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上班做儒家下班做道家
10068800000014

第14章 惠则足以使人:通权达变的激励智慧(1)

『惠』就是恩惠,就是说在工作中,作为一个领导如果有恩惠之心,就能够调动别人的积极性,让别人为他所使用。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人,他要用一种慈善的、恩惠的心去对他的每一个下属,在精神价值上去肯定每一个人,在金钱和物质利益上去跟每一个人分享,有这样的心,别人才会忠于他,他才能使用别人。

扬长避短,知人善任

【儒家箴言】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

--《论语·公冶长》

其实,在职场之中,作为一为管理者,最主要的职责不是管人,而是用人。管理者的作用,就是让每一名员工都能将自己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然而,要做到这一点,作为管理者就必须有容人之量,对于下属的某些缺点,某些不足,要尽量包容,多看一看他们的长处,并且,多用一用他们的长处。下面这个故事中的徐源,便是一个典型的知人善任型领导。

徐源在公司做主管已经有一阵了,可以说,工商管理系毕业的他,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管理者,并且,他也向自己的上司证明了这一点。

在一次工商界的聚会中,几个老总都大谈自己的经营心得,徐源也陪同老板来到了这个聚会。

这时,一位老总正在向徐源的老板大吐苦水:“我手下有三个不成才的员工,我正准备找机会炒掉他们,但他们却都是曾经对公司有过贡献的员工,如果直接解雇他们,又怕会引起员工们的情绪,真是头疼啊。”

“既然对公司有过贡献,那为什么要解雇呢,他们为怎么个不成才法?”徐源的老总问道。

“哎,他们啊,一个整天嫌这嫌那,专门吹毛求疵;一个杞人忧天,老是害怕工厂有事;另一个浑水摸鱼,整天在外面闲荡鬼混。”这位老总边说还边摇头,很显然,这三个人很让他头痛。

徐源的老总也说道:“这三个人,的确很棘手啊!”

这时,在一旁听他们谈话的徐源说话了:“马总,我们公司现在正缺几个人,如果您信任我的话,不妨将这三个人交给我来处理,我可以保证让他们在新的岗位上干得非常出色。”

于是,这三个人第二天都来徐源所在的公司报到了。徐源开始给他们分配工作:喜欢吹毛求疵的人,负责管理品质;害怕出事的人,让他负责安全保卫及保安系统的管理;喜欢浑水摸鱼的人,让他负责商品宣传,整天在外面跑来跑去。三个人一听,职务的分配和自己的个性相符,非常兴奋,便兴冲冲地走马上任了。

这三个人在新的岗位上都干得非常卖力,一段时间后,他们居然使公司的营运绩效直线上升,生意也蒸蒸日上。看见这一景象的老总,立马向徐源竖起了大拇指,表示赞赏。随后,不出半年,徐源便顺利地登上了经理的宝座。

都说知人善任,很明显,这是有前提的,只有先知道别人的长处,才能让这长处得到充分的发挥。那么,怎样才能“知人”呢?孔子已经告诉我们方法了:第一要“视”,就是“视其所以”,即看他经常跟谁在一起;第二要“观”,就是“观其所由”,即观察他对待问题的方式和方法;第三要“察”,就是“察其所安”,即考察他心里的想法,到底安的什么心。

在职场中,高明的管理者往往都善于容人之短,用人之长,这样,他们的下属也能扬长避短,在工作中大显身手,创造业绩。只要管理者用人得当,“劣马”可以成为“千里马”;相反,如果用人不当,“千里马”也会变成“劣马”。当然,这样的管理者,不仅会深受下属的欢迎与拥戴,更会受到上司的赏识,因为他所在的团队是一个高效的团队,一个能创造辉煌业绩的团队。

反之,如果管理者不能够容忍下属之短,不能用人之长,喜欢在“鸡蛋里面挑骨头”,那么,他不仅找不到一个为自己所用的人才,反而还会导致上下级关系紧张,工作处处陷于被动。如此,不仅这样的团队没有希望,这样的管理者也不会受下属欢迎,更不会获得上司的青睐。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其优点,同时,也有其缺点。一名员工的长处和短处都是同时存在的,没有短处,也就无所谓长处。作为管理者,自身也并不完美,也都有短处。因此,在对待下属时,千万不能完全责备,只要发现了下属的长处,应使其能运用到工作之中,并且,还应该想方设法让下属大胆地发挥出来,为自己谋福利,为公司谋利益。

如果我们手下的每一个下属,都能把自己的长处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那么,这样的团队,一定是一个有希望的团队,一个有进取心和创造力的团队。而作为管理者,拥有这样的团队,就是拥有一张优先升职的王牌,又何愁自己不能在这片宽广的职场,找出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地呢!

