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追随内心
10217800000019

第19章 危机 (3)

对于NeXT,史蒂夫下不了狠心停止计算机业务而改卖软件。立方体计算机是他最喜欢的产品。但是对于皮克斯,史蒂夫当机立断地采取了行动,一点也不伤感。1989年,他砍掉了皮克斯的硬件业务,关掉了全美的6家分销处,裁掉了两年前雇用的大部分销售人员,人数多达数百名。这些销售人员几乎没有卖出1台机器!他也在皮克斯公司内部大幅裁员,解雇了超过一半的员工,原来的125人只剩下60人左右。史蒂夫总是个剑走偏锋的企业家:公司刚刚起步时,他挥霍无度;而当他想缩减开支时,却又变得冷酷无情。史蒂夫只留下了智囊团——从乔治·卢卡斯那里带来的“游牧民族”性质的博士团队。

史蒂夫努力想弄明白该怎样让皮克斯赢利。埃德温和阿尔维带上销售主管帕姆·克尔温,开车去NeXT在海湾边的新总部见史蒂夫。他们仔细周密地安排了议事日程,但这没什么用。他们刚进会议室还没坐定,史蒂夫就走了进来,他的脚步非常轻快,充满了活力。随后他会用马克笔在白板上勾勒自己的设想,说服他们接受自己异想天开的新计划。史蒂夫的话饱含激情,似乎有一种魔力,让他们不一会儿就缴械投降。直到他们打道回府将车开到101公路时才恍然大悟,史蒂夫的想法太疯狂了。

公司状况越来越差,史蒂夫一边大肆裁员,一边却酝酿一个更宏伟的计划。他雄心勃勃,说服了自己和所有其他人,这个计划一定能成功。如果他真要把皮克斯打造成一个软件公司,那他的软件一定要走进千家万户,有个人电脑的地方就一定要有这个软件,普遍、普及才是做生意的要诀。微软公司就是这样积累起巨额财富的:创立“标准”。史蒂夫可不会说自己想要赶超比尔·盖茨,因为盖茨一直是他心里暗自较劲的对象。然而他可以光明正大地谈论奥多比公司的成功,把它当做皮克斯的学习榜样。奥多比的PostScript软件将平淡无趣的文本文字转化为丰富多样且形状优美的各种“字体”,它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计算语言,一种行业标准。奥多比公司将这种软件的许可证卖给苹果公司以及其他计算机生产商,获得了丰厚回报。奥多比公司的共同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约翰·沃诺克(John Warnock)是史蒂夫的朋友,对史蒂夫来说,约翰是像父亲一样的人物。他聪慧过人、温文尔雅,有着大学教授般的气质。20世纪70年代,当埃德温和吉姆·克拉克发起计算机制图革命的时候,约翰也在犹他大学,亲身经历了这场变革。史蒂夫非常尊敬约翰,思想也颇受约翰的影响。

约翰·沃诺克让上千万的普通人获得了神奇的魔力,把平淡乏味的版式转化为美观大方的版面。现在,史蒂夫畅想自己公司的未来,也希望赋予普通大众那种魔力,让他们可以将手中简单的草图变成三维图像和动画。“史蒂夫的设想是把皮克斯的软件推广到每一台电脑上,这样人人都能做出漂亮的图片。”帕姆·克尔温回忆道。

帕姆一开始就对这一新战略没什么信心。尽管史蒂夫雄心勃勃地谋划新计划,但他在皮克斯削减预算,精简人员,一点也不心慈手软。皮克斯的工程师当时已经做出了软件的新版本,可以和麦金塔电脑以及个人电脑兼容,但现在他们没有任何资金做市场,销售团队也不复存在,谁去推销这些新产品呢?

其实这也不是问题的关键。很快,皮克斯的人就意识到史蒂夫的计划不可能实现,因为他忽视了最关键的一点:这种技术很难使用。约翰·拉塞特已经要求工程师尽量把软件做得简单些,方便艺术家操作,尽管如此,它还是不容易上手。制作三维图片,你不仅要有卓越的艺术天赋,还得是个计算机天才。这种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或者你得是个杰出的艺术家,虽然不是计算机高手,但至少也要略懂一二。关键是,你要和一群程序员紧密合作才能做出三维图像。像约翰·拉塞特那样最优秀的迪士尼动画师,也得在一群计算机科学博士的帮助下才能做出那些精美的作品,因此这门技术绝对不是普通人在家随便一琢磨就能自娱自乐的东西。

