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美军战斗手册:16条生存法则
10381000000020

第20章 法则9 不要使自己太耀眼(1)

在伊拉克战场上,自从2003年到今天,反美武装分子一直和美军进行着战斗,美军阵亡4000余人,而因为作战和事故、疾病造成的受伤人员达到6万余人。美军为伊拉克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美军众多的伤亡中,真刀真枪的面对面作战并不占多数,因为反美武装没有和美军正面作战的能力。面对拥有武装直升机、坦克和装甲车的美军部队,那些什叶派民兵、"基地组织"和自发人员只有AK47步枪、火箭筒和路边炸弹。但是,就是这些武器使美军造成了严重的伤亡。在作战过程中,美军总结出了自己的要诀:不要使自己太耀眼!反美武装一般采用路边炸弹和狙击的方法攻击美军,而在遥控引爆路边炸弹之时,反美武装的原则就是爆炸那些装有多根鞭状天线的装甲车,因为这些耀眼的天线暴露了它指挥车的身份。而反美武装的狙击手在狙杀美军的时候,瞄准的都是那些不断打着手势、不断在讲话的美军,因为这表明他是一名军官,至少是一名负责指挥行动的准尉或者军士长。在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之后,美军官兵使用了很多让自己灰头土脸的办法:减少车辆的天线,减少使用手势,尽量少说话,最好带上配发的沙漠口罩。不论怎样,不使自己太耀眼,是在战争中保存性命的好方法。

9.1大智若愚你也行

有认为人认为受万人瞩目是件好事,但是你要知道被人注意,羡慕者有之,嫉恨者更是有之,如果自己再不去注意,为人处世横冲直撞,就很容易给自己引起祸端。在中国有一句古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因为自己的才能出众、技艺超群、行为脱俗,而招来他人的嫉妒、诬陷,有的甚至因此丢了性命。有道是:周公因谤而离朝,韩信遭诽受竹刀。故而,避招风雨就成了一些智仁之人处世的技法之一。兵圣孙武曾说:"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意思是说,那些善于防守的人,往往像藏于深不可测的地下一样,让使敌人无形可窥。与他人交往,也要学会谨以安身,以避免

成为别人攻击的目标。这些避招风雨的处世方法,乍一看好像有些消极,其实,这样做并不是委曲求全,而是通过少招惹是非,以少生麻烦的方式,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才华。三国荀攸,智慧超群,谋略过人,他辅佐曹操征张绣、擒吕布、战袁绍、定乌桓,为曹操统一北方、建立功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在朝二十余年,不仅能够从容自如地处理政治旋涡中上下左右的复杂关系,而且在极其残酷的人事倾轧中,竟始终地位稳定,立于不败之地,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善于安身,曹操这样评价荀攸:"外忌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荀攸平时还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参与军机,他智慧过人,连出妙策;迎战敌军,他奋勇当先,不屈不挠。对曹操、对同僚,他却不去争高下,表现得总是很谦卑、文弱、愚钝、怯懦。有一次,他的姑表兄弟辛韬曾问及他当年为曹操谋取袁冀州的情况,他却极力否认是自己的谋略贡献,说自己什么也没有做。他为曹操"前后凡划奇策十二",史家誉之为"张良、陈平第二",但他本人却对自己的功勋却守口如瓶、讳莫如深。

他与曹操处事20年,关系融洽,深受曹操宠信,从来不见有人到曹操处进谗言加害于他,也没有一处得罪过曹操或使曹操不悦。建安十九年,荀攸在征途中善终而死,曹操知道后痛哭流涕,赞誉他为谦虚的君子和完美的贤人。

像荀攸这样的人才让我们想到一句话:神龙见首不见尾。龙可称得上天地之间威力最大的动物了,但如此强大的存在,还是要经常隐藏自己。所以龙在日常的活动中,根据情况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中。这其实就是韬光养晦之计。《孟子·尽心下》中记载:盆成括刚刚在齐国做了官,孟子就断言他的死期就要到了。果然没多久盆成括就被杀掉了。孟子的学生惊问其故,孟子说:"盆成括这个人有点儿小聪明,但不知道谦恭,处处锋芒毕露。他的小聪明足以伤害他自身了。"小聪明不能称为智,充其量只是知道一些小伎俩。小伎俩可