虚心接纳大家的建议

【儒家箴言】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唐纪》

俗语云“人无完人”,在职场也一样,作为一名领导,谁能保证我们的每一项决定都一定正确?也许有时,我们所谓的决策,只不过是站在自己立场的自私行为;也许,我们做出的判断,只是自己的凭空想象,而没有根据实践的经验。此时,我们不妨听一听大家的建议,才能得出最准确的结论。因此,一个明智的领导,会选择多听取大家的意见,广纳善言,并虚心改正自己的错误。

唐太宗便是一位明智的君主,他也因此创建了繁荣的大唐盛世。

唐太宗非常喜欢魏征常说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话,他时常对大臣们说:“自古以来帝王恼怒就随便杀人,而我为了不滥杀无辜,总是时刻提醒自己要以此为戒。为了国家,请你们经常指出我的过错,我一定会虚心接受的。”

唐太宗不仅仅是说说而已,在实际的行动中,他也的确是知错就改。

这一天,唐太宗出行至洛阳,由于地方供应的东西不怎么好,使得他大发雷霆,这时,魏征当即劝谏道:“隋炀帝为追求享乐,于是到处巡游,使得民不聊生,以至于最后国家灭亡了。今天圣上得到了天下,应当接受他的教训,躬行节约,又怎么能因此而发脾气呢?如果举国上行都效仿陛下,那么,我们的国家将会成个什么样子?”唐太宗听后,虚心地接受了批评。

又过了一年,陕西、河南发大水,不少地区遭受了灾难,然而,就在此时,唐太宗却执意要修建一座飞龙宫。于是,魏征立刻上书反对说:“隋炀帝大修行宫台榭,肆意增加苛捐杂税,徭役无时,把人民都逼上绝境,最后,终于招致灭亡。皇上要引以为戒,如果重复隋炀帝的做法,还会重蹈隋亡的覆辙。”最后,魏征终于说服唐太宗停建了这项工程,并把备用的木料都送到灾区救济灾民。

还有一次,唐太宗要修洛阳宫,河南陕县县丞皇甫德参上书反对说:“修洛阳宫,是劳民伤财的举动;收取地租,是加重人民负担的行为;现在,天下的妇女都流行高髻,也是从皇宫里传出来的。”

唐太宗看了奏章后,勃然大怒说道:“这个人是想让国家不役使一个人,不收一斗租,宫里的女人都变成秃子,他才会满意吗!”这时,魏征连忙解释说:“臣子上书,如果言辞不激烈的话,恐怕不足以引起圣上的重视,然而,倘若言辞太过激烈了,又近似于诽谤,他之所以冒死进言,也是为了社稷安危,希望陛下能够理解他的一番苦心。”

唐太宗听了,觉得言之有理,于是怒气顿息,并派人赏赐了皇甫德参。

由于唐太宗能听大臣的劝谏,勇敢地认识并改正自己的过错,因此,他开辟了繁荣的“贞观盛世”。

孔子认为,一位英明的君主,应该是每一个老百姓都爱戴的对象。

儒家思想一直都提倡为人应谦虚,《左传》中记载着这样一句话,“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谁不会放下一点小过错呢?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错后,却依然执迷不悟,不肯听取别人的建议。孔子指出,为政之道应广纳善言,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才是君子应该有的行动,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百姓的仰慕,臣民才会尽心的为其工作。

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成为一个事事皆通、样样皆能的人,人的思想与其他人也不尽相同,思维方式当然也有差异,所以,当有人向我们提出不同的意见,或是反驳自己的时候,自然有他的理由,而作为领导的我们,不妨以谦虚诚恳的态度,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在自己的实际运行中加以运用,这样一来,可能会出现与我们一意孤行时截然不同的效果。

职场之中,没有谁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也许,当我们觉得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时候,可能经过集思广益之后,却发现还有比自己想法更好的策略。这时,作为上司的我们,应该虚心地接受别人的建议,为自己、为公司获取更多的利益。不仅如此,虚心接纳大家的建议,还能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想出最好的解决方法,何乐而不为呢!

也许,作为领导的我们比较爱面子,因此,在面对别人提出的不同意见,或者再面对别人的反驳之时,难免会脸上挂不住。但此时,我们必须想清楚一个问题,是面子重要,还是自己的前途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不听劝告,试问还有谁敢再“冒死进言”呢?这样一来,我们还有进步可言吗?没有进步,又拿什么去升职呢?

以柔克刚,收买人心

【儒家箴言】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易经·系辞》

也许,在职场之中,只要我们稍稍有一点示弱的表现,便害怕自己的下属会钻空子,因此,我们只能时刻保持一种刚强的姿态,以维护自己的威信。其实,当我们刚强了太久以后,不妨卸下这个压抑自己的面具,和善地对待下属一次,说不定我们的和善,比我们冰冷的命令更能给下属带来积极性!不信,那看看作为领导的肖云是怎么做的吧!

