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世界科技百科:宇宙时空
10434600000013

第13章 星期与礼拜

有些学生常问:“今天是礼拜几?”当然问者及被问者都明白,他要了解的是星期几,这与他应上什么课、带什么书和笔记本有关。但岂不知,礼拜与星期是有本质区别的两个概念。

礼拜乃是基督教的规定,因为基督教认为世界是由“上帝”在六天里创造的,第七天“上帝”见已万事俱备,就安心地休息了。公元1世纪时,新创的基督教继承了犹太教《圣经》,但对其中某些传统包括星期制稍稍作了些修改。犹太教的安息日是放在星期六的,但基督教因为耶稣死后三天复活时正在星期天,所以他们把安息日改为星期的第一天即星期日,称为“主日”,并规定教徒到时应上教堂去作参拜——叫做礼拜,做礼拜的日子当然应叫“礼拜天”。公元321年3月7日,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专门发布了一项公告,宣布地方执政官、市民和工匠在“尊敬的太阳日”应停止工作和劳动,去教堂做“礼拜”。由此可见,“礼拜”实际是个宗教名词。

但是“星期”却是一个与历法有关的概念,是一种介于月和日之间的时间单位。因为在古代,由于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所获不多,所以隔几天就得举办“集市”进行交换,一个月的时间太长了,除了新月的这一天见不到月亮外,28个可见月亮的日子可均分为4份,每份正好7天,而且“7”这个数字,在古代星占家眼中又是最神秘的数。从考古得到的资料表明,早在公元前20世纪,特别注意月亮的古巴比伦人就已开始把一个朔望月用1日、7日、14日、21日分为四个部分,并按此举行集市,进行贸易,这或许就是“星期”最早的起源。

我国在周代初期(公元前11世纪),也有与星期制类似的分法,即把一(朔望)月大致分为初吉(大约相当于初二到初八,长7天)、既生霸(初九到十五,长7天)、既望(十六至二十二,长7天)及既死霸(二十三至初一,七至八天)。但可惜这种纪日法并未能流传下来。

罗马帝国最早把星期天与天体联系起来。他们当时误以为天体从远至近的次序是土、木、火、日、金、水、月,从而编出了一套星期的顺序。后来又改为土(星期日)、日(星期一)、月(星期二)、火(星期三)、水(星期四)、木(星期五)、金(星期六)。直到公元321年,君士坦丁大帝才把次序改为日、月、火、水、木、金、土,并把“星期制”正式固定下来。一些东方国家(如日本、朝鲜)至今仍保持着日曜日(星期日)、月曜日(星期一)、火曜日(星期二)、水曜日(星期三)、木曜日(星期四)、金曜日(星期五)、土曜日(星期六)的名称。

在拉丁语中,星期中七天的每一天都与神话人物挂钩的:例如,星期日属于太阳神(Sunday),星期一是月神(Monday),星期二为战神玛尔斯(法文为Mardi),星期三为通讯及商业神,至今法文中还称它“Mercredi”,星期四是主神裘匹特(法文为Jeudi),星期五是爱神与美神(法文为Vondredi)……当然经过多少年的历史变迁,有的原来的意义已有了不同的变化,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星期制早已没有宗教中的封建迷信含义了。

明天的“世界历”

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在追求更加完美的历法。作为一部好的历法,应当基本反映天体及天象规律,四季变化,以更好地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它必须简单易记,同时还要有通用性,能为最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

1834年有个意大利人提出建议,每年为364日,正好52个星期。第365日为“空日”,它没有月份、星期所属。如遇闰年,则在6月底再加一个“空日”。这个方案对后人有很大启发,后来法国天文学家也提出了类似的方案,并获得了法国天文学会的奖赏。

20世纪后,一些人改历的积极性有增无减,各种各样的方案多达几十个。1910年英国伦敦还专门召开了一次国际改历会议,会后成立了国际改历委员会,负责收集、审核及公布各种新历提案。1954年7月,他们讨论了一些新历法,并提交给了联合国的有关组织。看来所提的新历都保留了格里历(公历)的框架,包括置闺的原则,只是在日期及月份的安排上各显神通而已。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比较,现在公认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一种叫“十二月世界历”,一种是“十三月世界历”。

前者的特点是:一、每年分四季,每季三个月,都为91天;二、每季的第一个月(即1、4、7、10月)为长31天的大月,其余8个月均为30天的小月;三、全年364天,第365日作为“年终国际日”,放于12月30日后边,不序月、日和星期。如遇闰年,则在6月30日与7月1日间加进一个“假日”,它同样没有月、日和星期。

这样的历很易与星期配合。每季的第一天为星期日,最后一天为星期六,而2、5、8、11月的头一天是星期三,末一天为星期四,3、6、9、12月头一天为星期五,末一天为星期六。所以一年的挂历只需三张即可。即1、4、7、10月为一张;2、5、8、11月为第二张;第三张可包括3、6、9、12月。

“十三月世界历”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是:一、一年分为13个月,每月28天,包括四个星期。二、全年52个星期,长364天,第365天放于第十三月末。逢闰年则把闰日加于6月末。这两天都不计月、日及星期。三、为提高历法精度,规定128整数倍的年份算平年,其他能被4整除的年为闰年(不管世纪年与否)。

十三月世界历有一个突出的优点:每月一样长,为四个整星期,所以每月都从星期日开始,星期六结束。这样每月的休息日,工作日都相同,一张挂历即足可包括全年所有的月份。

十三月历显然比十二月历更加匀称一致,星期也不会跨月,但是“13”在世界某些地区是个忌讳的数字,所以西方对它有些冷淡。

对这两种方案目前最大的反对者是宗教团体,尤其是犹太教和基督教,因为这两种历都会打破星期的顺序(有“空日”)。《圣经》规定:“第七日,尔等不得做任何工作。”千万不可小视这个力量。根据《美国年鉴》1979年统计,仅基督教徒全世界就有9亿5千万人。

不仅如此,一般人对“空日”可能也不大能适应。那一二天将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因此这些“世界历”将来能否为大家接受,目前下结论还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