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动物世界4
10389500000028

第28章 非雀形目鸟类精选(6)

繁殖区由欧洲延伸到西伯利亚中部、蒙古、伊朗、印度北部、非洲和马达加斯加岛,欧亚大陆的种群在非洲中部和印度过冬。

红腹角雉(Temminck’s Tragopan)

生活于常绿山地或混合林,栖息于海拔4600多米,常单独活动,与其他非原产地的鸟类一样,非常易于驯化。主食植物的花蕾、嫩芽和种子,也吃昆虫。雄鸟喉部有多彩的肉褶,炫耀时可充胀起来,几乎盖满前胸。

位于灌丛或低树上,扁平状,以巢址附近的细枝筑成。

地理分布

中国西藏及中部、印度东北部、缅甸和越南北部。

棕尾红雉(lmpeyan Monal)

体形笨重,斑彩的羽色却十分迷人。尾短,腿强健,并有一个类似鹰隼的钩喙,雄马柔软而闪闪发亮的胸羽,远看十分醒目。山地中,生活在海拔2500~5000米开阔森林地带的杜鹃科植被中,常单独或3~4只的小群活动,围成圈站立在积雪中。取食杂草、种子、块茎、球茎、浆果和昆虫。

用脚刨挖、以身体压成的浅坑,位在山壁陡峭的突出岩石上或枯树残干下的草丛里。

地理分布

阿富汗、巴基斯坦北部、印度北部和中国西南的喜马拉雅山区。

附注

雄鸟的羽冠总是竖立的,而雌鸟的羽冠则通常下垂。

野鸡(Red Junglefowl)

小群生活在雨林边级及次生林植被中,取食植物性食物和无脊椎动物。性胆怯,曾发现有单独由雄鸟组成的群体。

隐匿于低层密植被中,由身体压成浅坑,内铺干草和竹叶。

地理分布

从喜马拉雅东部经南中国大陆到马来西亚半岛、印尼和菲律宾。

雉鸡(Common Pheasant)

体羽华丽,行动机警,生活于灌木丛、农田和沼泽地带。繁殖季节成对活动,秋季结集成小群,取食草籽、浆果、谷物及昆虫。

用身体压成的浅坑,内铺以干草,位于地面或生长浓密的低层植被中。

地理分布

由欧洲到亚洲及中国,已引入北美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饲养。

附注

在分布区内,亚种间的羽色和斑纹差别很大;蒙古亚种和环颈雉常作为笼鸟与狩猎鸟。

孔雀雉(Grey Peacock-pheasant)

翅和尾上有许多“眼状斑”,雄鸟的眼状斑为紫罗兰色,雌鸟为黑色及白色。性胆怯,出现于潮湿的森林低洼带,也可于海拔1800米的山地发现,刨掘植物和昆虫为食。

隐藏于稠密的植被中,裸露的地面浅坑以身体压成,内铺枝叶。

地理分布

印度东部、缅甸、泰国、老挝、越南、中国西南大陆。

蓝孔雀(Blue Peafowl)

野生的蓝孔雀(俗称孔雀)生活于热带落叶林中,在林中的开阔地或耕地上觅食种子、浆果及植物的茎叶,也吃昆虫及鼠类等小动物、雄鸟长而多彩的尾屏仅是一种装饰物,由大约150根从体背下方长出的羽毛组成。真正的尾羽短而色淡,隐于尾屏之下,雌鸟没有尾屏,雄鸟的尾屏在冬季也会消失。雌雄鸟及幼鸟在头顶上都有一个扇形的小羽冠。求偶时,雄鸟抬起尾巴,使尾屏开展成一个对称的扇形,并振动栗色的翅膀,在雌鸟面前表演,并发出响亮且传得很远的叫声。一只开屏的雄鸟很快就能引来一小群雌鸟,在它的保护下,这群雌鸟与它共同生活数天,在此期间与雌鸟逐一交配,然后每只雌鸟独自营巢繁殖。雌雄孔雀都可十分敏捷地飞到高枝上栖宿。

隐藏在多刺植被下的浅盘状巢,空巢或铺上树叶和杂草。

地理分布

印度半岛,包括斯里兰卡。

大眼斑雉(Great Argus Pheasant)

独自生活于热带雨林,以树叶、浆果、嫩芽、种子和无脊椎动物为食,其求偶时的炫耀行为在鸟类中最为壮观。首先在林地上踩踏出一片地,然后雄鸟开始发出响亮清脆的叫声,并翘尾展翅形成一个巨大的扇形,展现次级飞羽上闪闪发亮的“眼状斑”,以引来许多雌鸟与之交配,雄鸟在雌鸟离开后独自营巢,仍继续向其他雌鸟炫耀。

在林地上用身体压成浅坑,内铺树叶,隐于繁茂的枝叶间。

地理分布

马来西亚、苏门答腊、婆罗洲。

鹫珠鸡(Vulturine Guineafowl)