肖云来深圳快三年了,大学毕业后便独自一人来闯深圳,凭借她的努力,她现在已经是某机械公司的副经理了。然而,这个中层管理并不是那么好当的,她的部门下面有一个叫小峰的员工,他是这家公司的“战略性工蜂”,仗着自己是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经常在领导面前气焰嚣张。尽管连公司的经理都看小峰不惯,但也常常只能让他三分。

这个小峰一直有个习惯,他从不参加公司的任何集体活动,开会时也总是坐在角落里充人数。这一次,公司要安排几个技术人员出差,作为技术核心人员的小峰,是非去不可的。许经理知道小峰比较固执,自己很难说服他,于是,他便将这个棘手的问题留给了肖云,并让肖云代替自己去说服小峰。

尽管肖云也是小峰的上司,只不过她是“二把手”,平时,与小峰的接触并不多。肖云告诉小峰,要安排他随自己出差,小峰听了,当然不想去,于是,他编造了各种理由予以推托,而且态度非常坚决。肖云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对他进行了百般劝说,却仍不见效。

最后,她决定要使出杀手锏了。于是,她无奈地笑了笑,然后用哀怨的目光将自己上下打量了一遍,并轻轻摊了摊手,以伤感的语气叹息说:人老了,就没有吸引力了!你走吧。

小峰走出门时,出于好奇,回眸望了肖云一眼,只见她身着长裙,双手抱臂,无声地站立在办公桌前,窗外光线微弱,这使她的侧面剪影极为忧郁……此时,小峰的心为之一酸,觉得自己粗暴地拒绝一个女上司太残酷。于是,他又转过身来对肖云说:“我想了一下,我还是去吧!反正也没什么……”

从此以后,经理觉得肖云很能干,于是,对于公司里那些气焰嚣张的下属,便都交给肖云管理,而肖云在管理这些下属时,也有了心得,经常运用以柔克刚的办法来对付他们。随后,公司里的一些“刺头”都变得温顺起来,再也没有以前那种嚣张的气焰了。并且,也都能够服从她的安排了,在工作中也开始尽心尽力了。当然,经理也已经离不开这个好搭档了。

在儒家思想中,有一个常常被人们忽略的权宜之策,那便是以静制动的策略。也许,在已经习惯了行动的现代人看来,以静制动、以柔克刚是一件愚蠢至极的计策。现代社会,只要我们动作稍慢一点,自己想要的东西,便成为了别人的囊中之物;只要我们的气势稍柔一点,别人便会欺负到自己的头上,殊不知,这只是我们没有学会技巧!

在职场中,总会有那么几个比较嚣张的员工。他们仗着自己“技高”,业务能力强,或是有“靠山”,而对自己的上司不屑一顾,但当他们遇到温柔的女上司时,便气焰全无,并乖乖听从指挥。是的,上司需要他们,所以不能随便辞掉,并且,身为上司,动不动就辞退下属,也会让自己在其他下属面前失去威信。

因此,面对这样的下属,上司必须发挥以柔克刚的本领。一方面,为了公司的整体利益,犯不着与这些人计较;另一方面,也必须想办法将他们的嚣张气焰压下去。只要做到了这一点,既能保持团队的稳定,不致使团队中一些出色的人才流失,又能营造起良好的团队氛围,群策群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朝着团队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

职场之中,高明的上司不仅善于恩威并施慑服那些强兵悍将,而且,他们还善于以柔克刚降服他们。当然,以柔克刚的最大好处便是,你既降服了他们,还没有伤和气,他们依然会继续协助你努力工作。相信,每一位管理者,只有具备了这种本领,才能让自己的晋升之路更加的畅通无阻!

谨记:忠言逆耳利于行

【儒家箴言】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论语·先进》

职场之中,我们经常会遇见一些狂妄自大、唯我独尊的管理者,他们最后都会被淘汰、弃用。也许,在权力的压迫下,我们不得不敷衍配合,然而,当问题真的到来时,谁都知道这是必然的结果,而不会出手相助,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紧紧闭上自己的嘴巴!因此,聪明的管理者,一定懂得“忠言”的重要性,虽然它听起来比较逆耳,却能时刻警示着自己。

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就因为没有倾听忠言,而落得个死后悲凉的下场。

春秋初期,齐桓公拜管仲为相,管仲主政以后,制订了修好近邻、先内后外、待时而动的治国求霸之策,从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都下了大力气进行改革。这个时候的齐桓公,对管仲可谓是言听计从,并且,还大力支持新政,以确保改革能够顺利地进行。

就这样,通过君臣的共同努力,以及大家的锐意进取,齐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但先后主持了三次武装会盟、六次和平会盟,还辅助王室一次,史称“九会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了天下公认的霸主。而管仲因为齐国的霸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即有殊勋于齐,于是,被齐桓公尊为仲父。

齐国称霸以后,已经六年过去了,这一天,贤相管仲突然生了一场重病,所有大夫都医治不了这个疾病,眼看着就要离开人世了,这使得齐桓公非常着急,他可是齐桓公的左右手,可不能没有他,于是,齐桓公亲自去看望管仲。

桓公问他:“大臣中谁可以继承您的位置呢?”

管仲说:“君主应该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臣子,您应该知道得很清楚。”

齐桓公有三个近臣,分别是易牙、开方、竖刁,都深得齐桓公的宠信,管仲深知,只要这三个近臣得到重用,齐国将不会有好下场,于是,他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阻止齐桓公对他们的任用。

齐桓公问:“易牙怎么样?”

管仲说:“他杀了自己的儿子来迎合君主,不近人情,不可任用。”

齐桓公又问:“开方怎么样?”