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优秀青少年必读:心理学入门大全集
10395500000039

第39章 青春期的心理健康——女孩篇(3)

谈“早恋”而色变,这早已体现了社会上一种默认的处理态度。然而,一位著名学者指出:早恋这个词并不科学,顾名思义,早恋就是过早地恋爱,但是,何谓早?目前一般指中学时期,有的甚至包括大学。西方社会学研究者将十二三岁到十九岁的青少年恋爱行为称为青春期恋爱。相比之下,这一用语既给出了明确的时间定义,又未加道德评价。这样就可以站在一种更为公正、客观的立场来看待早恋。

青春期恋爱屡禁不止,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探其根源,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造成。

主观上,少女随着性器官的发育成熟,为性意识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对异性产生好奇、爱慕和相吸引等心理,但这种朦胧的性心态,往往因年幼无知,鉴别力不强,情感也极不稳定。

客观上,社会家庭的因素也起了一定作用,现代社会中性信息的来源众多,影视剧、报刊、小说中较为暴露的描写,公园里个别恋人毫无顾忌的亲昵,酒吧舞厅等“未成年人勿入”的场所,对早恋的出现起到了刺激、诱导、影响的作用。或是出于好奇,或是因为模仿,使青少年过早出现对特定对象的相恋行为。从家庭的角度,一些研究发现,父母感情良好的学生很少会涉及早恋,而父母感情恶化,缺少家庭温暖的青少年更有可能涉及早恋,以更多地寻求来自同龄人的关怀。而现在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的联系方式,如短信、QQ、MSN等等更是从客观上为青春期早恋创造了有利条件。

青春期产生爱情的微妙的感觉是很正常的,但是以青春期的年龄和实力,是否有能力来掌控这种犹如脱缰野马的强烈感情呢?回答是:不能。大部分的人不能。而且有些人还在事情过去很长时间后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亦舒说:“我知道你们的事,你们在夏日相遇,闷热的夏日夜晚,熏风下,你们为恋爱而恋爱,你才十八岁,一朵花能引起无限的喜悦。她离开你的时候,你认为地球都停止了转动……”

青春期的恋情往往是难以持久、缺少承诺,大多数是没有结果的;

它多数动机不纯,有些少女为了攀比而结交男友并视其为一种“流行风尚”,而有的少女则为将来留下青葱岁月的美好记忆;

它多半是不理智,不成熟的选择又加进了自己的幻想和情绪冲动。更容易造成过度狂热或疾迷,从而影响学习,这一点在女孩子方面表现更为明显;

它在遭受波折———感情转移,争吵,分离等情况时,易于产生偏激行为,如:徇情,恶性报复,离家出走,患忧郁症等;

它发生于青春性躁动期,被一种朦胧的性爱意识主导,少男少女缺乏必要的性知识和理智,自我约束力较弱,有时可能在一时的性冲动下,稀里糊涂的发生非自愿的性关系,更难于承担这种关系造成的怀孕,堕胎的严重后果;

它有可能使少女患上抑郁症,一些人还会因此自杀,个别人甚至走上了杀人的道路;

青春期的恋情更是不实际的,现在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而很多孩子不知所以然的“爱情”的背后,都是父母在买单。

社会发展得太快了,是社会造就了我们过早地接触这些,知道这些。很多人正是过早地体会到这一点,才明白:当时的确承担不了"爱情"的重大责任。这只有自己体会到了才有作用。老师和父母不希望你走错路,只有在人生道路上经历岁月的洗礼,磨砺出完善的品格、健全的人格,形成独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会明白自己想要的丈夫是什么样的,不会到年龄很大时还那么盲目。

恋爱,尤其是初恋,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体验。初恋的美好,总是令人难以忘怀,因为它不仅是人记忆中的第一次爱的萌动,还是最美的一次感情,这就是人们难以忘怀它的原因。美好的爱情,应该有健康的动机和适合的契机。在心理和生理都不甚成熟的青春期,为了恋爱而恋爱,你不但获得不了所谓的爱情经验,反而会在这场年少轻狂的游戏中遍体鳞伤。

青春期女孩的手淫

一名即将升入高二的女生匆匆忙忙来找医生就诊,她倾诉道:“我从小就是个好孩子,父母、老师都很疼爱我。我的学习成绩也不错,顺顺利利考上了高中。可是最近半年来,我每天头脑里乱七八糟的,上课也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说话、做事也心不在焉,因为……因为……”她鼓起勇气接着说,“因为我发现自己最近变坏了,我是个坏孩子!可是我控制不了自己。那时半年前的一次……‘手淫’使我变成这样的。我当时也是无意的,后来觉得很好玩,而且能产生快慰感,于是就经常手淫。我觉得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表现,我这个年龄不应该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的,我害怕自己会因此走上犯罪的道路。我不敢和父母说,也不敢和老师说,怕他们认为我变坏了。我总是没法控制自己,每天睡前或早晨起来前,我都回不自觉地手淫。我很想改变,每天都焦虑、担心、害怕,不断地自责,好像自己做了亏心事……我是不是走上歧途了啊?医生,你能救救我吗?再这样下去,我会崩溃的!”

