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投资魔法书
10132300000034

第34章 开放思维经济学(9)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美国很快从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转变成了计划经济体制,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从1940年的997亿美元一直增加到1945年的2119亿美元,即使扣除了通货膨胀率,其增加幅度也达到了56%。而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不存在失业问题,如果你没工作,那么就去参军吧。同时,妇女开始全面进入工作岗位,这释放了大量的劳动力,事实证明,女人完全可以和男人干得一样好。谁说计划经济是无效率的经济体制?

日本泡沫经济

日本的泡沫经济崩溃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巨型金融泡沫事件,日本人自己也在不断地反思,在日本,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失去的十年”,这语气好像中国人谈“文革十年”,悔恨与无奈兼而有之。

最早看出日本经济存在问题的是张五常教授,他认为日本的问题在于农产品,并举了这么个例子:20世纪70年代,一个西红柿在日本零售要达到5美元;一粒葡萄卖一美元。日本成了食品价格最高的发达国家,日本人对本国大米的保护近乎疯狂,当时日本的米价大约等于美国的10倍,而泰国米又比美国米便宜两至三成,这么算来,日本米比其他亚洲国家的大米贵了十二三倍。难道说是日本大米品质比其他国家大米好得多吗?完全没有的事。但很多日本人相信,本国人的肠胃只能消化本国的粮食,消化外国的粮食反而不合适。这一切使得日本的土地成本非常高,既然农民种田都能赚很多钱,拿来盖楼就更贵了。

很多日本人谈到保护本国农业的时候总是这么说:万一要打起仗来,我们的粮食就要完全受制于人,这样的话太被动了,所以一定要自己来种粮。这种辩解完全经不起推敲,原因有三。

第一,即使在这么严格的保护措施之下,日本人仍然无法靠自己养活自己,其粮食自给率只有40%,原本日本就是人多地少,还要把很多地拿来种粮,老百姓吃饭要花更多的钱,这些对自身经济是个很大的负担。

第二,现在的粮食全都要靠化肥生产,化肥是靠天然气、石油或煤炭生产的,日本原本就没有这些资源,万一打起仗来,这些资源肯定会被切断,所以还是种不出粮食。

第三,要是A国??卖粮给你,你可以向B国买,B国不卖的话可以向C国买,要是所有国家都不卖给你,那就不是别人的问题了,肯定是自己的问题,为什么自己会变成全世界的敌人?真要到了那种地步,自己的国家还能存在就谢天谢地了。

以上第三条对现在的我们很有启发意义,在前文已经说过,中国政府对房地产业多年来的宏观调控,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降低房价,而是为了保证18亿亩耕地这根红线不能丢,这一基本国策的理由同日本人保护本国农业的理由类似,因为有太多日本人【还有中国人】从小经历过吃不上饭的窘境,这些事情刻骨铭心,足以影响他此后的人生观、世界观,但我们必须要看到,世界已经全球化了,他们所担心的事情并不可能发生,一旦我们再也买不到外国粮食,那就意味着第三次世界大战快要发生了。

日本的泡沫经济崩溃并不是经济衰退的原因,而是增长乏力的必然结果。事情的关键在于人均产出水平,很明显,在农产品受如此保护的无效状况下,日本的人均产出水平不可能超过美国,因为那意味着日本人的工作效率将大幅领先于美国,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决定人均产出的主要因素是技术水平,既然这样,那么日本人均GDP在接近美国人均GDP的时候必定会增长放缓。曾经有一度日本人均GDP超过了美国,这主要是拼命工作造成的,但那些日本“新人类”肯定不会像父辈那样狂热工作,除非日本人能够在科技水平上大幅领先于美国,要想在人均方面超过美国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由于日本人口大约是美国的40%,所以其GDP总量不可能超过美国的40%,这是日本人的玻璃天花板。

