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现金管理
10203200000024

第24章 现金管理的技术服务(1)

企业提出现金管理的需求,银行为企业提供相应的现金管理服务,这样就构成了现金管理的供需双方。然而,仅仅有企业和银行,还不是现金管理市场的全部。在企业和银行之间,还有一个组成部分,它以中立性的身份将供需双方紧密联系起来--这便是现金管理的中介服务。中介服务一方面起着供需双方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作为独立的力量,推动着现金管理的发展。

在现金管理的中介服务中,技术服务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意义上的现金管理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撑,商业银行现金管理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推广无不依托于先进的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来实现,企业要想实践先进的现金管理思想同样需要先进技术手段和工具的支撑。由此可见,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现金管理业务发展的载体。技术应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现金管理产品、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未来的现金管理会越来越体现出实时、批量和智能化的特点,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为现金管理的推广和普及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此外,一些非技术服务中介在现金管理推广和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它们致力于先进现金管理理念、知识的传播和普及;为现金管理领域提供各类专业培训和教育;积极地推动现金管理体系的发展和成熟;促进先进技术在现金管理领域的应用和创新,引领现金管理的方向和潮流。

第一、技术在现金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意义上现金管理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近年来,计算机通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直接催生了现金管理这一现代化的专业金融服务,并将继续引领着现金管理向更高水平发展。当前,计算机性能的提升为现代现金管理创造了有利的硬件条件,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则为现金管理铺设了一个便捷而高效的数据交互平台。

在信息技术的驱动下,现代金融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银行作为金融业中应用先进技术最广泛、最成熟的行业,也逐步脱离了传统银行业的运作模式,一步步地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现代化的现金管理服务是现代银行应用先进技术的典型产品和服务,因此信息技术对于银行的影响也会直接反映到其对现金管理产品的创新和服务的推广中。另外,由于现代现金管理的实践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相比银行的其他传统业务,现金管理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由此可见,技术是实现各类业务信息传输、汇总的桥梁,技术应用的好与坏直接决定着数据信息的准确与传输效率。

一、技术对于商业银行的重要性

作为现代金融业重要的一部分,银行业是与现代信息技术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行业,是先进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最为充分和领先的行业之一。信息技术对于银行,尤其是现代银行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原因是:

【一】银行是社会经济的中枢,是财富集聚点

现代银行肩负着管理人类财富的重任,其中涉及大量的数据运算、存储、传输和安全等问题。人们对于财富的重视和对于财富增值的无限渴望决定了银行必须充分保证资金的安全,同时使资金能够顺畅而快速地流通。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商业银行就必须依托于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支持【如CPU处理技术,存储技术,传输技术和数据交换技术等】,并充分发挥这些技术的优势来辅助目标的实现。

【二】银行存在大量的信息交互,是信息集聚点

任何企业的任何经营活动【如:企业的收付款、融资、投资、利息计算、资金调度等】都和银行有着密切联系,也就是说银行是整个社会经营活动信息交互所。为加快信息的交互和传递,一直以来银行都是广泛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重要领域,已有成熟的信息技术【如:集中存储、双机热备份、负载均衡、加密技术、安全认证等】在银行中得到较为广泛和充分的应用,同时新的技术也在被不断地尝试。因此,银行既有必要应用信息技术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也具备了实施先进信息技术的软硬件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理所当然地成为现代商业银行提升竞争力最为重要的砝码之一。

二、技术发展推动银行业的变革

20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使传统银行业务发生革命性变化,原有的柜台业务演变成对信息流的生产和传播,业务处理也经历了从手工到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历程。商业银行在计算机技术应用方面不断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新的产品和服务形式不断涌现,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世纪60年代,金融电子化开始由脱机处理向联机系统发展,各商业银行内部的存、贷、汇等业务处理实现电子化联机管理,并且建立起较为快速的通讯系统,以满足总、分行之间汇兑业务发展的需要。客户的活期存款数据可以直接经过计算机传输到银行总部,实现了银行业务数据信息的集中存储和管理,同时加强了商业银行的内部纵向管理,最大程度地完成了商业银行内部的信息数据共享。