据以前一次全国性文明调查表明,中学生的手淫起始年龄平均为13.46岁,报告有手淫的男中学生占12.5%,女中学生占4.7%,远远低于国外的调查。金赛博士的性调查证实:美国有手淫史的男性占92—97%,女性占55—68%;又据在一次生理学会议上,学者们在讨论手淫问题时,会议主席说:“谁能说自己从无手淫,我年轻时就曾有过,在座的各位呢?”与会的学者几乎都举起手来了。由此也可见具有手淫史的人的数量之多,尤其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出于对性的好奇和神秘感,发生手淫行为更是不足为怪。所以青春期的女生大可不必心怀鬼胎!

少女对手淫要有个正确的认识。应该看到,少女随着性器官发育的成熟而有性的需求,是正常的、健康的现象。对大多数少女来说,偶尔发生手淫等自慰行为是不足为奇的,大可不必为此忧心忡忡。当有强烈的性冲动时,采用自慰的方式,使自己心情稳定,这比为解决性要求而不择对象导致性错误的做法高明得多,也文明得多。

有些少女经常关心:手淫究竟会对身体产生怎样的影响?

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我们应该来客观理性地分析它。

有的女孩认为:每次手淫后大脑都十分疲劳,思维迟缓,反应迟钝,神经衰弱。实际上,手淫本身不会引起神经衰弱,而是因为这些人对手淫抱有不正确的认识,认为手淫是一种不道德,见不得人的下流行动,所有的手淫是对身体都害,浮想联翩,背上沉重的包袱。长时间的精神压力,会使大脑皮层处于持续兴奋状态,易出现疲劳,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反应迟钝等现象,若不能及时得到调整,最终出现神经衰弱。

同样,有的女孩认为手淫会引起月经不调也是缺乏客观依据的。月经周期与手淫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体内性激素代谢,有条不紊地操纵着卵巢的功能和子宫内膜的变化。这种规律不会随手淫本身的机械性刺激而有所改动,正如婚后的性生活不会直接干预月经周期规律一样的道理。少女时代出现月经不调,多半是由于性激素代谢还不十分成熟与完善,容易受到精神紧张、环境变化、气候改变以及营养不良等因素的干扰,妨碍卵巢功能,于是经血增多或经期延长。倘若少女精神与心理状态比较稳定,即使手淫也未引起过多的恐惧与紧张,就不会由此诱发月经不调;反之,少女既有手淫,又恐惧、自责、紧张、焦虑、害怕手淫的“心理作用”十分显著,干扰了大脑皮层“司令部”,有时难免也会诱发月经不调。

还有的人反映到:手淫后遇着月经来,常感到下腹部疼痛,有时竟会达到难以忍受的地步。少女月经来潮时发生腹痛,这种情况叫痛经。发现原因现在不太清楚。但是,大量资料表明,无论手淫与否,少女发生痛经司空见惯。因此不能认为手淫是诱发痛经的一个因素。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手淫一旦促发性兴奋及至性高潮时,也会造成子宫一定程度的收缩。所以在月经来潮时手淫,有加重痛经程度的可能。

无论如何,频繁而又不洁的手淫是对身体有害的,不应提倡。这是因为:少女在手淫时,由于手和异物的不清洁,很容易将病原体种植于体内以致引起感染。

少女不应沉溺于手淫的感官刺激中,而要正确对待生理上的强烈需求,适时转移对性欲的注意力,刻苦训练自我控制能力和疏导性欲的能力,强化自我心理调适,努力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不断追求高层次的生活情趣,以淡化性冲动。平时也要注意纠正有性感刺激的习惯,如俯卧、夹腿,或两腿夹手、夹物、夹被子,抱着枕头、被子睡觉等等;不要用过热的水洗澡;不要使用会引起性兴奋的药品或香料。此外,内裤、胸罩不宜过紧;洗浴时不宜过分搓擦;有外阴瘙痒者应及时治疗;还应注意不看黄色淫秽的书籍和影视录像,回避色情场景,拒绝色情职务,随时警惕并抑制自己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和引起淫念的幻想。

青春期女孩的心理健康标准

曾经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儿童,从某一天起,她的一切都会悄悄地发生巨大的变化:身体长高了,代表着性别特征的某些器官成熟了;思绪多了,情感丰富了,多愁善感,烦恼多多;开始关注异性了;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大了,感到做人难了……这些变化都表明,昔日的儿童已渐渐长大了,开始步入青春期了。青春期的心理健康不仅和女孩们一个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更会影响到将来一生的发展。

于是,认识到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之后,女孩们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究竟怎样的心理状态才是积极向上、值得不断与之看齐的呢?