很多人把问题怪罪到“广场协定”之上,所谓“广场协定”,是指西方五国集团1985年在纽约广场饭店签署的一个协定,计划采取政府干预货币市场的手段降低美元对日元和西德马克的汇率,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美元对日元的汇率降低了51%。但这只是让按照美元计算的日本人均GDP快速上升,使得日本增长放缓的那一天加速到来,这并不改变事情的本质。由于日本经济增长速度不像以前那么高了,政府开始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想去刺激经济,市面上充斥着货币,当时外国人评价日本人是“住在兔子笼里的工作狂人”,因为日本人不懂得消费,现在汇率提高了,日本人开始买所有能买的东西,从地产到股票,把房价和股价推高到了一个夸张的地步,银行也来推波助澜,借给炒股的投机者资金,让他们能够用保证金买股票,买地产的首付竟然接近于零,即使连看似没什么价值的高尔夫球俱乐部会员证,也有20家超过了100万美元,由于经济增长的必然放缓,实在没有基本面来支持这么高的股价,因此崩盘也是早晚的事。

此后日本又接着上演美国人在20世纪30年代的悲剧,金融丑闻开始不断被捅出来,然后是银行暴发挤兑事件,部分券商和银行倒闭,然后是恐慌蔓延,银行系统承担着天量的坏账,几近崩溃。老百姓犹如惊弓之鸟,以前由于财富效应而大把花钱的日子再也回不来了,人们纷纷紧缩支出,开始过起了苦日子。由于消费减少,日本企业的日子也开始越来越难过,如此恶性循环。

从上述荷兰郁金香泡沫、英国南海泡沫、美国旁氏骗局【规模相对很小】、1929华尔街大崩盘、日本泡沫经济之中,我们得出了这么个有意思的结论,所有发生大型泡沫的国家都是当时的世界强国,这并不令人感到惊奇。正因为发生泡沫的国家是经济强国,因此国民手中有大量花不完的货币,而且外国投资者也看好该国的经济基本面,心甘情愿地将钱拿来。如果中国真产生了无比夸张的泡沫,那倒是说明中国的崛起已经成为了既成的现实了。

另一个结论是,即使发生了泡沫崩溃,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有暴涨必然会有暴跌,但千万不要没病死,却死于治疗,对崩盘的过度反应往往会使得事情雪上加霜。在中国快速崛起的时候,崩盘不是风险,踏空或者说没去参与这场盛宴才是最大的风险。如果中国现在产生楼市或股市泡沫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只要经济基本面情况良好,即使崩盘了,不久之后也会慢慢回升,所以我们只需要密切注意经济基本面。

人生的意义与幸福

一个迟暮之年的百万富翁在冬日的暖阳中散步,碰到一个流浪汉在墙根处晒太阳,他问流浪汉:“你为什么不去工作?”

流浪汉答:“为什么要工作?”

“你可以挣钱呀。”

“挣钱做什么?”

“挣钱可以住大房子,可以享受美味佳肴,可以和一家人享受天伦之乐。”

“然后呢?”

“当你老了,可以无忧无虑,像我一样,每天散散步,晒晒太阳。”

“难道我现在没有在晒太阳吗?”

这个故事有很多版本,另一个版本是富翁和渔夫的对话,其意思大致相同,就是指富人追求的安逸生活,这位穷人早就在享受了。这个寓言似乎描述了一个矛盾的世界,可是它真的矛盾吗?其实不然。只要我们稍微仔细加以分析,就会发现,这两人最大的区别是,富人很可能子孙满堂,而那位流浪汉极有可能无儿无女。生物学告诉我们,任何生物存在的最大任务就是传播基因,制造后代,进化会给那些最善于制造后代的生物最大的奖赏,对于那些无法制造后代的动物,其惩罚就是使其基因湮灭。就这样,成千上万代之后,所有生物都成了千方百计追求繁衍成就的生物了,这种动机充斥于我们的潜意识之中,以至于我们甚至都没有意识到。

人是很愚蠢的动物,以至于基因无法和人们讲道理,基因无法开口说:“嘿,你去找个男人或女人,然后你们去生孩子,最后把孩子养大,这样我们大家都有好处。”但这并不是大问题,基因完全可以通过其他办法来达到目的,例如设计一套特殊的大脑机制,在某些基因希望看到的事情发生时,就分泌某种化学物质,于是人就感觉快乐,在某些基因不希望看到的事情发生时,就停止分泌这种化学物质,于是就感觉悲伤。而这便是人类幸福感的由来。

