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中国之最世界之最大全集
10390800000035

第35章 冲破阻碍的桎梏——医学之最

第一次关于艾滋病的正式记载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又译:后天性免疫缺陷症候群),英语缩写AIDS(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的音译。1981年在美国首次注射和被确认。曾译为“爱滋病”“爱死病”。分为两型:HIV—1型和HIV—2型,是人体注射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艾滋病被称为“史后世纪的瘟疫”,也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

艾滋病科学研究发现,艾滋病最初是在西非传播的,是某慈善组织做了一批针对某流行病疫苗捐给非洲某国,但他们不知道做疫苗用的黑猩猩携带有艾滋病毒。

由美国、欧洲和喀麦隆科学家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说,他们通过野外调查和基因分析证实,人类艾滋病病毒HIV—1起源于野生黑猩猩,病毒很可能是从猿类免疫缺陷病毒SIV进化而来。其实,艾滋病的起源应该是在非洲。1959年的刚果,还是法属殖民地。一个自森林中走出的土人,被邀请参与一项和血液传染病有关的研究。他的血液样本经化验后,便被予以冷藏,就此尘封数十年。万没想到的是,数十年后,这血液样本竟然成为解开艾滋病来源的重要线索。

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青年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

艾滋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越来越迅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第四大杀手。

被人类消灭的第一个传染病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也是到目前为止,在世界范围被人类消灭的第一个传染病。天花是感染痘病毒引起的,无药可治,患者在痊愈后脸上会留有麻子,“天花”由此得名。天花病毒外观呈砖形,约200纳米×300纳米,抵抗力较强,能对抗干燥和低温,在痂皮、尘土和被服上,可生存数月至一年半之久。

1979年10月26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宣布,全世界已经消灭了天花病,并且为此举行了庆祝仪式。世界卫生组织的检查人员在最近两年里,对最后一批尚未宣布消灭天花病的东非四国——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和吉布提进行了调查,发现这四个国家确实已经消灭了这种疾病,于是发布了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消息。

天花病是世界上严重危害人们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几千年来,使千百万人死亡或毁容。180年前,英国发明了预防天花病的牛痘疫苗。天花病患者的死亡率仍高达1/3。后来,发达国家逐步控制了这种疾病,但非洲农村仍有流行。自1967年开始进行最后一次大规模消灭天花的活动。现在,天花病的病毒只保留在以下两个实验室中,以供研究之用。一个是美国亚特兰大的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另一个是俄罗斯Koltsovo的国家病毒和生物技术中心。

致人死亡最多的瘟疫

黑死病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之一。起源于亚洲西南部,约在1340年代散布到欧洲,而“黑死病”之名是当时欧洲的称呼。这场瘟疫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约7500万人死亡,其中2500万为欧洲人。根据估计,中世纪欧洲约有1/3的人死于黑死病。

同样的疾病多次侵袭欧洲,直到1700年代为止,期间造成的死亡情形与严重程度各不相同。较晚的几次大流行包括1629~1631年的意大利瘟疫、1665年到1666年的伦敦大瘟疫、1679年的维也纳大瘟疫、1720~1722年的马赛大瘟疫,以及1771年的莫斯科瘟疫。关于这些疾病的异同仍有争议,但是其致命型态似乎于18世纪消失于欧洲。

这场六百多年前年前在整个欧洲蔓延的欧洲历史上最为恐怖的瘟疫,对欧洲人口造成了严重影响,改变了欧洲的社会结构,动摇了当时支配欧洲的罗马天主教教会的地位,并因此使得一些少数族群受到迫害,例如犹太人、穆斯林、外国人、乞丐以及麻风病患。生存与否的不确定性,使得人们产生了“活在当下”的一种情绪。欧洲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先驱薄伽丘在1348~1353年间写成的《十日谈》就是瘟疫题材的巨著,引言里就谈到了佛罗伦萨严重的疫情。

最早的听诊器

世界上最早的听诊器是由一个叫做雷纳克的法国医生发明的。

1816年的某一天,法国医生雷纳克带着女儿去游乐场。在游乐场里,他的女儿请他一起做声音游戏。他在一端敲击着跷跷板,女儿把耳朵贴在另一端仔细地听着。他漫不经心地越敲越轻,女儿依然听得如痴如迷,这引起了他的好奇。于是,他让女儿同样敲击跷蹊板,自己在另一端仔细地听声音。女儿轻轻地敲击,听起来声音却非常清晰。

后来,一位贵妇请他看病,因不宜用耳朵直接贴附其胸部来听诊,故不能准确地检查出结果,雷纳克很着急。女儿的声音游戏启发了他,于是他用纸卷成一个紧紧的圆筒,一端放在贵妇人的心脏部位,另一端贴在自己的耳朵上,结果使他感到很吃惊,这样听诊比直接用耳朵贴在病人胸部听诊更加清晰。打那以后,他用木料做了一个效果更好的单耳听诊器,这就是人类最早的听诊器。

最早的温度计

世界上最早的温度计诞生于意大利。1603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能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这是—个底部为球状的玻璃管。测量时,用双手握住玻璃管的球部,使球内空气因受热膨胀而溢出一部分,然后把玻璃管口倒着放入水中;再松开双手,管内空气因受冷而收缩,水就被吸上玻璃管。这样做成的温度计叫做空气温度计,但由于水面是露在大气里的,水柱的高低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从而影响了测量温度的准确性。

