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追随内心
10217800000014

第14章 皮克斯公司 (3)

乔治找到他们的过程可以说是既曲折又滑稽。20世纪70年代末,乔治也看出来,好莱坞仍然在依赖20世纪40年代的科技,电影人仍然运用过时的机器裁剪拼接片子。计算机能不能简化这些工作?

这只是梦想的一部分。乔治的当务之急是提高《星球大战》续篇特效制作的速度。影片中的“光剑”该怎么处理实在令人头疼。男演员在拍摄时只是握着金属的剑柄。然后,在后期制作时,工业光魔公司的动画师得亲手在电影胶片的“光剑”画上闪耀的激光光束。难道不能用计算机制造出简单的视觉效果吗?

乔治还遇上了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该死的宇宙飞船。让一艘飞船在屏幕上划过轻而易举,只需拍摄一定比例的模型就行,但是要让战争打响时数百艘飞船组成的舰队划过屏幕,那简直难于上青天。每个镜头都要不停地叠加,1秒钟达24个之多。他们实际上只能把每一艘飞船剪切、复制在背景上。这样的手工劳动沉闷乏味,惹人心烦。乔治不禁想,能不能找来一些计算机奇才想出更好的方法?

乔治自己对高科技并不着迷,也不知道该联系谁。出于某种原因,乔治把任务交给了自己的房地产经理。这位经纪人曾经建议乔治在加利福尼亚州马林县的家乡买房子。

1979年冬天,这个经理开车来到斯坦福大学,在计算机科学系转来转去,打听有没有人懂计算机和电影,可惜次次都碰了一鼻子灰。一个合适的人都没有!在斯坦福大学,竟然一个合适的人都没有!不过,一个来自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客座教授推荐了自己以前的研究生,名字叫拉尔夫·古根海姆(Ralph Guggenheim)。

拉尔夫在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机构工作,叫纽约理工大学。

这位卢卡斯的“助手”给拉尔夫打电话了。电话里,他自称是乔治公司的“发展部主管”。拉尔夫一听,还以为是分管剧本和编剧的头头,在好莱坞,“发展部主管”就是这个意思。拉尔夫没有想到,这家伙其实是“房地产发展部主管”。

这名主管继续说道,乔治希望拉尔夫来负责加利福尼亚州新开发的计算机业务。说完,他立刻回到自己的老本行,开始推销起自己的房地产。

马林县是个非常适宜居住的地方,主管推销道,而且价格也绝对公道。

这样的美差在向自己招手,拉尔夫有些无力招架了。

“真是太荣幸了,”拉尔夫冷静下来回答道,“但是我才27岁,太年轻了,我给你们推荐些这行的老手吧。”

卢卡斯的“助手”似乎很满意这个回答。突然,他似乎又想起了什么,问道:“你们能让宇宙飞船在屏幕上到处飞吗?”

“当然可以,我们每天都在这么做。”

拉尔夫找到了阿尔维和埃德温。

“乔治·卢卡斯给我打电话了。”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们。

阿尔维立刻反应过来。

“等会儿,等会儿,”他吩咐道,“先把门关上。”

他们不能让亚历山大·舒尔听到一点风声。亚历山大一直非常害怕自己花了重金投资的科技成果被人窃取。上一次有人打算出走,亚历山大勃然大怒,差点和那个人在实验室扭打起来。

阿尔维对那一幕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年轻的博士,毕业于犹他大学,名叫吉姆·克拉克(Jim Clark)(数年之后,吉姆创办了硅图公司和网景通信,成为美国商界最富有、最成功的领袖之一)。为了写自己的博士论文,他特别创造了一套装备,是一个可以戴在头上的显示器。这后来就发展成了虚拟实境头盔,在20世纪80年代大受欢迎。亚历山大把吉姆招到长岛,就是想让他进一步开发这种设备。

阿尔维非常喜欢吉姆,一直觉得他是老乡而倍感亲切。阿尔维在新墨西哥州东部长大,而吉姆是西得克萨斯人,两家相距不过60英里。吉姆智力超群,拥有博士学历,他从贫困的农村走出来,身上一直保有那种粗犷的性格。他高大健壮,气度不凡,高中时因为“暴力行为”被学校开除。在西得克萨斯,被称为“暴徒”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里民风剽悍,对“暴徒”的标准高着呢,一般的小打小闹根本不算什么。

