄国战场情况十分紧急,有可能在英、美主要攻势准备好之前俄国的抵抗就已崩溃了。因此,在可能的条件下,1942年秋天就要采取一些小规模的行动,以作为1943年攻势的一部分。备忘录要求,从1942年夏天起,盟国就应该扩大对西欧的空中袭击,对沿海一些据点实施两栖进攻。备忘录进一步建议,如果面临俄国崩溃,需要紧急行动,或者德国力量完全被拴在东方,且士气低落,1942年秋天就要集中对法国西北沿岸进行小而快的登陆。1943年在欧洲作战的代号为“围歼”(Roundup),1942年可能发动的登陆进攻代号为“痛击”(Skdgehammer),而在英国集中人力物力则被称为“波利乐”(Bolero)。
《马歇尔备忘录》的基本出发点,是为英、美在欧洲的作战规定一个方向和任务,主要是完成兵力和兵器的集结,为来年春天的进攻做准备。1942年的登陆作战是次要的,附带有许多限制条件。
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提出横渡海峡作战的构想,除了上述已经提到的一些背景考虑外,从纯粹的技术角度讲,他们也认为这是能积极配合前苏联红军、尽快打败德国法西斯的惟一可行的道路。
在对希特勒作战的欧洲三大盟国中,只有美国拥有大量可供自由支配和选择进攻方向的后备军,英国的人力物力资源被牵制于保卫本土。如果德国经北欧向英、美进攻,英国也是一个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守住的基地。英伦三岛的人力物力资源非常有限,几年的战争下来,出现了人力方面的紧张局面,不得不采取广泛招募妇女应征和进行生产的措施。前苏联方面的人力物力资源似乎不成什么问题,但全体军民都只能全力以赴地应付德国的压力。
从当时欧洲战场上的形势看,如果能够把美军直接用于苏德战场作战,那对援助前苏联和尽快结束战争都十分有利。但这不仅牵涉到政治、军事方面复杂的关系,而且,单单从地理的角度上考虑,也显得很不切合实际。英、美送往前苏联的战略物资主要通过两条航线:一条是经过北面的摩尔曼斯克;一条是绕道好望角,经过波斯湾。两条航线都很曲折和漫长。经过摩尔曼斯克的北线比南线短一些,从纽约港到摩尔曼斯克有7 161公里,但比较容易遭到大西洋德国潜艇的攻击。从挪威海岸基地起飞的德国飞机也很容易对运输船队进行偷袭。南部的航线更为漫长,从纽约到波斯湾,全程22 530公里,在波斯湾卸下货物以后,再经过横贯伊朗南北的铁路,将物资送到前苏联境内。这样漫长的航线,使后勤补给非常困难,这便决定了美国兵力不可能大规模适用于这个方向上作战。
把地中海作为英、美军队作战的主要地区,艾森豪威尔也作了研究。其结论是英、美应该避免在此投入大部队。这是因为:第一,英国在地中海的海、空基地马耳他岛,已遭受围攻,形势危险,西西里岛和苏伊士运河的地位也岌岌可危;第二,地中海没有英伦三岛那样的后勤供应条件,上百万的军队集结于此,后勤供应会显得十分的紧张和困难;第三,从地形条件讲,通过地中海向意大利或通过巴尔干向德国进军,困难重重,这里崇山峻岭,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易守难攻;第四,从地中海发动进攻,可以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但离德国还很遥远,意大利只不过是希特勒德国的一个小伙伴,它退出战争对大局没有什么影响。
以英国作为对德作战的基地,具有其他任何地方所不具有的许多优势:第一,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英国都需要保留一支大军驻守本土,在其他地方作战,这些力量会相对闲置,横渡海峡作战,这就可以把这些相对闲置的力量利用起来;第二,要对德军发动强大的地面攻势,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资源,只有英伦三岛才能提供充足的空军基地,地面部队的营房、训练场所,解决一支几百万人的军队食品供应问题,提供为运送部队人员、装备、食品的庞大的商船队所需的港口码头;第三,从纽约横渡大西洋到英国的航程最短,这可以加快本来就很紧张的船舶的周转。战争期间,英国每年至少需进口2 000万吨到2 500万吨的物资,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美国。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战略路线,通向英国的这条生命线必须保持畅通,以英国为基地对西欧作战,可以利用重型护航舰队来对付德国的潜艇群。熊伟民:《战时美国的欧洲战略》,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83~84页。
艾森豪威尔对欧洲作战战略的研究,马歇尔早就报告了罗斯福。4月12日,当他将备忘录交给罗斯福时,迅速得到了罗斯福的批准。
罗斯福为什么由支持英国的“体育家”计划转而支持横渡海峡作战战略了呢?
