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处事全书
10406500000050

第50章 脚踏实地,在取舍中觅得突破(13)

谋划对于任何事情的成功都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性。所以,不论做什么事,都不能忽略预先的谋划。你必须善于谋划,谋划你的工作,谋划你的事业,谋划你的奋斗。可以讲,谋划能力在你的人生过程中非常重要,它与成功息息相关。你必须努力提高你的谋划能力,靠好的谋划才能取胜,才能做成事情。那些有“心机”者必然是谋划大师!谋划就是事先的筹谋计划。不论干什么事,我们都要定出一个方案,然后一步步地按方案去实施。

提高谋划全局的能力,就是要求我们,善于将自己的工作置于大局中来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谋得有力,参到点上,才能提高我们的整体工作效率。

每做成一件大事,背后都有一个预谋已久的“策划”。

要见机行事

在做事的过程中,竞争的困惑、坎坷和挫折几乎不可避免。所以你必须学习和掌握应付危机的“心机”,随机应变,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北宋渭州知州曹玮处事稳健,足智多谋。

有一天,他在各位将官的陪同下大宴宾客,吃完饭,正想与宾客下棋时,一名士兵慌慌张张跑进来大声报告说:“大事不好,有好多士兵叛逃到西夏那边去了。”曹玮一向以治军严明著称,怎么会发生这种事呢?听到这一消息,众将官和宾客面面相觑,十分惊讶。曹玮自己也暗吃一惊,但他深知身为主帅,如果此时举止失措,不但会危及自己的治军威望,而且有可能动摇军心,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急忙止住士兵的话,故意压低声音说:“不要声张,那些人都是我暗中派过去的。”

宴席散后,人多嘴杂,曹玮的话很快就传到西夏人那里,他们如获至宝,果然相信凡逃亡去的宋营士兵都是奸细,立即一个不留全给杀了,并把这些人的头抛到了宋朝的边境内。

曹玮的一句话,既安抚了军心,又杀掉了叛逆,还制止了宋兵的继续叛逃,真可谓一箭三雕。

面临危机,我们应该审时度势、沉着应对.从困境中掌握主动,从而化解危机。

金朝末年,蒙古军时犯金境,不断取得胜利。金军阵地连连失守,战线节节败退。金宣宗只得向蒙古求和,但是蒙古兵的进攻并没有停止,与此同时,金宣宗遣军进攻宋国,结果也以失败而告终。金朝两面受夹,形势不利。

可是,偏在此时宣宗病重,卧床不起,朝内大事,乱作一团。人心不安,政局不稳。特别是他的长子完颜守纯,一直内心怀怨。按理,他是长子,应该立为皇太子,他应该继承皇位。可是实际上,宣宗却于1216年立第三子完颜守绪为皇太子。当时,完颜守绪18岁。为这件事,长子完颜守纯和三子完颜守绪之间不和,完颜守纯的母亲庞氏和前朝资明夫人郑氏之间也不和。宣宗病重,对完颜守纯和庞夫人来说,正是兴兵举事、以乱取胜、夺取政权的好机会。他们憎恨皇上将皇位传给完颜守绪,巴不得皇上快死。

宣宗病重期间,宫中人都很焦急,大家经常来探望。郑夫人年岁已高,但稳健沉着,整日侍护在宣宗室内,深得宣宗信赖。一日暮夜,来探望的大臣们都离去了,只有郑夫人留在室内,看护着宣宗。不一会儿,宣宗自知不妙,便对郑夫人说:“速召太子,举后事!”郑夫人连连点头。宣宗说完便不省人事,很快就离开了人世。郑夫人很镇静,只流了几滴眼泪,并没有放声大哭,也没有大声呼唤他人。她有自己的考虑:宣宗既死不能复生,哭也没有用;完颜守纯和完颜守绪都是宣宗的儿子,过早地让他们知道宣宗逝世的信息,他们肯定为争夺皇位而发生政变,况且,完颜守纯和完颜守绪的争夺之心,她也有所知。宫中内乱将必不可免。国家正处在危急时刻,宫中再起内乱,那国家必乱无疑。所以,当务之急是要稳住宫中,稳定人心。其主要办法便是确保守绪的皇位。杜绝守纯的叛乱。

于是,郑夫人便装得若无其事,将宣宗去世的消息封锁起来。夜里,皇后及贵妃庞氏一起来寝阁问安。郑夫人冷静沉着,便灵机一动对庞氏说:“皇上正在更衣,不便进去。后妃不如先在外室小憩等候。”庞氏信以为真,便走进了外问。郑氏夫人立即将外间门锁上。庞氏恍然大悟,知道上当,但悔之晚矣。郑夫人立即召集大臣,宣布皇上驾崩的消息,宣告皇帝遗诏,立皇太子守绪。大臣知道皇上去世,心情沉重,但知道诏立守绪皇太子,心情又觉舒坦,便纷纷告退。这时,郑夫人才用钥匙打开外间门,放出庞氏。庞氏气愤之至,但大局已定,她已无能为力了。