另外,大部分人连对计算机的一般操作都不是很熟悉。1989年一台普通的个人电脑根本没有图形用户界面,什么鼠标、视窗、下拉菜单、图标,统统都没有。那时微软公司还没有推出它第一款可用的Windows软件。除了麦金塔电脑用户,大部分电脑使用者面对的仍然是黑色屏幕上闪动的荧光文本,字体也只有乏味的一种。麦金塔电脑突出的图像处理能力让它在桌面排版方面大获成功,人们现在可以用计算机进行报纸和杂志的排版。这种技术相对简单,而三维动画技术却不是这样,它对操作者的艺术造诣和技术水平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史蒂夫一直坚信不疑,随着计算机技术越来越成熟,普通大众也能驾驭这一神奇的力量。史蒂夫的信念一向很有远见,但这一次,他却尴尬地犯了错误,至少他的想法超前了好几十年,所以投资者不会那么早就向他的公司投资数百万美元。

“最根本的问题是三维动画的市场很小,因为这项技术非常复杂,”奥多比公司的约翰·沃诺克说道,“太难了,难到家了,所以皮克斯的工程师才这么享受这种挑战极限的快感。通常,艺术家都做不好这项工作,因为三维动画需要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你必须要同时会讲故事,会摄影,会做模型,而且还得有一定的艺术才华和数学功底。如果你是埃德温,那么你能够胜任。如果你只是一般人,那你肯定做不来。”

回首往事,约翰·沃诺克说,史蒂夫·乔布斯就是想在皮克斯“大量生产意大利小提琴制造家史特拉第瓦里所制的名贵小提琴”。但只有像宓多里这样技艺精湛的大师才能用这种制作精良的小提琴演奏出悦耳动听的曲目。即使直接把名贵的小提琴交给数百万音乐学子,他们也无法达到宓多里的水平。所以,仅仅把皮克斯的软件交给普通的艺术家,他们也无法成为像奥斯卡得主约翰·拉塞特这样的人。

史蒂夫最珍视的信念之一就是,只要把好工具交到大家手中,那么这些人就能做成伟大的事情。这个想法很高尚,但是在某些领域,人们只有具备了非凡的天赋,经历了艰苦的训练,才能取得成功,比如制作计算机三维动画。可惜史蒂夫一意孤行。“史蒂夫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奥多比模式无法适用于皮克斯。”帕姆·克尔温回忆道。

20世纪80年代末,因为不能为公司创造一点效益,皮克斯的动画5人团队险遭解雇。结果他们在1989年春天凭借《锡铁小兵》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保住了自己的饭碗。不过,史蒂夫随后还是恳求他们想办法赢利。团队负责人拉尔夫·古根海姆想到了一个策略:他们分别出去接活制作电视商业广告,这样的话就能赚来大量现金,足够用来继续发展先进的三维动画技术。然后,他们可以试着创作一部半小时的特别电视节目,主题就可以定为圣诞特辑。最后,他们可以在第三个10年时,实现埃德温的梦想——用计算机制作一部标准长度的影片。

史蒂夫同意了这个计划。这对胸怀大志的约翰·拉塞特来说也极具吸引力,此时他的老东家迪士尼正努力争取想把约翰重新招入麾下。约翰刚刚30岁出头,他告诉拉尔夫,自己不想一辈子都在争夺奥斯卡的短片奖,他的目标是最佳电影导演奖。拉尔夫的计划可以让他们“自给自足”,最后实现制作长片的梦想。

约翰对儿童玩具着了魔,当他忙着为国际计算机图形和交互技术大会制作下一部创造性的短片《小雪人大行动》(Knick-Knack)时,拉尔夫和旧金山一家叫巨像的广告工作室达成了协议。尽管“巨像”名字听起来很大气,但其实才刚刚起步。然而,这家公司已经因为把动画和真实拍摄“混合”在一起而声名远扬。皮克斯可以负责制作动画,巨像则负责拍摄真实表演,然后把两部分天衣无缝地剪接成一部作品。

1989年7月,他们签订了协议。8月,皮克斯一行人参加国际计算机图形和交互技术大会,史蒂夫按照计划也要到场领取计算机图形界年度领军人物大奖,并发表演讲。史蒂夫拒绝出席颁奖大会彩排,派皮克斯市场部经理丽莎·麦肯齐代表他参加。然而到了他真正要上场的时候,他还是没有现身。

丽莎的老板芭芭拉·巴莎有些慌张了。

“史蒂夫去哪儿了?”她问道。

“他去换衣服了。”丽莎答道。

“你就这么让他去了?”

