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美军战斗手册:16条生存法则
10381000000018

第18章 法则8 你和敌人都在对方射程内(1)

美国虽然战争不断,但都是在别的国家的土地上作战,美国的地缘政治条件可谓极佳,东西濒临大西洋、太平洋,北有加拿大,南有墨西哥,向来是只有美国侵略别国,没有哪个国家能威胁美国。美国人在自己土地上的战争,还要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的南北战争了。可是在冷战时期,苏联人的核武器却让美国人感受到了强力的威胁。美国是最先发明核武器的国家,但是苏联人不甘示弱,奋起直追,到了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核武器数量远超美国,作为具有巨大杀伤力、可能毁灭一切生命的终极武器,核武器的出现改变了大国的政治面貌。战争手段作为大国权力争夺的极端形式至此成为过去。战后,美苏两国的权力争夺呈现出一种妥协、克制的特点。核武器的存在抑制了美苏遍及全球的局部争夺,升级为全面冲突。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都以妥协和让步得以解决;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成为严格限定交战区域、追求有限目的的有限战争。所有这些事件的背后,都有核武器无所不在的巨大阴影。核均势下的冷战体制尽管有种种危险,却已证明出奇地稳定。美苏双方都在对方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和核潜艇的攻击射程之内,于是核武器反而失去了意义。

8.1绕着对手的雷区走

美苏两强国之间虽然争斗,但是彼此都有相当的克制,这里说的"尊重",就是不触及对手的底线。人们往往会对自己的对手摆出嘲笑、讽刺、挖苦的态度,似乎长自家志气,灭别人威风。喜好赞扬而厌恶批评,这是人类自尊的天性使然。在人际交往中,不要说自己的同事朋友,即便是对于自己的对手,凡是弱点、缺点、污点,一切不如别人之处都有可能成为他人的忌讳之物。因此,千万不要去踏这个"雷区"。一般来说,这些"雷区"主要有3种:一是他人的丑陋之处,人人都有爱美之心。丑陋者和不幸的残疾者大多会有自卑感,他们不愿意听到跟自己的短处有关的话题。谢顶者忌说"亮",胖子忌说"肥",矮子忌说"武大郎",其貌不扬者忌说"丑八怪",跛子忌说"举足轻重",驼背忌说"忍辱负重",等等。这些完全正常的心理我们应当充分的理

解。二是人的失意之处,人生在世,谁都希望自己能够一帆风顺,并且有所作为,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月有阴晴圆缺,人难免有悲欢离合,或高考落榜,或恋爱受挫,或久婚不育,或夫妻反目,或工作不顺利,诸如此类的失意之处暂时忘却倒也轻松,一旦有人有意无意提起就会使人心灰意冷,沮丧不已。万事如意、踌躇满志之人则多以昔日的失意为忌讳,生怕别人传播出去,因为有失脸面。三是人的痛悔之事,人的一生难免要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而一旦认识错误便会痛悔之极,以至于以后一想起自己曾犯过的错误就自感脸上无光。如果听到有人说起类似的错误,就会有芒刺在背、无地自容之感。

在我们的身边,还有极少数人以触别人的痛处、犯别人的忌讳为乐事,这些都是很不道德的体现。即使是无意中的犯忌,也有很大可能影响到朋友之间的感情和同志之间的关系。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人,说话时总是会把握好分寸。避讳是对同志和朋友的尊重,实际上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处理,而且有利于工作的开展。避讳的方式主要有3种:首先是慎言,跟人说话时先要了解对方的情况,着重掌握有无忌讳。要把对方的忌讳之物要视为禁区,谨慎地避开,以免伤到对方。慎言相避的关键在于得意时切忌自我吹嘘。自我吹嘘,非常有可能会无意中犯忌。其次,可以委婉的代替忌讳之事,有时无法避开交谈对象的忌讳之物,则不妨以婉词相代,尽量做到不使人过于难堪。例如,某大龄青年因择偶屡屡受挫而灰心丧气,而你有意为他牵线搭桥。"假如你还没有找到对象,我想为你介绍。"如果如此直言相告必定犯其忌讳,令人拉不下脸来。"假如您对个人问题还没有考虑成熟,我愿意提供一位较合适的人选,您意下如何?"这样的婉转表述,给对方有"主动权在我手中"之感,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有关介绍对象的交谈就能顺利进行。最后,可以用巧妙的语言转移话题,一个人说话再谨慎的人也难免有冒犯别人忌讳之时。如果突然发觉因自己失言而刺伤了别人的自尊心,该怎么办?这时,切忌慌乱之中再作说明,因为这样往往会弄巧成拙。最明智的方法就是岔开话题,让对话的双方及时从困境中解脱出来。例如,甲、乙两