以让人逞一时之能,但最终会祸及自身。"聪明反被聪明误",《红楼

梦》中的凤姐不就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同时,用不聪明的人对付不聪明的人,以愚人困惑智人,可谓为人处世的最佳手段。人际交往中有若干种层次、类型,因此交往时的言行举止、方式方法都应因地、因时、因人而异,不尽相同。孔子周游列国时,马跑脱吃了庄稼,庄稼的主人很生气,就扣留了他的马。孔子的弟子子贡能言善辩,主动前去说情,可是无论他怎么和庄稼主讲道理,庄稼主仍不放马。孔子说:"你拿这些人家听不懂的大道理去说服人,就好像是用马、牛、羊三牲去祭奠野兽,用悦耳的音乐去娱乐飞鸟,这怎能行得通呢?"孔子派马夫去对庄稼主说:"你不在东海种地,我不往西海旅行,我的马哪能一点儿也不碰你的庄稼呢?"庄稼人便接上了茬,两人谈得很高兴,最后放了马。子贡"对牛弹琴",结果事与愿违。孔子是聪明的,人尽其用,使马夫可成子贡不成之事。由此可见,"以愚困智"运用得当,也会产生非常好的效果。历史上宋太祖巧选陪伴使的故事便是典例子。在中国五代十国的南唐,南唐三徐皆以知识渊博在江东颇有名气,其中尤以徐铉的知名度最高。南唐派徐铉到宋朝谈朝贡之事,以获取宋朝针对南唐行动的情报,徐铉此人素有才名,世人皆知。于是宋朝派差官做陪同。当朝臣相都担心差官辞令不及徐铉,都十分为难。宋太祖见状,思考片刻便传旨:"命将殿侍当中不识字者录名十人,进呈。"下面照办,持名册于太祖,太祖大笔一挥道:"此人便可。"文武大臣都愕然,但他们见太祖主意已定,于是不敢再谏。殿侍接旨后也不知道为什么要选他,只好硬着头皮去南唐迎使。开始徐铉口若悬河,旁观者惊讶不已,殿侍无法应对,只好哼哈答应。徐铉不知此时宋朝"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于是依旧侃侃而谈,试图从差官口中得到点儿什么消息。可是好几天过去了,差官仍是"守口如瓶",徐铉无奈,只好无言。以愚应愚,容易沟通;以愚应智,智者无计可施,真乃处事之妙法。可见真人不露相,如果贸然地就透漏出自己的底细,将会给你带来诸多不良的后果,可

是如果能很好地掩饰自身真实的情况,即便是和对方的能力水平有差

距,也能最终达到一定的目的,维护自己的权益。

9.2何必刻意追求完美主义呢

有很多人钟情于完美主义,其实绝对的完美是做不到的,完美主义作为一种追求尚可,可是如果作为一种苛刻的要求,会给自己带来不良后果。小薛一向不喜欢宝石,直到有一天他给女友买了一串有瑕疵的项链。有一天,他去首饰店,看中了一块玉。付钱的时候,小贩重复了一次:"我卖给你的这块玛瑙,再便宜不过了。"小薛笑笑,小贩于是以为他不信,又加上一句:"真的--不过这么便宜也有个缘故,你猜为什么?""我知道,它有斑点。"小薛其实本来不想提出来的,被他一逼问,也只好说了。"哎呀,原来你看出来了,玉石这种东西有斑点就差了,这串项链如果没有这点瑕疵,那价钱就不得了啦!"小薛买了项链之后就默默地走开了。回到家里,他对爸爸讲了这件事情的经过。听了他的介绍,看着他买的项链,薛爸爸说:"对于这串有斑点的玛瑙,我怎么可能看不出来呢?它的斑痕如此清楚。但是,凭什么要说有斑点的东西不好?水晶里不是有一种叫"发晶"的品种吗?虎有纹、豹有斑,但有谁嫌弃过它的皮毛不够纯色?就算退一步说,把这斑纹算做瑕疵,世间能把瑕疵如此坦然相呈的人也不多吧?凡是可以坦然相见的缺点都不应该算缺点的。所有的无瑕是一样的

--那就是百分之百的纯洁透明,但瑕疵斑点却各自不同,有的斑痕是藓苔数点,有的是砂岸逶迤,有的是孤云独去,更有的是铁索横江,玩味起来,反倒更会令人怡然心喜。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一样。完美是难以冀求的。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缺点,我们要善待自己的缺点,更要善待别人的缺点。"所以,我们不必刻意地追求完美主义。

中国人将不追求完美、不可以暴露自己的行为叫韬光养晦,或叫韬光养晦之计。韬光养晦之计是在自己力量尚不足、羽翼尚未丰之时,用巧妙的方法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以减少将来对手对自己的发现和谋害,从而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以待今后再战的计谋。韬光养晦之

计的运用在我国历史上可谓经典多多,特别是那些面对君王之怒,深陷官场险恶之中的官吏来说,他们如果不懂得一两种韬光养晦之计的话,是很难保全自己的性命的。这种行为在历史上举不胜举:首先,装疯卖傻可以保身,燕王朱棣的部属葛诚被建文帝收买,骗朱棣入京