有人说,有钱之后人就会幸福了,但社会学家进行的多次调查已经完全否定了这个说法,英国是发达国家,人均收入很高,但现在的英国人并不比以前更快乐,在其他发达国家的调查也是一样的情况,于是就有人怀疑我们追求GDP增加到底是为了什么。事实上,从生物学角度来看,这种调查结果是明摆的事情。首先我们要看GDP高涨的原动力是什么,这是由于某些人发现了一些能赚大钱的好机会,于是在赚大钱行为的推动下,GDP增加了,但吸引他们去赚大钱的原动力则是基因认为这样做能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受到异性的更大关注,以至于可以增加繁衍后代的机会。顺便我们也能解释为什么人们特别痛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贫富差距问题,所谓逆水行舟不进自退,在别人赚大钱的情况下你没赚到,虽然从理性角度看你并没有什么损失,但基因告诉你,这样一来你成功繁衍后代的可能性就降低了,于是就会感到莫名的怒火从心头起。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所有人的收入相对于几十年前都很高,但基因并不认为这对增加繁衍机会有多大帮助,所以幸福感并不增加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用简单的例子来概括就是:原先的中国人能天天吃一碗阳春面就感觉很幸福了,因为多数人吃不到,而现在有房有车照样不觉得幸福,因为还有住别墅开跑车的。

通过以上的描述,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不太令人感觉愉快的结论,那就是,相对于别人,更有钱会给你带来幸福感,但大家普遍都有钱就没什么乐趣可言了。还有一点必须指出的是,通过赚钱带来的幸福感仅仅是一瞬间的事情,否则的话巴菲特就要high翻天了。这种幸福感仅仅体现在,当你从只有1万元跃升到10万元的时候,当你有10万元跃升到100万的时候,当你有100万跃升到1000万的时候,也就是说你赚的钱上了一个新台阶时会感觉幸福,此后幸福感就急速下降,使得你只能继续赚取更多的钱用来增加幸福感。但不管你能赚到多少钱,一旦发现周围人赚得都比自己多,那你的幸福感会立刻下降。

以上谈了一些关于金钱和幸福的关系,但大家都知道,除了金钱可以增进繁衍成就之外,还有其他很多条件,所以幸福感的渠道还有很多。例如,对很多女性来说,有一个非常关心自己的老公是件很幸福的事情。从生物学角度来看,这种老公保证了他会长期提供各类帮助和支持,这样生下的孩子就有更大的可能长大成人,并有一个良好的未来。

下面我们更深入地谈谈幸福感的产生机制。在第二章我们已经谈过吸毒的例子,在吸毒的时候会感觉到极大的幸福感,或者叫做快感。这是因为人们找到了一个用来欺骗基因的好办法【或者说是坏办法】,基因通过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物质来调节我们的幸福感,分泌得多一些,我们就幸福、快乐;分泌得少一些,我们就悲伤、绝望。恰好毒品中的主要成分和这东西差不多,于是瘾君子们感觉到了强烈的快感。

现在我们找到了控制幸福的关键机制,也就是那个奇怪化学物质的分泌???关。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会不会不同的人开关的流量不同呢?没错,事实就是如此,这也就是有些人天生就是乐天派,而有些人天生就极为悲观的原因所在。科学家跟踪了一千多对双胞胎,测试其幸福感,结果发现同卵双胞胎与异卵双胞胎的幸福感一致率分别是0.44和0.08,也就是说人的幸福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遗传,天生一个大流量开关的话,就是乐天派,否则就是悲观者。科学家跟踪这些双胞胎足足有20年,他们又发现了另一个令人惊奇的事实:人的幸福感同幼时的养育方式、成年后的经济状况以及所处的环境相关性很小,也就是说,如果你现在是个乐观的人,能时时刻刻体会到生活中的诸多乐趣,那10年后即使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变,你还是照样乐观,反之亦然。

多巴胺就可以看做是一种先天封装逻辑,通过它来控制我们的行为。人类在最近的几千年来其实已经找到了一些对抗这类先天封装逻辑的办法,那就是宗教。例如佛教通过其自身的一套奇怪逻辑,使得我们认为人生就是苦海无边,主动拒绝先天封装逻辑希望我们去做的事情,于是我们就成功地超脱了。更有些宗教宣扬苦行或自虐,主动认为那些人们厌恶的事情是应该的,这样就不再觉得苦了。

本书是谈投资,或者说是谈赚钱,但现在似乎这都没什么意义,不过是先天封装逻辑的一些反映罢了,人要想活得开心,有很多方法,赚钱只是其中的一种,有了钱之后,我们就有时间精力来寻找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了。到底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事情?一切在于你,只有你自己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