第一,实施“体育家”计划的前提条件不复存在。“阿卡迪亚”会议时,强调“体育家”计划有两点考虑:一是奥金莱克在利比亚沙漠发动的“十字军”攻势取得胜利,英军能控制整个的昔兰尼加,使英国在埃及和苏伊士运河的地位不受威胁;二是英、美军队在法属北非登陆作战时,可以得到维希政府控制的当地法军的合作。但1月下旬以后,形势急转直下,利比亚战场上的战略主动权重新回到轴心国手中,奥金莱克遭到失败,英军被迫退回埃及边界,转入防守。同时,从法国维希政府也传来消息,说法军对谣传中英、美的登陆作战将予以坚决抵抗。罗斯福同意军方得出的1942年不可能在北非登陆作战的结论。
第二,鼓舞前苏联继续作战,防止英、苏就前苏联的西部边界问题达成协议。罗斯福也担心1942年前苏联会顶不住希特勒德国的重大打击,单独与德国讲和。1942年2月,斯大林就苏德战争发表了一通讲话,没有提及西方盟国对前苏联的物资援助,在对战争的谴责方面,对希特勒个人的控诉超过了对整个第三帝国的批评,这在提法上有重大改变,引起西方的恐慌,认为是前苏联可能同德国单独讲和的信号之一。罗斯福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他宁愿看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被攻陷,也不想前苏联抵抗崩溃和投降,他需要寻找一个援助前苏联继续作战的有效方案。《马歇尔备忘录》恰好适应了这一要求。在西部边界问题上,前苏联参战以后一直要求西方国家承认它在1939~1940年间侵略的别国领土。丘吉尔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之下,倾向同意斯大林的要求,而罗斯福则不愿意在战争期间处理这些棘手的边界问题,认为这有违于《大西洋宪章》的原则。他希望以尽快派美军去欧洲作战来鼓舞前苏联士气,把斯大林的视线转移开。
第三,就《马歇尔备忘录》本身而言,虽不尽符合罗斯福的心愿,但也并非没有可取之处。形势的变化,使1942年也许会出现行动的可能性。要么,德国被拴在东方,使渡海作战变得相对容易;要么,前苏联抵抗面临崩溃,从而需要紧急支援。备忘录提出了对法国沿海的小规模攻击和不断增加的空袭,也许能应付政治上宣传的需要。熊伟民:《战时美国的欧洲战略》,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87~88页。
但是,不管罗斯福是以什么理由接受《马歇尔备忘录》,他的出发点和基本要求是1942年的迅速行动,这与备忘录本身的基本出发点相去甚远,所以,当英国人反对渡海作战坚持“体育家”计划时,就必然导致罗斯福总统态度的再度改变。
三、输了一局
霍普金斯是罗斯福总统最亲密的朋友和顾问,在援助英国和前苏联的问题上,表现得非常积极。陆军部里许多人对他都存在看法。马歇尔也存有戒心,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但事实上,马歇尔的担心是多余的,霍普金斯看重马歇尔的品质和才能,在不少问题上,有意帮上马歇尔一把。他知道罗斯福对“体育家”有一种偏爱。当马歇尔提出美国的欧洲作战战略时,在促使罗斯福接受横渡海峡作战的思想上起了推动作用。并且向罗斯福建议,他应该马上派代表去伦敦协商,以取得英国人的认可。
4月4日,罗斯福派遣马歇尔和霍普金斯去伦敦。事前,他已向丘吉尔发了电报,说明马歇尔和霍普金斯去伦敦的使命。霍普金斯身体不好,罗斯福专门派了一个医生与霍普金斯同行,并且叮嘱马歇尔监督霍普金斯的休息。飞机从巴尔的摩起飞以后,一个引擎出了故障,临时改降百慕达。在这里逗留两天,等待从纽约送来一个新引擎。马歇尔参加了百慕达岛上的“复活节”庆祝活动,总督安排马歇尔领读了《圣经》。
4月8日,马歇尔和霍普金斯到达伦敦。丘吉尔深知在争取美国援助时他们两人所具有的作用和影响,一点也不敢怠慢,亲率三军参谋长到机场迎接,又邀请客人到首相官邸契克斯举行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