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中国亲子教育道理故事全集
10434000000019

第19章 换个角度看事物(4)

经过一再寻觅,愚者在草丛中发现一根圆木,随即又搜索到一条木棍,利用杠杆原理,他把圆木滚入河里,就那么泅到了对岸。翻过两座小岗子,沿着大树林往上穿行,再抬头看时,那座神秘的殿堂已近在眼前。

愚者掏出手绢擦了擦汗,见那两扇厚重的大门已被铁将军锁住,便试着去开侧面的窗户。转了一圈,试了个遍,没有一扇不是在里面封得严严实实的。他还是不甘心,又绕到了殿后,只见殿后的墙上有一扇彩笔画的窗户。他停住脚步,注视着那扇彩笔画出的窗户,想了半天,也没弄明白个中奥妙,最后他长叹一声,转身走开了。

仅相隔两天,智者采用与愚者同样的方法渡过河去,眼前的景象与愚者看到的一模一样:所有门窗都紧闭着。他也没有琢磨出开窗的办法。当智者第二次站到那扇画窗跟前的时候,仿佛命运特意要在智愚之间分个高低似的,他随手推了一把。只见那看上去毫无缝隙的画窗竟奇迹般地敞开了,展现给智者的,是一个登堂入室的惊喜。

爱心提醒:总有那么一些不服输的人,他们那执拗的性格,决定了他们要比别人付出更大的代价,同时也注定了他们要比别人把握着更多的成功机会。

走出思维死角

一个教授向一群学生出了这么一道思考题:一个聋哑人到五金商店去买钉子,先用左手做持钉状,捏着两只手指放在柜台上,然后右手做锤打状。售货员递过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了摇头,指了指做持钉状的两只手指,售货员终于拿对了。这时候又来了一位盲顾客……

问题就随之出现了。"同学们,你们能否想像一下,盲人将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买到一把剪子?"教授问。

读者朋友,我们是否也想像一下盲人如何才能买到剪子?一个学生是这样回答的:"噢,很简单,只要伸出两个指头模仿剪子剪布的模样就可以了。"全班同学都表示同意。相信读者们也不会反对--因为这样的回答的确没错。教授也没有否定学生的答案,却如是说:"其实,盲人只要用口说一声就行了。"

两个答案都没有错,但从中却凸现出不同的思维方式:学生回答问题之前,由于大脑已输入教授提供的"比手势"的信息,当盲人出现时,他们便产生预见,陷入"比手势"的心理定势而无法跳出来;教授却能摆脱以往经验,打破思维定势,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来思考问题。教授最后说:"记住:一个人进入思维死角,智力就会在常识之下。"

这个小故事提醒我们:当我们面临新问题时,建立在以往经验和知识之上的心理定势往往会对我们产生消极影响,成为我们思想行为的障碍。三国时期魏国的司马懿,精通兵法,身经百战,运筹帷幄、施谋布计不在诸葛亮之下。因他深知"兵不厌诈"乃用兵之道,深怕孔明的空城里有诈,布下十里埋伏而不敢进城,面对洞开的城门白白错过胜机。缘何如此?无他,盖因司马懿片面地、错误地运用了已有的知识经验,这样,就中了与过去经验恰恰相反的"空城计"。

爱心提醒:每个人的思维都有一个心理定势。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思维世界里存在的这个死角,才能逐渐超越旧有的思维模式,走出思维惯性,进行创造性思维。

倒过来想

在日本,有过以下这样一个突出的事例。日本兵库县有一个小村子叫丹波村,是一个比较贫穷落后的地方。当日本全国普遍都已逐渐富裕起来的时候,这里依然很贫困。交通十分不便,既不通公路,更不通铁路。村子里的人看见其他地方都先后富起来了,大家不甘心,也决心要富起来,但这里出产什么都谈不上,怎么富呢?想来起去,谁也想不出办法。后来他们派人去东京请来一位名叫井坂弘毅的专家。井坂弘毅了解了这个村子的情况以后也感到很棘手:要想富起来,总得要出卖一些什么去同别人交换才行,只有卖得多,才可能赚得多。怎么可能什么都不出售而富起来呢?井坂弘毅顺着这一思路想总也想不出一个办法来。后来他倒过来想:既然只有"贫穷落后"那就出售"贫穷落后"。既然这个村子"一无所有",那就出售它的"一无所有"。

井坂向村民们建议说:你们惟一的一条致富之路就是出售贫穷落后,出售一无所有。大家听了莫名其妙。接着井坂又进一步解释:要出售贫穷落后,你们就还得再贫穷落后一些。从现在起,你们就不要再住在房子里了,要住到树上去;不要再穿布做的衣服了,要披树叶、兽皮。要像几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那样生活,这样城里的人就会来参观、旅游,你们不就可以富起来了吗?