太子闻讯刚入宫时,完颜守纯却已先到。完颜守绪怕有他变,便先发制人,先下手把守纯看管起来,不让他随便行动。完颜守纯本想等守绪进宫后行刺举事,没想到守绪却先行一步,使其计划全部破产。庞氏和守纯被控制住,其他的人再也不敢乱动了。一场将要爆发的内乱,在郑夫人的机智应变之下,巧妙地平息了。

周旋中求生存,积蓄力量,寻找机会,找到突破危机的关键点,是走出危机的最佳策略。

进是一种最常用的策略,知难而进,不回避矛盾,在危机中扭转局势。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以攻为守的策略。虽然从眼前看,自己处于劣势地位,但能寻到对方的弱点,果断地迎头反击,很快就能变劣势为优势,掌握主动权。

还有一种是退的策略,如果你的对手过于强大,你就要以退为守,保存实力,等待时机。陷入危机,轻易出击,不但不能取胜,反而会遭到更大的打击,丧失东山再起的资本和机会。这种情况下,就要有受胯下之辱的韧性,避免与对手直接交锋,采取明哲保身的办法。跌倒了并不可怕,关键是要积蓄力量,重新爬起来。在危机不可挽回时,不要计较一时一地的失利,让自己躺在那里稍微休整,恢复一下元气,应该说是较佳的选择。

最后是使用周旋的策略。如果危机并不严重,与之周旋以保持现状,打持久战,等待和寻找机会改变局面。周旋的余地,就是生存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既不进攻,又不退却,实质是又进攻又退却,进攻中有退却,退却中有进攻,进是为维护自己的利益,退是为了防止更多的伤害。

当然,随机应变的能力要在平时的积累中不断获得。对自己的思想言行经常进行清理,像清查账目一样,虚实盈亏、来龙去脉、优点缺点都能逐条列出一份清单,写在纸上,一目了然,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找出解决危机的方案,顺利地渡过难关。经常自我反思,自己对自己的优缺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也能够找出发生危机的具体原因。发现问题不是目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也就是要做好亡羊补牢的工作。

在遇到困难和危机的时候,要想到各种方法和突破和解决,不要拘泥于形势的束缚,要学会随机应变,见机行事,找到突破危机的关键点。

用软绳捆硬柴

所谓捆硬柴要用软绳,就是指找准对方的突破口,打动对方心中柔软的部分,事情可能就好办多了。

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存在着吃软不吃硬的心态。特别是性格刚烈、很有主见的人,你如果说“硬”话,比如以命令的口吻,对方不但会不理睬,说不定比你更硬;你如果来“软”的,对方反倒产生同情心,纵使自己为难,也会顺从你的要求。

一天上午,一位美国人突然气势汹汹地闯进上海某饭店的经理室:“你就是经理吗?我刚才在大门口滑倒摔伤了腰。地板这么滑,连个防滑措施都没有,太危险了。马上领我到医务室去。”

见此情形,经理很客气地说:“这实在抱歉得很,腰部不要紧吧?马上就领您到医务室,请您稍坐一下。”

美国人坐在椅子上,继续抱怨不停。饭店经理见对方已经镇定下来,便温和地说:“请您换上这双鞋,已和医务室联系好了,现在我就领您去。”

早在美国人闯进来时,经理已经看清他的腰部没有多大问题。所以当美国人离开经理室后,经理就把换下的鞋悄悄交给一位服务员说:“这双鞋后跟已经磨薄了,在我们从医务室回来以前把它送到楼下修鞋处换上橡胶后跟。”

检查结果,果如所料,未发现任何异常,美国人也完全冷静下来,随后一同回到经理室。经理说:“没什么异常,比什么都好,这就放心了。请喝杯茶吧!”

美国人也感到自己方才太冒失了:“地板太滑,太危险,我只是想让你们注意一下。别无他意。”

经理说:“很冒昧,我们擅自修理了您的鞋,据鞋匠说,是后跟磨薄才致打滑。”

这位美国人接过刚刚修好的鞋,看到正合适的橡胶鞋跟时,对高超的技巧大为惊讶,便高兴地说道:“经理,实在谢谢你的厚意,对您给予的关怀照顾我是不会忘记的。”于是,愉快地握手后,美国人再次向经理道谢,方才走出经理室,经理送他出门时说:“请您将这个滑倒的事忘掉吧,欢迎您再来。”美国人频频道谢,消失在人群中。从此,只要这个美国人到上海,必定住进这个饭店并到经理室致意。