70年代,美国花旗银行研制并推出神奇的自动柜员机ATM【Automatic Teller Machine,简称ATM】。中国银行也于1986年第一次引入ATM,并在珠海分行投入试点运行。ATM的发明使用,对金融界来说是一个伟大的发明,也可以说是信息技术引发银行业最具有影响力的一次创新与变革。在这阶段,发达国家的国内银行与其分行或营业网点之间的联机业务,逐渐扩大为国内不同银行之间的计算机网络化金融服务交易系统,国内各家银行之间出现通存通兑业务。

80年代,随着通讯协议—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TCP/IP】的普及应用,互联网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同样,网络技术在银行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总行与分行、分行与分行间的业务往来实现了电子化,分布式/集中式业务处理日臻??熟,发达国家的主要商业银行基本实现了业务处理和办公业务的自动化。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跨行业务和清算系统得以启用,使得银行系统实现了水平式的金融信息传输网络,电子资金转账网络成为全球水平式金融信息传输网络的基本框架之一。

90年代,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简称CERN】的科学家提姆·伯纳斯李【TimBerners-Lee】开发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b】,研发并推出了极其简单的浏览器软件。中国于1994年3月正式获准加入国际互联网。在这一阶段,银行信息系统的业务处理能力得到了增强,资金汇划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1995年10月18日,世界上第一家纯虚拟的网上银行--美国第一联合国家银行【First Union National Bank,简称SFNB】诞生了,标志着网络银行时代的到来。该网上银行开业后的短短几个月,即有近千万人次上网浏览,给金融界带来极大震撼。随后众多银行紧跟其后纷纷在实体银行的基础上开设网上银行,逐渐蔓延至世界范围,从此网络银行开始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网上银行是高技术含量数字化的金融服务创新产品,与传统银行柜面业务相比,具有交易安全、方便、快捷,运用成本低廉,客户可以跨越时空自助交易和方便享受增值服务等诸多方面的特点。

进入21世纪以来,除了网上银行外,全新的电话银行、呼叫中心、手机银行和电视银行等其他电子银行【数字银行】产品和服务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使传统银行需要固定销售点的交易方式转向具有实时、移动、自助等特点的交易方式,银行也从传统的物理银行向虚拟银行发展。在虚拟银行的世界里,银行的竞争力不再以分行数、网点数的覆盖面积和人员数来衡量,而是以银行的信息化、智能化和虚拟化的广度和深度来衡量。

三、技术发展与现金管理的关系

现金管理是商业银行为其客户提供的依托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一种金融服务,是银行金融服务产品中技术运用最为充分的领域之一。纵观现金管理的发展历程,现金管理作为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中间业务,其发展始终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0世纪40~50年代,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锁箱服务出现;20世纪60~70年代,随着计算机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计算机批量处理能力的增强,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应用,商业银行推出了远程支付、隔夜投资等现金管理创新业务;20世纪70~80年代,PC机广泛应用,网络化进入应用和推广阶段,银行联机处理业务能力不断增强,联合锁箱报告随之产生;20世纪80~90年代,随着PC机操作系统的出现,全球金融服务网络的形成,银行自身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完善,现金管理业务又拓展到账户余额报告和自动划款等业务;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网络民用化,多媒体技术、网络安全技术、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和ERP等应用技术的发展,商业银行的网络银行和电子银行也不断加强和完善并投入使用。逐步形成了以电子银行、网络银行为主体的综合性的现金管理服务。

从现金管理演进过程不难发现,现金管理业务的发展和推进始终是建立在先进技术发展和应用基础之上的。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金管理步入数字化时代,呈现出实时化、批量化和智能化等特点,所以说现代意义上的现金管理将更加紧密地依托于技术的进步。