村民们最初听了觉得太荒唐,甚至觉得是对他们的侮辱。可是后来一想,既然一无所有,又想富起来,也就只好采取这个办法试试了。村民们照办以后,消息传到各个城市,很快就吸引来了大批的旅游者。这些旅游者们住在大树上,披树叶,穿兽皮,吃野菜,喝泉水,在小溪边洗脸洗脚,晚上不但能听到风声、雨声,还能听到各种野兽的怪叫声。旅游者们感到太新奇了!太有趣了!来这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井坂弘毅通过倒过来想而想到的出售"一无所有",也就是将与丹波村的"一无所有"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条件--"没人关注",改变成了"令世人惊奇"。这样,这个村子一定很快会富起来。

爱心提醒:逆向思维,"一天所有"也可能变成"无所不有。"

越是不可能便越有可能

1939年9月1日拂晓,德国军队经过精心准备,突袭波兰。波兰军队仓皇应战,虽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但因准备不足,兵败如山倒。9月3日,英法两国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爆发。

法国并非波兰,法国兵力强大,拥有二三百万大军和先进的武器装备,国内的经济实力也不比德国差。特别是,法国还拥有一条坚不可摧的马其诺防线。为了防备德国进攻,法国早在10年前就精兵构筑了防线,从瑞士到比利时之间的东部国境的防御体系,一直修筑了6年。法国当时是欧洲最大的陆军强国。

1940年,德军绕过这条固若金汤的防线攻入法国,德国装甲师选择了一条道路,正是法国将军们认为不可能为坦克所穿过的地带,防线失去作用。结果,一个月,法军顷刻溃亡。

这种"不可能"成为"可能"的战例还有很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选择的登陆及向德军反攻的地点是诺曼底,那里的海浪及岩石海岸使德国认为,任何规模的登陆都不可能选择在这样恶劣的地点进行。

在史称"布匿战争"之中,迦太基的统帅汉尼拔率军越过山高坡陡、道路崎岖、气候恶劣、积雪终年的阿尔卑斯山,这条道路是一条被认为不可能穿过的路径。罗马人做梦也想不到汉尼拔如此神速地出现在面前,猝不及防。

爱心提醒:许多事情看似不可能,其实是被惰性所束缚,打破了惰性,真刀真枪地干起来,许多不可能就会变成可能。

"一文钱"的启示

清末许奉恩的一本笔记小说《里乘》中有个"一文钱"的故事:有甲、乙两个徽商携重资到苏州贸易,由于两人不注意节俭,所带钱财不久便被挥霍一空,两个人不得不白天行乞,夜晚便寄宿破庙。

一天晚上,二人在一所破庙里就地燃起一堆火,看看眼前的处境,相对嘘唏。甲徽商摸出了仅存的一文钱要扔掉,乙徽商急忙拦住说:"别忙,我有一个办法。"他向甲徽商详细说了一下自己的打算,甲徽商虽半信半疑,但他还是决定试一试。于是,按照乙徽商的主意,他们连夜找来一些竹片、草茎、破纸和鸡鸭毛,等到天亮,他们又用那一文钱买来面粉,然后用水调成糊状,将拣来的草缠在竹片上,蒙上纸,再用面糊粘上鸡鸭毛,做成了200多件栩栩如生的鸟禽玩具。等做完之后,甲、乙两人各携带一部分玩具去大街上叫卖。大街上游人如织,那些妇女和孩子见了这些好看的玩具后争相购买,倾刻间便销售一空。每件玩具他们卖十文钱,最后竟收入了两千多文钱。他们又用这些钱当做资本,购买了各色的纸张、鸡鸭羽毛,夜间制做白天出售,不到两年的时间,便积资数万。他们遂在苏州闾门开设了一爿布店,并在店门的上方大书"一文钱"三个字。"一文钱"从此名扬苏州,生意也兴隆非常。

爱心提醒:在商业经济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的乃是人的头脑,靠的是出奇制胜的点子。甲、乙徽商以一文钱创出新意,制玩具而获巨利,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走进陌生

一位青年,在家门口做了6年生意,什么都干了。贩过菜,开过餐馆,倒过服装,卖过鸭子,办过职业介绍所,然而每次都因生意不好而歇业。

后来,他因一个偶然的机会去了青海,发现那儿没有卖海带的,于是,电告老父发10箱海带至格尔木。谁知一发而不可收,3年后,他成了那儿的海产品大王,并且把连锁店办到新疆和西藏,如今资产已逾百万。

有一年,他从西部边陲返回内地,发现在他熟知的那条街上,竟然布满温州人的眼镜店、安徽人的烤鸭摊、湖南人的竹器铺、广东人的小家电公司,并且个个红红火火,而当年与他一起做生意的几个伙伴也早已不见踪影,要么北上哈尔滨,要么南下海口、深圳,更有甚者去了越南、蒙古和俄罗斯。他们有卖玉器的、有开餐馆的,总之都把家门口的市场留给了外地人而自己去外地找市场去了。留下的一两个朋友,不是帮着外地人打工挣点零钱,就是闲在家里抱怨生意难做。

爱心提醒:倦怠和疲惫,迟钝和漠然往往都产生于熟知和了解之中。陌生则正好相反,它蕴含着新奇和刺激,蕴含着灵感和商机,这种新奇和刺激、这种灵感和商机有时会激发人的热情,开阔人的视野,让人茅塞顿开,幡然醒悟。

"异地效应"引发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