吉姆·克拉克和亚历山大·舒尔之间一直存在明显的敌意和猜疑。吉姆打算辞职。他用文字处理器写了几封信想寄给斯坦福大学和其他大学,申请教师岗位。有一天,亚历山大走进实验室,手里就攥着打印出来的吉姆的求职信。

这个无赖竟然在监视他们!亚历山大一定在他们中间安插了眼线!

“你被开除了!”亚历山大告诉吉姆。

吉姆恼羞成怒,他威胁说要砸掉整座实验室。

阿尔维看出来,吉姆这阵势像马上就要给亚历山大一拳。他赶紧冲上去,拦住他的朋友,劝他冷静下来。阿尔维的及时出现制止了一场肢体冲突。

吉姆·克拉克对这件事却有不同的说法。他说,当发现亚历山大在“监视”他们时,他的确“气坏了”,但绝对没有正面冲突这回事。

他们关上实验室的门时,之前那件事还历历在目。

乔治·卢卡斯给拉尔夫打了电话。

巧合的是,就在同一天上午,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的人也打电话给阿尔维。

他们需要马上行动,还不能让别人知道。阿尔维和埃德温开车去市里租了一台老式打字机,然后来到埃德温的公寓,小心翼翼地给卢卡斯电影公司写了封信。“我们知道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封信。”阿尔维回忆道。

他们飞到加利福尼亚州,与卢卡斯电影公司的人接触。乔治本人向来都深居简出,所以没有和他们见面。阿尔维来到旧金山,周末住在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维多利亚风格的豪宅里。这座豪宅有28个房间,位于小山的顶部,可以俯瞰整个海湾。从窗户往外望去,就能看见金门大桥,此情此景仿佛明信片一样美丽。这座宅子的放映室总是播放先锋电影,而且这里到处都散落着毒品。阿尔维记忆中的弗朗西斯总是一边做着意大利面,一边和不同的人谈话。弗朗西斯总爱和自己的朋友乔治·卢卡斯较劲。他也想雇用阿尔维,但自己的情绪总是起伏不定,而且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可卡因上了。

阿尔维他们决定跟随乔治。

这些人知道,一旦亚历山大·舒尔发现了他们的所作所为,一定会大发雷霆,所以他们想出了绝妙的诡计来欺骗舒尔。他们没有一起直接加入卢卡斯电影公司,而是找了份临时工作当掩护,其实是“在暗中秘密行动”。为了掩人耳目,他们“盘旋了很久”,最终才降落在目的地。阿尔维和戴维先去了帕萨迪纳的喷气推进实验室,后来才和埃德温在卢卡斯电影公司团聚。拉尔夫·古根海姆先是在匹兹堡的纪录片制作公司工作了几个月,然后才去了北加利福尼亚州。

1980年,他们齐聚卢卡斯电影公司,办公室就在圣安瑟莫的一栋大楼里。乔治居住的圣安瑟莫是个美丽的小镇,那里甚至还保留着一家老式电影院,屋顶的凸出招牌还保留着装饰派风格的设计。他们在二楼工作,和乔治的妻子(兼任编辑)共用一个套间。楼下还有一家洗衣店和古董店。

他们在卢卡斯电影公司的蜜月期稍纵即逝。一开始,阿尔维和埃德温都觉得很兴奋。电影事业的魅力让他们很容易把自己领域内最有才华的人招致麾下。他们迅速融入最负盛名的智囊团中,并且组建了世界上计算机制图领域最好的团队。问题是,乔治·卢卡斯除了对用计算机制作“光剑”和飞船的特效外,对其他计算机特效制作毫无兴趣。他甚至无法理解计算机特效蕴藏的巨大潜力。

