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华人十大科学家:钱学森
10312700000014

第14章

钱学森看着心爱的学生就要回国了,他心中为他高兴。他亲自下厨房做了一只北京烤鸭,请郑哲敏品尝,并特别叮嘱他:“回国后,一定要宣传两件事,一是运筹学,二是力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当晚,钱学森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还在想争取回国的事。自己脱离美国国家机密工作已经四五年了,兴许美国当局会改变他们当初的决定?

第二天,钱学森又去了移民局,再一次争取回国的权利。

可是,从移民局出来,钱学森又泄气了,移民局仍然坚持他们的原则,不许钱学森离开洛杉矶。钱学森难过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街上如潮的人流冲击着他,他感觉自己好像一只小小的石子,将要在这人流中沉下去了似的,前面的路是那样渺茫……

4.一封特别的家书

1955年6月的一天,刚刚从移民局交涉回来的钱学森坐在桌前,正在给父亲写信:“……我日日奔走于移民局,争求释放权利,但效果不大,今夹寄一短信,请交于陈叔通世伯,希望得到帮助……”

陈叔通是钱家的故旧世交,如今已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钱学森想通过他来解救自己。

大洋彼岸的父亲接到儿子的来信,昏花的双眼闪动着泪花,双手颤抖地抚摸着儿子的笔迹。70多岁高龄的钱均夫为儿子的困境而难过不已。他马上托人把信转交到了陈叔通那里。

接到信的陈叔通老人,深深地被信上的内容所震惊,他没想到自己国家的科学家会在美国遭受如此非人的监禁,也为钱学森的拳拳爱国心所感动,他用手一遍遍捋着胡须,两眼盯着信上的一字一句。怎么办?怎样解救我们的科学家?

陈叔通老人感觉到了这封信的重要,也许,这是一位科学家唯一的一封向祖国求救的信件,也是唯一一个回归祖国的希望,我要帮助他!

这位老人一点儿也没有耽误,就把信转交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手里。

1954年4月26日,周恩来曾率领着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进行着一场重要的谈判,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关于平民回国的问题。

当中国代表团秘书长王炳南在谈判桌上郑重指出美国正阻挠一批旅美华人回国时,美国代表约翰逊故作无奈地耸耸肩:“不不不!你错了,我们从未阻挠过任何一个贵国学生回国,您没有证据!”

是的,当时国内虽然到处有反对美国监禁钱学森的呼声,但没有一个可以作为证明的证据。谈判是需要证据的,王炳南气愤地瞪着洋洋得意的约翰逊,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现在,钱学森的求救信就躺在周恩来的几案上。周恩来沉思着,不住地在房间里踱着步,手指里夹着的一截香烟差点烫着了手指,他把烟蒂按在烟灰缸里,快步走向电话,激动的手指几次拨错了电话号码。

“炳南……好消息!钱学森来信了……马上进行第八轮谈判!”

王炳南秘书长也高兴啊,终于有了证据了,铁证如山,看你们狡猾的美国人怎么抵赖!

“贵国政府不是早在4月间就发表公告了吗?为什么中国科学家钱学森博士6月间还在向中国政府求救呢?请贵大使给予解释!”

谈判一开始,王炳南就把钱学森的信放在了约翰逊的面前。

这时,约翰逊又想出了另一个借口:“在朝鲜战争期间,我们政府曾发布命令,凡在美国受过像火箭、原子能以及武器设计教育的中国人,不准离开美国。因为他们的才能可能被利用来反对在朝鲜的联合国武装部队。”

这真是最卑鄙的行径!

王炳南气极了,他在谈判桌上对美国的无理表示极大的不满,但约翰逊却不生气,他傲慢地离开了谈判桌,丝毫没有抱歉的意思。

谈判又一次陷入了僵局。怎么办?一边是中国建设急需的技术人才,一边是无法回国的焦急的钱学森。周恩来的眉头紧皱着,他从脑海中搜索着可以用来谈判的资料,可是,一无所获。

1955年7月31日,按照中国的法律程序,美国在朝鲜战场上被俘虏的11名飞行员被提前释放。当这个消息传到周恩来耳朵里的时候,他明亮深邃的眼睛里闪出了惊喜的目光。

8月1日下午4时,中美两国大使的第十八次会谈开始了。

“大使先生:在我们开始讨论之前,我奉命通知您下述消息。中国政府已于7月31日提前释放了美国的11名飞行员。估计于8月4日可以到达香港,我希望,中国政府采取的这个措施,将对我们的会谈起到有利的推动作用!”

狡猾的约翰逊被王炳南的一席话震住了,他听出了言外之意:如果不放钱学森,中国会在香港重新逮捕那11名飞行员,因为他们的释放日期并没有到。

这个肥胖得几乎成圆形的美国大使使劲地拉了拉脖子上的领带,压抑的气氛使他喘不过气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房间里有一种可怕的安静,十几个中美人员都把眼光投向这个焦躁的美国大使身上。

“请贵国允许我请示我国政府,对不起!”

约翰逊擦着满头的汗退出谈判席,几个随从也纷纷尾随而出。

8月4日,美国加州的钱学森正在实验室指导他的学生的功课。接到移民局的电话,他不耐烦地拿起听筒:“对,我是钱学森!”

对移民局的例行盘问,他早厌倦透了,这次,他又想把电话挂断。

“你从今天开始,可以离开美国了,命令从8月4日生效。”

电话那头,传出了不可思议的声音。

钱学森好像没有听清似的,当他听到电话里第二次的传话时,他几乎不相信这一切是真的!