从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角度来讲,商业银行为企业提供的现金管理服务,如账户管理、收付款管理和流动性管理等,从本质来讲,这些服务的实现都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在银行现金管理服务方面的应用。在实现过程中,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有效地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效率;加密和认证技术保证了信息传送的安全性;协议技术规范了信息传送的方式步骤;在这些技术的保障下,各个商业银行内部的电子汇划系统使行内转账得以快速高效地完成,全国乃至全球性的支付与清算系统网络的日益完善使跨行、跨国的资金流通更加快捷和畅通。

电子银行作为银行提供现金管理服务的终端,将银行的服务延伸到客户的办公场所;银企直联技术则将银行的现金管理服务嵌入到企业内部系统中去,使企业和银行之间实现数据信息传递的直通式处理。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银行提供的各种现金管理服务并实现和业务系统的直接连接。

从企业角度来说,企业内部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开展现金管理服务的程度。企业内部局域网的快速发展,使财务系统或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的应用得到了良好的应用环境,企业内部信息化系统的良好应用为企业与银行之间实现无缝对接提供了前提,信息安全机制等技术进步都促使企业积极优化自身的现金管理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使之能更好地适应快速、多变的外部环境,最终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总之,技术一方面是商业银行现金管理服务的载体,另一方面也是企业开展现金管理的坚实基础。只有应用先进技术,才能适应现代现金管理实时化、批量化、智能化的特点,相反,离开了先进技术的支持,现金管理便成为了“空中楼阁”无从实现。因此,不论是企业还是银行,都应极为重视技术作为现金管理市场中介的关键作用,大力开展和加强先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应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带动现金管理服务和质量的全面提升。

第二、现金管理的基础技术

在现金管理技术应用中,基础技术主要可以分为:数据交换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和安全认证技术等几类。各类数据信息的稳定传输、有效交互,各类信息系统稳定、安全运行都离不开这些基础技术的发展和支持,同样,他们也是各种现金管理平台得以安全平稳运行的基础。

一、数据交换技术

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载体数据交换,到现代电子数据交换的过程。在这里主要对近年来比较流行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以及它与传统数据交换技术之间的差别作一介绍。

【一】电子数据交换简介

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简称EDI】是一种计算机应用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电子化贸易工具,是计算机、通信和现代化管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也称作无纸贸易。EDI用户按国际通用的标准格式编制报文,以计算机可读方式将结构化的信息,将供应链企业贸易过程中的订货单、发票、提货单、海关申报单、进出口许可证、货运单等数据以标准化格式,通过计算机和通信网络进行传递、交换、处理,代替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海关、商检等行业间人工处理信息、邮递互换单证的方式,使交易行为更加快速、安全和高效。

EDI是指按照协议,把具有一定结构特征的经济信息,通过电子数据通讯网络,在商业贸易伙伴的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自动交换和自动处理。简而言之,EDI就是将数据的信息规范化和格式化,并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联通处理。通过使用EDI,银行和企业可以快速交换并获得信息,使银行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减少纸面作业,提高交易效率,降低成本,加快企业资金周转速度,使企业可以有效地控制库存和组织生产。

【二】传统交易模式与EDI交易模式

在传统交易模式中,虽然已开始使用计算机技术辅助进行采购、订货、付款、开发票、收款等业务处理,但仍离不开邮递、人工干预和纸质文件传递,这些邮递、人工干预等都会导致处理的成本增加和效率的降低。同时买卖双方在沟通中需要经过许多不同的媒介,进行协调很困难,从而也增加了购物的时间及花费。

在EDI交易模式中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电子数据交换,每一件交易都以数字方式开始,并以数字方式结束。免去了人工纸质文件传送、数据重复录入和文档保管等手工操作环节,能够达到提高效率,减少错误,降低成本等方面的目的。

一个基于EDI技术的贸易交易步骤一般有以下几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