位老同学周日闲谈,说起甲的哥哥年近三十仍孑然一身,甲随口说:"他曾谈过几个,都因女方嫌他个子太矮而告吹。"说到这里,甲猛然发觉自己失言,因为乙的个子更矮,而且也因此而苦恼。此时甲急中生智,忙说:"矮个儿比高个儿更精明,寿命也更长。就说我哥哥吧,他最近翻译出版了一部英国长篇小说,你是英语教师,正要请你指正呢!"如此岔开话题,天衣无缝,妙不可言。避讳,不仅是语言艺术问题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问题,更是对待朋友和同事的态度问题。要想真心诚意地尊重他人,就必须学会在交谈中避讳。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他们的健康、财富以及生活上的各种享受基本上相同。但结果,往往是其中一种人是幸福的,而另一种人却得不到幸福。因为他们对物、对人和对事的观点不同,而那些观点对于他们心灵上的影响因此也不同,苦乐的分界主要也就在于此。一个人无论处于何种地位,总会有顺利和不顺利的时候;无论我们在什么交际场合,所接触到的人总有讨人喜欢的和不讨人喜欢的;无论你在什么地方的餐桌上,酒肉总是有可口的和不可口的,菜肴也是煮得有好有坏;无论你在什么地带,天气总是有晴有雨;无论什么政府,它的法律总是合理的一面,也有合理的一面,而法律的施行结果也是有好有坏;天才所写的诗文虽然优美,但也总可以找到若干瑕疵;在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可以找到优点和缺陷;每一个人都有着他的长处和短处。

在这些情形之下,乐观的人所注意的往往是顺利的际遇、有趣的谈话、精制的佳肴、美味的好酒、晴朗的天气等,同时他们会尽情享乐。悲观的人所想的和所谈的却只是坏的一面,因此在我们眼中他们是永远感到不快乐的一群人,他们的言论在社交场所既大杀风景,甚至个别的人还会得罪许多人,以致他们不管在什么地方都和别人格格不入。如果这种性情是天生的,那我们对这些怏怏不乐的人倒是应该給予怜悯。大多数时候那种吹毛求疵令人厌恶的脾气,是他们从模仿而来,于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习惯,假如悲观的人能够知道他们的恶习对于自己一生的幸福有如何不良的影响,那么即使恶习已经到了根深

蒂固的程度,估计也是可以矫正的。在这里我们希望这一点儿忠告可能对悲观的人有所帮助,能促使他们去改掉这些恶习。虽然这种恶习实际上只是一种态度,一种心理行为,但是它却能造成终身的严重后果,带来真正的悲哀与不幸。大家谁也不喜欢这样的人,在遇见时最多以极平常的礼貌和敬意跟他们敷衍,有时甚至连极平常的礼貌和敬意都谈不到。这些人常常因此很气愤,和他人引起种种争执。他们如果想将地位改变或将财富增加,别人谁也不会希望他们成功,更没有人肯为他们的抱负而出力或出言。如果他们遭受到公众的责难或羞辱,也不会有人肯为他们的过失辩护或予以原谅;许多人还会夸大其词地同声攻击,把他们骂得体无完肤。如果他们不愿矫正恶习,不肯迁就他人,总是怨天尤人、自寻烦恼,那么大家就会避免与其交往,因为这种人总是很难相处的,一旦你发觉自己被牵扯到他们的争吵中,你将会感到极大的烦恼与痛苦。

有一位研究哲学的老人,由于他饱经世故,因此时时谨慎、留神,避免和这种人亲近。因为世界上还没有发明出检测坏脾气的仪器,因此他就利用他的两条腿:一条腿长得非常好看,另一条却因意外事故而呈畸形。陌生人初次和他见面,如果对他的丑腿比对他的好腿更为注意,他就有会对这个人有所猜忌。如果此人只谈起那条丑腿,不注意那条好腿,这就足以使老人决定不再和他进一步交往。虽然这样的"大腿仪器"并非人人都有,但是只要稍微留心,那些有吹毛求疵的恶习行迹的人大家都能看出来,从而可以避免和他们交往。因此,我们劝告那些性情苛刻、怨愤不平和抑郁寡欢的人,如果希望受人尊敬而自得其乐,那就不能只是去注意人家的丑腿。

8.2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武则天当政时喜欢用酷吏审讯犯人,周兴和来俊臣都是当时著名的酷吏。周兴更是曾用各种酷刑残杀了数千人,来俊臣也用酷刑所害的也有1000余人。后来,左金吾大将军因为谋反被杀了头,有人告周兴同谋,武则天下密诏命令来俊臣审讯周兴。来俊臣接到这道审讯同仁的密令后很是费了一番心思,然后才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没有直