(南京),建文帝本想将朱棣扣留,但一时找不到借口,便又放他回了燕京。燕王一回,立刻装疯卖傻。有一次出门几天不回,后来有人找到他,见他睡在泥淖里,把他扶起来,他还大骂:"我好好地睡在床上,干吗要让我出去?"。燕王就是以此消除了建文帝对他的猜忌。其次,巧妙的语言还可以避祸,中国古代有个叫周玄素的画家,一天皇帝高兴,命令他在宫殿的墙上画一幅《天下江山图》。周玄素说:"我还没有游遍全中国,不敢接受陛下的命令。只有请陛下先勾勒一个草图。我好加工润色。"于是皇帝就亲自拿起笔,画出了规模宏大的模样,让周玄素加工。然而此时周玄素又说:"皇上山河已经确定,哪能稍作更改呢?"皇帝听他这样说,也只好笑着作罢了。就这样,周玄素巧妙地违抗上命,躲避了可能因为不合旨意而招来的灾祸。甚至哪怕睡觉也能保护自己的性命,宋神宗年间,苏东坡因人人诬陷而下狱。一天夜里他正要入眠,忽有一人走进囚室,放下一箱子做枕头,倒地便睡。东坡以为他是新来的囚犯,未予理会,只管安睡。不料在天快亮时,那人推醒东坡,对他说:"恭喜,你安心吧,不用愁了。"原来那人是皇上派到狱中观察东坡的太监,他回宫里禀报:"苏轼很安静,夜间睡得很沉。"神宗点头说:"我就知道他问心无愧。"不久,苏轼就被释放出狱了。假如苏轼没有在狱中安睡的胆魄,真不知会怎样。

9.3集体主义保平安

一个人的耀眼是非常危险的,为了避免危险,把自己融入集体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每个人都有个性,个性和集体往往是站在互相对立的面上,个性是个人之本。也是一个人独特的魅力所在。一个人个性表现得越充分,他的魅力就越大。个性的形成,既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因素。但是,一个人如果不恰当地张扬个性,就并非益事,

尤其是在社会众生中,其危害更加不可估计。在人群中富有个性,这样不好。你把自己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就这样赤裸裸地毫无遮掩,这无异于把肉放在砧板上,让人家想怎么剁就怎么剁,这不是奇蠢无比吗?的确,这是一种十分愚蠢的行为。你把自己暴露在你毫不知晓的各类人等面前,你不知道他们是些什么人,你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在怎么想,你也不知道他们将会如何去做,你就这样毫无遮掩,自己置身在他人的十面埋伏之中。如果你知道他们是些拿枪使刀的人、耍弄权谋的人、心怀叵测的人、小人、蠢人、宰狗杀猪的人,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难道不会汗毛倒竖,心发虚吗?很多人不知道这种事情的凶险和厉害,青年人尤甚。他们爱我行我素,我讲我话,率性而为,极力地去标榜自己的个性,想要和他人不同,而且似乎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那些很个性化的东西。于是,他们便把自己张扬成了诸如嬉皮士、卡通一代这样的人物,个人觉得很过瘾,有时或许还能成为文化和艺术,不亦美哉!不过,世上的事并非全都如此得意,因个性十足而吃亏上当,遭人暗算迫害的更比比皆是。三国时的才子祢衡就是一个例子。

祢衡因为自己年少才高,目空一切。20多岁时便跻身在名士权贵之中。而且祢衡在平日里很瞧不起那些人,把他们视为酒囊饭袋、行尸走肉。在祢衡眼中,举世无才。在汉献帝初年,孔融上书举荐祢衡,大将军曹操欲召见他。但这个祢衡不知道天高地厚,在和曹操面谈时出言不逊。曹操心中不快,最后只给他封了个击鼓小吏,以此来以羞辱他。祢衡也因此更加嫉恨曹操。一次曹操大会宾客,令祢衡击鼓助乐,祢衡竟当众裸身击鼓,以此来羞辱曹操,扫他们的兴。曹操于是更加痛恨他了,但曹操是一个聪明的人,不愿为了杀祢衡而弄脏自己的手。于是他把祢衡送去荆州牧刘表。还没多久,祢衡就因倨傲无礼而得罪了刘表。刘表也是个聪明人,他也不杀祢衡,于是把他打发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去。祢衡在黄祖那里,仍是不知悔改,率性如前。甚至有一次,祢衡竟当众顶撞黄祖,并骂他"死老头,你少啰唆"!黄祖气极,一怒之下就把他杀了。祢衡死时只有26岁。祢衡的杀身之

灾,都是因为他的才气和性情所为。人有才情,这本是天赐良物,正好周济人生。祢衡却相反,他恃才傲物,因情害事,不知权柄重于才情。最后唐突权贵,以身涉险,终被人杀。这是有个性、才情而不得善终的一个典型事例。从祢衡只知个人使性,而不知在社会他人来看,祢衡的所谓才智是十分有限的。才智,除自身的审美和创造外,还包括对他人和环境的审视、知晓和防范,以至利用。而不是糊里糊涂地,以一己之小暴突世界之大,最终横遭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