直到该上台前的几分钟史蒂夫才出现,丽莎急急忙忙告诉他演讲的几个要点,史蒂夫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嗯,嗯,嗯。”他敷衍地答道。

主办方宣布了获奖名单,史蒂夫走上台,对准了麦克风。

“我是史蒂夫·乔布斯,我不是苹果公司的总裁。”他的开场白含沙射影。

皮克斯一行人震惊了。这是我们的圈子,他们暗自嘀咕,而现在史蒂夫竟然拿他自己过去的私人恩怨大做文章,发表这些不堪入耳、狂妄自大的评论。“我非常尴尬,简直不敢相信他竟然这样做,”丽莎·麦肯齐回忆道,“过去我们一直觉得能和史蒂夫联系在一起是一种荣幸,可是他太混蛋了,竟然贬低国际计算机图形和交互技术大会,而这是我们最珍视的组织。”国际计算机图形和交互技术大会里没有崇拜史蒂夫的大学生,他们不认为史蒂夫是文化偶像。这里全是最优秀的大学教授和最杰出的好莱坞特效技师。这是他们珍惜的团体,而史蒂夫并不是其中一员。

“他们看到史蒂夫·乔布斯,可不会发出‘天啊,是史蒂夫’那样兴奋的叫喊,”丽莎回忆道,“他们只会说‘那家伙在上面发什么疯呢’。”

史蒂夫非常情绪化,经常不按常理出牌,做出让人大跌眼镜的事。他就像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大家永远都猜不到他的下一步会做什么。他可以粗鲁暴躁、任性顽劣,似乎天生就是如此不可救药,同时他也能表现得魅力十足、天真无邪,仿佛他本性就是这样纯良。而且当“好人史蒂夫”出现的时候,人们很容易就能忘记“坏人史蒂夫”的种种劣迹。

有一次,史蒂夫带着NeXT金牌销售员托德·鲁伦·米勒出差,表现得特别像个莽撞少年。当时他们两个人来到了底特律推销产品,一个会面突然取消了。就这样,他们在这个陌生的城市觉得有些无事可做。干些什么好呢?他们看看四周,突然发现通用汽车公司的全球总部大楼就在面前。

史蒂夫走进了大门。大厅雄伟壮观,高高的天花板让人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接待处的那位工作人员正在封信封,看上去有些无精打采,心不在焉。

史蒂夫径直走了过去,说自己要见首席执行官罗杰·史密斯(Roger Smith)。

托德目瞪口呆,这极像荒诞纪录片《罗杰和我》中的一幕。在这部电影中,自由主义者、记者迈克尔·摩尔(Michael Moore)突然闯进通用汽车公司大厅要求面见这个美国最大公司的总裁。这个人看上去和街上的疯子没什么两样,通用汽车公司毫不留情地把这名鲁莽的记者赶了出去。

艺术果然来源于生活,现在竟然又有一个疯子站在这里。接待员慌张了,她立刻拨打了保安的电话。

“先生?”保安赶到了。

“打电话给罗杰,他一定会见我的。”史蒂夫自信满满地说道。

他们给了史蒂夫一部电话,然后拨通了罗杰·史密斯助手的号码。

“史密斯先生正忙呢。”助手说道。

“告诉他史蒂夫·乔布斯在大厅里,他会见我的。”史蒂夫一边说,一边冲托德眨眨眼睛。

过了一会儿,就有人陪着他们上到顶层,来到公司巴洛克风格的“宫殿”里。他们在一群全副武装的保安和军犬前坐立不安地等待着。

罗杰·史密斯急急忙忙地从大厅走了过来。

“史蒂夫,最近怎么样?”他大声喊道。

他们一起来到罗杰的私人办公室,那里四处都随意摆放着硬纸盒,原来罗杰刚刚年满65岁,已经宣布退休。这是他在公司工作的最后一周,正忙着收拾自己的书和个人物品。

“我们想把计算机卖给你。”史蒂夫热情地说道。

罗杰把自己的总裁接班人鲍勃·斯坦普尔(Roger Stempel)叫来,接下来鲍勃和史蒂夫谈了45分钟。

当托德和史蒂夫回到街上后,托德不禁喊道:“你太神奇了!”

“呃?”史蒂夫毫不在意地说道,仿佛自己经常突发奇想地拜访名人。

“他怎么会让我们进去?”

“噢,我以前见过他,12年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