接去抓周兴,而是派人去请周兴来吃饭。这天周兴像往常一样欣然而来。酒过数巡,话正投机,来俊臣把话题引到他们的业务上来。他问周兴:"对于那些死不招认的犯人,老兄觉得用什么样的办法审讯他最见效呢?"周兴一听便得意扬扬地对来俊臣说:"这还不容易!在下给老兄推荐一法,用一个大瓮,四周堆满火炭,用火炭把大瓮烧得通红,然后把那死不肯招认的犯人放进去。这可比死还难受百倍,就是不怕死的人,也没有什么不肯招认的了。"来俊臣听后拍手称妙:"很好,很好!还是老兄的办法高明,我们要当面一试!"说完,来俊臣便命令手下人抬来大瓮,四周堆满火炭烧起来。周兴以为他要在席前审犯人,没有在意,只管吃喝谈笑。眼看着大瓮烧红了,来俊臣突然站起来说:"周兴,我这里有皇太后的命令,要我审问谋反之事,你最好坦白招供,不然就请老兄入瓮吧!"周兴听了如晴天霹雳、惶恐之极,连忙叩头认罪。武则天考虑到周兴对自己也有过功劳,并没有治他的死罪,只判他流放岭南,结果在流放途中还是被他所害的仇人给杀死了。

"请君入瓮法"是典型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虽然说起来还是以毒攻毒,不过也有所区别。以毒攻毒的目的是为了去毒,请君入瓮则不是为了去瓮。如果引申一点儿,请君入瓮还可作另一层理解。在这一层意义上,"瓮"其实是一个圈套,请君入瓮就是请你入圈套,就像韩世忠逼金兀术入黄天荡,王二小带侵华日军入埋伏圈一样。这里的"请"法更有多种多样,有引诱,有逼迫,作这种理解以后,生活中的"瓮"那可就太多了,随时都可能有人请君去入,只不过这时请法已花样翻新,高明得多罢了。

官场上要争个你死我活,职场商战的成功之道在于消息灵通。如果你不想被别请入"瓮"中,那么你就要多注意收集对自己有用的情报和信息。一个老板能否成为成功者的关键,在于他对事物是否具有良好的感受能力。若无其事地在街上漫步,无心人往往什么也感受不到,而有心人,那些常常能寻找到新事业发展契机的经营者,对其事物和现象就会有所印象,并且牢牢地刻印在自己大脑中。那些糊里糊涂地

过日子的人,即使有所感受,也不过是停留在表象上。而具有目的、意识的人会将它作为"情报"来接受。根据不同的情况,从某事物和现象中会发现对人生或生意的启示。例如,电视广告切实地反映了世相,比直接获得情报更有助于人们把握时代的感觉。现代正是感性市场占上风的时代,怎样抓住消费者的感性并将其表现出来,在经商中至关重要。

曾经不情愿地被人拉到百货商场,也许突然间你就会意外地发现这儿其实情报的宝库。对于怎样看待事物、怎样去感受,作为一个企业主,应多想"为什么"。提出"为什么呢"这样的疑问,正是一个经营者最有必要掌握的感受方法。"为什么"的思考是探究、摸清事物的本质的出发点。一个人只对眼前的事物照原样接受,是不能看穿其本质的。比如,在咖啡店喝咖啡,觉得很好喝。没有"为什么"的思考的人仅此而已。即使有稍好一点儿的人,也最多是对朋友或亲人说:"那儿的咖啡味道不错。"仅达到这种传播情报的程度。有"为什么"的思考的人会去探究那种咖啡为什么会好喝,并确认是用什么煮的,仔细探究咖啡豆的种类和搅拌方法,如果有机会时他还会直接询问老板煮咖啡的秘诀。进一步探究的话,他还会明白其实店内的气氛也有相当的影响。就这样,对"为什么"的思考挖掘下去,从觉得咖啡好喝入手,就会得到各种各样的情报。在生意的舞台上,其差异会如实地显现出来。有"为什么"的思考的人发现异常现象时,会力图去抓住其原因。这些人更容易识破客户公司的经营危机,也更容易从部下的细微行动察觉其生活上的异常。那些对事物没有疑问的人对这些事会感觉迟钝,更不会采取先下手的政策,往往被置于被动地位。这样的话,便做不了经营者。不管怎么说,生意都是先下手为强。总之,新事业的契机常常缘于"为什么"的思考。

8.3做个外圆内方之人

你和对手都可以相互制约,那么平时就要保持一种平稳的关系,要是每天你死我活,没人受得了!所以,聪明的人一定善于韬光养晦,擅长韬光养晦的人,一定是个厚黑的名家。这是铁律。说起韬光养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