所以在这一节当中,我们就来讨论一下青春期女孩的心理健康标准。

1.拥有较为健全的人格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应努力塑造自己的人格。健全的人格包含的范围很广泛: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光明磊落是人格健全的表现,宽容处世、平和待人是人格健全的表现,处乱不精、冷静分析是健全人格的表现……一贯提倡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但适用于科学的探索,而且适用于做人。青春期的女孩,心地善良,天真浪漫。但是却有些少女因为各种原因沾染了使性弄气的“小脾气”或是小偷小摸,图一时之利、一失足成千古恨。这样的不良心态,如果不能尽快得到根除,不仅会在家庭、学校的小环境中处处受排挤,更在将来的社会中失去立足之地。

因为人格扭曲而造成的少女犯罪案例在社会上屡有发生。一个仅有十五岁的少女结识了一名十七岁的社会青年,并经常约上自己的女友和该青年一块玩耍。三个人经常一起吃饭、聊天、唱歌。有一天,她发现自己的男朋友竟与女友约会,就产生了报复心理。为了泄愤,这名少女残忍地捅了自己的女友十七刀!而另一名少女小红只因打碎了窗户玻璃,16岁的女孩小微就逼迫她在地上爬行并吃下虫子和石头子,还让男孩子换上皮鞋踢打其下身。

人格的不健全造成了这些无知少女的堕落,只是一件多么让人惋惜的事。青春期的女孩应该以美为典、以德为范,努力加强自身修养。

2.心理特点与年龄相符、与同龄人相似

青春期是人生中精力最充沛、思维最敏捷、情感最活跃的时期。与其相适应的心理特征应该是对新事物感兴趣、易接受;朝气蓬勃、积极向上、不甘落后。而“老气横秋”、惰性十足就不符合年龄特点,一个人的行为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特点,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人的心理和行为是随着年岁的增长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年龄者的知觉、思维、记忆、情感、兴趣、行为方式等等有不同的特征。青春期是人生中精力最充沛、思维最敏捷、情感最活跃的时期。与此相适应,行为上应表现为朝气蓬勃、活泼好动,如果青年人还像儿童那样,喜怒无常,好吵好闹,则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相似的道理,若同龄人喜欢的事物你不喜欢,她们不喜欢的你却喜欢;她们不动情的事情你感情冲动,她们动感情的事情你却无动于衷,就要考虑你的心理是否健康了。当然,与别人相似只是相对而言。

3.尊重自己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

心理健康的女生,要有自尊心,有自尊心才能正确评价自己,才能充分发挥自己优势,克服自己的劣势。缺乏自尊心,不是表现为狂妄自大,就是表现为自暴自弃。在尊重自己的同时还要尊重他人,在文明、礼貌、热情待人方面要有自己的要求,绝不接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

4.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与人相处

青年同少年儿童相比,独立意识迅速增加,社会活动范围明显扩大。因此,善于与人相处,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说来,应具备下列特点:一是别人了解你,你也了解别人;二是能够受到他人的悦纳;三是在集体中有自己的朋友。

善于与人相处。青年同少年儿童相比,独立意识迅速增加,社会活动范围明显扩大。因此,善于与人相处,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说来,应具备下列特点:一是别人了解你,你也了解别人;二是能够受到他人的悦纳;三是在集体中有自己的朋友。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也是正常心理健康的显著标志。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要与各种各样的人结成不同关系。青春期的学生,主要是和家长、同学、老师结好关系。与同学之间交朋友,建立纯洁的友谊,在集体中成为受尊敬、受欢迎的人,在一种人际关系融洽、和谐的气氛中生活。学习,心理是积极的、愉悦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创造这样气氛的集体而竭尽全力。

5.能适应不同“环境”

生活有时会同你开一些不大不小的“玩笑”:一个有志于科学事业的中学生却同大学无缘;一个热望在艺术殿堂起舞的年轻人,生活却偏把他送去站柜台。对此,心理不健康者便会心灰意冷,怨天尤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任何时候都乐观,不绝望。即使暂时失意,也绝不要熄灭对生活的热情。

但是适应环境并不是无动于衷,心理健康的人对刺激的反应也应当是适度的。例如,高考落榜为之不悦,这是正常的。但长久郁闷,甚至茶饭不进,那就未免过分了。心理健康的女孩懂得:世界上的一切事情(包括自己的思想)都在变动之中,要勇于适应这一变动,不断追求更加美好的人生。

6.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青春期的女生能正常生活、学习等的基本心理条件,是她们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的心理保证。因此,智力是否正常是衡量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最重要标准之一。要说明的是,能坐在普通中学教室中学习的女孩智力都是正常的,成绩的高低并不是衡量人的唯一标准,不必为此产生自卑情绪,关键在于如何去开发利用。

7.社会与个人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