但这的确是真的,8月4日美国当局从香港接到他们的11名飞行员的时候,就已经决定释放钱学森了。

终于获准回国了!钱学森立时感受到一种巨大的轻松感涌遍全身。

他呆呆地站在那里,他的学生上前询问他时,钱学森才如梦方醒。

“我可以回国了!”

钱学森兴奋地向他的学生宣布,激动的泪水在他的眼中打转。同学们也为他们的老师高兴,大家高兴地托起了钱学森,把他高高抛起,实验室里一片欢腾。

钱学森回到家里,急切地推开了房门。

妻子蒋英和两个孩子都在家里,钱学森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把手中移民局的出国通行证塞给了蒋英。

啊!这真是天大的喜讯。蒋英高兴极了,孩子们互相争夺着那张给他们自由的通行证,全家人沉浸在巨大的幸福和欢乐中。

接着是紧张的准备,蒋英把家中的家具全部送给了钱学森的朋友们,把自己亲手栽种的花草一盆一盆送给左邻右舍,大家欢声笑语地互相告别着。尽管分别是那样难以割舍,但大家都为钱学森终于获得了自由而高兴,朋友们都擦着眼泪来为这一家中国人送行,钱学森一一拥抱在他最困难的时候给他无私帮助的朋友,分别的痛苦和回家的喜悦交织在他的心中。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在朋友们的依依惜别中,离开了生活了20年的美国。

5.永别了,美国

蓝丝绸一般的波浪在“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船头飞溅着。钱学森、夫人蒋英以及两个可爱的孩子凭栏而望。码头送行的人们还依稀可见,那些朋友们告别的声音仿佛还响在耳边,闻风而动的记者们的可笑的提问仍在钱学森的脑子里盘旋。

再见,美国。不,永别了,美国。

钱学森在心中这样想,这次回国,他永远不会再回来了。

他们回到三等客舱里(由于来不及买头等舱的票,急切想回家的钱学森只好买了剩下的三等客舱),这里大部分是和他一样被美国滞留的中国留学生,大家看到著名的火箭专家钱学森来到了这里,纷纷起立欢迎,他们早就崇拜这位著名的人物,现在,他就在自己身边,大家多么激动啊!

钱学森微笑着和大家一一认识,当他得知有许多都是从事数学研究工作的同行时,他开心极了,兴致勃勃地和他们讨论祖国的建设问题:“祖国正需要你们这样的人才,回去一定要多做贡献啊!”

他还跟大家介绍国内的发展情况,希望这些常年在外的同志尽快了解祖国,这些情况都是他在各种报纸和信件中获知的。

晚上,大家东倒西歪地睡着了,因为三等舱只有座位,没有床,所以大家都互相依靠着小睡一会儿。钱学森没有睡,他安顿好蒋英和两个孩子,自己靠在一张条椅背上,开始看他的一篇论文,祖国的建设装在他心里,他哪里睡得着啊!他在心里盘算着,回去后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他多么想马上开始工作,早日实现报效祖国的愿望啊。

巨大的波浪声不断地敲击着钱学森的心扉,20年学得的科学技术,就要有它的用武之地了,祖国母亲正在向他召唤!

轮船上的旅客大多数是中国的留学生。在启程的第三天,大家就组成了一个“同学会”,并印制了一份《克利夫兰轮第六十次航行归国同学录》,钱学森的名字被列在了首位。大家在甲板上围坐在一起,畅谈回国后的理想,憧憬着光明的未来。1955年10月1日,对仍航行在太平洋上的这些中国留学生来说,多么有意义啊,那天,钱学森在众人的一致推选下,作了一次激动人心的讲话。

钱学森郑重地整了整发皱的上衣,长途颠簸使他脸上略显疲惫,但高涨的情绪又使他神采飞扬,他看了看同学们精心制作的一面五星红旗,动情地说:“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是我们祖国的第六个生日。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日子。以前,我们遭受非法拘禁,无法为她增光添彩。如今,我们回来了,马上就要回到她温暖的怀抱。我们一定加倍地工作,为使她更加富强而贡献我们的一切!……”

他脸上挂满幸福的微笑,他那深情而又激扬的声音伴随着波涛声传向了远方。那里,有他的亲人,他的同胞,有他日思夜想的祖国大地,这个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大声地高喊着:“祖国,妈妈,儿子已经回来了!”

轮船在太平洋上航行了近20天,在这漫长的行程中,钱学森和他的两个孩子及夫人从没离开过船舱。即使行至日本,有一天的逗留时间,钱学森也没上岸。他说:“日本被美国占领,有美国人的地方,不安全。”

那个可怕的阴影仍时时包围着他,当有记者问他是否怨恨美国人时,钱学森平静地说:“被狗咬了,你不能怨狗,只能怨养狗的人!”

从美国到香港,沿途每一个港口,都挤满了焦急的记者,他们都知道钱学森要回他的祖国了,人们纷纷前来一睹名人风采。

直到香港,钱学森才接受了采访,他用标准的普通话回答记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当一位香港记者用英语提问时,钱学森非常有礼貌地说:“对不起,现在我要说中国话!”他高声地说:“我对美国人民并无怨愤,全世界的人民都是一样在谋求和平,谋求幸福。“我会竭尽全力和中国人民一起建设国家,使中国人可以生活得幸福!”

10月8日上午11时25分,钱学森一家踏上了祖国大陆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