这位美国人最后之所以能够满意而去,就在于这位经理能够在抱怨面前保持理智、顺着对方的意见,并用柔和的语言和切实的行动把这位美国人的怨气化解于无形之中,从而制止了事态的扩大。

在经济萧条时的美国某地,一个18岁的少女在她寡母的支持下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在高级饰品店当售货员的工作,试用期为三个月。新年快到了,店里的工作特别忙,姑娘干得很认真,因为她听经理对别人说有留下她的意思。

这天她来到店里上班,把柜台里的戒指拿出来整理。这时她瞥见从门外进来了一位30岁左右的顾客,他几乎是这不幸时代贫民的缩影:一脸的愤怒、褴褛的衣衫。他用一种不可企及的、贪婪的眼睛盯着那些高级首饰。

“叮零零!”电话铃响了,姑娘急着去接电话,一不小心,把一个盒子碰翻,六枚精美绝伦的钻石戒指落到地下。她慌忙四处寻找,捡起了其中的五枚,可是第六枚戒指呢?怎么也找不着。姑娘急出了一身汗。这时,她看到那个30岁左右的男子正向门口走去,顿时,她猜到了戒指可能在哪儿。

当男子的手将要触及门柄时,姑娘柔声叫道:“对不起,先生!”

那男子转过身来,两人相视无言足足有一分钟。“什么事?”他问,脸上的肌肉有些抽搐。“什么事?”他再次问道。

“先生,这是我头回工作,现在找个事做很难,是不是?”姑娘神色黯然地说。

男子久久地审视着她,终于,一丝柔和的微笑呈现在他的脸上,“是的,的确如此。”他回答,“但是我能肯定,你会在这里干得不错。”

停了一下,他向前一步,把手伸给她:“我可以为你祝福吗?”姑娘也立刻伸出手,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她用低低的但十分柔和的声音说:“也祝你好运!”

他转过身,慢慢走向门口,姑娘目送他的身影消失在门外,转身走向柜台,把手中握着的第六枚戒指放回原处。

这本是一起盗窃案。一般情况下,人们采用抓住盗窃者的方法追回赃物。但姑娘没有,她是用可怜的口吻,乞求盗窃者良心的发现,从而避免了一场纷争。不难想像,如果姑娘一旦声张,盗窃者肯定不承认。其结果,不但姑娘要赔偿损失,连那来之不易的工作也许也会因此丢失。

有时候,做同一件事,有的人能顺利地办下来,有的人却感觉难以做成。差别如此悬殊,原因可能不在他们的做事能力大小上,而是在方法策略或态度上。比如面对一件棘手的事,对手又是一个吃软不吃硬的人,你就要考虑如何化解他的冥顽和僵硬。也许最好的办法是收敛起一切有棱角的东西,把自己降到一个低下乞怜的位置。

人皆有同情弱者之心,也都有在竞争中忽视弱者的下意识。以弱赚取同情在有些时候也能达到征服人的目的。而显示出自己弱于对方的一面,这就能有效地避免对方的戒备和争斗。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主动示弱是不气傲的另一种表现,它更进一步地发挥了心高不气傲的作用和长处。因此,我们在做人做事中有必要掌握这种技巧,更重要的是把它培养成一种心态和习惯。用软绳捆绑硬柴,结实、保险。

遇到强者,主动示弱,拿软绳来捆硬柴。这也是做事的一种“心机”。

把任务化成多个小目标

在现实中,我们做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这其中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难度较大,而是觉得成功离我们较远,确切地说,我们不是因为放弃而失败,而是因为倦怠而失败。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记者又请他谈经验。

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他在他的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多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是让倦怠打败了。

把目标化成一个个小的任务的好处在于:你每天的工作比起整个过程要容易得多。当你想写一本书时,光是厚厚一叠原稿堆在桌上的情形就让人感到害怕。但当你制定一个每天写10页至15页的计划后,任务就变得合情合理了。当整个项目太过庞大以至吓坏你时,要赶快把注意力转向易于处理的日常事物。

一天做一点绝不至引起你的倦怠。但也要小心谨慎。正因为把计划分割成细小的、易于消化的部分,所以不要轻率地对待每天的任务,致使自己变得松懈。写一本书时,不要让这种情况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直到后来不得不每天写50页以免超过最后期限。

关键是你一定要把每个目标都写下来。把你的梦想放在脑袋里是没用的。把目标写在纸上能使目标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努力。你的目标所包含的第一部分应当是时间分配。你预计要用多长时间才达到目标——短期、中期或长期?

把你的目标列在纸上,包含预期时间,把你的思考集中于达到目标所需的任务,而非去想目标是多么难以达到。你也可以把你的预期目标绘成一幅画,只要你把你的文学目标和时间表也贴在它的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