形似秃鹫的裸露头颈,颈背的羽翎,细长的蓝色胸羽使其外形显得十分特殊。喜栖于稠密的灌丛和林缘的地面,这种环境可以提供开阔的空间并防御天敌侵袭。虽然善于飞行且栖宿于树上,但遇惊扰时多奔跑逃窜。非繁殖期小群觅食、栖宿,并用粗短的叫声相互联系,在水洼附近常见一大群成对繁殖。以长而强壮的爪挖掘地下的种子、嫩芽、树叶、块茎、花蕾、脱落的浆果,以及昆虫为食。

隐于低层植被中,身体压成地面浅坑,上铺稀疏的树叶。

地理分布

非洲的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

附注

最大型的鹫珠鸡类。

褐拟鹑(Brown Mesiteeee)

生活于热带雨林中的稀有鸟类,在地面觅食种子、浆果和小昆虫。圆头和尖喙类似雀形目鸟类,身体结实笨重,尾部出奇地宽,翅短圆,不善飞翔。褪足强健而轻,因此可以敏捷地行走和奔跑。筑巢于树上,巢址位于可以上下走动的斜干上或树枝交叉处。

由细枝编成的浅盘状巢,内铺稀疏的杂草或树叶。

地理分布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

林三趾鹑(Small Button-Quail)

开阔林地、灌丛和草地中的地栖鸟类,外形和行为均与鹌鹑相似。但嘴较细长,时常隐避,可由柔和低沉的叫声判定其位置,雌鸟略大于雄鸟,羽色也较鲜亮,在繁殖、鸣叫和建立领地居于支配地位。雄鸟孵蛋并照料长有绒羽的幼鸟。

位于草丛地面上的浅坑,内铺细杂草,并习惯用草茎和树叶把巢遮盖起来。

地理分布

西班牙南端,非洲部分地区及巴基斯坦、印度、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

领鹑(Plins Wanderer)

居住在干旱开阔的草地上,体形小巧,有强健的腿和脚、明亮的眼睛和细长的嘴,与林三趾鹑的外形相似。行动谨慎,有时振翅扑飞,有时出现在篱笆或土丘上,偶尔也松懈地抬脚站在草丛上,以种子和昆虫为食,雌鸟羽色比雄鸟多彩闪亮,繁殖时居于主导地位,雌鸟可与几只雄鸟交配,而孵蛋和照顾幼鸟的任务主要由雄鸟承担。

草丛或小灌丛旁边的地面浅坑,内垫杂草。

地理分布

澳大利亚东南部内陆地区。

加拿大鹤(Sandhill Crane)

体形最小的鹤类,体羽灰色,与红色冠部和白色脸颊形成鲜明的对比。用湿嘴梳理羽毛时,使水中的铁盐沾在羽毛上而带有暗红色。生活于开阔的沼泽草地,迁徙时聚成嘈杂的大群,觅食时成对分散,以种子、花蕾、谷物、嫩芽、树叶、昆虫、鼠类等小动物为食。

在湿地以植物茎叶堆成呈浅窝状的大型巢。

地理分布

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北部、北美洲至佛罗里达,过冬区在墨西哥以北的北美洲。

丹顶鹤(Japanese Crane)

全世界最大的一种鹤类,栖息于广阔的河滩沼泽地带。身材高大,在栖地中具有很大的优势,能正确判断敌情,所以总安然举步,并不时停下来啄食鼠、蛙、较大的昆虫和一些种子、嫩芽及树叶。飞行时伸直颈和双腿,振翼缓慢而有节奏,间有滑翔,群飞时排列成“人”字形或呈斜线,飞行能力卓越。迁徙路线和觅食地点通常固定不变,配埘后雌雄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常相互炫耀,抬头并肩站在一起,发出似喇叭的嘹亮叫声,然后跳舞,狂舞的丹顶鹤不断抬头、低头,拍打双翅,动作笨拙地向空中跳跃,有时会叼起树枝或草束抛向空中,动作与平时温和的举止截然不同。每次产2枚蛋,幼鸟孵出后,其中一只很快就会夭折,事存者紧随双亲生活,靠亲鸟哺喂小昆虫等食物,直到下一个繁殖季。

以周围的植物茎叶堆积而成的浅窝。

地理分布

繁殖于日本、西伯利亚东部和中国北部,在朝鲜、中国东北和日本南部过冬。

灰鹤(Common Crane)

生活在沼泽地,除了头顶的红色和可以传得很远的叫声,外形无特别之处。求偶炫耀和飞行中都会发出叫声,以昆虫、蛙、鼠、种子和植物茎叶为食,冬季栖息于农田等干燥的环境。

芦苇、杂草和植物堆成,中间有浅窝,位于沼泽地或浅水中。

地理分布

繁殖于欧亚大陆,于欧亚大陆南部、非洲西北和东北部、印度和中国过冬。

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