世界上最早发现的抗生素

1928年,英国的一个名叫弗莱明的医生最早发现了抗菌素。当时,在英国伦敦圣玛丽医院工作的细菌学专家弗莱明教授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他无意中把一块带有细菌菌落的培养皿平放在窗台上。不久以后,在这块培养皿上长出了一团团青绿色的霉花。更出人意料的是,霉花附近的细菌有的死亡,有的枯萎。这引起了弗莱明的极大兴趣。

后来,经过弗莱明反复地研究,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那种形成青绿色霉花的青霉菌,能够分泌出一种杀死或防止细菌生长的物质,弗莱明把这种物质命名为青霉素。1929年6月,弗莱明把自己的发现写成论文发表在英国的《实验病例学》杂志上。

第一张人体X光照片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研究克鲁克斯管的真空放电时,发现了性质不明的X射线。他激动得很,心情一直难以平静,一连几天,把自己关在沃兹堡大学的一间实验室里进行试验。伦琴的废寝忘食惹恼了他的夫人。

几天后,他把夫人带到自己的实验室,向她讲述了他的新发现,并把一张黑纸包好的照相底片放在她的手掌底下,然后暴露在克鲁克斯管的射线的照射下,拍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人体x光照片。这张珍贵的X光照片显现出伦琴夫人的手掌骨结构,连那枚作为结婚纪念物的金戒指的轮廓也在照片上留下了清晰的影子。

最早的克隆羊

克隆羊多利是世界上第一只用已经分化的成熟的体细胞(乳腺细胞)克隆出的羊。1996年7月5日,位于苏格兰爱丁堡市郊的罗斯林研究所里诞生了一头大个头儿羊羔,实验室编号为6LL3,克隆羊项目小组主管伊恩·威尔默特以著名乡村歌手多利·帕顿的名字命名这头羊。多利日后成为世界最著名的绵羊,而它曾经的编号却鲜为人知。

多利于1997年首次公开亮相,震动整个世界,美国《科学》杂志把多利的诞生评为当年世界十大科技进步的第一项。这项研究不仅对胚胎学、发育遗传学、医学有重大意义,而且也有巨大的经济潜力。

克隆技术可以用于器官移植,造福人类;也可以通过这顶技术改良物种,给畜牧业带来好处。克隆技术若与转基因技术相结合,可大批量“复制”含有可产生药物原料的转基因动物,从而使克隆技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目前,世界第一批无性繁殖的转基因羊也在英国诞生。

最早应用于人类的肾移植

肾移植就是将健康者的肾脏移植给有肾脏病变并丧失肾脏功能的患者。开刀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项有效手段,肾移植因其供肾来源不同分为自体肾移植,同种肾切除移植,和异种肾移植。习惯上把同种肾移植简称为“自体”肾移植,两种肾移植则冠以“自体”或“异种”。

1947年,美国医生Hume将肾移植于病人手臂血管上获得了短期有功能存活,使得这位急性肾衰病人得以生存。

1954年,在美国波士顿的布里格姆医院,约瑟夫·默里(JosephMurry)医生做了世界第一例纯合双生子间的肾移植手术,获得成功,开辟了器官移植的新纪元,也为其他器官(如肝、胰和心脏等)的移植铺平了道路。

第一例成功的角膜移植手术

角膜移植就是用正常的眼角膜替换患者现有病变的角膜,使患眼复明或控制角膜病变,达到增进视力或治疗某些角膜疾患的眼科治疗方法。

第一例成功的角膜移植是萨米埃尔·比格在拿破仑战争之后做的。他当时被关押在埃及的监狱里,但他设法为一只宠物瞪羚移植了角膜。比格成功的消息传播开来,其他人试图用玻璃片或者用取自动物的角膜来代替损坏的角膜,但都没有成功。后来,一位在奥尔米茨的摩拉维亚镇工作的德国外科医生爱德华·泽尔,在1906年设法将一个人的角膜移植到另一个人的眼睛上,其他的外科医生也试图模仿泽尔的成功做法,但大都失败了。第二次世纪大战之后,细针和细丝线的出现使外科医生能够更精确地缝合移植的角膜。今天,激光使这种手术更加容易。

最早发现病菌的人

最早发现病菌的人是路易斯·巴斯德(1822—1895),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他研究了微生物的类型、习性、营养、繁殖、作用等,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并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循此前进,在战胜狂犬病、鸡霍乱、炭疽病、蚕病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果。英国医生李斯特并据此解决了创口感染问题。从此,整个医学迈进了细菌学时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们的寿命因此而在一个世纪里延长了30年之久。

第一个发现癌病毒的人

弗朗西斯·佩顿·劳斯,1879年10月5日出生于美国,是纽约市洛克菲勒研究所的内科医生和病毒学家。1909年在洛克菲勒研究所工作。1966年因发现劳斯肿瘤病毒,被授予诺贝生理学医学奖,这种病毒至今仍是癌研究中的重要实验材料。1970年逝世。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人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最高医学奖金的是德国微生物学家贝灵,其主要成果是发明了白喉抗毒素。

1878年,贝灵毕业于柏林威廉皇家学院医科,在做过一段时间的军医后,于1889年来到郭霍传染病研究所工作,郭霍交给贝灵研究的课题是探索治疗白喉的药物。1895年,贝灵到马尔堡建立白喉抗毒素研究所。由于临床上对白喉抗毒素的需要量很大,贝灵后来就改用牛免疫血清,最后又改用马免疫血清。

由于贝灵发明白喉抗毒素的杰出成就,使得世界上不少儿童免除白喉的威胁。因此,他在1901年获得了首届诺贝尔医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