但有一件事改变了这一切。派拉蒙公司请工业光魔公司为《星际迷航2:可汗怒吼》(Star TrekⅡ:The Wrath of Khan)制作特效,并且特别要求为某一个镜头进行电脑绘图。他们想要制作某物诞生的镜头,既要有创造性,又要气势恢宏地描绘出它诞生的画面。工业光魔公司的人都不太会用计算机,所以就去找阿尔维帮忙。其实那时候,阿尔维就在他们圣拉斐尔办公室的隔壁工作。

阿尔维觉得,这次机会比自己第一次在电影里设计场景还要宝贵。这就相当于给乔治·卢卡斯打了60秒钟的广告,让他好好瞧瞧,计算机会如何推进电影革命。

阿尔维在考虑如何运用所了解的图形知识来创作。阿尔维有一点与众不同,对系谱学和胚胎学兴趣颇为浓厚,因此很擅长画卵细胞、受精卵和精子。其他同事有的擅长绘制火山口,有的能制作山峦的效果,还有一个甚至能真实地模拟火焰的形态。

研究人员不同的癖好为计算机绘图的早期探索开辟了道路,阿尔维在为电影设计的故事板里把这些元素都用上了:荒芜的月球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火山口,一艘宇宙飞船从旁边飞过。蝌蚪形状的发射物腾空而出,随后就是一片混乱。大火肆虐整个星球,融化它的表面。然后山峦隆起,海洋形成,继而生命出现。

派拉蒙电影公司的人喜欢这个点子。

阿尔维知道他还需要别的招数。他设计的场景已经很有感染力了,可是乔治在看样片的时候显然并不感兴趣。乔治更看重技术,特别是摄像水平。阿尔维如果想在老板面前露一手,就必须做出一些靠普通摄像技术根本无法完成的画面,以显示出计算机模拟功能的神奇魔力。阿尔维做出来了,在这意义非凡的样片中,摄像的视角围绕着飞船不断扭转打旋,甚至能俯冲掠过那蔓延在星球上的火海。

《星际迷航2:可汗怒吼》首映礼结束的那一天,乔治走进了阿尔维的办公室。

“摄像模拟做得不错。”乔治淡淡地说了一句。

然后他就转身离开了。

从那一刻起,乔治的电影制作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计算机绘图。

乔治·卢卡斯“弃暗投明”,开始大量运用新技术。不久,迪士尼的经理们也回过神来,如法炮制。

1984年秋天,为了挽回败局,迪士尼董事会决定聘请两名曾在派拉蒙电影公司任职的高官迈克尔·艾斯纳(Michael Eisner)和弗兰克·威尔斯(Frank Wells)担任公司的总指挥。重整动画电影是当务之急。此前,他们的几部电影都遭遇票房惨败,高层甚至考虑完全放弃动画业务。然而华特的弟弟罗伊苦苦坚持,称动画是公司的灵魂,一定要保留,这才让迪士尼动画电影幸免于难。这两位新来的老板也想拯救动画电影,可是他们需要大大削减成本。没过多久,他们就给卢卡斯电影公司的阿尔维和埃德温打电话,商议迪士尼动画“数字化”的宏伟计划。

如果用计算机制作三维动画,成本还是高得令人望而却步,但计算机可以替代二维动画中一些烦琐的工作,从而省下一大笔钱。迪士尼的想法是,先让动画工艺师用铅笔手工绘制图形,再把图形扫描到电脑里,然后计算机便可以用彩色重新描绘轮廓,给图形上色。这个过程就像人们设计一本儿童绘本,电脑的任务只是简单地给轮廓和图形上色。

实质上,迪士尼正努力将这项传统意义上属于“女人”的工作变得自动化。过去,在动画电影制作分工中,一直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人的工作更光鲜,更要求创造力,他们负责创造、绘制图形。而女人只能给图形上色,繁杂、琐碎而且薪水很低,她们在伯班克摄制场一个独立的大楼里工作,华特很少能看到她们。

在这个新计划中,计算机将成为廉价的劳动力。

这个新手段又被称为计算机动画制作系统,很快就取得了巨大成功,为公司省下了大量时间和成本,但迪士尼的人对此并未大肆宣扬。

“很长一段时间,迪士尼一直不愿向外界承认他们依靠的是计算机,”阿尔维回忆道,“他们认为那样会失去神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